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芝

原北洋政府參謀總長

張懷芝(1862—1934年10月10日),字子志,山東省東阿縣劉集鎮皋上村人。1862年生於一個破落戶家庭。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張懷芝任北洋常備軍左鎮步一協協統,1912年1月17日清廷命張懷芝兼幫辦山東防務大臣,1919年1月11日特任為參謀總長,1922年1月9日授為陸軍上將。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任北洋政府參謀總長兼前敵總執法處處長。直系戰敗后,去職閑居。1934年因病卒於天津。

簡歷


1881年1月間,張懷芝到舅父家借年受氣,決定外出闖蕩,遂隨族親張在信去天津謀生,后在當地從軍,為軍隊飼養馬匹七年。1885年6月,張懷芝以弁目選入天津武備學堂第一期炮兵科學習,他立志學文化,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經過刻苦努力,終於熟讀了《步兵操典》等軍事書籍。1890年畢業,提升較快。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12月,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張懷芝遂被編入新建陸軍,初為伍長,後任北洋過山炮隊領官。1900年8月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張懷芝率炮隊借調於武衛中軍攻擊東交民巷使館,在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和王公大臣離京西逃時,張懷芝率部督戰,扼制敵軍,因護駕有功,得到賞識和重用。1902年任北洋常備軍左鎮步隊第四標標統。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張懷芝任北洋常備軍左鎮步一協協統,奉命到山東組建北洋常備軍陸軍第五鎮。1904年張懷芝調任山海關防營統領。1905年7月署理陸軍第二鎮統制官。1906年9月任南軍暫編第四混成協統領,參加彰德秋操。1907年,張懷芝東渡日本參觀日本陸軍大學演習,回國後任北洋常備軍第一鎮第一協統領。1909年任北洋第五鎮統制官。1910年部隊駐天津。1911年2月29日任直隸混成協統統領;10月3日清廷任命張懷芝為甘肅提督。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天下震動。11月1日袁世凱任總理大臣后,27日令張懷芝幫辦直隸防務,兼天津鎮總兵。1912年1月17日清廷命張懷芝兼幫辦山東防務大臣,19日賞巡撫銜,20日被清廷任命為安徽巡撫。2月9日奏請速降明諭,宣布共和,12日清帝宣布退位。4月任總統府軍事參議官。1913年5月23日授為陸軍中將。6月任保定留防總司令官,但不久即深感沉浮難測,遂掛冠辭歸居住濟南,他在濟南名勝萬竹園舊址置地四十餘畝,耗巨資興建私人宅邸,先後徵集大江南北的能工巧匠,為其設計施工。
1915年8月26日,張懷芝被任命為察哈爾都統。12月21日封一等男爵。1916年張懷芝由察哈爾都統調署“濟武將軍”督理山東軍務,6月3日加陸軍上將銜。6月6日袁世凱死,7日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張懷芝入段祺瑞皖系。7月4日居正、吳大洲各派代表至濟南,與張懷芝談判停戰條件。7月6日特任山東督軍。8月5日,居正、吳大洲至濟南,與山東督軍張懷芝的代表商定改編中華革命黨東北軍與山東護國軍,山東討袁戰事結束。10月7日兼署山東省長,9日特授以勛三位。
1917年4月2日晉授勛二位。5月2日督軍團代表倪嗣沖、張懷芝、李厚基等晉見黎元洪請求對德宣戰,遭到痛斥,17日張懷芝再次代表督軍團入見黎元洪,聲稱國會反對參戰,請大總統“立予解散”,遭到黎元洪嚴詞拒絕。5月22日,山東省議會議長及紳商學界代表在省城面見督軍張懷芝,責其不該與他省督軍聯名呈請解散國會、修改約法,並告:督軍倘再發生種種違法之通電,我魯省紳民即不復承認公為本省督軍。5月23日黎元洪解除段祺瑞職務,31日張懷芝宣布山東與中央脫離關係,擁護國務總理段祺瑞,反對大總統黎元洪。6月3日張懷芝又下令濟南戒嚴,20日取消獨立,仍反對李經羲組閣。