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

藤牌

藤牌,指藤製的盾牌。古代作戰時用以遮擋敵方兵刃矢石等的護身武器。圓形,中心突向外,內有上下兩藤環,可容手臂挽入,並有橫木,便於執持。

解釋


指藤製的盾牌。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興珠 今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萬夫,前躍八尺,後退一丈,不可敵也。”沈從文 《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他們學的是翻斤斗,打藤牌。”
清代藤牌兵
清代藤牌兵
藤牌是一種用藤條編織的盾牌。商周時期,盾多用於車戰和步戰,用木、革製做或者用藤條編製的盾是軍隊中的重要防衛武器。這時的盾,形狀近似長方形,前面鑲嵌青銅盾飾,有虎頭、獅面等,個個面目猙獰,令人望而生畏,藉以恐嚇敵人,增強盾牌的防護效能。藤牌也是軍隊中常用的一種盾牌。最早出產於福建,明代中葉傳人內地。藤牌是採集山上老粗藤製作的,一般編製成圓盤狀,中心凸出,周檐高起,圓徑約三尺,重不過九斤,牌內用藤條編成上下兩環以容手臂執持。這種藤牌,編製簡單,使用輕便,加上藤本身質堅而富有伸縮性,圓滑堅韌,不易兵器砍射破入,所以藤牌傳入內地之後,很快便成為步兵的主要裝備之一。

其它相關


清朝與沙俄作戰時發揮藤牌的威力
清軍中裝備的藤牌兵,防護性能極好,甚至連早期的俄國火槍都打不穿。
馬嘎爾尼訪華時見到藤牌兵
馬嘎爾尼訪華時見到藤牌兵
這裡談談驅逐沙俄的戰爭。明末西方軍隊就給了我們槍炮犀利的印象,比起荷蘭、葡萄牙等強國,俄羅斯的火槍粗陋了不少,但仍優於清軍的鳥槍。所以當他們在東北燒殺搶掠時,面對只有弓箭的達斡爾人赫哲人索倫人,這些並不精利的槍炮仍能帶來武器上的震撼。他們曾從當地土著口中得知中國擁有強大的軍隊且使用大炮和火繩槍作戰,並對這個消息暗暗吃驚。但他們之後發現,清軍投入的火槍很少,大部分士兵還和土著一樣使用弓箭。1652年4月3日,寧古塔章京海色奇襲烏扎拉村的沙俄哈羅巴夫匪幫,因輕敵且一味追求生俘而在大好形勢下失利;1654年在松花江進剿斯捷潘諾夫匪幫,為彌補火槍上的劣勢而徵調朝鮮鳥槍兵一百名並肩作戰。1685年兩次雅克薩之戰,清軍都以優勢兵力圍攻痛剿。第一次作戰先後投入水陸大軍15000人,其中攻城部隊有3000人,俄軍只有450人,裝備火槍300支;第二次作戰投入2000人,而俄軍為826人。雅克薩的勝利主要由於清軍發揮了火炮的優勢。第一次攻城清軍投入野戰炮一百五十門攻城炮四十門,俄軍只有三門;俄軍的火繩槍只能打七八十米遠,在遠距離難以擊穿清軍的藤牌;儘管如此,面對這樣一支非正規的沙俄部隊,清軍打得仍不輕鬆,俄軍的槍炮仍不斷帶來傷亡。第二次攻城的2000名清軍只有火槍50支,面對俄軍的火槍和手榴彈只能採取圍困戰術,以火炮猛轟。可以說清軍以人數和火炮的絕對優勢贏得勝利,但火器總體上仍和俄軍有差距。從明代裝備火繩槍一直到清末洋務運動,火槍運用僅僅使弩退出歷史舞台,卻始終沒能淘汰弓箭。不過一支冷熱兵器混用的軍隊總比光用冷兵器的要強。
戚繼光鴛鴦陣中的藤牌
明代南軍藤牌
明代南軍藤牌
明代槍、炮已有相當威力,但使用有限,盾牌仍然發揮其作用。尤其在抗倭戰場上,戚繼光採用輕捷的藤牌兵屢勝倭寇。戚繼光《紀效新書》:盾牌「其來尚矣,主衛而不主刺,國初本加以革,重而不利步」,故改「以藤為牌,銃子雖不御,而矢石槍刀皆可蔽」。至於演練藤牌的方法,何良臣《陣紀》說道:「賴禮衣勢、斜行勢、仙人指路勢、滾進勢、躍起勢、低平勢、金雞闖步勢、埋伏勢」八種,至於姿勢,則要求「盾牌如壁,閃牌如電,遮蔽活潑,起伏得宜」。都是靈活的上步、退步、小跳步等。
明代南軍藤牌兵
明代南軍藤牌兵
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后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最後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
廣東省湛江市藤牌
藤牌:一種掩護身體,抵禦刀、槍、矢、石的防禦性武器,屬佐兵器,俗稱擋箭牌。北方多是木、鐵、皮革製作,長方形或梯形,稱盾牌。
廣東湛江民間多是圓形藤製,稱藤牌。藤牌盛行與各種兵器對練,既防禦又進攻,要求膽勇氣力,輕足便捷。一般習武,用矛盾對打,單刀盾牌進攻,三節棍與盾牌刀對抗等。湛江民間藤牌多與三叉並用,三叉也稱馬叉,緣於“湛江人民抗法鬥爭”。
一百多年前,湛江人民不畏強暴,用收攏稻草穀物的農叉,手持藤牌與法帝國殖民主義者搏鬥(1899年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流傳至今,成為湛江武術中的常見傳統習武項目。吳川民間用藤牌層層搭架,疊羅漢舞獅,稱舞貔貅,武術與舞獅合一,氣勢宏偉。
徐聞縣邁陳鎮東莞村,用藤牌操練藤牌古陣,十分壯觀。一人指揮,三人鑼鼓配合。64人分攻守雙方,各32人組成4隊,攻方使用32件長短兵器,攻上襲下;守方用32個藤牌布防應對。陣式多變,剛柔相濟,疏密相通,動靜結合,用兵靈巧。陣式內容:單龍出海、雙龍出海、四象陣、八卦頭、四面埋伏、十字陣、剪刀陣、走園山,已有五百餘年歷史。
藤牌軍
明代大將戚繼光十分重視盾牌的使用。他非常善於量才用兵,選拔“少壯便捷”的士兵擔任藤牌手,“健大雄偉”的壯士則當長牌手。步戰時,他指揮隊伍,前面“二牌並列,狼筅各跟一牌,以防拿牌人身後。”
清軍入關時已有藤牌軍,牌用堅藤製,呈反荷葉形,因其堅又有伸縮性,所以抵禦刀劍槍斧及矢鏃彈丸,頗有效,多為衝鋒陷陣之步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