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村

雲南玉龍縣太安鄉下轄村

太安村隸屬玉龍縣太安鄉,是太安鄉政府所在村委會,交通方便,距縣27公里。東鄰吉子村委會,南鄰天紅村委會,西鄰九河鄉,北鄰海西村委會和拉市鄉吉余村委會。

村情概況


太安村村莊一角
太安村村莊一角
太安村轄太安、吾足比兩個自然村,有13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56.07平方公里,海拔2790米,年平均氣溫9--11℃,年降水量600毫米,適合種植白芸豆洋芋玉米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800畝(其中:旱地10800畝),人均耕地5.01畝,主要種植白芸豆、洋芋、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3657畝;草地1000畝;荒山荒地6000畝,其他面積4300畝。

人口衛生


有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553戶,共鄉村人口2174人,其中男性1142人,女性1032人。其中農業人口2174人,勞動力1665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有納西族2174人。
衛生
衛生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61人,參合率95.9%;享受低保1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5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0.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4萬元,佔總收入的45.77%;畜牧業收入58.5萬元,佔總收入的21.5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6頭,肉牛300頭,肉羊60頭);漁業收入0萬元,佔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9萬元,佔總收入的3.32%;第二、三產業收入25.41萬元,佔總收入的9.38%;工資性收入54萬元,佔總收入的19.93%。農民人均純收入121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50人,到省外務工0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296戶通自來水有55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5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53戶(占農戶總數的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80戶(分別佔總數的86.8%和86.8%)。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水泥路和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有一個自然村為硬化的路面、另一個自然村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27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18輛,拖拉機553輛,摩托車1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洋芋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77%。洋芋特色產業和白芸豆產業得到重視和發展。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3戶。

文化教育


有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小學2所,校舍建築面積1795平方米,擁有教師25人,在校學生246人,距離太安中學2--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6人,其中小學生246人,中學生6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基層組織


有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2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2人,少數民族黨員62人,其中男黨員53人、女黨員9人。該村黨支部1999年被評為“五好先進黨支部”。
村委會由村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
基層組織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60人。

人文地理


太安村是納西族聚居村寨,村內民風淳樸,民族文化底蘊豐厚。還有太安鄉農產品營銷協會和青少年農村科技示範點。

新農村解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355個(勞均1.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群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群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