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西斯二世

法老塞提一世之子

拉美西斯二世;希臘語: αμέσσης, (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公元前1213年7月)塞提一世之子,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第三位法老,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其執政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也被稱為拉美西斯大帝,拉美西斯二世進行了一系列的遠征,以恢復埃及對巴勒斯坦的統治。他在敘利亞與同時代的另一強大帝國赫梯發生利益衝突。雙方在前1285年發生一次著名的戰役(卡迭石戰役)。並於前1283年與赫梯帝國簽訂和約。約前1258年,赫梯王國的國王病逝,新任國王哈杜西勒三世繼位,兩國締結和約,成為軍事同盟。埃及赫梯和約可說是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國際協定,其埃及文本與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來,並為近代考古學者所發現。可能是出於對赫梯軍事力量的擔心,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東北尼羅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為首都,並將其命名為培爾—拉美西斯(意為拉美西斯的家)拉美西斯二世也許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他對龐大土木工程的熱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他在阿比多斯和拉美西姆新建許多廟宇;為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增添新結構;興建了以宏偉著稱的阿布辛拜勒神廟。許多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築也被刻上了他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擁有一個龐大的家庭。當他以90歲高齡過世時,已成了埃及的代表人物。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擁有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他是一位強大的國王,一位戰無不勝的將軍,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設者。頭頂著這些光環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Ⅱ,RamessesII,RamessestheGreat)在位約67年,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這些盛譽。敵人懼怕他,臣民愛戴他,神靈保佑他。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他在位67年,有8個皇后,嬪妃不計其數;大約有100多個兒女,其中12個有合法繼承權的兒子都早他逝世;在當時古埃及人平均壽命僅有40多歲的情況下,他活到90多歲高齡;喜歡將自己的經歷誇耀后雕刻在建築物上,時刻不忘將自己神化了的雕像矗立在埃及各地,並且與神並列在一起。卡迭石之戰使它成為臣民心目中百戰百勝的將軍;他施展外交才能與赫梯人簽訂合約;作為古埃及極富盛名的建築家,他為世人留住時代的輝煌。這些傳奇經歷和鮮明的個性,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被歷史學家譽為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無疑是埃及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法老之一。然而他統治的時代已是埃及衰落的前夜,國家巨大的開銷加快了國力的下降。拉美西斯二世死後,古代埃及迅速步上了下坡路。
拉美西斯二世出生於約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他的父親塞提一世(SetiⅠ)娶了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的女兒杜雅(Tuya)為王后,他們共生有四個兒女,兩男兩女。但大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這使拉美西斯順利地登上王位。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法老學校”學習,10歲時在軍中任職,15歲時父親帶他參戰,以保證他將來成為一位智勇雙全的國王。
拉美西斯二世沒有花費太長時間就學會了很多東西,特別是作為國王所必需的兩項技能:以軍事手段征服敵方和建造王宮。無論是在征戰還是在建築方面,他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在埃及沒有一處土地不帶有他的足跡。
Rameses 石像
Rameses 石像
父親去世時,拉美西斯二世的年齡大概是25歲,但他已經擁有足夠的雄心和頑強的自我意識,他要讓自己的壯舉超越所有的前輩。
“進行宣傳是他最好的武器,這在宣揚自己的王國和使命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義大利比薩大學的埃及學教授埃達·布萊西亞尼(EddaBresciani)敘述道,“大量的雕像和碑文向人們講述了這位國王的壯舉與魄力,並使他的形象流傳千古,而且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
