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

北洋大臣

張勳(1854年-1923年9月11日),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江西省奉新縣人,中國近代北洋軍閥勢力之一。清末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

1884年,在長沙參加軍隊,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晚清時期,初隸廣西提督蘇元春部,為參將。1895年,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行營中軍。后隨袁到山東鎮壓義和團。1899年,升至總兵。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1909年,歷任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清朝覆亡后,為表示效忠清室,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1913年,鎮壓討袁軍。後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7月1日,與康有為擁溥儀復辟。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

1923年9月11日,病死於天津,謚號忠武。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854

出生

1854年出生於江西奉新。

1895

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行營中軍

1895年,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行營中軍,后隨袁到山東鎮壓義和團。

1901

宿衛端門御前護衛

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

1913

鎮壓討袁軍

1913年,鎮壓討袁軍,後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

1915

擁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公爵

1915年,擁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公爵,但內心仍一意維護清廷。

1917

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

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

1923-09-11

病死於天津

1923年9月11日,病死於天津,謚號忠武。

病死於天津

人物生平


平步青雲

張勳半身像
張勳半身像
張勳早年喪父母,於1884年(光緒十年)在長沙參加軍隊,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晚清時期,初隸廣西提督蘇元春部,為參將。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駐奉天。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隸屬袁世凱,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營長),行營中軍(督練處總務長)。后隨袁到山東鎮壓義和團
1899年,升至總兵。
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
1909年(宣統元年),溥儀即位后,歷任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

對抗革命

武昌起義后,奉令鎮守南京,戒備第九鎮新軍,頑抗革命軍。仍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為表示忠於清廷,張勳及所部均留髮辮,人稱“辮帥”,所部定武軍人稱“辮子軍”。
1913年,袁世凱任大總統,張勳所部改稱武衛前軍,駐兗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11月,任中國孔教會(總會會長康有為,主任幹事陳煥章)名譽會長。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凱命,率部往南京鎮壓討袁軍,縱兵搶掠,屠殺民眾數千人。旋被袁世凱授為將軍府定武上將軍,任江蘇督軍,調往徐州,轉任長江巡閱使,移駐徐州。
1915年,擁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公爵,但內心仍一意維護清廷。

兵變復辟

張勳人物形象
張勳人物形象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當上大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院總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謂“參戰”問題上發生矛盾,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黎元洪和國會則堅決反對。張勳因德國支持他的復辟主張,而反對對德宣戰,但同時又蔑視黎元洪。因此,黎、段爭相拉攏張勳,他卻另有打算。他偽裝成黎、段之間的調解人,企圖坐收漁利,同時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十三省同盟,拼湊實力,積極策劃清室復辟。
1917年5月下旬,當黎、段因解散國會問題爭執不下時,段祺瑞策劃武力推翻黎元洪並解散國會,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院總理。張勳乘機提出“非復辟不可”的主張。6月7日,率“辮軍”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國會。14日,到達北京。
1917年6月30日,潛入清宮,決定當晚發動復辟。
1917年7月1日凌晨1時,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為、陳毅、沈曾植、王士珍、江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3時許,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他。張率領諸人,溥儀行三拜九叩禮。同日,溥儀發布“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布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張勳還通電各省,宣布已“奏請皇上復辟”,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史稱“張勳復辟”。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使館,溥儀退位,被通緝,繼逃到天津德租界地區。

病逝天津

北京街頭掛起清朝龍旗
北京街頭掛起清朝龍旗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辟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后一直蟄居津門德租界6號(今河西區浦口道6號)寓所。
張勳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他家的傭人不下百餘,花匠、木匠、廚子、司機、丫鬟、僕人等分門別類,一應俱全,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有人估計,張勳的動產、不動產加起來達五六千萬元之多。
1920年5月,張作霖向徐世昌提出恢復張勳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被拒絕。後來,徐世昌甚至還請他出任全國林業督辦,他依然無動於衷。他在天津的松壽里閑居,一日,有一位客人勸他要識時務,該剪掉辮子了。張勳手捏辮梢學著楊小樓京劇念白:“吾回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1923年9月12日,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謚“忠武”。逝世后,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輓,祭文、哀詩和輓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輓錄》。靈柩經過幾番周折運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成為當年在江西地方上最為轟動的大事之一。

