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

廣東省深圳市轄區

福田區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是深圳市中心城區,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於深圳中部。

福田區總面積78.66平方公里,主要由中心城區和深南大道兩側帶狀經濟開發區域及部分丘陵、山地、海灘組成,地形北高南低,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區。

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田區人口數量為1553225人。2020年,福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54.1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5億元,下降2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41.21億元,下降7.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411.30億元,增長4.6%。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白皮書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綜合評析了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發展情況,並以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福田區位列第3名。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46.50億元,比上年長7.2%。

歷史沿革


關於“福田”一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於宋代所題“湖山擁福,田地生輝”一詞;另一種說法是源於南宋光宗皇帝趙淳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史書記載,上沙村始祖黃金堂的四子黃西為到松子嶺南麓建村,開荒造田,塊塊成格,故名為“幅田”,後人諧音為“福田”,意即“得福于田”。
福田區
福田區
先秦時期屬百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后,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福田屬南海郡。
福田地域歷來為寶安(新安)縣地。明代屬新安縣城歸城鄉去都,清代屬新安縣官富司轄地。
從民國時期到解放初期,福田地域屬寶安縣第二區沙頭鄉。
1958年10月,寶安縣實行人民公社建制,福田先後屬南天門公社、附城公社、沙頭社區、福田公社。
1979年3月,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同年4月成立羅湖區,轄福田、附城兩個公社。
1980年8月,深圳、沙頭角、附城、福田、南頭、蛇口、鹽田公社被劃為深圳經濟特區。
1981年10月,羅湖區政府成立,福田公社被劃分為福田、南園2個辦事處。
1983年6月,深圳特區內設置羅湖、上步、南頭、沙頭角4個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的縣級辦事機構,其中上步區辦事處管轄紅嶺路以西至車公廟以東區域,包括上步、福田2個街道辦事處,該辦事處駐福田。同年10月,上步區設園嶺、南園、福田、沙頭、梅林5個街道。
1985年3月,上步區辦事處改稱為“深圳市人民政府上步管理區”,轄福田、南園、沙頭、園嶺、梅林5個辦事處,25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45個自然村。
1989年5月,上步管理區增設華富、香蜜湖2個街道。
199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深圳市設立福田區、羅湖區和南山區(縣級建制)。
福田區
福田區
1998年6月,區委、區人民政府正式由深南中路遷址福民路123號區委大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福田地處深圳版圖的中南部,原經濟特區中部,介於東經113°59′~114°06′,北緯22°30′~22°36′之間,東起紅嶺路與羅湖區相連,西至僑城東路、海園一路與南山區相接,南臨深圳河、深圳灣與香港新界的米埔、元朗隔河相望,北至白尾石、大腦殼、黃竹園等山脊與龍華新區民治街道毗鄰,轄區總面積78.6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左右)。

地質

福田區出露最古老地層是分佈在北部梅林至筆架山一線的元古宙中元古代長城紀的虎背山混合岩(Chh),主要由混合岩化的變質砂岩、變粒岩、石英岩片岩片麻岩、條帶狀混合岩、條痕狀混合岩、眼球狀混合岩與混合花崗岩組成。

地形地貌

福田區總面積78.8平方公里,主要由2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和深南大道兩側帶狀經濟開發區域及部分丘陵、山地、海灘組成。
福田區地形北高南低,最高點位於轄區西北梅嶺,高程362.7米;最低點位於南部沙咀附近,高程3.0米。山脊分佈在西北和北部邊界上,主要入海河流為深圳河,發源於羅湖梧桐山麓,由鹿丹村流入福田區,沿南部邊界由東向西在福田保稅區西南流入深圳灣。
地貌類型主要為丘陵(高程在80米以上)。面積佔全區面積15%左右,分佈在西北和北部地區,山坡坡度一般10°-25°之間,最陡可達40°左右,轄區大部分處於低丘陵的山前地帶和河谷中下游兩側平緩的坡地,並具有顯著的平台狀。大致可以分為三級台地:高台地高程為60~80米,坡度>12°;中台地高程30-50米,坡度6°-12°;低台地高程10-15米,坡度均<6°。台地絕大部分是白石崗單元花崗岩,表面紅色風化層發育。台地之下河谷地帶為河成地貌,包括沖洪積平原和河流階地;深圳灣沿岸主要是海積泥灘,組成物質主要是淤泥,適合紅樹林生長。

