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頭鎮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下轄鄉鎮

浦頭鎮,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東郊,南瀕長江,東臨泰州市,近靠江蘇省江都經濟(沿江)開發區。

鎮域面積43.1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4857人(2017年),下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委員會。2019年均有所減少。

歷史沿革


浦頭建鎮已有1500多年,清康雍乾時期,曾出過“一府兩總兵”、“三代七進士”,集鎮老街至今保留著雍容華貴的侍衛府和古韻古香的進士街,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現代集鎮環境優美,生態怡人,是蘇中較為富庶的“魚米之鄉”和“銀杏之鄉”。在引江二河、龍耳河、古銀杏觀光園的自然風光中,街區商業繁榮,社會和諧穩定。
浦頭鎮
浦頭鎮
改革開放以來,浦頭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業初步形成花卉林木、大棚蔬菜、特畜特禽、優質稻米產業特色,其中銀杏林木面積1萬多畝,掛果30餘萬株。工業形成了江蘇長青農化“一柱擎天”,服裝輔料、消防器材、教學教具、五金汽配“四龍齊舞”的產業格局。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長青”商標2006年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各類企業發展環境優良,成長型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工業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行政區劃


2000年,撤銷高漢鄉併入浦頭鎮。2003年,轄浦頭社區和浦東、袁灘、萬庄、承儀、王莊、雙豐、巷口、吉孔、東元、引江新村、聯橋、高漢、漢中、西元、漢東15個行政村。[原高漢鄉]位於江都區東南部,距市區25千米。1956年建高漢鄉,1958年併入昌松公社,1962年析置高漢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18.5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東野、桑園、顏塔、東顏、潘橋、高漢、漢中、七河、石橋、韓橋、蔡窪、劉元12個行政村。[原浦頭鎮]位於江都區東南部,距市區27千米。1912年建浦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6年,面積23.4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浦頭、周於、胡壩、元灘、萬庄、承儀、王莊、官莊、野庄、巷口、吉孔、曹家12個行政村和興浦1個居委會。
浦頭社區雙豐村漢東村
浦東村巷口村高漢村
袁灘村吉孔村西元村
承儀村引江新村聯橋村
王莊村東元村

經濟


招商引資

浦頭鎮
浦頭鎮
強勢推進招商引資。打破區位局限,創新招商思路,突出企業主體,以商引商;主攻本地能人,親情招商;對接沿江開發,錯位招商;延伸產業鏈條,配套招商。重點選擇浙江、上海、蘇南等投資商密集區,組織小分隊階段性駐外招商,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廣交朋友,尋找信息,洽談投資合作,努力形成月月有信息、月月有簽約、月月有開工的態勢。要加強對外來企業的全方位服務,鼓勵企業增資擴股。要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分線掛鉤、分層推進的項目落實機制,對在手項目進一步強化跟蹤、協調服務、定期督查,確保意向項目早落戶、簽約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投產。要進一步強化招商考核。繼續實行招商目標責任考核,健全獎懲制度和交流制度。全年力爭新增雙資項目20個,其中億元項目1個,5千萬元項目3個,新開工千萬元項目15個。民資利用4億元以上,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外資利用爭取歷史性突破,躋身先進鎮行列。

