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后
位於天津
位於天津,元代成立名族聚落。歷史悠久,時間逝,名卻留。侯家后前街,在北門外大街東側,東起金鐘橋大街,西至五彩號衚衕,長380米。”地名元明之際,南來北往的漕船停泊在三岔河口,卸貨之後,飽經風浪顛簸、數月勞碌的船戶、水手,紛紛登岸休整,他們在餐飲、沐浴、理髮、休閑上的需求,極大地促進了運河西岸侯家后、歸賈衚衕一帶的餐飲服務諸業的發展,使之漸成鬧市。這裡有名氣頗大的“四軒”茶館(三德軒、四合軒、天會軒、東來軒),還有德升園、協盛園、小襲勝軒等戲園子。
侯家后中街,東起金鐘橋大街,西至北門外大街,長460米。
天津“侯家后
清乾隆年間,侯家后已成為三岔河口一帶的著名的居民大聚落。時謠云:“侯家后里出大戶,三岔河口籠不住。出進士,出商賈;數數能有五十五。”清乾隆十七年(1732)舉人李湜曾在自家門口寫了一副對聯:“天津衛八十三齡鐵漢子;侯家后五百餘載舊人家。”由此上推500年,正是元朝中葉,可見早在元代,侯家后就已成為一個居民聚落了。
早年侯家后,之所以成為熱鬧火爆的餐飲服務區,在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北臨沿河碼頭,南近估衣街,西依北大關,東靠大衚衕,幾乎被繁華商區包圍。因而侯家這個彈丸之地,卻是酒家茗肆,歌榭妓寮叢集之處。著名的津門“八大成”飯莊,大多集中於此。享譽海內外的狗不理包子,最初也興起於侯家后。
1912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為了拒絕南下任總統,陰謀策動亂兵燒搶北京鬧市的“壬子兵變”。駐防天津的張懷芝部聞訊策應,把歸賈衚衕、侯家后燒搶一空。自此,侯家后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從業商家紛紛遷入南市一帶發展。1919年,南運河裁彎取直,鳥市娛樂餐飲業的異軍突起,侯家后的繁華即告終結。
繁華往事如流水,但地名卻不隨風而去。由“侯家后”派生的兩條街——侯家后前街和侯家后中街,依然尚存。侯家后前街,在北門外大街東側,東起金鐘橋大街,西至五彩號衚衕,長380米。據傳形成於明代,因位於侯家后之南得名。侯家后中街,東起金鐘橋大街,西至北門外大街,長460米。清康熙年間形成一條窄巷,1916年拓寬為街道,因位於南運河南路和侯家后前街之間而得名。位於侯家后前、中兩街附近的巷名,如天福園衚衕(飯館)、德升園衚衕(戲園)、三德軒衚衕(茶樓)、北立盛衚衕(錢鋪)、廣盛當衚衕(當鋪)、四喜堂衚衕(妓院)等,宛如一部凝固的自傳,仍在無聲地宣示著附著在街名巷名上的歷史,讓後人感受歷史脈搏留在城市中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