氣候

福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區,氣候溫和,陽光充沛。夏季長達6個月,春秋冬三季氣候較溫暖。年平均氣溫24℃,最高氣溫36.6℃,最低氣溫1.4℃,年日照時數2120小時,年均降雨量1948毫米。
福田區4~9月為雨季,雨量佔全年的84%,多受鋒面低槽、熱帶氣旋和季風低壓影響,盛行偏東南風,濕熱多雨;1~3月、10~12月為旱季,多受中高緯度西風帶天氣系統影響,盛行偏東北風,乾燥少雨。福田一年四季日照時數較多,太陽輻射量在廣東地區屬於豐富區域。

土壤

據1983年資料統計,福田區土壤分10個土類、15個亞類、34個土屬、72個土種,其中轉繪到1:5萬土壤圖的土種(屬)有63個(水田38個、旱地7個、自然土18個)。
據1983年資料統計,福田區水稻土總面積377205畝,占福田區土地總面積的16.7%,分6個亞類,黃壤土主要分佈在筆架山山頂,紅壤土主要分佈在筆架山,赤紅壤土主要分佈在低丘陵、崗地和山坡,是區內面積最大,分佈最廣,生產力最強,利用潛力較大的自然土壤。菜園土在全區各地都有零散分佈,主要集中在農科中心。潮沙泥土主要分佈在河流兩岸,濱海鹽漬沼澤土主要分佈在紅樹林濱海地區。沼澤土零星分佈在紅樹林濕地。石質土在全區多數地區有零星分佈。

水文

福田河
福田河
福田區共有7條河流,流域總面積約62.6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福田河、新洲河、鳳塘河。區內河流分屬深圳灣水系和深圳河流域兩個水系。
深圳灣水系(或稱海灣水系):新洲河、鳳塘河、小沙河直接匯入深圳灣海域,屬於入海河流;甜水坑、三道渠、龍井溪、蓮塘溪和香茅水屬於鳳塘河的一級支流,它們的長度分別為1.00公里、2.90公里、2.66公里和1.40公里。
深圳河流域:包括深圳河、福田河、皇崗河和筆架山河等4條河流,其中深圳河為幹流,福田河和皇崗河屬於一級支流,筆架山河屬於二級支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根據2017年福田區政府網站信息顯示,福田區礦產種類不多,儲量不大,除石料、礦泉水外,大多無工業開採價值。優勢礦產種類為石料和礦泉水。
粘土礦:粘土礦可分為河流沖積型粘土礦和風化殘餘型粘土礦。河流沖積型粘土礦見於下梅林
石礦:主要有建築石材(花崗岩),福田石礦分佈較廣泛,主要的石場有安托山石場和大嶺山深康石場。
礦泉水:福田區主要有福田上步嶺一號井、福田上步嶺二號井。

土地資源

根據2017年福田區政府網站信息顯示,福田區轄區城市可建設用地58.52平方公里,佔全區面積的74.26%。2003年全區土地利用情況:建設用地57.73平方公里,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50.79平方公里、交通運輸用地5.96平方公里、水利設施用地0.98平方公里;農林用地12.26平方公里,其中園地1.75平方公里、林地9.53平方公里和其他農用地0.98平方公里;未利用地8.05平方公里(含其它土地6.06平方公里)。

