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第

浙江寧波大夫第

慈城黃山的“大夫第”建成於清嘉慶元年(1796)。據清代《慈溪王氏宗譜》記載,“大夫第”由朝議大夫王嚴理所建。

建築結構


“大夫第”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裡面有房子五進。由於王嚴理有五個兒子,下面子孫眾多,所以“大夫第”裡面又劃分了若干區域,一個區域就是一個家庭,每個區域之間有門、走廊相通。
精美的徠“大夫第”花庭
精美的徠“大夫第”花庭
“大夫第”內最具特色的地方當屬裡面的“十六塊磚屏”,每扇磚屏高為2.33米、總寬8.16米、磚厚4—5厘米,總面積19.01平方米。“十六塊磚屏”講述了16個經典故事,它們分別是賢母教勤、伯牙操琴、圯橋授書、商山四皓、博士傳經、北海牧羊、竹林七賢、寫經換鵝、東籬採菊、冒雪尋梅、神童特慧、孤山放鶴、東坡讀硯、君子慕蓮、倪迂洗桐、候濤題壁。磚屏下部為吉祥圖案,上部為不同題材的歷史故事,16塊磚屏,16個經典故事。畫面上人物的喜怒哀樂惟妙惟肖,景物中的春夏秋冬山水花鳥情景交融。磚上的這些典故,不落俗套,寓教於樂,把高超的磚雕工藝和儒家的人生觀融為一體。磚屏的製作採用先雕刻,后燒制的工藝,反映了當時極高的雕刻、燒制工藝,是古代磚屏罕見的藝術精品。上世紀80年代初,慈城黃山“大夫第”的16塊磚屏,被保國寺收藏。

文獻記載


光緒十年(1884)6月,上海《申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日東文豪某,攜著書千卷,為中土山水之游。”這位“日東文豪”即為日本史學家、漢學家岡千仞。岡千仞的中國之游由王仁乾全程陪同。1884年7月18日至8月1日,岡千仞受王仁乾之邀來到了慈城黃山的“大夫第”,並受到了盛情款待。
岡千仞在遊記《觀光紀游》中這樣寫道:“王氏慈溪(慈城舊稱)大族,分宗以來,族人同居三世,廣廈連宇,畫為數十區,男女婢僕六七十人。”“此間士大夫屋宅,四周垣壁,高二三丈,重門嚴鎖。填石若磚為中溜,設大瓮四五,以貯雨水,曰煎茶非雨水,不發香味。堂設坑床、案桌、椅子,揭名人書畫,文房器具,爛然照座。屋內分六七區,族人各佔一區,耕耘作業,皆任隸氓。富貴者多就都會,開商店,遣族人及若隸屬監督,不躬親。子弟至八九歲,必延師學舉業。閨閣尤極美麗。”慈城黃山的“大夫第”當時之輝煌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