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港鎮

廣西北海市下轄鎮

興港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鐵山港區,位於鐵山港區東部,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五大功能組團之一鐵山港(龍潭)組團的核心區,也是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的主戰場,東瀕鐵山港,與合浦白沙、沙田兩鎮隔港相望,南臨北部灣,西南與營盤鎮接壤,西北與南康鎮相鄰, 全鎮總面積111平方千米。 興港鎮成立於1996年。 2018年末,興港鎮總人口5.6萬人。 截至2020年6月,興港鎮下轄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謝家村。 

2018年,興港鎮財政總收入11.05億元,同比增長21.21%;農業總產值14.54億元,同比增長9%;農民人均可支配14651元,同比增長10.1%。 

2019年10月,興港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建置沿革


興港鎮成立於1996年8月(一說9月) ,行政區劃由原南康鎮11個村民委員會和營盤鎮3個村民委員會組成。 
興港鎮
興港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興港鎮下轄13個行政村:粟山、楊屋、富屋、大樹嶺、彬池、謝家、小馬頭、斑鳩沖、陂頭、南樂、彬定、川江、婆圍;下設11個居民小組,108個村民小組。 
2018年末,興港鎮下轄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共有121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興港鎮下轄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石頭埠社區、南樂社區、粟山村、楊屋村、謝家村、富屋村、彬池村、小馬頭村、斑鳩埇村、陂頭村、大樹嶺村、川江村、彬定村、婆圍村; 鎮人民政府駐謝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興港鎮位於鐵山港區東部,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五大功能組團之一鐵山港(龍潭)組團的核心區,也是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的主戰場,東瀕鐵山港,與合浦白沙、沙田兩鎮隔港相望,南臨北部灣,西南與營盤鎮接壤,西北與南康鎮相鄰, 全鎮總面積111平方千米。 
氣候
興港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暖夏涼,年均氣溫22.9℃;颱風多發生在每年5—10月,一般風力5—6級;風向季節性變化明顯,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吹北風,頻率分別為10.80%和22.10%,強風為東南風雨量充沛,每年5—9月為雨季,年均降雨1663.7毫米。 
水文
興港鎮有南流江過境。三面環海。 
自然災害
興港鎮主要自然災害是颱風。建鎮后多次遭受颱風災害。其中1996年9月發生的第15號超強颱風,造成全鎮近半平房被掀蓋或倒塌,農作物大部分被毀,2000米海堤受重創,直接經濟損失過億元。 
自然資源
興港鎮轄區內主要礦產有高嶺土石英砂、煤等;其中高嶺土遍布全鎮,儲量高,埋藏淺,礦層厚,含鐵量少,自然白度好;石英砂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8%—98.5%。 
興港鎮
興港鎮

