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橋鎮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轄鎮

商橋鎮,隸屬於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地處郾城區北部,東與李集鎮接壤,東南與孟廟鎮為鄰,南連龍城鎮,西南鄰新店鎮,西接裴城鎮,西北連臨穎縣台陳鎮,北接臨潁縣皇帝廟鎮,鎮人民政府東距郾城區政府15千米,總面積50.7平方千米。

明清朝時期,商橋鎮境域分屬宏化、新安保;1985年3月,商橋鄉撤鄉設鎮;截至2018年末,商橋鎮有戶籍人口46980人;截至2020年6月,商橋鎮下轄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商南村奮進路7號。

2011年,商橋鎮地方財政收入979萬元,比上年增長13%,是2005年的2.5倍,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營業網點3處,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各項貸款餘額97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00元;2018年,商橋鎮有工業企業29個,規模以上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1個。

歷史沿革


明清朝時期,商橋鎮境域分屬宏化、新安保。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西北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商橋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屬沙北縣,同年12月,歸郾城縣商橋區。
1955年12月,撤區設商橋中心鄉。
1956年9月,撤銷中心鄉改稱商橋鄉人民政府。
1958年8月,設立商橋管理區。
1965年9月,商橋管理區改為商橋公社。
1983年12月,為商橋鄉。
1985年3月,商橋鄉撤鄉設鎮。
2010年8月,南陽市淅川縣淘河鄉申明鋪村(南水北調移民村)居民搬遷至商橋鎮境內。
2011年12月,成立申明鋪村民委員會。

交通


商橋鎮代碼:411103102。商橋鎮交通便利,京廣鐵路和107國道貫穿南北,後魏線橫貫東西,距郾城區12公里,臨潁縣城10公里。曾經是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大戰金兵的元戰場,境內有早於趙州橋的“天下第一橋”——小商橋和岳飛麾下名將楊再興的陵墓。
商橋鎮
商橋鎮
商橋鎮有鐵路京廣線過境,境內長4.3千米,有小商橋臨時停靠站;京廣高鐵石武鐵路客運專線過境,境內長4.9千米,107國道,縣道後魏線、坡大線通過;村村通公路境內長76千米,2011年末,漯河至劉孟、漯河至革乞(jie)勒橋等4條公交線路,運營總里程達40千米,公交運營車輛30輛,年客運量58萬人次。

經濟


綜述

2011年,商橋鎮地方財政收入979萬元,比上年增長13%,是2005年的2.5倍,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營業網點3處,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各項貸款餘額97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00元。
2018年,商橋鎮有工業企業29個,規模以上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1個。

農業

農業經濟發展迅猛——圍繞高效種植、綠色規模養殖、勞務經濟、生態林業四個重點,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優質小麥3.5萬畝,棉花1.2萬畝,瓜、菜椒1.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8000畝,糧經比45:55,新建沼氣池200座,秸稈利用率達85%,發展養殖小區1個,萬頭豬場1座,千頭豬場和出欄三千隻以上雞場9個,生豬飼養量達20萬頭,三禽飼養達807隻,新植幼樹20萬株,林網1.7萬畝,經濟林1200畝。
2011年,商橋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1.3畝,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上年增長6.7%,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小白瓜、小辣椒等,棉花種植面積6000畝,煙葉種植面積3000畝,小白瓜面積6000畝,小辣椒種植面積4000畝,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7處,專業合作組織9家,農業龍頭企業3家,全年造林755畝,其中防護林660畝,經濟林15畝,用材林80畝。

工業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有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投資100萬元以上的20項目個,主要產品有磨粉機組、發電機組、燈具、潔具、生髮製品及化工產品等。
2011年末,商橋鎮主要產品有假髮製品、麵粉機、農機配件等,工業總產值達到7.6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比上年增長28.1%。

商貿

2011年末,商橋鎮有市場年糧食交易量達160萬噸以上,成交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6%。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1980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鄉建鎮,1992年被國家計委確定為全國100個農村明星鎮建設試點鎮之一,是漯河市重點小城鎮之一。鎮區內三大市場(靳庄糧食購銷市場、商東小商品批發市場、劉孟農貿市場),總投資3060萬元,總商戶達到500多家,年銷售額達到17600萬元,創利潤1200多萬元。

