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林

康永林

康永林,男,教授,博導。1985年6月北京鋼鐵學院壓力加工系獲碩士學位。

教育背景


1985年6月北京鋼鐵學院壓力加工系獲碩士學位;
1989年4月~91年6月,日本東京大學留學,聯合培養博士,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1年7月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並先後擔任金屬壓力加工系副主任、主任;
2001年4月起擔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加工與控制工程系主任。

研究領域


1. 新一代鋼鐵材料的軋制工藝與組織性能控制;
2. 汽車用先進高強板及深沖板的研究開發與成形技術;
3. 熱軋高強韌板帶材及型材軋制工藝及品種開發;
4. 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技術及新產品開發
5. 金屬材料成形過程數值模擬與組織性能預報金屬材料;
6. 新一代鋼鐵材料加工過程組織性能控制與模擬。

主要研究方向簡介


1.新一代鋼鐵材料的軋制工藝與組織性能;
2.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技術及組織性能控制;
3.金屬材料半固態加工理論及應用技術;
4.材料成形過程的模擬模擬與組織性能預報;
5.板帶及棒材連軋工藝控制及組織性能;
6.汽車用先進高強板及深沖板的質量控制與成形性;
7.程式控制變截面軋制設備與技術。

主要科研項目


1. 國家863項目:高強韌鋼跨尺度設計與製備技術;
2. 國家973項目:大體積金屬熔體強制均勻凝固與控制成形技術基礎;
3.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專題:超快冷條件下的析出強化機制研究;
4. 大型企業合作項目:DP780鋼連退板及熱鍍鋅板性能優化控制與成形應用關鍵技術研究;
5. 大型企業合作項目:X80抗大變形管線鋼板工藝研究及產品開發;
6. 大型企業合作項目:高強度橋樑纜索鋼工藝及組織性能研究與開發;
7. 大型企業合作項目:連鑄凝固終點大壓下技術研究;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鋼鐵材料半固態直接成形基礎研究";
9. 國家973項目專題"新一代鋼的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基礎研究及材料特徵";
10. 國家973項目專題"先進半固態鎂合金製備與成形基礎研究"及與寶鋼珠鋼等大型企業合作項目5項,並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塑性加工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先端技術研究所及日本東芝陶瓷公司開發研究所等建立了良好的國際科技合作交流關係。
11.強制均勻凝固成形組織精確控制,國家973項目課題。研究強制均勻凝固過程的多物理場耦合作用機制和本構關係及凝固組織均勻化與成形缺陷有效控制的原理與方法;強制均勻凝固過程中金屬的流變行為及流變成形參數對成形過程的影響與控制規律;強制均勻凝固控制與連續流變成形一體化技術,金屬漿料製備、定量輸送與連續流變成形一體化關鍵技術裝備及工藝;強制均勻凝固與連續流變成形的後續加工及初步應用。
12.新一代鋼的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基礎研究,國家973項目“新一代鋼鐵材料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子專題。針對薄板坯連鑄連軋的冶金過程特徵,研究其凝固過程中的夾雜物析出、變形及冷卻過程中的第二相析出行為、組織細化及對性能影響規律,為新一代鋼鐵材料生產工藝及組織性能控制提供科學基礎。
13.薄鋼板連鑄連軋過程組織性能控制與檢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從薄鋼板連鑄連軋過程中複雜、連續的物理冶金過程實際出發,搞清板坯連鑄、加熱及均熱、熱連軋及軋后層流冷卻過程中的晶粒組織、夾雜物、析出物的形成條件、組織演變及工藝參數影響規律,建立並形成嶄新、系統的熱軋帶鋼組織性能在線監測與控制理論及方法,進行組織性能控制與檢測的初步工業應用與試驗研究,為該理論技術的工業應用和推廣打下堅實基礎。
14.先進半固態鎂合金製備與成形基礎研究,國家973項目“材料先進位備、成形與加工的科學基礎”子專題,通過研究半固態鎂合金組織形成與演變規律、漿料流變性能和本構關係、相生成動力學基礎,為解決先進半固態鎂合金製備與成形關鍵技術打下基礎。
15.國家863項目“半固態輕合金設計、製備與成形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鎂合金鋁合金及其複合材料的半固態製備與直接成形的先進設備與工藝技術開發,努力解決其中的關鍵技術,為該先進成形技術的應用創造條件。
16.汽車用深沖級冷軋鋼板的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課題。主要研究汽車用深沖鋼板、烘烤硬化鋼板(BH)的冶金工藝、熱連軋及冷軋與退火工藝對鋼的組織性能和成形性的影響與控制機理和工藝控制制度,和企業合作批量生產出高質量高性能汽車鋼板
17.CSP薄板坯連鑄連軋板材力學性能控制與新產品開發,大型企業合作項目。研究CSP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控制規律,細晶組織及析出物形成規律,進行CSP線開發汽車用高強度鋼板、集裝箱板等新產品研製開發的相關理論及用研究。
18.汽車用冷軋雙相鋼板的工藝研究及產品開發,大型企業合作項目。通過系統研究汽車用先進高強鋼板(AHSS)DP冷軋鋼板的冶金成分設計、熱軋與冷軋及連續退火工藝及鋼的相變與析出規律,開發出新一代汽車用冷軋雙相鋼系列產品,用於轎車製造。
19.CSP線生產汽車用熱軋高強度鋼板的研究開發,大型企業合作項目。
20.中厚板精軋機軋制過程計算機模擬模擬研究,大型企業合作項目。

