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丹哈達嶺
那丹哈達嶺
那丹哈達嶺,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屬完達山山脈(廣義完達山)的西南段,完達山(狹義)的南延山脈。呈東西走向,東北接完達山脈,西至牡丹江河谷,南至穆棱河和烏斯渾河河谷,北抵倭肯河和撓力河河谷。主脊線以南由西向東屬林口縣、雞東縣、密山市3縣(市)管轄;以北在勃利縣、七台河市、寶清縣3縣(市)境內,為倭肯河、烏斯渾河與穆棱河分水嶺。
名片圖:那丹哈達嶺雞東縣興農鎮境內山地
那丹哈達嶺位置示意圖
那丹哈達嶺雞東縣境內山地
那丹哈達嶺和完達山的地貌大致相似,低山地帶海拔500—800米,超過800米的山峰為數不多,相對高度200—400米,山脊狹窄,山坡較陡。山地高度雖然不大,但與兩側低平原形成強烈反差,顯得山勢巍峨雄偉。在低山兩側是丘陵分佈區,海拔300—500米,相對高度50—100米。丘陵之間山谷縱橫,山坡較為平緩,山體呈渾圓狀,西北坡河谷多呈V形,谷坡較陡。那丹哈達嶺山體主要由變質岩、花崗岩、砂頁岩等構成。由於岩石性質不同,差別侵蝕非常明顯,由中生代砂岩、頁岩所構成的山體,起伏平緩,由花崗岩所構成的山體,則常常巍然挺立,形成高峻的山峰。上新世玄武岩構成的熔岩台地,在山地零星分佈,有的已經過流水切割形成丘陵。在完達山較高的平坦山頂上,有晚更新世的古石海等冰緣地貌現象。
太平頂
老禿頂,位於林口縣、勃利縣邊界,在林口縣亞河鄉境內,海拔916米,面積72平方公里。
大石砬子,海拔969米,面積16平方公里,位於林口縣建堂鄉、古城鄉交界紅霞林牧場村東北11公里處。
荒山溝,海拔930米,位於林口縣、勃利縣邊界,林口縣建堂鄉境內紅旗村東北11公里處,面積16平方公里。
二號壩山,海拔849米;位於林口縣建堂鄉、古城鄉交界西北楞溝二號壩東4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
西大頂子,位於林口縣、依蘭縣邊界,林口縣刁翎鄉上馬蹄村西北8公里處,海拔702米,面積6平方公里。
西屯山,海拔733米,面積30平方公里,位於林口、勃利交界亞河鄉西屯西北8公里處。
駱駝砬子山,在勃利縣小五站南,海拔710.9米。
珠山依蘭縣珠山林場境內
倭肯哈達山
大雞冠山
大鍋盔山
雙丫子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林口縣雙豐鄉北,屬那丹哈達嶺余脈山巒,海拔561米。山勢險峻,雙峰突兀,呈雙丫形,高約20米,形象特異。
嵐棒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寶清縣西境,屬那丹哈達嶺山脈,主峰三道嵐棒山海拔636米。地面組成物質以遠古代混合花崗岩和黑雲母片岩為主,山間多灌木。
雙芽山,位於黑龍江省雞東縣興農鄉東部,距縣城 33公里,地理座標為東徑131°15',北緯45°23',海拔高 763.3米。
鐵山包一帶七台河市鐵山林場地貌
那丹哈達嶺勃利縣通天一林場境內地貌
石龍山,位於七台河市石龍山森林公園,主峰四方頂海拔748.8m。,坡度在15度以上,海拔高度在240-695m之間,森林密布。公園所在地距七台河市區23km,距哈爾濱市460km,森林公園總經營面積為6307.5hm2。
仙洞山,坐落於七台河市桃山區中心區,自然植被豐富。仙洞山公園臨山而建,佔地面積22000平方米。
大頂子山古城遺址位於七台河市區西南約3公里處。西與太和村隔河相對,東為峽峪平地。
桃山
那丹哈達嶺產紅松、黃菠蘿、水曲柳和椴、柞、榆等林木。野生動物有黑熊、野豬、鹿、狍子等。大雞冠山山上生長柞、樺等天然次生林和松、楊等人工林。雙丫子山山上植被多為柞林,還有幼林和零散疏林,間有楊、樺樹。山下雙丫子河上建有水庫,用於灌溉和養魚。
鐵山林場,位於七台河市東南部,距市區9公里,始建於1956年5月16日。現經營總面積13132公頃,在冊職工259名,系七台河市林業系統最大的國有林場。
通天一林場地處完達山那丹哈達嶺余脈勃利縣境內,海拔300-600米,山勢平緩,場區總面積為13.6萬畝。1956年建場時為荒山禿嶺,到1988年末共營林12.9萬畝,保存10.4萬畝,已鬱閉成林5.5萬畝,林木蓄積量30萬立方米。主要樹種為落葉松,面積為5.4萬畝,占人工林總面積的52%。