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寬鬆。鎮黨委政府將改善軟硬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基礎,鎮區面積由3.5平方公里擴大到6平方公里,相繼開通硬化了商業街、工貿街、行政路,並對鎮區路、電、水、訊進行了較高標準建設。專門成立項目開發中心,為外商投資興業實行“一條龍”服務,對引進項目實行掛牌重點保護,為投資商提供能獲得最大效益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和創業環境,商橋歡迎有志之士來創業發財。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商橋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876人,專任教師47人;小學13所,在校生3017人,專任教師2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1%;初中1所,在校生1080人,專任教師7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7%,小升初升學率99.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8%,九年義務教育經費0.2億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商橋鎮有文化站及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獅、秧歌腰鼓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商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商橋鎮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所22個,專業衛生人員57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5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孕產婦死亡率為18.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L死亡率分別為2.8‰、1.7‰、1.5‰。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商橋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280戶,人數356人,支出78.9萬元,月人均17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1527戶,2978人,支出314.8萬元,月人均7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6人,支出36.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0人,支出15萬元,有中心溫暖小區(敬老院)3個,設床位180張,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43人次,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3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3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20498人,參保率95%。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商橋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千米,投遞點2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0.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4萬戶,網際網路埠總數0.1萬個。
● 給排水
2011年末,商橋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 供電
2011年末,商橋鎮鎮區擁有供電所1個,主變壓器10台,高壓輸電線路1條。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商橋鎮鎮區有園林綠化面積34公頃,綠化覆蓋率36%。
道路
2011年末,商橋鎮鎮區有道路總長度4.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1米;道路鋪裝面積4.3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9.6平方米。

行政區劃


下轄地區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商南村、胡灣村、王灣村、商東村、商西村、靳庄村、大閆村、溝張村、靳勒橋村、黨灣村、李紀崗村、坡邊村、郭栗庄村、大楊村、大張灣村、劉孟村、小楊村、前甄村、后甄村、胡庄村。
截至2011年末,商橋鎮下轄21個行政村:商南村、商東村、商西村、胡灣村、王灣村、靳庄村、大閆村、乾勒橋村、溝張村、黨灣村、李紀崗村、胡庄村、坡邊村、郭栗庄村、大楊村、劉孟村、小楊村、前甄村、后甄村、大張灣村、申明鋪村。
截至2020年6月,商橋鎮下轄21個行政村:商南村、胡灣村、王灣村、商東村、商西村、靳庄村、大閆村、溝張村、靳勒橋村、黨灣村、李紀崗村、坡邊村、郭栗庄村、大楊村、大張灣村、劉孟村、小楊村、前甄村、后甄村、胡庄村、申明鋪村;鎮人民政府駐商南村奮進路7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商橋鎮
商橋鎮
商橋鎮地處郾城區北部,東與李集鎮接壤,東南與孟廟鎮為鄰,南連龍城鎮,西南鄰新店鎮,西接裴城鎮,西北連臨穎縣台陳鎮,北接臨潁縣皇帝廟鎮,鎮人民政府東距郾城區政府15千米,總面積50.7平方千米。

水文

商橋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最大河穎河,從后甄村入境,流經前甄、小楊、大閆等8個村,由新莊村出境,境內長1.5千米,主要支流有吳公渠、稻草湖等。

自然資源


2011年,商橋鎮有耕地面積5.7萬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商橋鎮轄區總人口48508人,常住人口40124人,其中城鎮人口12477人,城鎮化率25.7%,另有流動人口10945人,總人口中,男性25153人,佔51.9%;女性2335人,佔48.2%;14歲及以下7518人,佔15.5%;15—64歲36293人,佔74.8%;65歲及以上4697人,佔9.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8168人,佔9.3%;有回族340人,佔0.7%,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4.5‰。
截至2017年,商橋鎮常住人口45087人。
截至2018年末,商橋鎮有戶籍人口46980人。

文化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商橋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小商橋南側的商南村(原名商橋南寨)得名。

