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坑

三陽坑

三陽坑地處皖、浙交界處的萬山叢中,人家八九百,集處在溪的旁邊、山的腰際。

歙南三陽坑


歙南發源於清涼峰、流歸於新安江昌源河繞村而過,梅溪穿村東流去。遠處山間,白牆數點,掩映在綠林修竹間。
三陽坑的山水是雋永的詩、素雅的畫。暖春,河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鵝鴨。炎夏,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晨曦山抹微雲,日暮白鷺霞飛。金秋,紅葉丹楓,層林盡染,貢菊潔白鋪山野,柿子通紅壓枝頭。寒冬,天朗氣清,水落石出,菊殘猶有傲霜枝,瑞雪霏霏白滿坑。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鍾情于山水歷來是中國文人的精神追求,山與水包涵了無窮盡的人生哲理、美學規律,三陽坑山水更具特別的精神內涵。徽州先人有“枕山、環水、畫屏”的構村模式,山有來龍昂秀髮,水應圍抱作環形,山是村的搖籃,水是村的明眸,山給予了人類生命的營養,水濯洗了人世間的塵埃,青山綠水造就了三陽村的歷史與未來。
三陽坑
三陽坑
古老的三陽坑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出門包袱雨傘,回來黃金萬兩。歸家的富賈樂善好施,在村裡建宗祠廟宇、築亭台樓閣、造橋、鋪路,把三陽坑裝扮成了瑤台仙境。歷經歲月的塵洗,如今的三陽坑,村內是徽式的古建築群,村外則是西式的樓房區。步入村裡,一抹兒粉壁黛瓦,一樣兒朱欄雕花,馬頭牆托起星斗,小天井篩著月華,石板路油光錚亮,街巷中薄霧如紗。“茂林聽濤”、“環周石泉”、“慶豐濤歡”、“青龍出溪”等十大名景,好客的村人會一一指點予你。漫步村外,寬闊平整的水泥道上車來人往,小洋樓內富麗堂皇;房前花果香,樓后樹成行。三陽坑是一本現實與歷史編就的書籍。封面是村人,題圖是水口,書脊是路,頁碼是牆,文字卻是居家內的飾物。三陽的三路?石板路、馬路、高速公路、三橋?木樑橋、石拱橋、高速公路橋、三塔?八十年代的電視塔、九十年代的衛星電視接收塔、新世紀的電訊塔 立在村中的各個角落,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三陽坑的歷史演變。到過三陽坑的攝影師讚歎過:“三陽坑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
穿透時空的隧道,三陽坑鋪展在你眼裡的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水墨長卷。長卷里的三陽坑,定會深深吸納著你的目光,打動你那顆探古尋幽的心。

三陽村簡介


又名三陽坑,簡稱三陽,雅稱陽川,曾名梅溪,居民多為洪姓。位於歙南清涼峰腳下昌源河畔北側梅溪河沿岸。三陽村,是鄉政府所在地。三陽村在村級區劃調整前為3個村,由原來的 三陽村、美川村、高山村三村合併而組成,全村現總有面積15.51平方公里,1435戶,4561人,共有38個村民小組。三陽村交通便利,老徽杭公路穿村而過。徽杭高速公路直通黃山、杭州,有唐三公路通往淳安千島湖。三陽村盛產茶葉菊花山核桃等農特產品,其中出色的農產品龍頭企業有:黃山市頂龍炒貨廠(法人代表范立新)、歙縣龍風茶廠。
三陽坑
三陽坑
改革開放以來,三陽村民有50%以上勞動力轉向二、三產業,先後興辦三陽儀錶配件廠、三陽地毯廠、三陽紙扇廠等。經三陽村的徽杭公路旁店鋪林立,有服裝、食品、百貨、音像、機電修理等各類商家120餘家,其中外來客商20餘家,形成“三陽商業一條街”,成為金川、竹鋪等周邊鄉鎮商貿交易中心。
三陽坑
三陽坑
三陽梅溪河天生麗質,穿村而過,匯入昌源河。溯流而上,居民小橋河埠,雞鳴犬吠鳥啼,古磅苞竹野花,舉目所見,如詩如畫。
三陽坑
三陽坑
三陽坑
三陽坑
三陽有打鞦韆,三陽羅漢燈、三陽中秋嬉龍,還有豐富的撒帳口傳藝術等。
三陽坑
三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