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勒市
阿爾勒市
阿爾勒市位於法國東南部,屬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羅訥河口省。阿爾勒(Arles)一譯“阿爾”。法國南部城市。地處羅訥河三角洲頭。馬賽西北72公里處。人口52600人(2005年)。巴黎——尼斯鐵路幹線經過,並有多條公路相通。河港,主要停靠油輪。羅訥河三角洲農業活動中心,旅遊地。
有羅馬的競技場、聖特羅菲姆教堂和普羅旺斯工藝美術博物館等古迹。旅遊業發達。有化工、造船、機械和食品加工等工業。
阿爾勒市西羅馬帝國時稱阿爾特。
公元前103年有運河與地中海相連。
公元730年穆斯林入侵。
10世紀成為勃艮第都城,
14世紀為法王查理六世所得。
1888年2月21日到1889年5月3日,梵高旅居於此。
阿爾勒是佇立在羅訥河上的珍寶,庇護在地中海海風吹過的湛藍的晴空下。這個羅曼時期的古城,擁有豐富又獨特的世界藝術遺產,同時也是讓藝術家和詩人找到靈感的形象之都。阿爾勒原凱爾特族群聚落、希臘殖民地,
於公元46年,阿爾勒在古羅馬帝國凱薩大帝統治下成為退休軍人定居城市,於此一時期譽為“高盧人的小羅馬”的阿爾勒達到有史以來第一個黃金時期,繼而在基督教發展初期成為重要的宗教中心。中世紀初期的外族入侵造成的破壞與傷亡,阿爾勒城於12世紀獲得重生,中古世紀富麗堂皇的建築見證了這一段生氣蓬勃、精彩豐富的歷史。
17與18世紀在舊城區內建造的無數私人宅邸,坐落於許多2000年前的古老建築中,使阿爾勒城更添其魅力。1981年,七座古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遺產,阿爾勒已成為“藝術歷史古城”,同時也是歐洲文化古城聯盟之會員之一。在阿爾勒車站附近的羅訥河畔,佇立著一個個破毀的橋墩。站在那上面可以眺望整個阿爾勒鎮。在城牆的對面有11座只比房屋略高的塔,這就是阿爾勒鎮的全貌。低頭俯視,映入眼帘的是緩緩流淌的羅訥河水。雖然是座不大的鎮子,但每年到這裡觀光的遊客卻相當多。鬥牛、弗拉明戈舞、著名的帕利亞第復活節慶典和收稻節,都頗具地方特色。7月,身著艷麗的普羅旺斯民族服裝的遊行,以及大規模的國際攝影展,都給這個小鎮帶來了活躍氣氛。這裡有橄欖油燒制的、使人不由得想起西班牙或義大利的南法菜肴。梵高與該鎮有著密切的關係。
阿爾勒市
如果您想繼續遊覽這裡其它景點的話,還可以到離小鎮稍遠點的羅馬墓地遺跡——阿利斯康(Les Alyscamps)參觀。梵高曾經把這裡作為自己寫生的場所,屢屢揮筆作畫。而如今,這裡的風貌幾乎與當年完全一樣。此外,與梵高有直接關係的,是根據他的畫作而復原的梵高醫院,和弗洛姆廣場上的《夜間露天咖啡座》。另外,也不要忘記參觀一下離小鎮大約3公里的運河上的梵高弔橋(Pont Van Go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