拉美西斯二世於公元前1213年在培爾—拉美西斯辭世,經過70天他被製成木乃伊的遺體以一個偉大法老所能享用的最隆重方式下葬。當時王位繼承人,他的兒子莫尼普塔乘坐皇舟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沿尼羅河將父親的遺體送至底比斯。一路上臣民百姓無不灑淚相送,向這位給他們帶來太平盛世的偉大法老致敬。船隊到達底比斯城后,送葬的隊伍又朝開鑿於帝王谷的陵墓進發。在王陵內安放的除了拉美西斯二世的棺槨之外,還有讓拉美西斯二世在冥界也能過上富貴生活的無盡寶藏,最後陵墓的大門被封上,以便讓法老能平安地長眠。但事與願違,幾十年以後,陵墓內陪葬的寶物洗劫一空,而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也從此不得安寧。負責看守的埃及神職人員不得不多次搬動法老的木乃伊以防那些盜墓人打開木乃伊身上的繃帶,偷取藏在內部的黃金飾物,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拉美西斯和其他幾位法老的木乃伊被藏到了底比斯附近的小城代爾巴哈里(DeirelBahari)的哈特謝普蘇特(Hetshepsut)神廟內。1881年被法國埃及學家加斯頓·馬斯佩羅(GastonMaspero)發現並最終安放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內。
一個熙熙攘攘的巨大宮殿,色彩絢麗的房屋,十多座神廟,這一切都為了彰顯一個人的偉大之處。
到達培爾—拉美西斯城的人都會讚歎這座首都非凡的美景。宮殿、房屋還有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的皇宮迸發出絢麗的色彩,而歷史記錄者則把它描述成到處都是“美麗的陽台,鋪有青金石和土耳石的大廳。”城市的每個重要地點都有一座神廟:北面有供奉北方古老首都布托城(Buto)守護神的烏托(Uto)神廟,東面有亞洲女神阿斯塔爾特(Astarte)神廟,南面是塞特(Seth)神廟,西面是阿蒙神廟。城中設有軍隊、官員居住區以及用與法老繼位儀式的大廳;繁忙的港口內來往不斷的船隻載滿各類物品,這使培爾—拉美西斯也成為王國的一個主要商業中心。但這些繁榮今天都已蕩然無存,藉助先於培爾—拉美西斯存在的首都阿瓦里斯出土的文物,人們今天才能確定這座城市的準確地址。
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這裡一直是活躍的“建築工地”,多位法老以阿蒙神的名義大興土木:拉美西斯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
卡納克的建築群由多座宗教建築組成,他們的修建時間跨度從中王朝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時代。建築群的核心是阿蒙—拉大神廟,興建之初被當成底比斯的神聖區域,隨後又被居民們命名為“阿蒙之城”,在它的附近還修建了獻給戰神孟特(Montu)神廟以及供奉阿蒙之妻—女神穆特(Mut)的神廟。一條長達2公里的“獅身羊面像大道”將卡納克神廟與南部的盧克索神廟連接起來,後者也用於供奉阿蒙神。尼羅河也將這兩座神城連接起來,在某些重大節日,阿蒙神的雕像會被裝上船,在一列小船的護送下,從卡納克運到盧克索
拉美西斯比古埃及任何一位法老都勤於大興土木,在位期間,他下令修建的宮殿、廟宇、雕像和石碑的數量多得令人難以置信。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主要是通過氣勢宏偉的建築來顯示自己的權利以及彰顯其在世天神的地位。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佔用一些更為古老的建築。有些古老建築被他修復之後刻上自己的名字,有的被他圍在了以其名義修建的建築群當中,還有的則被當成了“材料庫”,在被拆毀之後當成修建新建築的材料。
吉薩(Giza)的哈夫拉(Khafre)金字塔就遭此運,整塊的花崗岩被拆下來用於修建位於孟斐斯的布塔大神廟。由拉美西斯欽定的建築風格也被他用於顯示其偉大之處。比如,在神廟裡布滿了雄偉的雕像和裝飾有象形文字及圖案的石柱,刻滿描繪宗教和戰爭場面的廟宇牆壁都在歌頌國王的神聖和偉績。
拉美西斯本人親自到施工現場檢查工程的進展情況,他甚至還前往石材的開採地去挑選最佳的材料。
有一些碑文,比如刻在第八世石碑(現保存在埃及國家博物館)上的文字,記述著拉美西斯鼓勵和讚揚建築工人們的話語。拉美西斯非常關心他們的生活,從不讓他們缺少食物、衣服、鞋子以及新鮮的水,以便能讓他們專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拉美西斯二世新建的工程中包括一座新的首都,這座新城的奢華程度與埃及另兩座大城市孟斐斯和底比斯不相上下。這座被稱為培爾-拉美西斯(Pi-Ramses,意為“拉美西斯的家”)的城市在這位法老當政第五年就已初具規模,並成為他的寢宮。這座城市建在位於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古阿瓦里斯城(Avaris),這是讓他倍感親切的地方,因為他父親的夏宮就修建於此。不過這樣選址肯定還有其他的用意,埃及學家埃達·布萊西亞尼解釋說:“這裡是拉美西斯的故鄉,顯然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此外,之所以在這裡建造比-拉美西斯還有其軍事和戰略意義,這座城市緊挨東部邊境,經常遭到外族的入侵,因此必須嚴加防守;另外它還是一個連接埃及和亞洲的重要商業交匯地。”
新的首都佔據著一塊非常富饒的土地,這裡的農田物產豐富,河流中魚蝦成群,而倉庫里則堆滿了食物。城中的居民來自王國的各個領地,如利比亞(Libia)、努比亞(Nubia)、迦南(Canaan)和阿穆魯(Amrru)。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曾是戰俘,但與埃及人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所有人都享受著這裡的繁榮生活。拉美西斯去世后一個多世紀,當第二十一王朝(1069BC~945BC)的法老們決定遷都至塔尼斯(Tanis)城時,比-拉美西斯二世的光輝才黯淡下來,城裡的許多財寶都被遷至新都
在卡納克TheAmunTempleofKarnak(今天這裡被看成是埃及最重要的考古聖地之一,他曾是繁榮的宗教中心,法老們在這裡舉行加冕儀式),拉美西斯二世也留下了他深刻的足跡。在雄偉的阿蒙-拉(Amon-Ra)大神廟裡,他完成了石柱大廳的修建工作,這個大廳始建於阿蒙霍普特二世(AmenhotepⅡ,1427BC~1401BC)當政時,在霍倫貝勒(Horembheb)王朝以及塞提一世在位是曾繼續得到修建。這座建築是名副其實的古代建築瑰寶:它佔地5000多平方米,134根巨型石柱支撐著屋頂,尤其以中間的兩排重達12噸的柱子為最粗大。拉美西斯讓人用描繪慶典活動的浮雕裝飾它的牆壁,並下令開挖一個保存至今的聖湖。湖水象徵著所有形式的生命誕生地,在這裡舉行供奉太陽神和奧里西斯(Osiris)神的儀式,而神職人員在每次儀式之前都要在此凈身。
