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科

劉家科

徠劉家科,河北故城人。一九八二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社會經歷為三個十年:十年農民,十年研究室主任,十年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自幼喜歡文學和書法。散文曾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冰心散文獎,報告文學獲全國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等;作品《鄉村記憶》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個人簡介


中國當代書法家、文學家、傳奇人物。
劉家科
劉家科

人物生平


劉家科
劉家科
筆名文禾,河北故城人。1982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社會經歷為三個十年:十年農民,十年研究室主任,十年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自幼喜歡文學和書法。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為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取得成就


劉家科
劉家科
已出版文學評論集《朝夕拾穗》、《窄堂碎語》,長篇報告文學《大愛無疆》,散文集《沙漠那邊是綠洲》、《鄉村記憶》和《劉家科書法作品集》等。散文曾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冰心散文獎,報告文學獲全國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等;作品《鄉村記憶》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獲得榮譽


書法
書法
劉家科,故城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散文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會員、衡水市書協名譽主席。長年在文學創作及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等領域潛心耕耘,已出版文學評論集《朝夕拾穗》,散文集《鄉村記憶》,長篇報告文學《大愛無疆———林秀貞採訪手記》等著作。曾獲第二屆冰心散文獎,第十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河北省十佳作品獎等。2007年其散文集《鄉村記憶》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文學作品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第二屆冰心散文獎、第十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等。深厚的文學修養,豐富的生活閱歷,開闊的藝術眼界,以及淡然的處世態度,造就了其書法好看耐品的審美內涵。其作品曾獲中國名作家書畫系列展金獎。

書法作品


書法
書法
《鄉村記憶》
《鄉村記憶》
劉家科勤於著述,同時又擅書法。他八歲從父學書,苦臨王羲之柳公權等,中學時期開始書法創作,大學期間開始研究書法理論。其書法作品除參展外,散見於各類報刊及出版物,已出版《劉家科書法作品集》。深厚的文學修養、豐富的生活閱歷、開闊的藝術眼界,以及淡然的處世態度,造就了其書法好看耐讀的審美內涵。其書法宗二王,鑒歐柳,循自然法則,汲文學滋養,自成一家。其榜書“結體寬博,用筆沉雄”,其行草“本色自在,揮灑有度,尤重作品整體氣息的把握”,其章草“追求簡古,給人一種渾莽大氣的感覺”。作品集文學評論集:《朝夕拾穗》、 《窄堂碎語》;長篇報告文學:《大愛無疆》;
散文集:《沙漠那邊是綠洲》、《鄉村記憶》和《劉家科書法作品集》等。

淺談創作


《大愛無疆》
《大愛無疆》
現 在的散文創作陣容壯大,風格多樣性,作家、評論家、各種媒體之間的交流都能看出散文的創作狀態,非常適合散文的發展。現 在的散文有的反映生活,有的追求時尚,這些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劉家科還是主張反映生活,如果脫離生活去講別的,那都會脫離散文本來的意義。象牙塔上的東西,酒桌上的東西,幻想中的東西,如果和現實生活能夠有內在的相通的地方,它就有價值,如果它和現實生活格格不入的話它就沒有價值。劉家科希望看到各種風格的作品,但還是堅持自己的主張,堅持最適合自己的風格。百姓的生活比作家的想像更精彩;記錄比任何描寫都更容易逼近生活的真實;心靈間的溝通,最短的距離是直線;散文的魅力在於作品的個性。我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它是非常樸實的東西,但是它能進入思想甚至能進入靈魂,讓你看了后老惦記著當時的人物當時的情景,能夠喚起讀者的記憶。

