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兩優6號
新兩優6號
新兩優6號選育單位:安微荃銀農業高科技研究所,完成人:張從合; 陳金節; 王合勤; 劉興江; 張雲虎; 陳琳,品種類型: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國審稻2007016,蘇審稻200602,皖品審05010460,贛引稻2005024 。
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0.1天,比對照Ⅱ優838早熟3.0天。株型適中,葉色濃綠,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1萬穗,株高118.7厘米,穗長23.2厘米,每穗總粒數169.5粒,結實率81.2%,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6.6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7%,長寬比3.0,堊白粒率38%,堊白度4.3%,膠稠度5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6.2%。
2005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4.26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19%(極顯著);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80.53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25%(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2.39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71%。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71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3.30%。
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5公斤,大田每畝用種量1公斤,稀播、勻播,培育壯秧。
2.移栽:秧齡30~35天移栽,合理密植,每畝栽插1.5萬~2萬穴,每穴栽插1~2粒穀苗。
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櫱肥,適施穗肥。大田每畝施純氮10~13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磷肥和70%鉀肥用作基肥,30%鉀肥作保花肥,氮肥按5:2:2:1比例分別作基肥、分櫱肥、促花肥、保花肥。淺水栽秧、深水活棵、乾乾濕濕促分櫱,80%夠苗擱田,揚花期保持淺水層,後期切忌斷水過早。
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蟲害。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較早,產量高,米質較優,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每667m有效穗15萬,每穗實粒150粒,結實率80%,千粒重28g。株高120cm,全生育期145天。接種鑒定中感白葉枯病,抗穗頸瘟。品質據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2003~2004年檢測,長寬比3.1,整精米率54.9%,堊白粒率26.5%,堊白度3.4%,膠稠度79.0mm,直鏈澱粉含量17.2%,米質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穀標準。
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初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或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控制在15公斤以內。
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旬移栽,秧齡以30-35天為宜,每畝大田栽插1.5-2.0萬穴,基本苗7-8萬。
3、科學肥水管理。每畝大田施氮量以10-13公斤為宜,配合施用磷鉀肥,磷肥和70%鉀肥用作基肥,30%鉀肥作保花肥,肥料運籌應施足基肥,早施分櫱肥,適當追施穗肥,水漿管理應淺水栽秧,深水保苗,返青后淺水勤灌促分櫱,每畝莖櫱苗達到預期穗數的80%時開始烤田,抽穗揚花期保持深水層,後期不可斷水過早。
4、病蟲草害防治。孕穗期應注意防好稻曲病,根據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及時防好各種蟲害。
適宜江蘇省中秈稻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安徽荃銀農業高科技研究所用新安S與安選6號配組而成的兩系雜交中秈組合。
2003-2004年安徽中秈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53.1千克和632.65千克,比對照種汕優63分別增產10.93%和9.3%。2004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9.46千克,比汕優63增產7.11%。
株高115厘米左右,結實率80%,千粒重28克左右,F1種子穀粒呈淺褐色。米質優,12項指標中10項達部頒二級以上優質米標準。全生育期140天左右,與汕優63相仿。抗白葉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5月初播種,秧齡30天;畝栽2萬穴左右,每穴1-2粒種子苗。
安徽省一季稻區種植。
申請日:2005/1/18 申請號:20050049.X 申請公告日:2005/5/1 申請公告號:CNA001884E 授權日:2008/7/1 品種權號:CNA20050049.X 授權公告日:2008/7/1 授權公告號:CNA001650G 培育人:張從合;陳金節;王合勤;劉興江;張雲虎;陳琳 品種權(申請)人:安徽荃銀禾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權(申請)人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智路222號(230088) | 本申請品種是以新安S為母本,以安選6號為父本配組雜交而育成。其中,母本新安S是以廣佔63-4S為母本,以M9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父本安選6號是從揚稻6號變異株中系統選育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