生物資源

根據2017年福田區政府網站信息顯示,福田區植被的地帶性代表類型為亞熱帶常綠季雨林,按地帶性植被類型區劃,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常綠闊葉林區。由於長期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原生性森林群落消失殆盡,現狀植被以次生林、人工林為主。主要植被群落為:以樟樹野漆樹、烏柏、鴨腳木、黃牛木桃金娘、芒箕為主的天然闊葉次生林;以速生相思樹、桉樹為主的人工純林;以荔枝、龍眼等果樹為主的經濟林等。
2003年,福田區區內共有林業用地面積1301.3公頃(不包括紅樹林自然保護區846.1公頃,其中林地465.3公頃),其中生態公益林1111公頃,商品用材林190.3公頃,森林覆蓋率18.7%。以桉樹、相思樹、灌木叢為主。
根據2017年福田區政府網站信息顯示,福田區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佈於筆架山公園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全區已查明筆架山公園內野生動物種類超過120種,其中兩棲類9種,爬行類23種,鳥類81種,獸類13種;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種類超過200種,其中大型棲息動物86種,鳥類194種,每年有10萬隻以上長途遷徙的候鳥在深圳灣停歇。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深圳市福田區地圖
深圳市福田區地圖
199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深圳市設立福田區,管轄園嶺、南園、福田、沙頭、梅林、華富和香蜜湖共7個街道。區人民政府駐深南中路,原上步管理區相應撤銷。
2000年,經深圳市委正式批複同意后,分別成立梅林一村社管會和皇崗社管會。
2002年,福田區將原有的116個居委會調整合併為85個社區居委會。同年6月,福田區增設蓮花街道
2007年,全區社區居委會在原有92個的基礎上增加22個,總數達114個。全區社區工作站總數94個。
2009年7月,從園嶺、華富、福田、沙頭4個街道調整分出華強北和福保2個街道,全區街道由之前的8個調整擴展至10個。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福田區下轄園嶺街道南園街道福田街道沙頭街道、梅林街道、華富街道香蜜湖街道、蓮花街道、華強北街道福保街道10個街道,94個社區工作站,114個居委會。轄區內有上步、福田環慶、崗廈、皇崗、水圍、漁農、石廈、新洲、沙尾、沙嘴、上沙、下沙、上梅林、下梅林、田面15個農城化集體股份公司。政府駐福民路123號。
行政區劃
街道轄區面積
園嶺街道3平方公里
南園街道2.1平方公里
福田街道8.25平方公里
沙頭街道13.59平方公里
梅林街道21.18平方公里
華富街道5.75平方公里
香蜜湖街道9.57平方公里
蓮花街道7.73平方公里
華強北街道2.45平方公里
福保街道5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人口

總人口
華強北
華強北
2015年,福田區常住總人口為144.06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總人口131.75萬人相比,五年間共增加12.31萬人,增長9.34%,年平均增長率為1.80%。
2016年,福田區常住統計人口150.1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95.35萬人,佔全區常住統計人口比重63.5%;非戶籍人口54.82萬人,佔全區常住統計人口比重36.5%。全區常住統計人口密度為18703人/平方公里,與2015年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919人。
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田區人口數量為1553225人。
家庭戶人口
2015年末,福田區共有家庭戶39.04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12.44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8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53人相比,上升0.35人。
性別構成
2015年,福田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5.60萬人,佔52.48%;女性人口為68.46萬人,佔47.5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85上升為110.41。
年齡構成
2015年,福田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9.48萬人,佔13.52%;15-64歲人口為116.52萬人,佔80.88%;65歲及以上人口為8.06萬人,佔5.60%。
受教育程度
2015年,福田區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為48.21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教育程度的人口為38.93萬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為32.03萬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人口為15.1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民族

2015年,福田區漢族占常住人口的97.98%,各少數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02%,有54個少數民族。

政治


區委書記:呂玉印
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黃偉
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劉柏廷

經濟


綜合

2016年,福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61.44億元,比2015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8億元,比2015年增長29.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2.00億元,比2015年增長5.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37.56億元,比2015年增長8.8%,三次產業結構為0.05:6.23:93.7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4.21萬元。
2018年,福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18億元,增長7.4%,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地均GDP和地均稅收分別達51.1億元/平方公里和21.5億元/平方公里,在全市各區領先;萬元GDP水耗4.77噸,下降5.7%,萬元GDP電耗195.4千瓦時,下降5.9%,均優於全市平均水平;年度能耗總量和強度完成市下達任務“雙控”目標。
2019年,福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46.50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05:8.53:91.42,第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位居全市前列。
2019年,福田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2.70億元,同口徑增長6.4%;完成稅收總額1825.95億元,增長8.1%。
從總量指標看,福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區高545.22億元;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第三,低於排名第一的南山區1557.19億元,低於排名第二的龍崗區139.2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排名第四,低於南山區、寶安區和龍崗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排名第七。
從效益指標看,福田區地均生產總值57.80億元/平方公里和地均稅收23.21億元/平方公里均領跑全市各區,地均生產總值比排名第二的南山區高77.6%。
2019年,福田區人均生產總值20.05萬元,比香港和新加坡分別低21.0%和40.1%。
2020年,福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54.1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5億元,下降2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41.21億元,下降7.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411.30億元,增長4.6%。

第一產業

2016年,福田區現農業總產值4.39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1.88億元,比2015年增長29.3%。
2019年,福田區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8億元,增長18.7%;

