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水庫是保護淮河下游3000萬畝耕地和2000萬人口的重要防洪屏障,以防洪為主兼有灌溉、水產、航運、供水和發電等綜合效益。
洪澤湖水庫
洪澤湖水庫,位於江蘇省洪澤縣城西部,淮河中下游交接處的大型
平原水庫。由天然湖泊、
洪澤湖大堤、
三河閘、
二河閘和高良澗閘等組成(見圖)。它是保護淮河下游3000萬畝耕地和2000萬人口的重要防洪屏障,以防洪為主兼有灌溉、水產、航運、供水和發電等綜合效益。1950年後修建三河閘以供泄洪,並加固大堤。
正常蓄水位13.0m,
汛期限制水位12.5m,設計洪水水位16m,校核
洪水位17m。
洪澤湖水庫
17m水位時,不破圩庫水面積2414km2、總庫容135億m3;破圩滯洪后的最大庫水面積4350km2,總庫容176億m3。水庫承納淮河上中游15.8萬km2來水。直接入庫河道有淮河幹流和支流、
新汴河、
濉河和
安河等。洪澤湖大堤原名
高家堰,明嘉靖中始見記載。1578年潘季馴創修洪澤湖水庫,以高家堰為主壩。20世紀50年代洪澤湖大堤經改造和加固(見彩圖),全長67.25km。主堤
蔣壩至
二河閘長33km,寬10~20m,壩頂高程19.0~19.4m,最大壩高9.5m。
洪澤湖水庫
三河閘(見彩圖)在湖東南的蔣壩,設計流量12000m3/s,為水庫主要泄洪道,下游接入江水道。高良澗閘和二河閘建於湖東北的高良澗北面,設計流量分別為800m3/s和3000m3/s。二河閘分洪主要經
淮沭新河和
新沂河入海;另一支經
淮陰樞紐由廢
黃河入海。高良澗泄水經
蘇北灌溉總渠入海。三河閘樞紐和高良澗閘樞紐均建有船閘,可通行500t船。高良澗水電站裝機3375kW。1954年大水(與1931年洪水相當,約40年一遇),淮河干支流最大入庫流量為15800m3/s,經水庫調蓄和三河閘、高良澗閘分別泄洪10700m3/s和800m3/s,蔣壩最高洪水位15.22m,保證了洪澤湖大堤和
里下河地區的安全。洪澤湖水庫調蓄淮河和
長江北引的水量,有效灌溉面積1400萬畝,年產魚約10000t,發電1300萬kW·h,溝通了淮河經京杭運河直達長江間的航運。水庫防洪能力約100年一遇,遇超標準洪水需在二河採取臨時
分洪措施。在規劃中,將擴大入海流量3000~5000m3/s,使水庫防洪標準達到1000年一遇設計,10000年一遇校核。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施后,水庫綜合利用效益將更為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