那丹哈達嶺在中生代含煤層中煤炭蘊藏豐富。山脈兩側的七台河市及雞西都是東北著名的因煤炭興起的城市。相關電力及礦產工業十分發達。雙丫子山周圍砂金礦藏豐富,採金業始於清代中葉。
那丹哈達嶺,為倭肯河、烏斯渾河與穆棱河分水嶺。自嶺上發源的河流,主脊線以南多為穆棱河支流;以北為倭肯河及撓力河的支流。
穆棱河,發源於穆棱縣境內的窩集嶺,由南向北流經雞西青龍山折而向東,流經雞東縣流入密山縣內,橫貫密山縣中部,流至虎林縣湖北閘,從此分為兩條水路:一條沿分洪河道穆興水路,注入興凱湖;另一條沿穆棱河原有河道繼續向東流,經虎林,在虎頭以南匯入烏蘇里江。穆棱河總長635公里。
烏斯渾河,發源於寶林鄉大楚山東麓,流經寶林、龍爪、中興、林口、古城、建堂、刁翎等 7個鄉鎮,在刁翎鎮東崗子村附近注入牡丹江。烏斯渾河全長141.12公里,河床平均寬145米;流域面積4 176.18平方公里,水面7 233畝;年徑流總量12.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 440萬立方米;河道比降為1:43—1:625,水能量開發價值較大。
滴道河,穆棱河支流,發源於雞東縣興農鄉草帽頂子山北側,至興農鄉四海村南入雞西市滴道區流入穆棱河,全長43公里。流域面積527.3平方公里。
哈達河,穆棱河支流,發源於雞東縣興農鄉尖山北側,全長48公里,下游為哈達與新華鄉的界河,至新華村流入穆棱河,流域面積542.7平方公里。
鍋盔河,發源於密山縣煤窯西山西側,全長42公里,經永安鄉永東村東南流入穆棱河。鍋盔河下游是密山縣與雞東縣交界河,本縣流長24公里,流域面積為245平方公里。
碾子河,是倭肯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通天屯西9 公裡外的段家嶺,由小碾子河、來呆河等五條小河匯成。全長40公里,流域面積327.3平方公里。歷年平均徑流量1 831萬立方米;歷年平均徑流深為128.95毫米。河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向,經由勃利鎮、鎮郊、搶墾、青山4個鄉(鎮)的23個村。最後在搶墾鄉東北2.7公里處匯入倭肯河。
吉興河,發源於林口、勃利兩縣分界的黑背大嶺東坡寶山屯西的西北楞溝,有8 條小河流組成,其中以馬糞包(金山)河為最大,馬糞包河本身也有8 條小溝叉匯流而成。吉興河源頭的水源以泉水為主,全長40公里,流域面積389.7 平方公里,歷年平均流量為0.5立方米/秒,歷年平均徑流深為183.3毫米。河流經過大四站、吉興、倭肯3個鄉(鎮)於倭肯東北兩公里處匯入倭肯河。
小五站河,發源於勃利、雞東兩縣交界的牧羊地東南1.5 公里的分水嶺下,蜿蜒向北伸展,由東大義溝、西大義溝、駝腰子溝、偏臉子溝、小太平溝、大泉眼溝等6 條溝谷匯成。河流全長33公里,流域面積327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7公里,河中長年流水,冬季有泉水補給。在搶墾屯東兩公里處與碾子河匯合,注入倭肯河。
七台河:是取[奇塔河)的諧音。七台河是流經市區境內的一條河流。河流長度22公里,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24億立方米,彎曲數為1.2,平均比降1/200,平槽泄量53立米/秒。由於河床狹窄,河道彎曲,汛期遇大暴雨加之倭肯河頂拖,導致河水出槽,淹沒房屋和農田。自1981年洪水后,在沿河兩岸建防洪堤9.6公里,設計標準為20年一遇,庇護城鄉居民和部分農田。灌溉水田4 700畝,菜田7 300畝。
挖金鱉河:是倭肯河支流,流域面積278平方公里,河流長度37公里,年徑流量0.35億立方米,平槽泄量91立方米/秒。
萬寶河:以萬寶水庫而得名。發源於茄子河林場,流域面積為46平方公里,流長為ll公里,平均比降為1/80,年徑流量為0.06億立方米,平槽泄量62立米/秒。萬寶水庫位於萬寶河中上游,即可攔洪蓄水,灌溉農田,發展養魚。又是七台河風景區和遊覽勝地。
茄子河:是以河流象茄子而定名。發源於鐵山、龍山山區。是倭肯河較大的支流、流域面積404平方公里,河流長度41公里,灣曲數為2.2,年徑流量0.54億立方米,平槽泄量30立米/秒,河上游有七台河礦務局養殖場,中游有四新小型水庫,供養魚水面2 000餘畝,旱田改水田1 000餘畝,是全市東部新菜田區的主要水資源,灌溉面積達1.36萬畝,其中:水田1 000畝、菜田600畝,旱田1.2萬畝,是茄子河梯級水庫灌區。