第二產業

2016年,福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83.06億元,比2015年同口徑增長3.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78.11億元,比2015年增長3.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28.58億元,比2015年增長3.5%。其中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76.65億元,比2015年增長0.2%,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26.9%;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實現產值816.35億元,比2015年增長3.6%,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79.4%。
2016年,福田區國有企業實現總產值2.62億元,比2015年下降0.2%;股份制企業實現總產值156.55億元,比2015年增長3.0%;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總產值225.22億元,比2015年增長1.7%;外商投資企業實現總產值558.65億元,增長5.5%。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028.61億元,比2015年增長3.6%。其中出口交貨值671.64億元,比2015年增長3.1%,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65.3%。產品銷售率100%。
2016年,福田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共有358家,比2015年增長3.8%。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9.89億元,增長12.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
2019年,福田區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87.68億元,增長3.1%; 2019年福田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207.40億元,同口徑增長1.1%;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270.94億元,同口徑增長5.2%,高於市下達年度目標1.2個百分點,總量和增速分別排名全市十區第七和第六。

第三產業

2016年,福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5.12億元,比2015年增8.1%。從行業看,批發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1665.76億元,比2015年增長5.0%;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257.47億元,比2015年增長11.6%;住宿業實現營業額41.94億元,比2015年增長1.8%;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79.11億元,比2015年增長9.0%。
2016年,福田區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銷售額8729.06億元,比2015年增長1.9%;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12.89元,比2015年增長3.2%。
2016年,福田區星級賓館(以實際掛牌為準)共26家,其中五星級賓館6家,四星級賓館3家。全區共有旅行社151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5家。全年接待過夜遊客417.08萬人次,比2015年下降3.2%,其中海外遊客43.26萬人次,比2015年下降3.8%。賓館酒店開房率78.7%。全年規模企業旅遊總收入76.04億元,比2015年增長24.5%。賓館酒店營業收入32.25億元,比2015年下降4.1%;旅行社營業收入43.79億元,比2015年增長59.5%。
2016年,福田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01.65億元,比2015年增長9.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全年貨運量8577.05萬噸,比2015年下降1.1%;客運量1077.92萬人,比2015年下降7.6%。
2016年,福田區有郵電局183處(所),固定電話用戶88.3萬戶,比2015年下降9.6%;行動電話用戶392萬戶,比2015年下降4.6%,其中3G行動電話用戶下降22.3%,比2015年增長89.3%。國際網際網路(寬頻)用戶89戶,比2015年下降3.6%。
2018年,福田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703億元,增長7.8%,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7%;專門專業服務業增加值412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文化產業增加值36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25億元,增長7.4%,規模連續14年穩居全市首位。引進超級物種等零售新業態,華強電子世界創新打造智能家居體驗館,華強北片區地下商業街投入運營,全面升級中心商圈公共設施、智慧管理和品牌價值,轄區商業環境整體升級;積極創辦特色節慶活動拉動消費。
2019年,福田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156.54億元,增長7.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3.56億元,增長6.5%,低於市對區下達的全年目標任務0.5個百分點;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723.92億元,增長9.2%,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7.9%,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46.6%,拉動經濟增長3.4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594.53億元,增長2.0%,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3.1%,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3.8%,拉動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其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305.47億元,增長7.6%,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8.7%。

交通


福田[深圳市福田區]
福田[深圳市福田區]
2016年,福田區有車位數22.82萬個,其中停車場車位數22.30萬個,路邊停車位0.52萬個。軌道里程77.5千米,地鐵線路7條。
截至2021年,福田區內有廣深高速公路起點站、深圳地鐵中心樞紐站、福田口岸皇崗口岸和廣深港客運專線福田站。深圳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6號線、7號線、9號線、10號線和11號線穿過區境。福田區距離深圳東部的鹽田港、西部的蛇口港和深圳機場僅30分鐘車程,深圳地鐵4號線與香港地鐵網路對接。