人口


2017年末,興港鎮常住人口有5.66人。 
截至2018年末,興港鎮總人口5.6萬人。 

經濟


興港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甘蔗、木薯為主。
2011年,興港鎮農業總產值46463萬元,糧食總產量10834噸。經濟作物有西瓜套種辣椒、反季節大棚蔬菜等。2011年,西瓜種植面積4605畝,辣椒300多畝。象鼻螺、犁頭螺等的養殖面積達3500多畝,網箱養魚發展到150戶左右,網箱約11000個。
興港鎮工業以發電、煉油、冶金、電子、制陶、制磚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18866.09萬元。
2011年末,興港鎮有城鄉集貿市場8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6億元。有石頭埠邊貿碼頭1個,年出口總額100萬元人民幣。
2011年,興港鎮財政總收入6709萬元,比上年增長8.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95萬元,比上年增長13.41%。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網點有農村信用社中國銀行等4個。 
2018年,興港鎮財政總收入11.05億元,同比增長21.21%;農業總產值14.54億元,同比增長9%;農民人均可支配14651元,同比增長10.1%。 
2018年,興港鎮水稻種植面積1159公頃;鞏固和發展花生、玉米、大豆、蔬菜種植,擴大辣椒和西瓜套種面積,西瓜是該鎮的主要優勢作物,種植面積134公頃,種植花生892公頃,種植蔬菜1014公頃,種植大豆111公頃,種植玉米406公頃。特色養殖業,引導石頭埠網箱養殖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全鎮有網箱養殖戶305戶,養殖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網箱養殖產量突破4.4萬噸,年產值達到5.2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興港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280人,專任教師35人;小學14所,在校生4900人,專任教師2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500人,專任教師21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興港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5萬冊。 
2018年,興港鎮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暨元旦文藝晚會及春節聯歡晚會分別在南樂社區文化廣場、小馬頭村委文化廣場舉行,觀眾達3000餘人次;春節前夕,興港鎮聯合北海市群藝館舉辦的“學習十九大文化進萬家——福聯送鄉村”免費書寫贈送春聯活動在南樂社區文化廣場啟動,北海市群藝館副館長張虹一行11人到場指導,6名書法家現場書寫春聯,現場共計贈送春聯500多對。“我的中國夢”文化下鄉惠民演出陸續在南樂、楊屋、小馬頭等10個村(社區)舉行,觀眾達6000餘人次。興港鎮組織南樂社區參加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系列活動之第五屆廣西萬村籃球賽,取得第一名。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興港鎮有村醫療衛生機構14個,診所28個;固定資產總值5600萬元。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8年,興港鎮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374人,其中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27人,城鎮新增就業397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5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4人;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得到全面落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490人,已享受養老待遇5095人;城鎮居民醫保繳費,全鎮參保率96.5%。興港鎮為部隊輸送本科以上優質兵員19名;繼續做好“春蕾計劃”活動,共扶持“春蕾”女童6人。“兒童家園”創建活動,投資2萬元創建彬定村“兒童之家”,投入3.5萬元用於各村“兒童之家”的設備更新,為滿足兒童活動的開展構建平台。 
村鎮建設
2018年,興港鎮共投入690.22萬元修建道路12條、安裝太陽能路燈44盞,投入230萬元修建水利設施1處。實施“兩改”工作,年內實施改廚816戶、竣工816戶;實施改廁804戶、竣工729戶;幫助15戶困難戶實施危房改造工程,解決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興港鎮日常保潔形成長效機制,建立區、鎮、村、組四級幹部聯繫和責任區包干負責制。建立興港鎮“美麗廣西”活動檢查評比工作機制,全鎮14個村(社區)全部制訂村規民約和衛生環境公約,制訂星級文明戶評比方案;成立農村保潔員管理小組,制訂保潔員評比制度,優秀的給予獎勵,工作不積極的給予辭退;建立完善農村保潔費的收繳機制,落實保潔費收繳工作,完滿完成了全年保潔費收繳任務。 
生態治理
2018年,興港鎮開展生態治理整頓礦坑復綠工作,多次組織開展巡查和打擊非法盜採高嶺土行為。全鎮共完成礦坑及項目取土地表生態修復20處,恢復林地、草地總面積86.67公頃,通過加強管護,林地、草地的長勢良好,順利通過了北海市國土資源局的驗收。 
精準扶貧
2018年,興港鎮開展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工作,新納入貧困戶12戶58人,返貧退出戶1戶6人,自然退出2戶2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90戶2818人,其中2014年退出戶32戶135人,2015年退出戶89戶382人;共安排幫扶幹部395人,幫扶單位34個,其中貧困村——粟山村定點幫扶單位6個,結對幫扶單位14個,幫扶幹部160人。發放到戶產業扶持資金509戶60萬元,增強貧困戶“造血”能力,實現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27人。年內投入集體經濟建設經費1514萬元,實施集體經濟項目11個(部分項目由多個村委合資建設),實現集體經濟項目對14個村(社區)全覆蓋。年內已建成投產7個,產生收益40.1萬元;引導貧困戶共投入扶貧資金85萬元,用於入股1家公司,合約期4年,每年分紅8.5萬元。幫助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工程,完工21戶,解決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實施“雨露計劃”,全年共發放資助金43人7.05萬元;落實社會保險扶貧政策,對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政府代繳養老保險費100元,惠及未脫貧貧困人口1727人。 
興港鎮
興港鎮

交通運輸


興港鎮轄區內東西走向的北鐵一級公路、七號路、營閘路和國防路,南北走向的四號路、興港路、進港路與玉鐵高速構成的陸路交通網路。 2011年末,轄區內縣級公路3條,26千米,鄉公路18條,70千米,村道路4條,8千米。鎮區有石頭埠客運站1個,日發至北海合浦客運汽車30班次,日均客運量1200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1996年9月,興港鎮從南康、營盤兩鎮分出,是港區對外貿易的重鎮,取興旺港區之意,故名。 

地方特產


興港鎮特色產品有珍珠、對蝦、西瓜、甘蔗、文蛤、蝦、花卉、鮮花、水產等。

榮譽稱號


2018年,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興港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