中心河:發源於黑山。流域面積93千方公里,河流長度28公里,河寬2—--3米,水深0.3一l米,年徑流量0.12億立方米,每秒流量為3一7立方米。在上游已建成新立水塘壩,為發展養魚、灌溉農田提供了條件。
龍湖河:發源於七台河東部山區。流域面積121平方公里,河流長度為25公里,河寬1—5米,水深0.4—1米,年徑流量0.17億立方米,已建成龍湖河水庫灌區,凈調解水量為99.5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0.29萬畝,其中水田0。07萬畝,旱田0.22萬畝。
那丹哈達嶺南北地區,遠古時候是中國古老民族之一肅慎族的地域。肅慎族,漢代改成挹婁;南北朝稱勿吉;隋唐稱 靺鞨;遼、金、明稱女真;公元1635年,清太宗改女真為滿洲。漢代,挹婁臣屬夫余,唐代,屬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公元926年渤海國被契丹滅亡,該地區屬遼。公元1115年,金滅遼。七台河地區歸屬胡里改路轄,雞東縣屬上京速頻路。元朝七台河地區歸屬胡里改軍民萬戶府轄,雞東縣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七台河地區歸屬嘔罕河衛,雞東縣隸屬奴兒干都司海西女真部麥蘭河衛。清初雞東縣隸屬清廷和盛京雙重領導的寧古塔牛錄章京,后升為昂幫章京。七台河地區清初為和屯噶珊之地,當時屬荒外地。自民國后開始有正式的縣制設置。
七台河市大頂子山頂有大頂子山古城遺址,1985年被列為七台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雞東縣大鍋盔山山頂有唐代渤海國時期的鍋盔山城遺址。山城順山勢沿山頂邊緣修築,外砌石,內填土,無溝縫。城牆高2—3米,全長1332.6米,有不等距離的馬面13座。城內有乾涸古井1口,相傳為蓄水池。在池的東側約30餘米處有1水井仍有水,沿用至今。城內出土有陶片、鐵鍋口沿等遺物。
嵐棒山,東北淪陷時期,1937—1938年,在頭道嵐棒山北麓大尖山子南側,設有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後方密營。在大尖山子北2公里處的小尖山子(后改為“十二烈士山”)有“十二烈士山抗日戰跡地”,並設有標誌牌。
巴彥通要塞遺址
倭肯哈達山,山坡上有1處古洞穴墓,稱“倭肯哈達洞穴墓”,洞口距山下地面86米,方向為西偏北6度左右。洞穴呈筒式橫穴。全長12米,口寬1.5米,洞中間稍寬,後部較窄。洞東、西兩側藉助天然石壁,並經人工修鑿,北壁也為天然石壁,直立平整,南、北高度略同,洞底部採用石板鋪成。經考證,最初為居住址,后被廢棄改為墓穴。洞穴墓距今約5000—6000年。墓中發現人骨架4具。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和骨器,以及魚骨、鳥骨、獸骨等。出土文物表明是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是黑龍江省僅有的1處洞穴墓。
那丹哈達嶺,主脊線以南由西向東分屬林口縣,雞東縣、密山市3縣管轄,以北在勃利縣、七台河市、寶清縣等3市、縣境內。其中接壤最大的是雞東縣、勃利縣、七台河市。
雞東縣,1965年建縣,是黑龍江省邊境縣份之一,北與七台河市、勃利縣接壤,東與密山市為鄰,西北與林口縣分界,西與雞西市毗鄰,西南與穆棱市相連,南與俄羅斯搭界,邊境線長111公里。全縣幅員面積3,243平方公里,下轄8鎮3鄉123個村,其中有2個朝鮮族鄉。2014年,公安部門登記的戶籍人口28.93萬人,常住人口27.39萬人。雞東礦藏豐富。多年來被外界譽為“龍江礦產資源大縣”,是原煤炭部確定的全國1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煤炭資源推斷地質儲量66億噸,保有儲量35.7億噸。現已發現各類礦產44種,占黑龍江省已發現礦產的1/3。其中,瑩石、水晶、熔煉水晶、鉑、鈀的儲量均列全省第1位。雞東物產豐厚。2014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55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3.6萬畝,旱田面積121.4萬畝。林地面積15.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6.05%。有9條河流和11座大中小型水庫,水域面積162平方公里。