相臨的盧克索神廟在阿蒙霍普特三世法老(1391BC~1353BC)在位時就已完成大部分,拉美西斯在已有的建築結構上又增加了一個由72根石柱支撐的走廊和一個巨大的拱門(襄有神廟大門的石制高塔),分成兩排的石柱上刻滿了裝飾圖案,而拱門的牆壁上則刻有記述卡疊什之戰的浮雕。在這些建築的前面排有六尊面容與拉美西斯相像的巨大雕像和兩座方尖碑,但在盧克索神廟中只剩下了一座方尖碑,另一座則在1836年就被搬運到了巴黎協和廣場
上述只是拉美西斯創造熱情的部分例子,但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他對慶典活動的熱衷則需要參觀拉美西斯宮的廢墟。
雖然這座宮殿只有少部分還矗立在那裡但整個建築群毫無疑問是這位法老所構想的最偉大建築,它位於尼羅河左岸的底比斯地區。這是一座用於殯葬的神廟,但最終用途並不是安放拉美西斯的遺體,而是為了在他去世之後便於人們舉行供奉他的儀式。
這座殯城周圍是一座高牆,除了主殿之外,城裡還有作坊、商店,甚至還有一所培養謄寫員的學校。在這所學校里,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紙莎草紙書。最後還有一件有趣的事:為了給自己修建這座殯城,拉美西斯曾命令拆下一些古建築上的材料。這恰恰也是這座拉美西斯宮後來遭受到的待遇:這座本因代表拉美西斯的偉業併流傳千古的宮殿後來又因為別的國王要修建自己的宮殿而被部分地拆除了。
阿布·辛拜勒神廟
阿布·辛拜勒神廟
阿布·辛拜勒神廟(AbuSimble)被看成是拉美西斯最偉大的作品,是名副其實的古代建築瑰寶。四尊從山體岩山中鑿出的巨型雕像高20米,象徵著坐在宮殿大門口的法老和他的皇后,如今它們已經變成了埃及文明的象徵。義大利著名的埃及學家之一賽爾喬·多納多尼(SergioDonadoni)教授解釋說:“這真是一座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築,它將埃及古典建築的建築元素帶入了深山中。”
這座神廟建在一個山坡上,開鑿的深度有60米,它本意是供奉三位主神阿蒙、拉、布塔,但實際上它只為一位“真神”——拉美西斯本人服務。
神廟,除了在地面上的建築外,還有一種在山崖開鑿出來所為岩窟廟。典型的岩空心央是位於阿斯旺南,接近尼羅河第二瀑布的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廟。這座神廟是獻給阿蒙,拉·哈拉凱悌和普照塔神的,並且還紀念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實際上是一座神廟和祭廟的結合體。阿布辛拜勒的岩窟廟依山傍岩,在峭壁斜坡上開鑿洞口。大廟門面或許可以稱為塔門,高32米,長36米,塔門洞口兩旁雕刻有高約21米的2座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和2座皇后梅麗塔門的坐像。洞口內還有柱廳以及位於廟內深處的供奉上述了神及其本人的雕刻坐像的對所。洞窟內全長60米,每年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以及10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加冕日時,陽光可穿過60米深的廟廊,灑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而他周圍的雕像則享受不到太陽神這份奇妙的恩賜,因此人們稱拉美西斯二世為“太陽的寵兒”。把這一天稱為“太陽日”。現因建築阿斯旺大壩,1968年開始,廟址遷移到離尼羅河201米遠的65米高處,“太陽日”也分別延後一天。3000多年過去了,這個不知是巧合還是古埃及建築師精心計算的奇觀之謎,一直未能破解。
小神廟正面圖
小神廟正面圖
在阿布辛拜勒廟附近,還有一座獻給他的第一位王后奈菲爾塔利Nefertari)的較小的岩窟廟。廟的正面排列6座雕像,除拉美西斯二世的4座外,還有補充描繪為哈托爾(Hathor)神形象的奈菲爾塔利的2座雕像。可惜的是,在登基后第24年左右,這位王後去世后,便再也沒有動工,到最後也沒有完全建成。
但阿布·辛拜勒神廟的命運卻是多災多難的,建成后不久,一場地震使它蒙受巨大損失,許多石柱和雕像斷裂,受損的部分還包括神廟正面的整個上半部。大部分破損的地方隨後得以修復,但當時的建築師們卻對雕像愛莫能助,只能任雕像的碎塊散落附近。
在阿布辛拜勒的正面,放置著拉美西斯二世與他第五位皇后,赫梯聯姻公主馬特妮斐魯麗的婚姻碑。上面刻著他對她表達愛意的銘文。這也是在傳說中有著諸多情史拉美西斯二世,唯一一段被留下有明確記錄的“情書”。銘文上訴說著拉美西斯二世對馬特妮斐魯麗的無限眷戀。“在他的眼中她無比美麗,他愛她勝過一切!(ShewasbeautifulintheeyesofhisMajesty,andhelovedhermorethananything!)”,這也使這對在年齡相差也許近30歲的異國夫婦在後世留下無數的愛情傳說。
拉美西斯死去幾個世紀之後,這座建築被完全荒廢,沙子開始逐漸將其埋沒,最終只剩下入口處巨大雕像的頭部和肩膀露在外面。1813年,一位瑞士學者約翰·布克哈特(Burckhardt)發現了它,在繼續沉睡4年後,義大利人喬丹·貝爾佐尼(GiovanBelzoni)開始進行對其挖掘。經過幾個月的工作,最終在沙石中開闢出一條道路,歷經幾千年之後終於又有人能夠走進這座神廟的內部。
又過了很久,這座被拉美西斯選來代表自己強大勢力和神聖天命的宏偉神廟終於面臨滅頂之災,險些永遠葬身於水下。1960年,埃及總統納賽爾(Nasser)開始下令修建阿斯旺(Assuan)大型水庫,水庫建成后將形成一個長約500公里的人工湖,可以將許多不毛之地變成良田。這是一個對於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的項目,但它卻會將代表;埃及法老文明的許多遺跡永遠埋入水底,其中就有阿布·辛拜勒神廟,這件事也使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載入史冊的拯救行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向世人發出了警報,它發動了一次名副其實的拯救行動,世界上113個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向埃及提供人力、資金和技術。拯救計劃要將要將阿布·辛拜勒神廟拆成許多塊,然後在離原地180米,地面抬高65米的地方再將這些碎塊重新組裝起來。整個工程花費了5年時間,使用了兩千多名工人、成噸的材料以及在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資源技術。在整個過程中,每一塊都被編上號以便於重新組裝。重建后的神廟和原來的方位一樣,它根據星座和阿斯旺大壩建成后的尼羅河走向而定。凸顯的山峰也恢復了原樣,整個巨型積木總算完工了。