社會經歷


《中國書法家精品集.劉家科卷》
《中國書法家精品集.劉家科卷》
劉家科的第一個十年是從1978年7月20日開始的。那天劉家科以“老三屆”高中畢業生的資格,參加了全國統一高考。其實,劉家科沒有上過高中,初中也僅念了一年,能輕易混入“老三屆”,是因為高考政策對他們這些被“文革”耽誤了的一代放得較寬;那一年劉家科已是幹了十年莊稼活的農民,在錄取率極低的情況下能考上大學,卻是得益於劉家科始終鍾愛的文學。
書法作品一
書法作品一
劉家科從小就做著一個文學夢。1970年在海河工地上,難以承受的超負荷勞動使劉家科萌生了一個奇怪的想法:參加“海河創作”,藉此逃離工地。於是在寒冬臘月的工棚里,連續十幾個深夜的苦熬,出籠了一篇名為《闖流沙》的反映根治海河的短篇小說。因這篇小說,劉家科脫離工地參加了衡水地區組織的海河創作學習班。此後,劉家科便陸續在地區報刊上發表一些作品。“文革”後期時興公社辦高中,劉家科竟因這點“文名”被聘為高中民辦教師。以劉家科的學歷,只能教高中的語文或政治,就是語文、政治也只能現學現賣,為此劉家科自學了高中文科的課程。那次高考,劉家科數學只得了6分,而文科成績突出,且總分超出了規定的分數線,有幸被河北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系錄取。當時劉家科想,我因文學而考上大學,大學也會圓我那個文學夢。此後劉家科更視文學如生命。
大學四年是文學的四年。在劉家科入學的下一個月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解凍后的祖國迎來了文學的春天。《人民文學》《詩刊》等文學刊物相繼復刊,《十月》《中國作家》等新的文學期刊也相繼誕生,震動中國文壇的文學新作接連面世。劉家科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學史、文學理論、文學經典著作,大量閱讀那些文學報刊,擠時間進行文學創作。可是四年下來,劉家科收穫的不是文學創作,而是對文學的逐漸清醒和對文學創作的失望。劉家科發現,用學到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創作,反而寫不出東西來了。當文學蒙著朦朧的面紗時,劉家科激情滿懷地急追不舍,而文學與劉家科素麵以對時,劉家科卻是木訥和茫然。一度苦惱之後,劉家科轉而投入對作家作品的研究,寫起文學評論文章。這一轉就到了十年頭上。1988年,劉家科回過頭來整理自己的評論文字,發表過的文章也有兩大本,這就是後來出版的文學評論集《朝夕拾穗》和《窄堂碎語》,而文學作品卻沒有發表一篇。
書法作品二
書法作品二
1988年,秋天,劉家科進入第二個十年。從這個秋天起,劉家科把文學評論也放棄了,這一放又是十年。這標誌著劉家科的那個文學夢的枯萎和破滅。那年秋收后劉家科也把老家種了八年的承包地退還集體,全家搬到城裡居住,徹底卸下了“一頭沉”的包袱,干本職工作更加精力集中了。1 991年又被任命為地委研究室主任。小平同志南巡談話之後,劉家科所在的地區很快步入改革開放的新階段,劉家科帶領全室同仁走工廠、下農村、搞調研、寫文章,向下了解社情民意,向上提供決策參考,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切入正在進行的社會變革,這讓劉家科深刻領略了文學之外的世界,文學背後的世界,文學得以存活和生長的世界。
1990年,劉家科曾被安排到故城縣的北官莊蹲點,在那個窮困偏僻的村子里一呆就是一年。1995年至1996年,劉家科又在深州掛職兩年。在那裡劉家科與參加新一輪農村改革的農民交朋友,與正在進行大面積改制企業的幹部職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無論蹲點或掛職,劉家科都把它們與自己調查研究的本職工作緊密相聯。在這十年中,劉家科寫了大量調研筆記,在中央和地方几十家報刊發表二百多萬字的調研文章。1998年春天,劉家科利用休假的時間整理這些文章,發現自己寫這些東西時,往往會冒出一些形象思維的東西,甚至化入一些典故和文學章句,使這些枯燥的文章有了更多的可感性和可讀性。這似乎也與劉家科那已經放棄了的文學有關。
1998年8月,劉家科作為一個地區組織人事部門的領導幹部,被派往日本參加為期一個月的人力資源培訓班。由此劉家科進入第三個十年。這是劉家科第一次出國,是劉家科有生以來離開祖國到異域生活最長的日子。地域、空間、環境和時間的同步轉換,讓劉家科的大腦由長期持續的繁忙緊張狀態一下子轉入一片空白,繼而又轉到對過去生活的深長回望與追憶。從那時起劉家科發燒似地寫起了回憶故鄉的文章。劉家科用在日本市場上買的鉛筆在沒有格子的白紙上寫著,一行又一行,一張又一張。回國之後又接著寫,雖然又恢復了原來工作的繁雜和緊張,但見縫插針,不放過一點一滴的時間。直到2002年春天,在北京某大學任教的同學發現了劉家科這些東西,便挑了幾篇並說服劉家科同意由他推薦到《文藝報》。這一年3月30日的《文藝報》用專版發表了我的六篇散文,並配了評論。此後,劉家科就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文藝報》等報刊陸續發表散文。
2006年,劉家科這些散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結集出版,名為《鄉村記憶》。這時劉家科才意識到從1998年開始,劉家科又把放棄的文學重新拾起來了,而且進入了一種從沒有過的被創作激情推著走的年代。在劉家科苦苦追求的時候,文學對劉家科特別吝嗇;而當劉家科漫步走來之時,文學卻對劉家科異常慷慨,這十年劉家科陸續出版了6本文學著作。
2007年,劉家科的長篇報告文學《大愛無疆》獲第十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之後,散文集《鄉村記憶》又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10月29日在魯迅故里由中國作協和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四屆魯獎頒獎晚會上,有記者在頒獎台上採訪了劉家科,當她問劉家科是怎樣寫出這樣一本書的時候,劉家科回答說:是時代的啟迪和生活的暗示成就了這部作品。當時代的信息穿透塵封的記憶,我驚異地發現,那些存活於我舊生活的細節和皺摺里的眼神,依然閃爍著訴說的慾望。於是我精心揀拾和整理那些生活細節,讓他們把過去告訴現 在和未來……這或許就是劉家科第三個“十年”的收穫和總結。它是屬於這個“十年”的,也是屬於這三個“十年”的;是屬於劉家科所經歷的現實生活的,也是屬於我所鍾愛的文學的;是屬於過去的,也是屬於現 在和將來的。