文化


歷史文化

浦頭鎮東與泰縣為鄰,南隔嘶馬即為揚子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一代風流的白浦江也早已滄海桑田,湮沒無聞了。據傳古時長江下游入海口除了和長江幹道外,尚有兩條支流,一是現在上海的黃浦江,一是浦頭的白浦江。白浦江當時也是長江北岸江流歸海的一條大河。詢問當地老人,他們聽說在他們爺爺小時候,前輩老人向他們講過白浦江的故事,還帶領他們去辨認過那古老依稀的白浦江的河床走向,當時尚有一鱗半爪的殘跡,在以後的所代,特別是土方整化后就蕩然無存了。現在僅存下白浦江邊的一個小小碼頭,一直保留至今,這就是今天的浦頭。浦頭者白浦江之碼頭也。
浦頭至今還有一個叫麻布橋的地方,位於現承儀村萬庄界內,據傳這就是當年架在白浦江上一座橋樑,為兩岸人民的生產、作息、不定期信提供便利條件,它像一個歷盡風霜的老人一樣,在完成了光榮的歷史使命后,早退居林下安度晚年了。
提起麻布橋還有一段美好動人的故事。當時白浦江兩岸人為江所隔,交通很不方便,大家早想造橋,無奈經費無著。這事被北岸村子里一位姓范的寡婦知道。范氏喪夫后專靠績麻紡紗織布為生。她紡的麻紗又細又勻,織同來的夏布光潔漂亮。村裡人看她為人心善,手藝又好,都願意請她紡紗織布,所以生意興隆,一年下來自給有餘。當她聽說造橋經費有困難,就主動將家裡積余的六丈二尺夏布獻出來造橋。此舉感動鄉鄰,在家紛紛出錢出力,聚沙成塔,橋終於修好了,人們為了表示對這位勤勞善良寡婦的感激,就把這座橋定名“麻布橋”。
說起浦頭,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清朝出過一位進士,還有一個“侍衛府”。廣西巡撫張聯桂就出生在浦頭侍衛府內。張聯桂字丹叔,1838年生,他的高祖都做過清朝侍一,祖父當過千總,父親任過帳房。張聯桂從小聰明好學,以貢生入仕,在廣西六任縣官、州官,在廣東二任知府和糧道,深得清遷大臣彭玉麟和張之洞的器生,逐步升遷按察使、布政使到廣西巡撫。廣西地處邊疆,
當時為外國殖民主義者所覬覦。中法戰爭后,兩國會勘的廣西與越南邊界圖經過御覽,由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派員與法使議立界牌。時任廣西封疆大吏的張聯桂,仔細查閱法製圖約后,發現圖約條款中“僅具大略、兼有舛錯。”遂派員馳赴瘴癘之地,披立荊棘之中,實地勘察后,掌握了丹桂山金龍洞等地第一手資料,在與法國代表談判時,據理力爭,終使《中法桂越條約》在廣西龍州簽訂,為祖國挽回了大片國土。從此,金龍洞投入祖國懷抱,丹桂山挺起堅實的胸膛,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譜寫了一曲保衛邊疆國土的正氣歌。
中日戰爭爆發后,李鴻章等人和日本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他力陳利害不為清廷採納。遂憂心忡忡,觸發肝疾,辭職返歸故里。雖在家養病,仍關心國事,在以詩書自娛中還不時流露出愛國之情。從當時他所作的“聞道蠻天烽火紅,有人血戰恥和戎”;“書生自愧奮空拳,感事憂時夜不眠”的詩句中可見一斑。他著作有《向心齋治學雜錄》、《延秋吟館詩抄》等,光緒廿三年(1897)四月病逝揚州,終年60歲。
康熙、乾隆年間,浦頭是四海之內習武者的“埠頭”。長江支流北固江流經此地,江湖人扯帆南行,習慣在此打尖,不單單為了這裡商賈雲集,物豐色炫,而是因為此間有著良好的習武氛圍,鎮上一戶張姓人家,三代出了七個進士——武進士。
今日之浦頭,屬江都東鄉一普通鎮子,鎮子上逛逛,除了覺著農民樓房較別的鄉鎮多些外,再沒有別的區別。鎮文化站老張領我們往南邊走,50米一隔即指出一條河流的隱蹤,300米之內原有四條平行的河流。老張因此猜測,昨日小鎮因是繁華去處,滋事與侵略在所難免,所以就有這種歷史遺跡,四道護鎮河。
鎮上一條主要街道,叫進士街。進士街因侍衛府而得名。那姓張的人家,三代出了七個武進士,上兩代人中又有三人官至御前侍衛。走上這樣的老街,叫我們不得不小心翼翼。“那可是御前帶刀侍衛。”浦頭人很注意突出“帶刀”二字,“帶刀”二字體現了浦頭張家與皇族的親近!
今日進士街上數百戶人家,幾乎也全部是張姓。