社會


教育

福田區2002年成為廣東省第一批教育強區,2008年通過深圳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督導評估,2010年通過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的督導評估,2011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授予”教育國際化實驗區”稱號。
2016年,福田區有各級各類學校238所(不含簡易民辦學校)。其中普通中學24所,職業中學2所,小學51所,幼兒園151所,九年一貫制10所。在校學生20.38萬人,學位數總計53968個,2016年新增區屬中小學學位1050個,適齡兒童入學滿足率達100%。教職工18399人,其中專任教師9639人。
2018年,出台《福田區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提升指引(試行)》,全面提升轄區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加快推進一批中小學、幼兒園新改擴建工程,新增公辦優質學位4200餘個;全區普惠園達到116所,公辦與普惠園佔全區幼兒園比例達76.8%。品牌學校建設成效顯著,東海實驗小學等一批優質學校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確立新的教育質量觀,深入推進數據驅動下的“課堂革命”。
主要學校
類別學校名稱
九年一貫制學校深圳彩田學校深圳城市綠洲學校深圳方方樂趣中英文學校
深圳翰林實驗學校深圳黃埔學校深圳南開學校
深圳益田花園學校深圳南華實驗學校深圳僑香外國語學校
深圳石廈學校深圳福田外國語學校---
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深圳皇御苑學校深圳耀華實驗學校深圳雲頂學校
中學深圳福景外國語學校深圳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深圳梅林中學
深圳紅嶺中學深圳滬教院福田實驗學校深圳梅山中學
深圳皇崗中學深圳景秀中學深圳南華中學
深圳上步中學深圳上沙中學深圳新洲中學
深圳蓮花中學深圳華富中學深圳福田中學
職業技術學校深圳華強職業技術學校深圳鵬城技師學院---

科技

2016年,福田區有高新技術企業819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506.21億元,比2015年增長7.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84.15億元,比2015年增長8.7%,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0.8%。全年區級財政發放科技發展資金13440.32萬元,共支持科技企業(個人)1037個。
2016年,福田區專利申請量19323件,比2015年增長18.5%;專利授權量9432件,比2015年下降7.6%。國際專利申請量1761件,比2015年增59.4%,佔全市總量的9.0%。有效發明專利9434件,比2015年增長49.5%。
2018年,福田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471億元,增長10.8%,連續4年高於GDP增速。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全年R&D投入佔GDP比重約1.05%,比去年提高約0.4個百分點,有研發活動的企業較上年增長80%;新增研發機構和創新載體32家,總數172家;引進“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優質項目15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200家。

文體

2016年,福田區有公共圖書館109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620.1萬冊。博物館2個,文化館(含分館)8個,文化站10個,文化廣場54個,轄區文體團隊1055個,已註冊區級文化類社會組織80個,舉辦公益文化活動5500次。
2016年,福田區有體育場館1524個。全年組織舉辦各類體育活動2715次,組織群體活動252次,參加活動人數達42.3萬人次。轄區國民體質測定結果顯示總體合格率為89.8%。
境內主要文化場館
類別名稱
圖書館福田區圖書館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
深圳文化創意園圖書館---
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
博物館下沙村博物館水圍雅石博物館
皇崗博物館深圳市博物館
雅昌藝術館、福田藝術博物館---
文體中心福田文化館梅林文體中心

衛生

2016年,福田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723個,比2015年增長31.2%。其中醫院12個,門診部(所)61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社康中心72個。醫院病床9062張,比2015年增長9.2%。衛生人員18407人,比2015年增長8.2%。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939人,比2015年增長9.5%;註冊護士8364人,比2015年增長10.2%。
2016年,福田區完成診療總量2176.19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9.5%。入院人次39.84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11.6%;出院人次39.83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11.8%。每一診療人次平均費用288.35元,比2015年增長4.8%;每一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費用為10908.31元,比2015年增長4.3%。
2018年,福田區出台《健康福田行動計劃(2018-2020年)》,為轄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新的健康服務;“1+X”區域醫聯體建設加快推進,福田區醫聯體成員單位增至117家,試點病種增至5個;新建3個專業學科聯盟,遠程影像診斷中心累計診斷病例超過1.6萬例,成立12個公共衛生專業質控中心,家庭醫生簽約居民達42.6萬餘人。
境內主要醫療機構
類別名稱
市屬綜合性大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區屬公立醫院福田區人民醫院(含香蜜湖分院、南園肛腸分院)福田區中醫院
福田區慢性病防治院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
福田區婦幼保健院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

社會保障

2016年,福田區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9.57萬人,比2015年增長6.8%;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83.93萬人,比2015年增長6.3%;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26.45萬人,比2015年增長6.1%;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25.54萬人,生育保險人數236.64萬人。全年全區共934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事業費支出16680萬元,比2015年增長22.5%,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713.4萬元,比2015年下降0.8%。社會救助953人次,比2015年增長0.7%。
2016年,福田區有養老機構39個,比2015年增長5.4%;養老床位1076個,比2015年增長2.4%,2016年新增養老機構床位數25個。全年發放老人高齡津貼費3991.56萬元,比2015年增長13.8%。年末登記失業人數7622人,比2015年增長11.7%;失業轉就業人數5181人,比2015年增長24.6%。年末轄區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數26家,全年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人數17579人,比2015年增長16.6%。
2018年,福田區發放各類社會救助金1344.28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3.8萬人次1799.7萬元;開展“6.30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接收愛心企業和個人捐款1000多萬元、捐贈衣物5720件;推進“福田區特殊群體救助和幫扶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為區重大決策和職能部門精準施策提供依據;人民調解“福田模式”、法律援助“馨援計劃”、普法宣傳“新雨計劃”、社區矯正“心泉計劃”等公共法律服務特色品牌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提高。

