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漏肩風的結果 展開

漏肩風

漏肩風

以肩關節痠重疼痛,運動受限為主症的病證。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肩關節周圍炎”。簡單理解,就是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一種退行性、無菌性的炎症性改變。發病緩慢,多數無外傷史,少數僅有輕微外傷。可有受風著涼史。

臨床表現


肩痛,活動受限或/和肩周肌肉萎縮。
⒈病程較長,常有數月疼痛病史。初為輕度肩痛,活動失靈,逐漸加重。疼痛一般位於肩前外側,可向頸、耳、前臂和手放射,但無感覺障礙。嚴重者,稍一觸碰,即疼痛難忍,或夜不能眠,或半夜痛醒(靜止痛),不敢患側卧位,肩活動受限,穿、脫衣服困難,甚至不能梳頭、洗臉、漱口或洗澡等。
2患肩肌萎縮,背闊肌和大小圓肌等有痙攣。肩部壓痛廣泛,而以肱二頭肌長頭腱部壓痛最為明顯。肩活動嚴重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為甚。
3晚期肩關節外展、外旋、后伸明顯障礙,甚至可呈僵硬狀態,或伴肌肉萎縮。
4.X線檢查一般為陰性。

辨證


1、風寒濕型:肩部束痛,遇風寒痛增,得溫痛緩,畏風惡寒,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弦滑或弦緊。
2、瘀滯型:肩部腫痛,疼痛拒按,以夜間為甚,舌質暗或有瘀斑,苔白,脈弦或細澀。
3、氣血虛型:肩部酸痛,勞累后疼痛加重,伴頭暈目眩,氣短懶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質淡,脈細弱或沉。

治療


治法:祛風散寒,化濕通絡,活血止痛。取手三陽經穴為主,局部配合循經取穴。早期針用瀉法或針灸並用。
處方、方義
遠部取穴,疏導陽明、少陽經氣,通絡止痛
肩三針:肩髃、肩貞、肩前、
曲池、合谷、外關、陽陵泉(筋會)
隨證取穴
肩內廉痛:加尺澤
肩前廉痛:加合谷、列缺
肩后廉痛:加后溪、小海
肩外廉痛:加外關
其它療法
1、電針先密波,后疏密波。
2、拔火罐(刺絡拔罐)※
3、耳針取穴:肩、肩關節、腎、上腺、神門、皮質下等,
刺法:每次針2~3穴,強刺激,捻轉,囑患者適當活動患肢,
留針10~20分鐘,或耳壓。
4、穴註:用藥:丹參針、當歸針、野木瓜針,每次選用2~3穴,每次注射2ml,隔日一次,或用封閉。
6、針刺條口透承山。
7、理療:紅外線、磁療、超短波。
8、推拿、按摩
9、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