庄行鎮
上海市奉賢區轄鎮
庄行鎮,隸屬於上海市奉賢區,是全國重點鎮、上海市九個新農村建設試點鎮之一。位於奉賢區西部,東靠奉賢新城南橋,是奉賢區南橋新城拓展區之一,西傍龍泉港,和金山區、松江區一江之隔;南與柘林鎮連接,瀕臨杭州灣;北枕黃浦江,與閔行區隔江相望。庄行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宋時已成村落,鎮西圓通庵,建於宋淳熙年間;元末明初,鎮東市已成小集鎮,為盛姓聚族而居,名盛家厙;明洪武初,因庄氏人家遷入,開設花行米行而得名莊家行。
2012年,全鎮區域面積7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萬畝,河道縱橫交錯,是典型的江南水鄉。下轄16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2012年,全鎮常住人口6.6萬人。先後獲得國家衛生鎮、國家生態鎮、中國特色小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2020年5月13日,榮獲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
庄行鎮新鎮區開發建設
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賢建縣后,庄行地屬奉賢縣白沙鄉十三保,雲間鄉十二保。
清宣統三年(1911年),庄行屬江蘇省蘇州布政司松江府奉賢縣西三鄉。
民國18年(1929年),庄行為江蘇省松江地區奉賢縣第八區。
民國22年(1933年),改為第二區。
民國26年(1937年),日偽在上海浦東成立上海大道市政府後,改上海市政督辦,庄行為奉賢縣之一鎮。
民國31年(1942年),系偽上海特別區奉賢特別區第二分區。
民國35年(1946年),改屬江蘇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奉賢縣庄行區。
民國36年(1947年)改為庄行鎮。
1949年5月14日,奉賢全境解放。全縣分為六區一鎮,隸屬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庄行區為奉賢縣第二區。
1957年7月,撤區並鄉,高級社代替基層行政村。原庄行鎮、蘆涇鄉、煙墩鄉、華嚴鄉、潘墊鄉合併建立庄行鄉,下轄19個農業生產高級合作社,實行鄉治制。
1958年10月,成立東風人民公社。
1959年春,改名庄行人民公社,此後,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建置25年不變。
1984年3月,政社分設,建立庄行鄉人民政府,恢復鄉治制,實行鄉管村體制。庄行人民公社作為經濟組織繼續保留,
1987年8月,成立庄行鄉農工商聯合社,取代人民公社職能。
1994年2月9日,撤鄉建鎮,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庄行鄉建制,建立庄行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2003年12月1日,奉賢區鎮級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庄行鎮、鄔橋鎮,兩鎮合併建立新的庄行鎮,繼續實行鎮管村體制。
庄行鎮區劃圖
1986年秋,長浜村增設第十六村民小組。
1987年春,華嚴村增設第十一村民小組。
2003年11月,全鎮下轄20個村,223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7個居民小組。分別為呂橋村、庄北村、東風村、穗輪村、長浜村、華嚴村、更樓村、新村村、長堤村、潘墊村、潘南村、柴塘村、新華村、陳行村、煙墩村、楊溇村、姚涇村、蘆涇村、牛溇村、存古村,庄行居委會。
2003年12月撤二建一后,新莊行鎮下轄35個村民委員會,398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委員會,13個居民小組。
2013年,庄行鎮下轄3個社區,16個村。
社區 | |||
庄行社區 | 鄔橋社區 | 庄行新苑第一社區 | |
村 | |||
呂橋村 | 東風村 | 長浜村 | 長堤村 |
潘墊村 | 新華村 | 楊溇村 | 蘆涇村 |
存古村 | 西校村 | 匯安村 | 馬路村 |
浦秀村 | 漁瀝村 | 新葉村 | 張塘村 |
庄行鎮位於奉賢區境西部,東靠奉賢新城南橋,是奉賢區南橋新城拓展區之一,南與柘林鎮連接,瀕臨杭州灣;西傍龍泉港,與金山區、松江區一江之隔;北枕黃浦江,與閔行區隔江相望。鎮域中心地理位置為北緯30.5度,東經121.3度,鎮域面積70平方公里。
庄行鎮
庄行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宜農作物生長。夏季氣候炎熱出梅后高溫伏旱,常有颱風,暴雨和潮汛發生。冬季溫度低、雨水少、乾燥寒冷,冰凍有雪,常有冷空氣南侵,出現寒潮天氣。1985~2003年,全鎮年平均氣溫為16℃,年平均日照為1919.8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221.4毫米,年平均無霜期為234天。
庄行鎮地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河網交叉,形似拳狀,地呈東高西低之勢。鎮域東西長6.41千米,南北縱6.86千米。庄行地處古岡身區域,成陸較早。
土壤以青黃土和沙性青黃土種為主,質地中壤,養分釋放慢。作物植被居多,生物資源較為豐富。土壤有青黃土、沙性青黃土、貝殼沙底青黃土、潮溝干土、小港潮土、青紫土等6個土種。其中又以青黃土、沙性青黃土最多,佔全鎮耕地面積的90.75%。
1992年,庄行鄉開展土地資源調查,全鄉總面積4401公頃,陸地面積3802.2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133.6公頃,水面積598.8公頃。2003年,庄行鎮總面積不變,陸地面積,水面積,可耕地面積均發生變化。陸地面積為3859.6公頃,比1992年增加57.4公頃;其中可耕地面積為2483公頃,比1992年減少650.54公頃。水面積為541.4公頃,比1992年減少57.4公頃。
庄行鎮
庄行古鎮
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統計,庄行鄉總人口30218人,平均每平方千米687人,為19年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年。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統計,庄行鎮總人口23423人(人戶分離的人數除外),平均每平方千米532人。
2003年,全鎮總人口25146人,平均每平方千米571人,比最高的1990年每平方千米下降116人,比1985年每平方千米下降109人。