家族成員


家庭生活關係人物備註
一妻十妾曹琴曾為張勳守貧10年,被光緒帝皇后隆裕封為一品夫人。據說張勳“事之若母,家庭事無大小,俱一一問過曹夫人”。
十妾——妾中之一邵雯是天津人,父母早喪,被弟弟騙到張家,賣了一筆錢。邵雯被張勳先奸后允,後來逢邵雯的弟弟來張家,都被其姐痛罵,以至姐弟不能碰面。張勳寓居天津前後,三姨太王克琴和他的馬弁好上了,王為脫離險境和日後生活所計,也效前人之法裝瘋賣傻,脫光了衣服亂跑。張勳信以為真,遂將王逐出家門。后王與張的馬弁終成伴侶,這件事還上了當時的雜誌,轟動一時。王克琴後來向人回憶:“張有酣睡在女人身上的怪癖,稍微一動即予腳踢手打,甩下床去。”
九子五女長子夢潮張作霖的女婿。當初張作霖很想與張勳結成兒女親家,據說曾派人持其四個女兒的照片到張勳家,任張挑選其一。張勳因只有長子夢潮與張作霖的四女年紀相符,就選定了該女。及至兩人成親時,張勳和張作霖都已故去,新娘的花轎是從張學良公館接來的。自小失於管教,狂嫖浪賭抽大煙,曾一夜輸掉坐落天津跑馬道價值數萬元的一棟大洋房。他成婚不久即夫妻反目,隨後離婚。
五子夢范是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靳雲鵬的女婿。
七子夢津娶了南昌洋油大王趙干卿的女兒。
長女夢緗嫁給了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潘復的兒子。素行不端,曾姘天津起士林咖啡館的一個茶房,兩人時不時出雙入對。有時茶房送菜到張家,夢緗便和他相伴外出。為人妻為人母后,依然不守婦道,老毛病未改。她嫁到潘家,育有二子,相繼考入大學,后因看不慣母親的行為,都頗為激憤,又相繼患上了精神病。
五女夢朝嫁給江西督軍陳光遠的兒子。
兒子夢汾

軼事典故


飲食習慣

張勳是江西人,酷嗜家鄉風味,晚年居天津,仍每年都由其二弟從老家奉新寄來烘鰍魚、臘肉、辣椒末、豆豉及米粉之類。
他喜歡吃的一道菜是“西瓜盅鴨”,做法是將一個完整的西瓜皮,貯入肥鴨一隻,去其臟腑,築入燕窩、江貝、海參等各種海菜,然後裝入瓷缽,隔水清燉。
他家一個叫來喜的丫鬟,為了鉗乾淨大批燕窩,日積月累,據說把眼睛都鉗瞎了。張家還把鉗好的燕窩熬成膏,凍后切塊,名為“燕羔”。燕羔與羊羔、肉鬆,都屬於張勳的伴食妙品。
張勳家在夏天請客時,還有一品“荷葉稀飯”,又名“翡翠粥”,即用整批嫩荷葉,新摘洗凈,切碎,煎成濃綠色的湯,拌以太谷白糖,和以無錫出產的香稻米,煮成色、香、味俱全的粥。張傢伙食之精細,於此也可見一斑。
張勳酒量過人,每頓飯需飲汾酒半斤。張還嗜吸雪茄,平時用三元現洋一根的雪茄煙待客。一次,唐紹儀來訪,張勳用此煙招待,孰料唐紹儀以十元一根的雪茄回請,讓張勳頓有小巫見大巫之感。
張勳平時在衣著上也極力模仿旗人的打扮,頭戴尖頂緞帽,上面綴有寶石或鑽石;身穿尺寸肥大的大褂或馬褂;腰纏綢帶幅下垂,掛著眼鏡盒、扇子套及檳榔荷包等。夏天則穿兩截大褂,足登官靴。
民國十來年時,他依舊是這副打扮。他曾在酒桌上說:“雖然天不假緣,然而我的心地亦莫至矣盡矣……”他還曾開玩笑說:“康廣廈(康有為)助我,梁卓如(梁啟超)討我,這不能說是青出於藍吧。”

