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徐秀娟的結果 展開

徐秀娟

環保工作者

徐秀娟(1964年10月16日~1987年9月16日),女,自然保護區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

1964年10月16日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一個養鶴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養鶴是最苦最累的活,她擔水、配食、喂鶴、放鶴、清掃鶴舍、診治護理病鶴,樣樣都幹得十分出色。她單獨飼養幼鶴成活率達到100%,經過馴化的小鶴能聽人指揮跳舞、飛翔。國家領導人來保護區視察曾觀看徐秀娟的馴鶴表演。1987年9月16日為尋走失的天鵝溺水犧牲,年僅23歲。后被追為烈士,譽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以她的事迹譜寫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曾被廣泛傳唱。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64-10-16

出生

1964年10月16日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

1986-05

成功孵化雛鶴

1986年5月使雛鶴順利破殼出生,度過危險期,健壯成長,以後又半放養成功,並於83日齡這天翱翔藍天。

成功孵化雛鶴
1986

獲得市環保局頒發的科技獎

1986年獲得市環保局頒發的科技獎。

1987-09-16

為尋走失的天鵝溺水犧牲

1987年9月16日為尋走失的天鵝溺水犧牲,年僅23歲。

人物生平


徐秀娟早年照
徐秀娟早年照
17歲時隨父親到齊齊哈爾市的扎龍自然保護區做臨時工,負責養鶴、馴鶴工作。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
1983年在那裡負責飼養雛鶴,雛鶴成活率達到100%。因此,扎龍保護區的孵鶴、養鶴、馴鶴技術開始蜚聲中外。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dawei.喬治,阿其波前往參觀后連稱“OK”。徐秀娟也被影視界、新聞界所關注,所以論稱她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
1985年3月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儘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后,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1986年5月從東北林業大學進修剛結業,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希望她能到射陽灘塗工作。鹽城自然保護區和扎龍遙相呼應,一南一北,這裡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那將是一個重大突破,或許這就是一個世界級的科技課題。徐秀娟為了事業,說服祖母、父母和弟妹們,離開了她所熟悉的齊齊哈爾扎龍保護區,不遠萬里,隻身南下,來到射陽。這裡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有大片的灘塗沼澤地,長滿了蘆葦、鹽蒿,一條自北向南的復堆河天然地把沼澤地和村莊隔開,人跡罕至,是十分理想的丹頂鶴棲息地。在鹽城保護區,徐秀娟的才幹得到充分發揮。並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鑽研養鶴技術。在1986年召開的中國第三屆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會議上,徐秀娟撰寫的論文,受到專家的好評。
徐秀娟與鶴照
徐秀娟與鶴照
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隻鶴蛋對她來說是3隻未來的小鶴。迢迢2500千米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里,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裡,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一路火車一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里,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隻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時的鶴場,最好的建築物就是一個廢棄的哨所,上下兩層,每層不足6平方米。毫無疑問,這裡既然是鳥類的天堂,就不可能是人類嚮往的繁華之鄉。人跡罕至自不必說,海風呼嘯、海潮狂吼、鳥鳴獸啼更是必備的交響樂.,條件比徐秀娟預想的還要惡劣。
但秀娟姑娘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立即著手工作。沒有先進的孵化設備,就砌土炕坊,那炕上擺著徐秀娟從扎龍背來的寶貝——鶴蛋。她和兩個助手沒日沒夜地守護著,生怕溫度失去控制——熱不得、冷不得,這些寶貝疙瘩嬌著呢!
終於有一天,從一隻蛋殼裡面傳出“篤”的一聲,這一聲那麼低微,低微得比一根火柴掉下地的聲音還輕;這一聲又是那麼高亢,高亢得可以穿雲裂帛,直達九霄雲外。