7月1日張勳在北京復辟清室,張懷芝通電反對張勳擁溥儀復辟,黎元洪下台,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副總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9月護法運動開始后,張懷芝與倪嗣沖等組督軍團,力主對南方用兵,與馮國璋的直系對抗。12月6日電請北京政府頒布討伐西南令。12月16日,代理總統馮國璋在段祺瑞的逼迫下,派曹錕為第一路總司令出京漢路入湖北、張懷芝為第二路總司令出津浦路進江西,向湖南進攻,19日李純通電阻止張懷芝從江蘇假道,江西陳光遠也通電拒絕假道;12月31日,經徐樹錚策動,北洋督軍曹錕、張懷芝等通電反對恢復舊國會,主以臨時參議會代行國會職權。
張懷芝
張懷芝
1918年1月16日,曹錕、張懷芝、張作霖、倪嗣沖、閻錫山等通電堅主對南方下討伐令。2月21日,北洋政府特任張懷芝湘贛檢閱使,24日由津浦路赴南昌,27日到漢口,3月6日到南昌后按兵不動。3月日本駐濟南領事奉天皇之命向山東督軍張懷芝、政務廳長安茂寅等人轉贈日本勳章,以表彰其對日本的“友好”。3月19日,曹錕、張作霖、張懷芝等十五省督軍各派軍閥電請北京政府再用段祺瑞組閣,23日馮國璋復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3月26日徐樹錚電李純,共釋前嫌,張懷芝第二路援軍暫駐臨城、韓庄及宿州、固鎮。4月3日張懷芝部施從濱師攻佔湖南醴陵,15日張懷芝部師長施從濱攻佔湖南攸縣,24日從江西到漢口,參加段祺瑞召開的軍事會議,湘軍師長趙恆惕、零陵鎮守使劉建藩大敗北軍施從濱,佔領攸縣。4月28日,湘軍師長趙恆惕及零陵鎮守使劉建藩再敗北軍第二路張懷芝部魯軍第一師長施從濱、蘇軍第六混成旅長張宗昌及安武軍李傳業,佔領湖南醴陵。5月29日曹錕厭戰回天津,段祺瑞擬將第一、第二兩軍合併,準備讓張懷芝任援粵總司令,6月8日張懷芝從江西返回濟南。6月12日,徐樹錚與曹錕、張懷芝、龍濟光會於天津,商對南戰事,14日安徽督軍倪嗣沖亦抵津,勸曹、張再戰。6月20日北京政府特派張懷芝任援粵總司令,22日回濟南,27日由濟南赴漢口再次率兵征湘。7月29日從漢口到天津,31日與張作霖、曹錕等督軍在天津會議,決定推徐世昌為總統,並促曹錕南下作戰。12月3日,大總統徐世昌召段祺瑞、曹錕、張作霖、王占元、倪嗣沖、張懷芝、孟恩遠及全體閣員會議,商南北和議問題。
1919年1月11日特任為參謀總長,卸山東督軍,30日援粵總司令部撤銷,張懷芝在北京就內閣參謀總長職。10月10日給予一等大綬嘉禾章。1920年1月1日,北京政府獎敘對決策參加一戰“厥功甚偉”者,張懷芝被特授勛一位。2月14日參謀總長張懷芝給假,以侍從武官蔭昌兼署,4月20日張懷芝回任。9月張懷芝、王占元、靳雲鵬等人出資,在濟南東流水設立民安麵粉廠,資本101萬元,工人120人,為濟南較大規模的麵粉廠之一。10月10日給予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1922年1月9日授為陸軍上將,他捐資重修皋上村靜覺寺,同時建村小學一處,計四棟二十八間,定名為“張氏小學”。4月直系軍閥擊敗奉系,把持了中央政權,5月吳佩孚等在保定會議,決定趕走徐世昌,抬出黎元洪以實現“法統重光”,徐世昌急忙派參謀總長張懷芝到保定疏通,但曹錕和吳佩孚未予理睬。10月10日給九獅軍刀一柄。1923年10月15日晉授將軍府“豐威上將軍”名號。
1924年9月17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張懷芝任參謀總長兼前敵總執法處處長。10月24日馮玉祥發動北京事變,直系失敗,11月5日張懷芝去參謀總長職閑居,正式退出軍界,回天津做寓公,投資工商業。1927年,張懷芝的宅邸萬竹園工程經十六年方告竣工,形成一組規模宏大的江南園林和北方庭院相結合的建築群。
張大人之墓
張大人之墓
1934年10月10日,張懷芝病逝於天津私宅,終年七十二歲,11月21日歸葬於東阿縣祖塋。
從奴隸到將軍的張懷芝
2010年6月10 日
在佛教聖地東阿縣劉集鎮皋上村西南500米,有一片佔地6畝的張氏家族墓地,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張懷芝就安葬在這裡。張懷芝,字子志,生於1862年,死於1933年,歷經滿清、北洋軍閥和民國時期。1916年5月29日至1918年6月20日,曾擔任過山東省督軍兼省長。
