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資源

主要來源於太陽輻射的熱效應

熱量資源,是指通過湍流運動和分子傳導引起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的變化;包括地表面與其上層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和地表面與其下層土壤之間的熱量交換。熱量資源主要來源於太陽輻射的熱效應。通常用氣溫、積溫的多少和霜凍期的長短等作指標來衡量某地區的熱量資源的多少。熱量資源的評價和利用是氣候資源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

概念


各農育適宜溫件,溫積累量,即足夠熱量資源完育程,形產量。,適宜溫件足夠熱量資源保證農必須環境件。
熱量資源
熱量資源

計算方法


均溫升℃,越冬返青,農始;溫降℃,越冬停止。,≥℃衡量農季節短,≥℃積溫反映該區農季節熱量資源。≥℃、≥℃、≥℃積溫衡量喜溫熱季節短熱量資源。
農業評價、農業區劃及,示熱量資源,哪準確。域遼闊,形勢複雜,類型,熱量資源,效,態構功葉。示熱量資源趨勢,仍各級線溫積溫廣泛。熱量資源示:量積溫、溫積、綜合熱量指標、熱量效率、玉米熱量單、溫量指。

氣候變化影響


依據中國520個氣象站1951~2005年的日平均溫度資料,得出各年代的≥10℃、≥0℃積溫和持續天數分佈的變化,進而分析了氣候變暖對中國熱量資源分佈的影響。結果表明:中國≥10℃、≥0℃積溫和持續天數的總體趨勢是普遍增加的。尤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著全球變暖加劇,積溫和持續天數增加比較明顯。中國≥10℃、≥0℃積溫和持續天數在東部增幅大,西部增幅小;它們的等值線在東部平原地區不斷北移,從南方到北方推進速度不斷加大,在西部地區由於地形複雜,等值線變化較小,在高山和高原發現有向高海拔地區抬升的趨勢。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中國熱量資源分佈的變化已對有些地區氣候帶的劃分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地區分佈


我國熱量資源的地區分佈
雖然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中低緯度,熱量資源豐富,但因地處歐亞大陸東岸,瀕臨太平洋,季風環流盛行;冬季北方冷空氣勢力強大,南下頻繁,夏季熱帶氣團和赤道氣團北上,幾乎控制了整個東部地區;加上佔全國面積1/4的青藏高原橫斷山脈等大地形的影響,使得熱量資源的季節變化非常明顯,地理分佈差異較大。
中國≥10℃積溫的分佈趨勢基本上和≥0℃積溫的分佈一致。≥10℃積溫數值由黑龍江省北部的1650℃,到海南島西南端9300℃,平均緯度降低1度,≥10℃積溫增加 217℃,中國東北大幹原全年≥10℃的積溫為2000~3000℃,華北平原為3700~4500℃,長江流域以南為5000~6000℃,南嶺以南為6500℃,四川盆地為5500~5800℃。內蒙古中西部2500~3500℃,新疆塔里木盆地在4000℃以上,吐魯番盆地達到5400℃。青海柴達木盆地為1500~2000℃,藏北高原大部分地區僅為500℃,藏南雅魯藏布江河谷為1000~2300℃,拉薩為2117℃,藏東南可達到2000~3000℃,察隅內3197℃。
在中國北熱帶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包括台灣省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西雙版納元江、怒江下遊河谷等地帶,全年逐日氣溫幾乎都在,10℃以上,則全年≥10℃的積溫值與≥0℃積溫值相同。在南嶺以南,≥0℃積溫比≥10℃積溫多300~400℃,而江南丘陵和長江流域差值高達700~900℃,到淮河流域及華北平原差值又逐步減少到500℃,東北、內蒙古以及西北為350~450℃,青藏高原的拉薩為700℃,雲貴高原的麗江為 1100℃。

重要性


熱量資源的評價和利用是氣候資源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於溫度的劇烈變化對人類健康和各種生產活動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氣候資源分析中,熱量資源通常以溫度的各種統計指標來表示。熱量資源與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密切相關;尤其是農業,它是對氣候資源最敏感的一個生產部門。熱量資源是作物生活所必需的環境條件之一,作物的生長發育需要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而且溫度需要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完成其一定的生育期;對於不同的作物,高於其下限溫度的季節長度和熱量才是可以利用的熱量資源;而各種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發育階段,其下限溫度和最適溫度範圍差異較大。因此,對熱量資源及其潛力的估算更複雜,其重要性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