這一聲,是一個新生命誕生前的進行曲。這一聲,預示著一個奇迹將要出現:丹頂鶴在低緯度越冬區孵化成功——這可是個世界級的難題啊!
養鶴是保護區最累的活。徐秀娟擔水、配食、喂鶴、放鶴、清掃鶴舍、診治護理病鶴,樣樣幹得都十分出色,她單獨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經過馴化的小鶴能聽人指揮跳舞、飛翔。國家領導人來保護區視察,曾觀看徐秀娟的馴鶴表演,扎龍自然保護區的馴鶴技術也隨之聞名中外。
1987年6月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隻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
這一年對徐秀娟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人們看不見她心裡的創痛。春夏之交,繼白枕鶴盼盼、丹頂鶴丹丹先後觸網死去后,從呼倫貝爾草原運回的蓑羽鶴和幼雁先後感染病菌而不治,或者被別的動物偷吃掉,徐秀娟感到痛苦、失望,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更加不顧一切的追求完美。
白天鵝黎明又病了,便血、拉痢。
徐秀娟合照
徐秀娟合照
時值酷暑,鹽城灘塗的蚊蟲又多,徐秀娟把黎明抱回自己的宿舍,安置在床上並放下蚊帳,給黎明喂葯、扇扇子。拉痢的黎明把徐秀娟的床鋪、宿舍弄得到處都是腥臭味,一個最愛乾淨的姑娘,和一個最不怕髒的姑娘,在徐秀娟身上體現得如此完美。陪伴一個卧床的病人與侍候一隻奄奄一息的白天鵝之間,有多少差別大約只有徐秀娟說得出。徐秀娟吃不好,睡不好,日夜守護、觀察黎明的病情。黎明不會說話,只有痛苦的眼神,或者偶爾呻吟幾聲,回答徐秀娟心急如焚的噓問:黎明,你好點了嗎?黎明,我知道你難受,姐姐給你喂葯……忽然,徐秀娟想起東北治拉痢的一個偏方,白糖煮雞蛋。黎明愛吃,便血止住了,黎明便回到鶴場了。
徐秀娟陪侍黎明剛好八天八夜。
白天鵝黎明的病剛剛好轉,丹頂鶴龍龍誤食了一種寄生蟲后危在旦夕,病中的徐秀娟支撐著看護龍龍,為它打針吃藥。1987年8月13日,龍龍口吐鮮血死去。徐秀娟抱著龍龍痛哭失聲,20日,她在龍龍的照片背面寫道:
已故的龍龍再也得不到我的愛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轉折,我選擇了一條更崎嶇的路,也許青春的熱血將灑在這條路上,一生為此奮鬥。
不幸總是接踵而來。當然所謂不幸是只有你認為不幸時才是不幸的,從來都是傾心的才不幸,重情的得苦難,剛正的被摧折。我們看見了太多的這樣的例子:一個死後才被承認的人,而生前則總是經磨歷劫、難有作為。
接下來便是1987年9月15日,白天鵝牧仁和黎明的走失。這一天中午兩隻天鵝在籠子里鳴叫不已,徐秀娟以為它們想出來遊玩和戲水,就把它們抱進水塘里。不料牧仁和黎明玩得性起,先後掙脫羈留它們的繩子飛走了。徐秀娟連忙去追尋。熟悉的海灘、蘆盪、沼澤,頓時變得如此陌生起來,如此浩瀚,如此揪心,直到晚上,牧仁找回來了,黎明還不見蹤影。夜深了,徐秀娟等大家休息后又一個人鑽進蘆葦盪,呼喚著黎明。第二天一早,徐秀娟又去找,中午回來喝了半碗稀飯再進蘆盪,下午5點回到鶴場時已心力交瘁。人還未坐穩,李老爹遠遠一聲吆喝,說西邊傳來天鵝的叫聲,徐秀娟和小王、小段一起衝出了門,到復堆河畔,小王、小殷游過去了,徐秀娟喊了一聲:“我不行了!”
她退回岸上找了一輛自行車,沿河堤繞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會合,不知是頂風踏不動車還是為什麼,徐秀娟又退回到剛才下水的地方,把自行車放倒,連鞋子、衣服也沒有脫就走進了復堆河……
她要涉過這條河。
她要涉過這條無船無橋的河。
她只有涉過這條河才能與天鵝會合嗎?
徐秀娟墓
徐秀娟墓
4個小時后,黎明找到了,徐秀娟不見了,這一夜,這在中國平平常常的城市萬家燈火鄉村萬籟俱寂,1987年9月17日晚7點,鹽城海灘、蘆盪里到處都是“娟子!”“娟子!”的呼喊聲。為了救一隻鶴場里的受傷的白天鵝,徐秀娟溺水身亡,不幸犧牲。年僅23歲。後來被生前的同事將遺體打撈上來。安葬在她生前的工作單位里。
徐秀娟已經走了……走時只有23歲。
逝去的歲月走過的路。
她還留下了一些平淡如水的話:
“春天最容易丟鶴。”
鶴舍要打掃得乾乾淨淨
我最怕別人說閑話,我真想變成一個啞巴、一個瞎子、一個沒有血、沒有肉的木頭人。但,我愛鶴,愛大自然,一走進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兒都忘記了。我願在茫茫荒原上尋找,尋找理想,尋找友誼,尋找生活的答案。
天好冷啊!噢,下雪了,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東北風怒吼著,開始是小米粒大的雪,打在臉上生痛,後來是溫柔的片片雪花落在身上、臉上。我飛快地騎著自行車,想著這雪和北國的雪有什麼區別?北國的雪是潔白的雪海,這裡的雪在空中是雪,落到地上便成了水。
蘆葦前15天就發芽了,後來白茅也發芽了。
小鶴們可以飛得很遠了……
1987年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3歲。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
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中的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的小女孩的原型。還有,徐秀娟的一篇作品——《灰椋鳥》還被選為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課文,正是這篇課文,讓更多孩子知道並了解了這位偉大的大姐姐。