文物古迹

小商橋
小商橋興建於隋代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古稱“小溵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拱橋,比趙州橋早4年。該橋座落在河南省臨潁、郾城之間,107國道809公里處,東臨107國道,西銜京廣鐵路幹線,觀光考察十分便利。
小商橋長21.3米,寬6.5米,高6.55米,屬敞肩擔拱橋。主拱矢跨比接近1/5,採用並列式砌築法,主拱與小拱均用20道拱肋並列砌成,未設橫向聯絡裝置,橋下河底用12排青石板鋪砌,石板下打有木樁。橋台採用6層紅沙條石砌成,橋台四角各有一尊兩手上托、雙肩打拱的浮雕力士,兩橋台上層頂面鑿用隼槽,主拱圈角嵌在槽內。橋拱鑲面石雕用蓮花、牡丹、天馬、彩雲等圖案,橋上有18根青石立柱和青石橫板,雕有石獅、羅漢等圖案,雕飾精細,古色古香。
小商橋歷經1400餘年風風雨雨,承受數十次地震和洪水衝擊,主拱安然無恙。這座隋代石拱橋的發現在國內學術界引起極大反響,橋樑界、文物辦許多專家考察研究后,定其為“天下第一橋”。
小商橋——中國現存最早的石拱橋,世界橋樑史上又一奇迹。2003年3月29日,國家郵政局首次發行中國古橋特種郵票4枚,河南漯河隋代“小商橋”即在其中。
商橋鎮楊再興墓
商橋鎮楊再興墓
楊再興墓位於臨潁縣南12公里小商橋東300米,世稱“忠墓”,當地俗稱“楊爺墓”。墓地20餘畝,呈長方形,松柏蒼翠,有祭廟1座,清代建築。門前立清康熙、雍正、道光同治年間的石碑5通,其中康熙年間2通,一是《宋統制楊將軍之墓》碑,高2.6米,字大盈尺,字體剛勁;二是《宋統制楊將軍墓》碑,高2.6米,字大1寸,行草相間,均為名宦沈近思撰文,滕之瑚書丹,碑文表達了對將軍的敬仰之情。其他碑刻多記載將軍的戰績和後人的頌詞。廟後為墓冢,高6.6米,冢前有一斷碑,字跡不清,隱約可識“再興墳墓”4字,相傳為岳飛槍尖鐫刻。
楊再興為江西吉水人,祖居河南相州(今河南湯陰縣)。幼年家貧,隨父以打漁謀生,18歲入曹成義軍,后升為曹成部將。紹興二年(1132年),岳飛剿滅曹成,楊再興遂投岳飛抗金。在岳家軍對金作戰中,楊再興驍勇非凡,屢建奇功,升為統制使。郾城之戰后,一次楊再興率300騎兵外巡,在小商橋突遇金兵,展開激戰,斬敵三千餘人,再興擒兀朮心切,不幸因人馬陷入小商河中不能自拔,金兵亂箭齊發,將軍飲恨商河,壯烈犧牲。所部皆亡。傳說岳飛進駐小商橋,痛悼將軍,焚化其屍,得箭鏃二升,遂將骨灰葬於小商河之陽。196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郾城之戰

宋金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發生地為今天的商橋鎮。
作戰地圖
作戰地圖
紹興九年(1139),金朝統治集團內完顏宗弼一派得勢,主張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奪回河南、陝西。次年,金朝分兵四路,東起兩淮,西至陝西,向宋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軍進行抵抗。由岳飛率領的岳家軍數萬人,自湖北出發,很快進入河南中部,連敗金軍,佔領軍事重鎮潁昌府(今河南許昌)、淮寧府(今河南淮陽),並乘勝收復了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等地。岳飛還派梁興等人渡過黃河,聯合河東、河北義軍,在金的後方痛擊金軍,收復了不少州縣。
完顏宗弼見岳家軍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飛只帶有少量軍隊駐於郾城(今屬河南),決定親率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插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心。七月初八,宗弼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衝殺。金軍出動重甲騎兵“鐵浮圖”(鐵浮圖:穿上重鎧,戴著鐵帽子的兵,三個人一組,用皮帶連起來,每進一步,便用攔馬的木頭環衛,只進不退。)作正面進攻,另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拐子馬”(拐子馬:布置在左右兩翼的騎兵,全由能騎善射的女真人組成。)配合作戰。岳飛遣背嵬親軍和游奕軍馬軍迎戰,並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打算活捉完顏宗弼,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
岳飛
岳飛
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完顏宗弼集兵十二萬屯於臨潁(今屬河南)。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殺死金兵兩千多人以及萬戶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將領,宋軍也全部壯烈犧性,楊再興所中箭鏃有兩升之多。十四日,張憲率岳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宋軍如能乘勝前進,收復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只圖利用勝利,作為對金乞和的資本,遂下令班師,斷送了這次戰爭的勝利成果。
小說中的郾城之戰(《說岳全傳》)
其時,楊再興已陣亡於小商橋。戰事前面已講。岳飛率其部與金兀朮展開戰鬥。金兀朮手下兩員將領先叫陣開戰,岳飛派董先等5人迎戰,結果全陣亡於拐子馬陣。岳飛得知拐子馬,命部下張顯、孟邦傑練鉤鐮槍,張立張用練藤牌,學仿水滸中徐將軍的戰法。結果大破金兀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