營商環境

2018年,福田區通過城市更新新增產業空間69.5萬平方米,新增各類孵化平台10家、新增孵化面積9萬平方米,低成本產業空間累計供給10萬平米,產業資金投放規模達18億元。“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以智慧化“城市大腦”助力“放管服”改革提速提質提效,獲得國務院大督查表彰,運用大數據創新治理模式,構建“一中心、五平台、百系統”,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產業政策體系持續完善。對標市營商環境改革“20條”,修訂完善產業資金政策體系,強化對薄弱環節、關鍵項目的支持,精準制定10個細分特色產業和區域政策,新增知識產權入股支持及國內有效發明專利年費獎勵等政策。創新模式保障人才住房。破解中心區保障房土地資源緊缺難題,推廣應用“水圍模式”“玉田模式”,為轄區企業提供人才住房504套,長租公寓2000套。

建設與管理

2016年,福田區建成區面積57.3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56.82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積17.56平方公里,公共設施用地面積1.10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面積2.84平方公里。全區地下空間面積660萬平方米。全區共有各類建築物1.66萬棟。
2016年,福田區綠化覆蓋面積3381.56公頃,綠化覆蓋率4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2.52平方米。公園總計110個,其中市政公園12個,社區公園98個。綠道總計146.93千米,其中區域綠道17.6千米,城市綠道48.33千米,社區綠道81千米。 
2018年,在全國率先發布《福田區超高層建築安全治理白皮書》和《福田區地下空間安全治理白皮書》,拆除違法建築35.78萬平方米;完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273家企業完成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依託信訪投訴系統建立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信息採集企業13881家,巡查隱患20437次,整改15403處。

旅遊


綜述

截至2016年,福田區有蓮山春早、深南溢彩、園博新園、賽格觀光、鷺舞紅林、梅山聽泉、下沙風情、華強商海等八大特色旅遊景點,其中蓮山春早、深南溢彩兩個景點入選深圳八景。
境內主要旅遊景點
深圳中心區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蓮花山深圳會展中心
深南溢彩深圳園博園深圳賽格廣場“皇崗文化”風景線
下沙風情水圍文化廣場荔枝公園天安數碼
筆架山福田區圖書館深圳農科中心太空作物園深圳會展中心

主要景觀

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是中國唯一位於市區,面積最小的自然保護區。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189種、上10萬隻候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冬。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
下沙風情
下沙風情
下沙風情
下沙風情位於深圳市福田區西南部深圳灣畔的下沙,是深圳市著名的民俗風情文化旅遊亮點。下沙有下沙牌坊、黃思銘公世祠、陳楊候廟、佛祖像等歷史古迹,是深圳市唯一的村建博物館及風景怡人的休閑公園。
筆架山
筆架山
筆架山
筆架山位於市中心北側,毗鄰福田中心區,面積146公頃,是一片有十餘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東西鼎立,形同筆架,因而得名。主峰海拔178米,公園位於八百米綠化帶北部,是綠化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圳農科中心太空作物園
深圳農科中心太空作物園
深圳農科中心太空作物園
深圳農科中心太空作物園由深圳農科集團與中科院合作的”深圳太空作物園”於2004年10月掛牌開園,並第一次把深圳的種子種苗送上了太空。太空作物園及太空育種基地由坐落在農科片區的42萬平方米的生物科普園和649畝的農科坪山基地兩部分組成。

獲得榮譽


2017年12月14日,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
2019年11月14日,被生態環境部正式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58;入選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15。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13;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入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名88。
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58位。
2020年9月10日,由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在京發布,福田區排名第三位。
2020年10月,被命名為“廣東省雙擁模範縣(市、區)”。
2020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2020年1月12日,被授予“2020中國領軍智慧城區”獎。
2020年11月25日,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公布的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1月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21年3月,入選“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榜單。
2021年8月17日,位居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