為政舉措


軍事

卡迭石戰役
拉美西斯(Ramesses)率領的埃及人與赫梯族人之間的衝突起因是對敘利亞的絕對控制權。1285BC4月底,法老率軍朝奧龍特(Oronte)河谷進發以征服卡迭石,這是赫梯族在敘利亞建立的一座重鎮。拉美西斯率領2萬士兵和200輛戰車,這些兵力被分為四支,其名稱分別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賽特(Seth)。這次戰爭的目標是敘利亞北部的土地,而對手則是穆瓦塔里什(Muwatallish)國王,他有1萬名士兵和3500多輛戰車。在靠近奧龍特河的地方,法老的軍隊抓獲了兩名自稱是赫梯族逃兵實為赫梯細作的貝督英人,他們說有重要情報要通報給埃及人。這兩人被帶到了拉美西斯面前並向他交代說,穆瓦塔里什的部隊距離此地很遠,法老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時已視卡迭石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隊集結完畢即獨自率領阿蒙支隊沖向靠近卡疊什西北的平原地帶並在此宿營。只有當他的衛兵抓到敵軍先頭部隊的兩名士兵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陷進了敵人的包圍圈,但此時為時已晚。躲在城堡內的赫梯族人突然發起進攻,措手不及的法老軍隊潰不成軍,四下逃竄,只有拉美西斯帶領貼身侍衛奮力抵擋赫梯族人的進攻。齊米諾敘述道:“多虧有兩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讓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進了埃及軍隊的營地之後,立即忙著搶奪財物,卻把乘勝追擊敵軍的事忘在了腦後;其次是法老的後續部隊及時趕了上來,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這時,整個戰局被徹底扭轉:本該輕易取勝的赫梯族人身困險境,接近黃昏時分,雙方停戰。晚上,埃及其他支隊的士兵趕來增援法老。
卡迭石戰役中雙方損失慘重,無力再戰。而且,雙方都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亞述對赫梯和埃及的威脅,以及兩國內部的困難等。所以,卡迭石戰役實際上也標誌了埃及同赫梯之間爭霸戰爭的基本結束。
弗朗克·齊米諾說:“真實情況可能並非完全如此。穆瓦塔里什雖說失去了許多輛重型戰車(與埃及人的戰車相比,數量更多但也更難操縱),但他的士兵幾乎毫髮未損。但對拉美西斯來說,赫梯族人的突襲使他至少損失了一個支隊。”戰事是的結果是一次平局,這迫使拉美西斯放棄攻取卡迭石的打算。
但是,他藉助自己的宣傳把這次幾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戰變成了在一位偉大領袖領導下的英雄壯舉。拉美西斯把這次戰爭刻在了諸多神廟上。他帶來了新的表現風格。阿布·辛拜勒神廟描繪卡迭石之戰的浮雕中,以前疊放條紋裝飾的表面現今則被用來表現激動人心的場景,營造出更富戲劇性的動感場面。浮雕中刻畫的拉美西斯與戰車的形象可以讓人了解到這種全新的風格,而人們對畫面細節中的“四隻手臂”有著多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多出來的兩隻手臂應該屬於戰車駕駛者,他的身軀完全被拉美西斯二世蓋住了;而有的人則認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樣,應該是拉美西斯召喚來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設則認為它們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創作浮雕的藝術家多畫兩隻手臂是為了增加畫面的動感。
這位偉大的法老未曾預料到,不僅有關他人生的史詩已經名垂青史,就連那些有關他死亡的史詩也同樣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稱頌的壯舉就是針對赫梯族(Hittites)的卡迭石(Qadesh)戰役。當這位年輕法老的自負幾乎使自己潰敗時,命運女神卻眷顧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來是這樣。
撰寫有關拉美西斯專著的弗朗克·齊米諾(FrancoCimmino)解釋說:“在古代,還沒有哪一次戰爭擁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戰爭歸來之後,在他王宮的牆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Simbel)神廟、卡納克(Karnak)神廟的盧克索(Luxor)神廟裡刻下了描繪戰爭的場景。這些巨型的藝術品分別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營紮寨、戰鬥的場面以及被俘的士兵。當然,其中占突出地位的還是拉美西斯,在畫面中,他隻身一人擊潰敵軍。流傳給我們的還有敘述這場戰爭的兩首史詩,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爾之歌》(ThePoemofPentaur),它與廟宇中的壁畫一同向人們敘述了這段歷史。”
綜上所述,這一切就如同一部既有畫面又有伴音的“電影”。