科技成果


近年來,在變截面軋制技術、新型汽車板研究、開發及應用、金屬半固態加工、金屬成形過程模擬模擬及成形過程微觀缺陷定量分析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負責承擔和完成了"轎車用電鍍鋅板開發及應用研究"、" 程式控制變截面軋制技術與設備", "陶瓷粉末CIP成形過程的計算機數值模擬研究"等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際合作項目14項。此外還負責完成與寶鋼、武鋼等大型企業科研合作項目10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研究室及學術梯隊自“九五”期間以來負責承擔及完成的國家攻關項目“轎車用薄鋼板研究開發”專題項目、“高質量不鏽鋼2B板連續退火及成形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半固態鋼鐵材料製備與直接成形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薄鋼板連鑄連軋鋼的組織性能控制與檢測”,國家973項目專題“新一代鋼的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基礎及材料特徵研究”,國家863項目“半固態輕合金設計、製備與成形技術開發與應用”、國家科委重點推廣項目“程式控制變截面軋制設備與技術”、國際合作項目“陶瓷粉末CIP成形過程模擬模擬及工藝優化”等二十餘項,以及“薄板坯連鑄連軋高強耐候鋼、冷衝壓用鋼研究開發”、“合金鋼棒材連軋過程模擬模擬”、“中厚板精軋機軋制過程計算機模擬模擬研究”等大型企業合作項目三十餘項,取得了先進的科技成果、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獲得榮譽


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新產品開發獎二等獎各1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5項。
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2004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都勞動獎章,2005年獲“GM中國科技成就獎”並獲國務院政府津貼
通過部級以上鑒定項目1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3項,獲國家授權專利12項

主要社會兼職


北京金屬學會壓力加工分會主任、冶金新技術推廣中心變截面軋制技術推廣站站長,93年被評為北京高校青年學科帶頭人,94年獲IET優秀青年教師獎,1995年獲國家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資助。
中國金屬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軋鋼分會理事,熱軋板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金屬學會理事壓力加工分會主任,中國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交流與開發協會理事,國際合金與複合材料半固態加工科學委員會委員,《鋼鐵》,《鋼鐵研究學報英文版》,《軋鋼》,《中國冶金》,《中國表面工程》等雜誌編委。

教學與主講課程


近年來,先後主講本科生主幹課《軋制工程學》和研究生課程《材料加工過程有限元模擬》等8門課程。出站博士后10名,畢業博士生19名,碩士生60餘名。
本科生課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名師課堂;
1.
本科生課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名師課堂;
2. 本科生課程:現代鋼鐵生產導論-軋鋼生產;
3. 研究生課程:連鑄連軋與人工智慧技術;
4. 研究生課程:材料加工工程選論。

主要論文著作


1994年以來公開出版的論著有:《現代汽車板質量控制與成形性》,《粉末塑性加工理論及應用》,《陶瓷鍍層》,《軋制理論》,《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組織性能控制》,《金屬材料半固態加工理論與技術》等專著4部,譯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
[1]康永林著,《現代汽車板工藝及成形理論與技術》,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
[2]康永林,傅傑,柳得櫓,於浩 著,《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組織性能控制》,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一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
[3]康永林、毛衛民胡壯麒 著,《金屬材料半固態加工理論與技術》,科學出版社,2004
[4]康永林著,《現代汽車板質量控制與成形性》,冶金工業出版社,1999
[5]康永林、孫建林編著,《軋制工程學第2版》,冶金工業出版社,2014
[7]康永林、洪惠平譯《金屬塑性成形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Yonglin Kang,Hao Yu,Jie Fu, Kelu Wang, et al. Morphology and Precipitation Kinetics of AlN in Hot Strip of Low Carbon Steel Produced by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351(2003-6)265-271.
[9]Y.L.Kang,Y.Xu and Z.H.Wang,Study on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heo-Die Casting Semi-Solid A356 Aluminum Alloy,Semi-Solid Processing of Alloys and Composites,Vol.116-117,2006-9,453-456
[10]Yong-lin Kang,Qi-hang Han,Xian-meng Zhao,Ming-hui Cai,Influence of nanoparticle reinforcements on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of an ultrafine - grained dual phase steel containing titanium,Materials and Design 44 (2013) 331–339
[11]Qihang Han,Yonglin Kang, Peter D.Hodgsonb and NicoleStanford,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strain partitioning and slip systems in a dual-phase steel,Scripta Materialia 69 (2013) 13–16
[12]Qihang Han, Yonglin Kang, Xianmeng Zhao, Nicole Stanford, Minghui Cai, Suppression of Ms temperature by carbon partitioning from carbon-supersaturated ferrite to metastable austenite during intercritical annealing, Materials and Design, 51, (2013) 409–414.
[13]Shengci Li, Yonglin Kang, ShuangKuang,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e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r in cold-rolled dual phase steel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612(2014)153–161.
[14]Bing Zhou, Yonglin Kang, Mingfan Qi, Huanhuan Zhang and Guoming Zhu,R-HPDC Process with Forced Convection Mix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Part of A380 Aluminum Alloy,Materials,2014, 7, 3084-3105
[15]Yonglin Kang, Kelu Wang, Hao Yu, Jie Fu, Delu Liu, Zhongbing Wang, Xuewen Che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low carbon steel hot strips produced by CSP,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Vol.11,No.4,2004.8,36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