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溫叟
劉溫叟
劉溫叟(909年―971年),字永齡,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刑部尚書劉政會之後,門下侍郎劉崇望侄孫。五代至北宋初年官員、廉吏。
劉溫叟為人厚重方正,舉動遵循禮法。七歲時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書法。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五朝,官至御史中丞,在朝中身居要職,素以清廉著稱。開寶四年(971年),劉溫叟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電視劇《大宋王朝》中的劉溫叟
因祖輩的功勞補任國子四門助教、河南府文學。後唐清泰年間(934年—936年),任左拾遺、內供奉。因母親年老請求歸家養老,改任監察御史,分府視事。當時台署廢弛,劉溫叟加以革新。不久,召他入朝任右補闕。
後晉初年,王松權任知青州,上表推薦劉溫叟任判官,加任朝散官。入朝任主客員外郎。後晉少帝石重貴任開封府尹時,上奏推薦他為巡官,命令他掌管文翰,又改任廣晉府巡官。
天福七年(942年),石重貴即皇帝位,授任劉溫叟為刑部郎中,賜金紫朝衣。改任都官郎中,充任翰林學士。一年後,加任知制誥。
遼軍攻入汴京,劉溫叟畏懼,跟隨遼軍遷到北邊,與承旨張允共同上表請求解除職務。遼國皇帝遼太宗耶律德光大怒,打算把張允等人調出京城任縣令。趙延壽說:“如果學士才能不稱職請求解職者,可以仍任本官,不能貶出。”於是得以罷免職務出翰林院。後漢高祖劉知遠南下時,劉溫叟從洛陽跟隨到鄭州后,稱病不行。進入汴京后,劉溫叟很遲才到來,劉知遠授任他為駕部郎中。
後周初期,劉溫叟任左諫議大夫。一年後,改任中書舍人,加任史館修撰,判館事。顯德初年(954年),升任禮部侍郎、知貢舉,錄取進士十六名。有人向後周太祖郭威誣陷他們,郭威發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劉溫叟貶任為太子詹事。劉溫叟實際上並無私心,後來幾年,被斥除的人相繼考中。劉溫叟與張昭共同修撰後漢隱帝劉承祐和郭威實錄。顯德六年(959年),後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升任劉溫叟為工部侍郎兼判國子祭酒事。
建隆三年(962年),劉溫叟兼任判吏部銓。於是向宋太祖進言說,從今以後各部門的任務,授官留任及回吏部待職的,按例減免外官欠任三選以下的,仍然須吏部執行公事,到三十個月後就允許赴吏部集中。按理減免外官欠任三選以上的,以及在任沒有通過考核的,就按照元敕處理。如果是在任廳官以及在有關部門停職的,經恩准後由刑部出給雪牒,勒令到吏部報到,如果沒有空缺,就讓他候缺,其餘的依照敕令處理。
御史府舊例,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公用不足就以罰款補充。劉溫叟厭惡罰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宋太祖難找合適人選,沒有同意。
開寶四年(971年),劉溫叟染病,宋太祖知道他家貧窮,到他家裡賞賜器幣。幾個月後,劉溫叟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劉溫叟的父親劉岳退居洛中時,對家人說:“我的兒子風骨秀異,不能預知的只是壽命長短罷了,當今世道混亂,我兒能夠與我都成為溫、洛之間的老叟則足矣。”於是給他取名為劉溫叟。
天福七年(942年),劉溫叟擔任官中內署之職,當初,其父劉岳在後唐任職,曾經官居內署,到這時劉溫叟又任此職,當時人都感到劉家很榮幸。劉溫叟受命后,回家為母親祝壽,在堂下站著等候。不久聽見音樂聲,兩個青衣人舉箱走出庭堂,向劉溫叟獻上紫袍、縑衣,他的母親命人卷開簾幕,對劉溫叟說:“這是你父親在宮中時內庫賞賜的。”劉溫叟跪拜接受時淚如雨下,退到開影堂列祭時,用文章告祭。他的母親傷感了好幾天,不忍心見劉溫叟。
劉溫叟,有一天晚上回家從宮前走過,宋太祖正與中黃門數人登上明德門西樓,劉溫叟的前導人員偷偷地知道,告訴了他。劉溫叟下令像平常過皇宮那樣傳呼。第二天朝見時,劉溫叟說:“人主登樓非時,則近臣都希望得到寬恕,護衛諸軍也希望得到賞賜。我之所以呵道而過,是想向那些人暗示你不是時候是不會登樓的。”宋太祖認為他做得很對。
有一天,一個青年前來劉府,自稱是劉溫叟的學生,說自己載來一車糧草,送給老師聊謝師恩。劉溫叟百般推辭不掉,只好答應收下,但當即回贈了一套華麗的衣裳,其價值高於一車糧草數倍,寓意不言自明。來人見達不到行賄送禮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自此以後,其他人再也不敢前來送禮。
劉溫叟侍候繼母孝順聞名,即使是大熱天不戴帽穿衣不敢相見。五代以來,說到遵從禮法的只有劉溫叟,在朝任官時有德望,精於鑒賞,門生中尤其器重楊徽之、趙鄰幾,後來二人都成為名士。范杲年輕時,曾經拿文章拜見劉溫叟,劉溫叟大為稱讚他,並把女兒嫁給他。
宋太宗趙光義在任晉王時,聽說劉溫叟清介,派人送給他錢五百千,劉溫叟接受下來,存放在廳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離去。第二年端午節,又派人送去角黍、執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錢的人,看見西舍封記還在,回來后告訴趙光義。趙光義說:“我的錢他尚且不用,何況是他人的錢?從前接受下來,是不想拒絕我;現在過了一年還不啟封,他的清節越是明顯。”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載回。這年秋天,趙光義在後苑侍奉宋太祖用宴,在談論當世有名的清節之士時,詳細講述了劉溫叟以前的事情,宋太祖再三嘆賞。
劉岳:“吾兒風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今世難未息,得與老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
脫脫等《宋史》:①“性重厚方正,動遵禮法。”;②“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二十一》
先祖:劉政會,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叔祖:劉崇望,唐昭宗時期宰相。
父親:劉岳,後唐太常卿。
• 兒子
劉炤,官至江南轉運司、司封郎中。
劉炳
劉燁,官至刑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河中知府。
• 女兒
劉氏,嫁范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