社會


工業發展

浦頭鎮
浦頭鎮
堅持工業興鎮第一方略,狠抓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工業集中區建設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工業經濟的良性發展,全鎮初步形成了農藥化工、服裝輔料、消防器材、教學教具、汽車配件五大特色產業。2007年,預計實現工業產值22億元,銷售19億元,利潤1.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32%和38%,比2002年分別增長了172%、166%和210%。五年來,浦頭鎮堅持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打造發展平台,於2003年啟動工業集中區建設,累計投入資金近12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道路4公里,建成標準化廠房2.2萬平方米。2005年在東元村新建了揚州服裝輔料城,為做出服裝輔料特色和承接泰州項目,提供了載體和空間。至年底,累計入園企業達63家。全民創業工作深入開展,東元村全民創業典型在全市得到推廣。1996年長青農化在全市率先移師沿江,實現了企業快速擴張,年產值超5億元,長青商標、長青吡蟲啉分別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並建成江都首家博士后工作站,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成為全國農藥行業排頭兵企業。浦頭鎮共有列統企業16家,其中超5000萬元企業3家。
200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工作提速發展的起步之年。新的一年,我們將牢牢抓住事關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點工作,在搶抓機遇中加快發展,在創業創新中尋求突破,用發展的目標凝聚力量,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困難,用發展的成果惠及百姓。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確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新理念,認真落實市全委(擴大)會議的各項目標任務,大力實施“工業立鎮,建設興鎮,創業富民,生態宜居”戰略,更加註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產業支柱;更加註重招商引資、集中區開發、項目推進、全民創業;更加註重新農村建設、集鎮建設、環境保護;更加註重統籌社會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切實關注民生,努力建設富裕、文明、生態、和諧的新浦頭。2008年全鎮經濟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計劃實現社會總產值40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工業產值28億元,銷售26億元,利稅2億元,利潤1.5億元,技改投入4億元。
加快新型工業化。圍繞新型工業化,做大支柱產業,做強規模企業,做響產品品牌,擴大總量,提升層次,培育內生增長動力,推動全鎮工業經濟新跨越。2008年要突出農藥化工、服裝輔料、汽車配件、消防器材、教學教具五大產業的培大育強。引導、支持長青農化加大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和項目建設,明年投入1.2億元,實現產值8億元、銷售6億元、利稅60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3%、31%、41%,力爭成為全市上市“第一企”。加快市場開拓,重點拓展歐美、非洲等海外市場,打響長青國際品牌,全年外貿銷售力爭突破2億元。同時,在全鎮開展“外學杭集、內學長青”活動,著力培育“專、精、特、新”的企業群體,引導、扶持錢江混凝土、銀杏織造、東方砂輪、揚子消防、興浦色織等企業做大做強,形成企業成長梯隊。力爭全年新增規模企業6家,全鎮形成8億元企業1家,億元企業2家,5000萬元企業5家,1000萬元企業12家,規模企業佔全部工業比重70%以上。加強品牌建設,注重在培育品牌商標上取得突破,全年力爭申請揚州市知名商標3-5個,江蘇省著名商標1個。
二輪區劃調整后,浦頭鎮在全市總量不大、區位不優,如何在新一輪大發展、強競爭中找准位置、揚長避短,創造優勢、推動跨越?是浦頭鎮需要用實踐來破解的現實課題。我們將著眼未來,謀划長遠,積極融入沿江開發,主動接受泰州輻射,對接主板塊,躋身核心區,配套創新優勢修編完善規劃。按照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要求,高起點做好集鎮建設總體規劃的修編,明確功能分區和布局,編製和完善集鎮、工業集中區、集中居住區詳規,用全新的規劃指導項目開發和建設,引領提升集鎮的建築風格和形象。

載體建設

浦頭鎮
浦頭鎮
強化載體建設。2008年重中之重是要積極主動上爭交通和電力設施項目,千方百計為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提供配套資金支持,著力在開發和經營城鎮上做文章。要全力配合實施嘶華路拓寬改造,籌建鎮區與嘶華路連接的迎賓大道,拉近與沿江開發區的空間距離。投入300萬元,抓好環鎮路西延和支幹道建設,進一步拉開集鎮框架。加大和規範房地產開發,引導農民居住向集鎮集中。啟動11萬伏變電所建設。搞好集鎮亮化、綠化、凈化,不斷提升集鎮品位。加強村鎮建設管理,進一步規範村民建房行為。繼續加大工業集中區和服裝輔料城的基礎設施投入,實施集中區西擴和輔料城北延工程,不斷增強園區承載力,力爭把東元服裝輔料城打造成蘇中最大的服裝輔料生產基地。全年計劃再新建標準化廠房2萬平方米,新吸納入園企業15家,新建集中區道路1500米,新擴集中區可供熟地300畝,並嚴格企業入園標準,切實把好環保關、產業准入關和投資強度關,堅持高規格設計,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