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村
山西忻州忻府區高城鄉下轄村
山西省忻州市忻口村西靠山坡,東臨滹沱河,居於四十里孤山之東北部,山地多於平地,在城北50里處。東面隔河與定襄縣三家村、玉會村相望,南至石壑子2里,西隔金山與原平市王家莊相距10里,北至紅崖灣2里。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高城鄉下轄村。
古時稱“鵝”城,又因是春秋戰國時奸臣屠岸賈的家鄉,又稱“屠岸賈城”,(註:屠岸賈,春秋晉國大奸臣,因元代作家紀君祥創作的《趙氏孤兒》雜劇,影響深遠,以後的許多劇種都據此編出了精品劇目,多年流傳。屠岸賈也因此而成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奸臣形象)。其村名來歷,一說因忻水從村北山口流過而得名;一說位於忻州北部的隘口,名日忻口;還有一說是漢高祖劉邦領兵作戰,自平城突圍至此,“六軍忻然”,故名忻口。在忻口戰役時,毛澤東主席考證忻口村名由來時否定了劉邦一說。舊有忻口城,漢高祖時所築。隋大業十一年北巡時突厥圍帝於雁門,援軍至忻口,突厥解圍去。五代周顯德元年攻北漢符彥卿入忻州,契丹兵在忻代間,北漢聲援者退忻口。秀容縣有忻口,皆今為民居,其半築堡為戌守之所。明朝正統末北寇深入,官軍拒守於寨口,寇不能陷。忻口在忻州北五十里,該村素為忻州的北門戶,北齊、北周以及五代時期,都是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爭奪的關口。該村系沿官道居村,早年為忻州八鎮之一,光緒六年版的《忻州志》載:“忻口鎮”,后改為忻口村,該村地理狹長,從北至南大約4公里,而東西僅100米,現有耕地4279畝,2968口人,系聯村建制,1984年9月將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改建為村民委員會。生產以農業為主,主要經濟作物為核桃和辣椒。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忻口戰役的遺跡保存至今的有:距忻口北半公里的紅崖灣的15孔窯洞,那是當年抗戰將士臨時居住地,其中第9號窯洞為國民黨將領陳長捷的指揮所,第6、7號窯洞還分別書有“辦公室”、“民國二十六年夏日第二十五團二營”等字樣,當是團、營駐地。另外,還有國民黨軍隊堅守的204號高地。全部遺址範圍南北約500餘米,東西約1000餘米。
忻口戰役紀念碑在忻口村北1里處的公路旁、戰備窯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書:“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