外交

和平條約
背景
刻在黏土牆或石牆上,以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描述的和平條約,這就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戰爭衝突的第一個實例。
埃及人與赫梯人之間的衝突一直延續到穆瓦塔里什國王去世之後。公元前1259年,拉美西斯二世統治的第21年,赫梯的新王阿圖西里什(Hattushilish)向埃及提出了締結合約的要求,並派人給埃及送去了合約草案。拉美西斯二世同意締結和約,從而正式結束了兩國之間近一個世紀的爭霸戰爭。簽訂了人類歷史上現存最早的國際條約。人們找到了該條約的兩個版本,一個是刻在卡納克的石柱大廳牆上的象形文字,另一個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圖薩(Hattusa)廢墟時發現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板。促使兩國議和的原因是亞述人(Assiri)的威脅,這個好戰的民族不斷騷擾兩個王國。和約於1259BC左右在培爾—拉美西斯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簽訂。
內容
合約除了說明性的內容外,包括一個序言和9個條文,即:
(1)永久和平的確立;
(2)互不侵犯的條約;
(3)赫梯國王執行先前條約的義務;
(4)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執行現今條約的義務;
(5)軍事互助的義務;
(6)赫梯國家不接納埃及亡命者的義務;
(7)埃及不接納赫梯亡命者的義務;
(8)神對違約者的威脅和對守約者的加恩諾言;
(9)亡命者的引渡等。
實質
合約是兩個奴隸制大國進行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的本質的反映。埃及和赫梯不僅憑藉這一紙合約瓜分了他們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勢力範圍,使他們對這一地區的佔領合法化;而且合約本身又變成一個軍事同盟條約,雙方保證在面臨第三國威脅時,在軍事上互相支援;雙方還保證互相支援以應付本國內部的危險。
意義
赫梯與埃及的戰爭及最後合約的簽訂在世界國際關係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兩個不同地區的強國(埃及在北非,赫梯在小亞細亞)為了爭奪彼此國境外的一個重要地區的霸權和劃分勢力範圍而長期進行的戰爭與交涉。同時,周圍其他大國如米坦尼、亞述、巴比倫尼亞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後捲入這場複雜的軍事外交鬥爭中。這也標誌著在公元前2000年代後半期,東地中海一帶的各文明古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日益密切,開始打破孤立、閉塞、隔絕的狀態,逐漸有機地連接起來。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王后奈菲爾塔利拉美西斯二世的第一任王后。
伊塞諾弗列特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第二位王后(也有說法她和奈菲爾塔利同時擔任大王后)
瑪特妮斐魯麗是赫梯國王哈圖西里三世(HattusiliIII)和他的妻子王后普都赫帕(QueenPuduhepa)的女兒。
賓塔娜特長公主,伊塞諾弗列特的長女,拉美西斯二世的大女兒
梅麗塔蒙公主,奈菲爾塔利的長女,也許是最被人所知的
尼貝塔威公主,母親在伊塞諾弗列特以及奈菲爾塔利間爭議
赫努特美拉(普遍觀點認為是塞提一世和王後圖雅的第三個女兒,拉美西斯二世的妹妹)
名不詳一位瑪特妮斐魯麗之外的名字未知的赫梯和親公主。
繼承人嫡長子阿蒙赫克普謝夫
拉美西斯王子
卡哈蒙瓦塞特
梅內普塔赫