鄉土情結

張勳的家鄉觀念極強,這在當時是廣為人知的。據說他在發跡后,惦念家鄉父老,凡老家赤田村的老鄉,張勳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缺啥少啥,只要開口,張勳包管。民國時期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人士,張勳個個給獎學金;至於奉新縣的大學生,吃穿用一切花費全由張勳包下。他捐款在北京建立會館,資助在京的江西籍學生和貧苦人士,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舉世聞名的方誌敏、張國燾、許德珩等都曾得到過資助,他另外在奉新還用糧款救濟當地災民和孤兒寡婦。

後世紀念


故居舊宅

天津張勳舊居
天津張勳舊居
位於河西區浦口道6號,現為市商品檢驗局使用。建於1899年,為德式建築,佔地16585平方米,建築面積10737平方米。主要建築分東、西兩樓。立面簡潔,四坡藍瓦頂,局部有尖頂塔樓。底層為圓拱門窗。東樓為起居樓,建築整體呈獅子狀。西樓是會客樓,由高台階進入圓形門廳,設廊子相連,底層設戲樓,有二層看台。二樓前部有大平台。最有特點的是該建築的園林,有假山、涼亭、荷花池、石橋、遊船,並養鳥獸、花卉等,均為園林藝術的精品。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孫中山:“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蔡東藩:“張勳以數年之心志,乘黎菩薩危急之餘,冒昧求逞,遽爾復辟,此乃所謂行險僥倖之舉,寧能有成?況清室已仆,不過為殘喘之苟延,欲再出而號令四方,試問如許軍閥家,尚肯低首下心,為彼奴隸乎?但觀民國諸當局之各私其私,尚不若張辮帥之始終如一,其跡可訾,其心尚堪共諒也。”
錢能訓:“千載凜然見生死,九廟於今有死臣。”
歐陽武:“戴發效孤忠,無言不讎,無德不報;丹心照千古,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章士釗:“民主竟如何?世論漸回公已歿;斯人今宛在,黨碑雖異我同悲。”
隱退後的張勳
隱退後的張勳
熊希齡:“國無論君民,惟以忠心為大本;人何分新舊,不移宗旨是英雄。”
趙爾巽:“勛亢爽好客,待士卒有恩。”
陳毅:“秉春秋知罪為心,雖敗不朽;墮天下孤孽之淚,非哭其私。”
劉景山、馬寅初:“天不遺一老,名自足千秋。”
王雨辰:“江西只有兩個人:不幸李烈鈞敗亡!更不幸這位大帥死亡矣!這,怎麼得了呵;在下要問一椿事:是從清朝好呢?到還是活在民國好呢?咦,恐怕難說吧?”
張作霖:“憶大漢威聲,當年戎馬縱橫,遼海獨深豪傑感。正中原多事,此後艱難宏濟,瓣香誰是老成人。”
劉庚勛:“任君疑眾謗,撥不轉一片寒鑌,白刃可蹈,爵祿可辭,鐵錚錚作勝國男兒到底。縱勢蹙力窮,猶博得兩字榮謚,周曰頑民,殷曰義士,議紛紛聽史臣褒貶由他。”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電影、電視劇飾演者
1988年末代皇帝楊寶琮
1992年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劉雲峰
2003年走向共和楊光華
2011年建黨偉業陶澤如
2013年末代皇帝傳奇徐錦江
《建黨偉業》里的張勳
《建黨偉業》里的張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