張懷芝少年時家境貧寒,生活窮困潦倒,一家六口人居住在半陰半陽的地窖中。1880年,18歲的張懷芝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便到村南的黃河岸邊挑河泥,掙錢養家糊口。苦難的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立志要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此後,他告別了母親去天津投奔了北洋軍。1890年,在天津紫竹林武備學堂,學習炮兵科目。八年後,得到袁世凱賞識編入新建陸軍當中。1905年,就任第五軍統制,和段祺瑞、馮國璋平級。1911年10月10日,被袁世凱任命為安徽巡撫。1915年12月21日,封為一等男爵。1916年5月29日,代理山東省督軍。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就任大總統后,任命張懷芝為山東督軍。同年10月,兼任山東省省長,並冊封為濟武將軍。
1917年1月25日,馮國璋代理大總統時任命張懷芝為湘贛檢閱使,第二陸軍總司令,領兵討伐西南獨立各省。1918年6月20日,北洋軍閥又任命張懷芝為援粵總司令,再次領兵去南方與國民革命軍作戰。1920年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后,張懷芝任徐世昌部陸軍總參謀長。直皖戰爭剛剛結束,直奉戰爭又起,張懷芝任軍法處總監。後來,因對社會的黑暗不滿引咎辭職,59歲的他便到濟南趵突泉附近的張公館隱居,從此不再參與軍政。1931年,軍閥張宗昌坐鎮濟南時,曾陪同少帥張學良到張公館拜訪,他對張學良的抗日主張大加讚賞。
出身窮苦的張懷芝,對勞苦大眾的疾苦有著較深的同情,更對農民沒文化的苦衷有著較深的了解。因此,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時任山東督軍的張懷芝,捐資對凈覺寺
凈覺寺
凈覺寺
進行了重修,並改為義學,使窮苦農家的子弟也有了上學的機會。1934年10月10日,張懷芝病逝於天津,終年72歲。同年11月21日,歸葬於東阿縣劉集鎮皋上村祖塋。
率炮隊攻擊東交民巷使館
董福祥猛攻使館十數日不得下,端王乃以上諭調中軍分統(軍階略近旅長)張懷芝派‘開花炮’助攻。這位張分統是‘天津武備學堂’的畢業生,與曹錕同學。這個武備學堂原是李鴻章授命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主辦的,是中國第一座新式軍校。這時武衛中軍所用的德制‘開花(彈頭爆炸)大炮’連後來德國軍官都自嘆少見。因此張懷芝奉命之初自覺是立功的機會。他乃在城頭架好大炮,瞄準使館區,只要放三五炮下去,各使館就成為屍體狼藉的一堆灰燼了。正當他要下令開炮時,這位三十九歲的軍官忽然靈機一動--他知道炮聲一響,後果就難以收拾了。他又改令緩發。隨即自己下城直趨榮祿官邸請示,要他的頂頭上司手寫一道發炮的命令以為憑據。榮祿不敢親發命令;也不敢不發命令。雙方僵持甚久。這一來,懷芝更不敢離開榮府,自作主張,便在榮府賴著不走。最後榮祿纏他不過,乃支吾其辭說:‘橫豎炮聲一響,裡邊(宮裡邊)是聽得見的。’--這是榮中堂在中國近代史上一句不朽的名言;而張懷芝這位後來官至安徽巡撫,民國時代袁皇帝曾封為男爵不受;其後又做到山東督軍,和徐世昌任內的參謀總長的大軍閥,也不是個笨人。他聞言大悟。乃匆匆趕回城上,謊說炮位不準,需重測方位,遂把目標定向使館后之空地。眾炮齊發,轟了一天一夜未停,直至上諭再次停攻始止。使館雖飽受虛驚,宮中府中均至為欣慰。(見《義和團史料》下冊,頁五六二,引《春冰室野乘》;富路德老師與其它西文史料,也頗有驚人的敘述;張懷芝故事散見中英文傳記,及《民國人物小傳》第五冊,頁二八〇。)

生平


1912年後,任幫辦山東防務大臣,天津、保定鎮守使及察哈爾都統等職。1916年袁世凱稱帝時,封為一等男爵、濟武將軍。袁世凱死後,投靠皖系,任山東省督軍兼省長。1917年12月任湘贛陸軍檢閱使、北軍第二軍總司令,率部由贛入湘,參加第二次南北戰爭。1918年5月任援粵總司令。皖系失敗后,又轉歸直系,1919年任參謀總長。
1911年,辭職閑居濟南時,在濟南名勝萬竹園舊址置地40餘畝,耗巨資興建私人宅邸。他徵集大江南北的能工巧匠,為其設計施工。至1927年,工程方告竣工,形成一組規模宏大的江南園林和北方庭院相結合的建築群。1922年,他捐資重修皋上村靜覺寺;同時建村小學1處,計4棟28間,定名為“張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