書法風格


歷史中的好字基本上是文人寫的,對文人字簡雅、散淡的推崇,有可能是古代書法批評得到了古代文學批評的啟示。劉家科是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的獲得者,其代表作《鄉村記憶》引起讀者的廣泛好評。同時,劉家科也有書法之愛,並於奧運會開幕前夕舉行了“鄉村記憶·劉家科書法展”。值得注意的是,此展有原創性,區別於根植傳統的書法展,也有別於強調視覺效果的現代書法展,為我們提供了較新穎的展覽模式。
中國傳統書法與古代文學的緊密聯繫,是中國書法美學的特徵之一。即使在今天,書法家們依舊沿襲著書寫詩詞作品的習慣,把書法的節奏之美與詩詞的韻律之美予以新的結合。劉家科一反常態,他全力挖掘《鄉村記憶》的表述資源,把其中散文讀者耳熟能詳的篇章轉換成另一種藝術形式,實現了“文學與書法關係的重構”(劉家科語)。
“以我的書法表現我的文學”,是劉家科置於展廳的藝術目標。他以“書法與當代散文”,“書法與鄉風民俗”,“書法與鄉村遺存”,“書法與鄉村時代精神”四個單元,藉助鄉風民俗、鄉村遺存的器物形式,展現了自己的文字與書法。為深化主題,劉家科邀請了泥塑大師於慶成的農村人物,陶藝大師傅順府、微縮工藝名家陳洪英的古舊器物模型一同展出,極大突出了鄉土風韻和鄉村氣息。
畢竟是書法展覽,當我們對“鄉村記憶·劉家科書法展”策展的獨特性嘖嘖稱奇時,當然需要對一個作家的書法或一個名人的書法予以客觀的判斷。我關注現、當代作家書法有年,曾提出魯迅、郭沫若茅盾沈從文、姚雪垠、周而復、李凖劉征以後的作家書法,已不再是與傳統有著血緣關係的文人字,而成為缺少文化根基的名人字,其中的差異在於當代作家沒有投入一定的時間深入臨帖,不了解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特性,寫字的藝術感覺和技巧停留在硬筆書寫的感知層面,線條單調、隨意,沒有章法、意境可言,缺少歷史根據。唯一可以稱道的,就是其中的趣味性。這是由於作家文學修養、人生閱歷客觀帶來的一種藝術情調。顯然,劉家科在某種程度改變了我對當代作家書法的理解,至少,劉家科的書法創作實踐,證明了他的書寫與名人字產生了距離,基本進入了傳統書法美學的核心領域。
書法
什麼是傳統書法美學的核心領域呢?竊以為,恪守傳統書法的藝術規律,遵守法度,以中和的審美心理,對應不同書體的結構規律和藝術特點,在文字書寫的過程中,發現文明的光芒和藝術的光輝。因此,我反對漠視臨帖,無節制地張揚個性,僅以外化的墨趣,鏤空書法的本質。考察劉家科的書法創作,始知他浸漬書法與探知文學乃同步進行。也就是說,他在沒有成為文學名人之前,便開始了自覺的書法學習。敬惜字紙的心態,嚮往文化的理想,伴隨著劉家科的青少年,俾其鄉村生活充滿了生命的光彩,勃勃而有生機。在劉家科的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魏晉風骨與唐宋遺韻。對於作家來講,閱讀是極其重要的。閱讀環節,是作家對經典作品的認知,對他者敘述的感受,可以等同於書法的臨帖。如果說寫作的技巧是作家大腦中虛幻的存在,那麼,書法家的功力是外化的,是可以觸摸的。所以,沒有獨對字帖的漫長時間,沒有臨習字帖的技術訓練,寫出的庶幾是名人字,格調自然低俗。劉家科清楚這一點,他虔誠臨帖,努力掌握中國漢字作為藝術一部分的結構特點,以線條區別不同的風格流派,強化書寫的規律性和藝術性。劉家科當然了解中國書法的高深與玄妙,他沒有樹立過早追求個性的“野心”,一直中規中矩地寫字,殊為理性、自覺。
當代許多作家寫字,因理解的差異和稟賦的不足,習慣於嘩眾取寵,甚至進入書法娛樂化和書法邪教的邊際,給當代作家書法蒙上了一層陰影。劉家科的書法創作,為當代有志於書法學習的作家們提供了可以借鑒的依據。
但是,我們還不能說劉家科的書法已經成熟。線條常有漫漶之處,質感不強,結字的方法,也有可商榷之處。章草的使轉書寫性不足,所顯露出來的銳角和滯墨,淹沒了章草的淳古、風雅。然而,可以稱為書法家的劉家科,我相信他在今後的創作里能夠克服這些弱點,大踏步進入書法藝術的文化深處。

