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薴麻赤蛺蝶
小薴麻赤蛺蝶
薴麻赤蛺蝶布廣蝴蝶,善旅昆蟲,顯布廣泛擅旅。夏季,百億飛迅速薴麻赤蛺蝶北飛洲歐洲尋找植。穿脈,廣闊,飛北極圈北。
.
異 屬鱗翅,蛺蝶科。紅蛺蝶。布各。
寄 薴麻、黃麻、麻、蕁麻、榆樹。
幼蟲吐絲卷葉,食害幼苗嫩葉,破壞生長點或卷食葉片,致植株生長緩慢,嚴重的全田麻葉被包卷,呈現一片白色,植株枯死。
成蝶體長20mm,翅展45—67mm,前翅黑褐色,近翅端具7—8個大小不等的白色斑,呈半圓形,翅中間具1赤黃色不規則雲狀斑,基部和后緣暗褐色,外緣緣毛上具短弧形白色斑1列。后翅暗褐色,近外緣桔黃色,內列有4個黑褐色斑,外緣有1列短弧形白色斑。卵長0.7mm,長圓柱形,淺黃綠色。幼蟲頭黑色,具光澤,體多為黑色至赭色,腹面黃褐色。氣門下線呈斷續的淺黃綠色寬頻。中胸、后胸各具枝刺4根,腹部1—8節各生枝刺7根,9一l0節2根。蛹長20一26mm,近紡錘形,淺灰綠色。中胸背面現角狀隆起,2—8腹節背面有3列刺狀突起。
長江流域年生2—3代,以成蟲在田埂、雜草叢中、樹林或屋檐等處隱蔽越冬。湖北越冬代成蟲於2月下旬一3月上旬出現,3月中旬產卵,3月下旬進入幼蟲孵化盛期,5月中旬進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第一代成蟲出現,經越夏后,於8月中旬飛到薴麻田產卵,初孵及成長幼蟲卷食葉片,9月下旬化蛹,10月上旬二代成蟲開始越冬。成蟲飛翔力強,喜白天吸食花蜜,中午尤其活躍,把卵產在薴麻的頂葉上,卵散產,每葉1—2粒,低齡幼蟲喜群棲為害,3齡後轉移,稍遇觸動,有吐絲下垂習性,老熟后將尾端倒掛在包卷的葉里化蛹。幼蟲發育適溫16—22℃,7月氣溫升高對該蟲發生有明顯抑制作用。
(1)農業防治網捕成蟲,摘除蟲苞集中殺滅或用拍板拍殺卷葉里的幼蟲或蛹。在頭、二麻收割時,留下一些麻株誘集幼蟲,集中消滅。(2)在三齡前群集為害時或3齡后早晨7—8時幼蟲爬出蟲苞,往麻稈上部噴粉,每667m2 噴乙敵粉或2.5%辛硫磷粉劑、2%殺螟松粉劑1.5—2kg,也可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每667m2 50L。
該蟲年發生世代,華南地區5代/年以上,廣東曲江(粵北)5代/年。以成蟲在田梗雜草、樹林、屋檐及其他蔭蔽處越冬,在廣東樂昌(粵北)麻區,該蟲還能以蛹和幼蟲越冬。成蟲飛翔力強,白天吸食花蜜,中午尤其活躍,卵產於麻株頂葉上,散產,每葉1~2粒。低齡幼蟲群集危害,3齡後分散,受驚即吐絲下垂,老熟幼蟲吐絲將尾端倒懸在卷葉內化蛹。
赤蛺蝶幼蟲發育適溫為16~22℃,夏季高溫酷熱天氣對幼蟲發育有明顯抑制作用,易死亡。所以該蟲年中以春、秋季發生危害較重,但在夏季涼爽的山區,4~11月均有幼蟲危害。
小薴麻赤蛺蝶
用電生理方法細胞外記錄並測定完整的小薴麻赤蛺蝶(Vanessa cardui)成蟲複眼的光譜敏感特性。暗適應下,所測光譜在波長約530毫微米處有最大敏感峰。近紫外光波長355—360毫微米處也呈現較高的敏感次峰,它可被長波段適應光選擇性地增高和分離。當複眼為短波段適應光作用時,355—360毫微米峰基本上被抑制,並導致530毫微米處敏感性的增加和分離。小薴麻赤蛺蝶複眼可能分別含有吸收峰在530和355—360毫微米的兩類視色素。
小薴麻赤蛺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