勃利縣,地處黑龍江省東部,是七台河市唯一一個管轄縣,與寶清、雞東、林口、依蘭、樺南縣接壤,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人工林重點縣、果樹生產基地縣、一百個產煤大縣之一。全縣總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勃利鎮、大四站鎮、雙河鎮、永恆鄉、吉興朝鮮族滿族鄉、倭肯鎮、杏樹朝鮮族鄉、搶墾鄉、青山鄉、小五站鎮)、133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35萬人。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黃金、石墨、花崗岩、大理石、沸石、膨潤土等,其中煤炭儲量1.2億噸,瘦焦煤屬全國稀有煤種。全縣可耕面積172萬畝,主要農經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烤煙等;主要畜禽品種有生豬、肉牛、肉雞等;勃利縣林地面積廣闊,林木總蓄積量達713.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1.5%。境內有大小河流23條、中小型水庫11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藥用植物300餘種,食用菌400餘種。野生藍靛果466公頃,土特產有山野菜、小紅辣椒、紅松堅果、人蔘、鹿產品等。勃利縣東、南、西三面環山,西部山區屬老爺嶺山系,東部山區屬完達山系。
七台河市,是一座因煤而生、緣煤而興,以煤為主、多業並舉的新興工業城市,轄區總面積6221平方公里,總人口92.7萬,1958年開發建設,1983年晉陞為省轄市,現轄三區一縣一場和一個省級開發區。七台河地處黑龍江省東部城市群中心位置,高等級公路網、鐵路網四通八達,與省城及周邊市縣全部實現高等級公路連接,與牡丹江、佳木斯、雞西空港相鄰,周邊毗鄰綏芬河、密山、虎林三個口岸,距俄羅斯最近邊貿口岸僅80公里,具有百公里城市圈中樞作用,與東北東部12+1市(州)結成區域戰略合作城市。坐落於長白山系完達山脈西麓,與廣袤的三江平原接壤。境內山多林密、河流縱橫,有西大圈、石龍山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通天林場人工紅松林世界聞名。中心區“三山兩湖一條河”,形成了獨特的“城在山水中、山水嵌城中”的山水園林風光,連續十年保持省級園林城市稱號。礦產資源豐富。七台河已探明有煤炭、石墨、大理石、黃金、膨潤土等30餘種礦產資源,儲量可觀,品位較高,開發開採潛力巨大。尤以煤炭資源得天獨厚,煤質優良,煤種齊全,已探明可采儲量4億噸,其中七煤公司可采儲量3.2億噸,地方煤礦可采儲量7800萬噸,有主焦煤、肥煤、氣煤、無煙煤等10多個品種,煉焦煤佔總儲量的82%,具有特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灰熔點、高化學活性等特點,素有“工業精粉”之美譽,是國家三個保護性開採的稀有煤田之一。七台河成為全國重要的煤炭和電力生產基地,東北最大的優質焦煤和焦炭生產基地,黑龍江省唯一的無煙煤生產基地。七台河依託煤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實施了原煤開採穩產增效、焦炭產業提檔升級、煤化工精深發展、電力產業做強做大、新型建材優先發展五大戰略,形成煤—焦—化、煤—電—建材、煤—洗煤—生物質型煤等多條煤炭循環產業鏈,實現了物質合理循環、價值逐級增值、廢料和余能回收利用,上下游產業之間互為資源、吃配發展的循環經濟新格局,成為全省煤化工產業的排頭兵。立足資源型城市特點,七台河堅持珍惜煤炭、依託煤炭、延伸煤炭、跳出煤炭、超越煤炭,積極謀划和推進城市經濟轉型,大力發展非煤替代產業,促進支柱產業多元化發展,打造了木製品、食品、醫藥、機械製造、新材料等接續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