代表作品


《鄉村記憶》
《鄉村記憶》是河北作家劉家科最新創作的一組散文作品,曾在《人民文學》雜誌公開發表,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書共收錄了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灣里的村莊、收麥、看青、場院、古槐與麥秸垛、磨道里的驢、老井、老碾子、地鄰等57篇散文。 《鄉村記憶》中的舊生活藉助書法把它的器物遺存與文字遺存對接,書法再現了鄉村祖輩的歷史:《地鄰》中的地界旁有一張犁和丈量土地的器具,並配有兩幅地契,一幅為舊生活的遺物,一幅為作者的書法作品;比如紅白事常用的二人抬的食盒中有兩種帖子,一為當時的實物,一為作者的書法複製品;又比如《老井》、《老碾子》、《磨道里的驢》中的古井、轆轤、碾子、扇車、石磨、套鎖等,既有這些古舊器物的複製品,又有與之相配的紙質或石質文字(書法)遺存物。
《大愛無疆》
這是一徠篇報告文學,主要介紹了林秀貞的感人事迹:三十多年來她義務贍養了六位孤寡老人,資助了十七名貧困農民的孩子上學,安排了八名殘疾農民在自己辦的小企業里上班,收養了一名被親生父母遺棄的殘疾嬰兒。此外,她還做過大大小小難以統計的幫貧解困、救人危難的事情。
作者走進林秀貞的心靈深處,從而在他的筆下,把一個真實的、原汁原味的林秀貞,一位既普通又“超常”的林秀貞,一個具有人格魅力和親和力的林秀貞,一個感人肺腑的林秀貞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該書從創作到出版,得到了各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作品以獨到的構思、白描的手法、樸素的文字,生動翔實地展示了林秀貞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成功...
《中國書法家精品集》
《中國書法家精品集.劉家科卷》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浸潤融會,自古一家,詩書畫俱佳的文人,歷朝歷代比比皆是。在大師們筆下,不論是文章還是丹青,都顯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鎊刻著高超的秉賦才情,反映出峻潔人格魅力。藝術是相通的,正像古人所說,『應會感神,神超理得』。有文學的根基,書畫的揮灑里就浸透著豐厚的內涵和高雅的境界;有書畫的修養,文學的形象中就充盈著更豐美更和諧的內涵。劉家科的文學和書法創作就很具體、很形象地說明了這樣的道理。時代發展的需要、文化建設的使命,正激勵廣大作家、藝術家登攀思想和藝術的新境界。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對古往今來藝術精粹的借鑒,從來就是優秀文藝人才養成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國書法家精品集.劉家科卷》的出版,對於展示中國當代作家的藝術境界,鼓舞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向傳統文化探勝求寶,兼收並蓄,對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道德的完善、情感的養成和藝術修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對於書畫家文化、文學品格的養成與提高,也不無借鑒意義。

社會評論


有評論家說你的散文讓人在平淡無奇的平原上讀出豐富細膩的層次,也有人評論你的散文有白洋淀派的神韻,但基礎是大平原的。劉家科便是一位有個性的散文作家。他的《鄉村記憶》也是有個性的寫作。
劉家科是一位對自己的寫作有著自覺意識的作家。他追求平淡、平靜、平實的風格及其韻味,低調的敘事和“直線的”交流。雖然散文寫作未必都要低調地處理,但散文寫作心態和新聞心態、小說心態等確實又是不同的。新聞必定要聳人聽聞,吸引你的眼球轉到一定的方向上,讓你看到他要讓你看的東西;小說又以故事和想象誘惑並吸引著你;散文則不需要這樣的中介,它敘事的內在抒情性和抒情的敘事依託,都來自生活本身,憑心中湧出的真情實感,自然地與讀者交流。我們的記憶的最深處的東西,總是最寶貴的。家鄉、童年和父老鄉親,是劉家科人生的出發點,而對於人生的尊重,也就是對於生命的尊重。讀者覺得,我們的“精神的家園”都是在自己的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形成的,並不需要接受別人的指點而去尋找那“靈魂的棲息地”(實際上也從未找到過)。對於劉家科來說,“鄉村記憶”就是他自己的精神的家園。這便是他那豐盈而又充滿個性的散文創作的追求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