軼事典故


建造神廟

一次,在拉美西斯帶著他從被征服的各國得來的大批俘虜回國時,拉美西斯的那個在他離開時曾被他任命為埃及總督的弟弟在佩魯希昂的達普納伊迎接拉美西斯,並且請拉美西斯參加宴會,拉美西斯和兒子們都參加了這個宴會。於是拉美西斯的弟弟便在那一建築物的四周堆積了大量的薪材,這樣做完了之後,就把它點著了。當拉美西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他立刻便接受了陪他一道赴宴的他的妻子的忠告,把他們的六個兒子中的兩個兒子投到火上作為火焰中的橋樑,這樣就可以使他們其餘的人踏過這兩個人而逃跑了。拉美西斯照著她的話做了,因此他本人和他其餘的孩子便得了救。但他的兩個兒子卻活活地被燒死了。
拉美西斯於是返回自己的國土並對他的弟弟進行了報復,在這之後,他便著手這樣地利用他從被征服的各國帶來的大批俘虜;他使這些俘虜搬運大塊的岩石,建造阿布·辛拜勒神廟,多年之後,阿布·辛拜勒神廟的祭司都不許波斯的國王大流士把自己的石像放在阿布·辛拜勒神廟石像的前面,因為他們說,大流士的功業是不能夠和埃及的拉美西斯的功業相比的。因為他們說,拉美西斯不單單是完全征服了和大流士征服的同樣多的民族,他還征服了斯奇提亞人,這是大流士所未能征服的。因此,如果就功業而論,在他自己不能相比的國王的奉納物面前,樹立自己的石像,那是不公平的。據說,大流士在這一點上對祭司是諒解的。

挖掘河渠

俘虜們還挖掘在埃及地方縱橫交錯的許多河渠。由於使用這些強制的勞動挖掘了河渠,國內的全部面貌無意中改觀了。在以前埃及是一個適於馬和馬車行走的地區,但從此之後,它變得對二者都完全不適合了。雖然這時它的全境是一片平原,現今它卻既不適於馬,又不適於馬車行走,因為它的全境布滿了極多的、向四面八方流的河渠。國王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把尼羅河的河水供應給內地不是臨河的城市的居民,因為在先前,河水退下去以後,他們不得不飲用他們從井裡吸取的發鹹的水。就是為了這個原因,埃及才到處布滿了河渠的。
拉美西斯在全體埃及居民中間把埃及的土地作了一次劃分。他把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的土地分配給所有的人,而要土地持有者每年向他檄納租金,作為他的主要的收入。如果河水沖跑了一個人分得的土地的任何一部分,這個人就可以到國王那裡去把發生的事情報告給他:於是國王便派人前來稠查並測量損失地段的面積;這樣今後他的租金就要按著減少后的土地的面積來徵收了。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做法,埃及才第一次有了量地法,而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它。