2012年,全鎮常住人口6.6萬人。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64459人。
2014年,全年完成稅收總額10.9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9.56%。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2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8.41%,增速躍居全區第一。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76.4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06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6億元。
農業
2003年,庄行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17億元,其中農業收入1.18億元,林業收入380萬元,畜牧業收入5048萬元,漁業(淡水)4470萬元。全年秋糧總產量8413噸,夏糧總產量641噸。
庄行工業園規劃
2014年,庄行鎮全鎮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76.4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06億元,全鎮工業企業主要行業有機械、建材、電器、服裝、印刷、化工、紡織等七大類。
1985年後,供銷合作社經歷承包經營制和產權制度的改革,出現了個體、私營商業、超市連鎖業等商品流通體制。1993年,全鄉有商店330家。2002年,庄行鎮獲奉賢區“繁榮杯”獎。2003年,全鎮有商店340家,其中由農貿公司等集體經營的10家,超市連鎖店2家,私營、個體商店216家,服務業門店112家。銷售總額1.24億元。
2006年,完成第三產業銷售額21億元,同比2005年增長38.63%。
南上海藝術創意產業園
庄行學校
奉賢中醫醫院庄行分院
閔浦三橋
花米庄行
花米庄行—-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庄行古鎮
庄行老街
庄行老街位於庄行鎮中,長一千多米,是奉賢區保存較好富有江南水鄉神韻的明清建築一條街,老街旁的南橋塘開挖於明代嘉靖年間,庄行老街除中段被一條新街橫穿,保存基本完整。老街上主要建築有東街汪家故居、李雪亭宅、褚涇廟舊址、油車弄刁家古宅、混堂弄何六其宅、王家宅。市河上則有毓秀橋、八字橋等古橋。
奉賢區為弘揚傳承歷史文化,把修繕庄行老街作為政府實事工程,投入1500萬元資金,於2007年9月份開始全面修整莊行老街,一期工程130米。外部保持修舊如舊風貌,內部新設置了水、電、通信設施,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老街安靜平和,儼然是一幅傳統江南生活畫卷。
烈士紀念碑
庄行暴動烈士紀念碑
親子村
親子村
庄行土布
庄行格子
2009年,庄行土布染織技藝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保護、傳承和發展土布非遺文化的過程中,庄行鎮藉助區文廣局、旅遊局、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各方資源,圍繞土布獨有的格子花紋,融合現代時尚元素,傾力打造“庄行格子”創意品牌。
庄行蜜梨
上海蜜梨
庄行羊肉
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羊肉燒酒習俗作為庄行人的飲食文化在庄行地區已經盛行了數百年,並享有“千年伏羊看庄行”的美譽。“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庄行羊頭湯歷史悠久,起於明清,其特點:湯呈乳白色;肉質嫩滑,營養豐富,不膻不腥,味道鮮美;羊眼明目,羊舌羊臉清肝潤肺。
庄行的養羊歷史,可追溯到元朝時羊的飼養從北方向江南普及。地處長江三角洲流域的庄行,雨量充沛,水草茂盛,舊時盛產野生中草藥材,如馬蘭根、地丁草、車前草、馬鞭草、魚腥草、益母草等。以青草為食的庄行草山羊,特別適宜在這塊土地上生養。所產羊肉營養豐富,既可紅燒,又能白切,肥而不膩,風味獨特。庄行草山羊生長期一般在8—12個月,重量可達30公斤左右,是方圓百里的首選羊。民國初年,庄行羊肉燒酒就小有名氣,是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入夏,正值農家米白酒新釀成。當地村民切上一盤羊肉,斟上一壺燒酒,品嘗羊肉燒酒已成為一種習俗。
庄行青團
庄行青團
蔣興舟,1938年12月生,庄行鎮西街人,中共黨員。1956年7月高中畢業后應徵入伍,后經部隊輸送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1962年7月大學畢業留校。后調入海軍工程學院,歷任助教、講師、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等職務。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並被評為海軍優秀教師,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著有《引俄線導魚雷》、《魚雷聲自導技術》等著作。現任中國軍械維修工程學會理事,1998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刁正邦,1930年7月生,庄行鎮人,中共黨員,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員。1944年7月畢業於奉賢三官初級中學。1948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期間參加學生運動,成為新青聯成員。1952年7月大學畢業后參加北京航空學院建院工作。1956年起,在北京航空學院歷任系副主任、科研處副處長、系主任。1982年11月~1991年9月,任北京航空學院副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工作。先後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協會、北京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航空教育》雜誌編委會副主任委員等職。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20年5月13日,榮獲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