卡迭石戰役

拉美西斯(Ramesses)率領的埃及人與赫梯族人之間的衝突起因是對敘利亞的絕對控制權。1285BC4月底,法老率軍朝奧龍特(Oronte)河谷進發以征服卡迭石,這是赫梯族在敘利亞建立的一座重鎮。拉美西斯率領2萬士兵和200輛戰車,這些兵力被分為四支,其名稱分別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賽特(Seth)。這次戰爭的目標是敘利亞北部的土地,而對手則是穆瓦塔里什(Muwatallish)國王,他有1萬名士兵和3500多輛戰車。在靠近奧龍特河的地方,法老的軍隊抓獲了兩名自稱是赫梯族逃兵實為赫梯細作的貝督英人,他們說有重要情報要通報給埃及人。這兩人被帶到了拉美西斯面前並向他交代說,穆瓦塔里什的部隊距離此地很遠,法老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時已視卡迭石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隊集結完畢即獨自率領阿蒙支隊沖向靠近卡疊什西北的平原地帶並在此宿營。只有當他的衛兵抓到敵軍先頭部隊的兩名士兵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陷進了敵人的包圍圈,但此時為時已晚。躲在城堡內的赫梯族人突然發起進攻,措手不及的法老軍隊潰不成軍,四下逃竄,只有拉美西斯帶領貼身侍衛奮力抵擋赫梯族人的進攻。齊米諾敘述道:“多虧有兩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讓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進了埃及軍隊的營地之後,立即忙著搶奪財物,卻把乘勝追擊敵軍的事忘在了腦後;其次是法老的後續部隊及時趕了上來,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這時,整個戰局被徹底扭轉:本該輕易取勝的赫梯族人身困險境,接近黃昏時分,雙方停戰。晚上,埃及其他支隊的士兵趕來增援法老。
卡迭石戰役中雙方損失慘重,無力再戰。而且,雙方都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亞述對赫梯和埃及的威脅,以及兩國內部的困難等。所以,卡迭石戰役實際上也標誌了埃及同赫梯之間爭霸戰爭的基本結束。
弗朗克·齊米諾說:“真實情況可能並非完全如此。穆瓦塔里什雖說失去了許多輛重型戰車(與埃及人的戰車相比,數量更多但也更難操縱),但他的士兵幾乎毫髮未損。但對拉美西斯來說,赫梯族人的突襲使他至少損失了一個支隊。”戰事是的結果是一次平局,這迫使拉美西斯放棄攻取卡迭石的打算。
但是,他藉助自己的宣傳把這次幾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戰變成了在一位偉大領袖領導下的英雄壯舉。拉美西斯把這次戰爭刻在了諸多神廟上。他帶來了新的表現風格。阿布·辛拜勒神廟描繪卡迭石之戰的浮雕中,以前疊放條紋裝飾的表面現今則被用來表現激動人心的場景,營造出更富戲劇性的動感場面。浮雕中刻畫的拉美西斯與戰車的形象可以讓人了解到這種全新的風格,而人們對畫面細節中的“四隻手臂”有著多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多出來的兩隻手臂應該屬於戰車駕駛者,他的身軀完全被拉美西斯二世蓋住了;而有的人則認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樣,應該是拉美西斯召喚來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設則認為它們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創作浮雕的藝術家多畫兩隻手臂是為了增加畫面的動感。
這位偉大的法老未曾預料到,不僅有關他人生的史詩已經名垂青史,就連那些有關他死亡的史詩也同樣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稱頌的壯舉就是針對赫梯族(Hittites)的卡迭石(Qadesh)戰役。當這位年輕法老的自負幾乎使自己潰敗時,命運女神卻眷顧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來是這樣。
撰寫有關拉美西斯專著的弗朗克·齊米諾(FrancoCimmino)解釋說:“在古代,還沒有哪一次戰爭擁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戰爭歸來之後,在他王宮的牆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Simbel)神廟、卡納克(Karnak)神廟的盧克索(Luxor)神廟裡刻下了描繪戰爭的場景。這些巨型的藝術品分別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營紮寨、戰鬥的場面以及被俘的士兵。當然,其中占突出地位的還是拉美西斯,在畫面中,他隻身一人擊潰敵軍。流傳給我們的還有敘述這場戰爭的兩首史詩,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爾之歌》(ThePoemofPentaur),它與廟宇中的壁畫一同向人們敘述了這段歷史。”
綜上所述,這一切就如同一部既有畫面又有伴音的“電影”。
和平條約
背景
刻在黏土牆或石牆上,以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描述的和平條約,這就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戰爭衝突的第一個實例。
埃及人與赫梯人之間的衝突一直延續到穆瓦塔里什國王去世之後。公元前1259年,拉美西斯二世統治的第21年,赫梯的新王阿圖西里什(Hattushilish)向埃及提出了締結合約的要求,並派人給埃及送去了合約草案。拉美西斯二世同意締結和約,從而正式結束了兩國之間近一個世紀的爭霸戰爭。簽訂了人類歷史上現存最早的國際條約。人們找到了該條約的兩個版本,一個是刻在卡納克的石柱大廳牆上的象形文字,另一個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圖薩(Hattusa)廢墟時發現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板。促使兩國議和的原因是亞述人(Assiri)的威脅,這個好戰的民族不斷騷擾兩個王國。和約於1259BC左右在培爾—拉美西斯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簽訂。
內容
合約除了說明性的內容外,包括一個序言和9個條文,即:
(1)永久和平的確立;
(2)互不侵犯的條約;
(3)赫梯國王執行先前條約的義務;
(4)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執行現今條約的義務;
(5)軍事互助的義務;
(6)赫梯國家不接納埃及亡命者的義務;
(7)埃及不接納赫梯亡命者的義務;
(8)神對違約者的威脅和對守約者的加恩諾言;
(9)亡命者的引渡等。
實質
合約是兩個奴隸制大國進行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的本質的反映。埃及和赫梯不僅憑藉這一紙合約瓜分了他們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勢力範圍,使他們對這一地區的佔領合法化;而且合約本身又變成一個軍事同盟條約,雙方保證在面臨第三國威脅時,在軍事上互相支援;雙方還保證互相支援以應付本國內部的危險。
意義
赫梯與埃及的戰爭及最後合約的簽訂在世界國際關係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兩個不同地區的強國(埃及在北非,赫梯在小亞細亞)為了爭奪彼此國境外的一個重要地區的霸權和劃分勢力範圍而長期進行的戰爭與交涉。同時,周圍其他大國如米坦尼、亞述、巴比倫尼亞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後捲入這場複雜的軍事外交鬥爭中。這也標誌著在公元前2000年代後半期,東地中海一帶的各文明古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日益密切,開始打破孤立、閉塞、隔絕的狀態,逐漸有機地連接起來。

後世紀念


合葬墓

拉美西斯二世有超過70位王子,由於他的長壽,大多數王子先他而去。在帝王谷發現的KV5號墓,被確認為是拉美西斯二世王子的合葬墓。KV5號墓最早於1825年被發現,大規模的考古發掘開始於1995年。這座墓目前被確認為是帝王谷中規模最大的墓。KV5號墓在歷史上曾經被盜掘,陪葬品已經蕩然無存,另外,由於該墓位置低洼,數十個世紀以來,飽受山谷另一側洪水沖刷下的碎石沙礫的衝擊,墓室內情況慘不忍睹,因此考古工作推進十分緩慢。1997年,已勘探出70個耳室,它們分佈於排列於墓室深處的長廊兩側,長廊正中立有冥神奧西里斯的雕像,奧西里斯注視,守護著已故的王子們。當時的情況下,墓室的數目和拉美西斯二世兒子的數目基本符合。
進一步的發掘證明KV5的規模之大遠超想象,更多的內部走廊被發現,這些走廊錯綜複雜的堆積在中廳的另一側,到2006年,已經有超過130間耳室被發掘,發掘工作仍在繼續。這個數量的耳室說明,絕大部分拉美西斯二世的子女都被埋葬在這裡,這對於習慣單獨建陵墓的19王朝王室來說是不同尋常的。拉美西斯二世為自己的子女建合葬墓一定有他的深意。由於屢次被盜,加上墓內糟糕的砂石衝擊,目前沒有發現完好的木乃伊,有完全腐爛后的頭骨和部分裹屍布被發現。

詩歌宣言

Theoneforwhomthesunshines.
Myloveisunique-noonecanrivalher,
forsheisthemostbeautifulwomanalive.
Justbypassing,shehasstolenmyheart
因為有了她,太陽才放出光芒。
我對她的愛是獨一無二的,
她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沒有人可以超越她。
當她輕輕走過我的身邊,就偷走了我的心。

博物館收藏

當地時間2021年4月3日晚,埃及政府為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內的22具著名國王、女王和王后的木乃伊舉行盛大的“搬家”交接儀式和遊行活動,前往“新家”埃及文明博物館。

人物評價


總評

新王國時期是整個古埃及數千年文明的頂峰時期,集大成時期,開花結果的時期。在加強王權,開疆拓土,宗教,建築,藝術,國際影響力上都處於最高峰。這個偉大時期的開創者是十八王朝的第一位王,雅赫摩斯一世,將埃及從地區性強國發展為近東的國際性帝國的是戰士法老圖特摩斯三世,使王朝從征戰不休到穩定延續的是阿蒙霍特普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則是最後一位偉大的統治者。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時期,這個古老的文明煥發出了從未有過的璀璨,然而這種璀璨是最後的綻放,是古埃及文明最後的光芒。拉美西斯二世死後,埃及王朝迅速走向衰落,並再也未能重現榮光。
拉美西斯的繼承人們,面對的是一個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在北方,海人正在顛覆亞洲的版圖,這些古希臘,古羅馬的最早祖先正攻佔著傳統的地域大國,如赫梯帝國。在南方,努比亞人正在切斷法老王朝的黃金命脈,得不到黃金,埃及就不再有談判的籌碼,埃及人就不再能維持過去那種富裕的生活。在拉美西斯三世統治的時代,為王室工作的工人都常常陷入飢餓。紙莎草文書記載著當時皇家工人的憤怒,”我們沒有食物,沒有油,什麼都沒有。請轉告我們的長官,轉告我們的法老,請他們讓我們擺脫飢餓“。與此同時,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阿蒙神神廟的祭司們正在攫取財富,削弱王權,拉美西斯大帝之後的法老們不得不通過支付給神廟大筆錢財的方式爭取他們的支持。
在風雨飄搖中,貪污,偷盜層出不窮。歷代法老們安息的帝王谷也未能逃過毒手。有時是獨立的盜墓賊,有時是守陵的官員和工匠,他們無不覬覦王陵中的財寶。拉美西斯二世的墳墓也沒能倖免,盜墓賊在被緝拿歸案后的供詞中說,“法老的棺槨中塞滿的金銀珠寶,這些財寶從頭覆蓋到腳趾,我們砸開棺木,擄去了所有值錢的東西”。最終,有一群祭司們決定將法老們的木乃伊集中起來,埋葬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這些帝國曾經最有權勢的人,如今被塞進山洞中的墓室里,在那裡度過整整三千年。
現在,這些新王國時期最著名的統治者的木乃伊都被發現,他們躺在埃及博物館的展廳中,穿越時空的與今人相見。雅赫摩斯一世,圖特摩斯三世,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梅內普塔,拉美西斯三世,泰伊王后等幾十位木乃伊,在三千多年後,依然完好無缺。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父親塞提一世的木乃伊,身軀完整無暇,散發著令人難忘的魅力,許多參觀過木乃伊的遊客,都覺得他們只是在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