人物軼事


從小愛鶴
1981年8月因邊屯中學高中部停辦,不滿17歲的滿族姑娘徐秀娟,跟隨父親徐鐵林——我國一位實踐經驗豐富的養鶴專家,來到扎龍自然保護區當了臨時工。
徐秀娟通過學習走向工作崗位夢想的破滅,使她內心十分痛苦。剛到保護區,不管是修路、打零工、當炊事員,她都把帽沿壓得低低的,不願多和人交談。幹了幾個月工作,心情平靜了一些,她主動要求去養鶴。父親知道,養鶴是保護區最累的活,擔水、配食、喂鶴、放鶴、清掃鶴舍、診治護理病鶴,一天到晚忙不完,他怕女兒吃不消。媽媽、奶奶也不同意。可徐秀娟倔強地說:“咱家裡過去養過鶴,我喜歡鶴,我能養好鶴,我要去!”父親說:“去也好,養鶴是國家需要的活兒,去了就要好好乾,要踏踏實實,一個腳步兩個蹤,不能遇苦敗下陣來。”徐秀娟牢記爸爸的話走上了工作崗位,各樣事搶在頭裡,學得用心,幹得實在。上工第三天,她就能識別鶴的生年、編號,把不同年月、不同種類、不同脾性的鶴兒圍圈起來。這情景不僅使老飼養員們驚奇、高興,就連對她要求嚴厲的爸爸也會心地笑了。
第二年春天,她配合科研人員進行鶴類人工孵化工作,觀察仔細,記錄齊整,受到科研人員的稱讚。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還為三部以丹頂鶴為題材的電影當了領飛員,鄧小平、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看過她的馴鶴表演。
自費進修
1984年我校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原野生動物系)的幾位教授到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這位年輕的人才,他們建議讓徐秀娟來林大進修,使她能在鶴類保護事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可是,那時保護區的一位領導只圖出名,不重視人才,他不僅不同意送徐秀娟去學習,連徐鐵林希望借點錢送娟子自費去林大進修也不支持。徐鐵林冷了心,也鐵了心:“砸鍋賣鐵也要讓娟子去讀書。”娟子媽聽后,哭了:“上千元,哪兒來這麼多錢!一冬天推葦子,三分錢一斤,得推多少啊!”徐鐵林不改初衷,對娟子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一家人再苦再累也要送你上學,爸認了。你去了一定要好好學習,爭這一口氣!”徐秀娟含著淚把父親借來的錢揣在懷裡上路了。林大的有關領導知道了這一情況,決定把徐秀娟的學費減免一半。就這樣徐秀娟於1985年3月走進東北林業大學,當了一名進修生。
徐秀娟生活照
徐秀娟生活照
徐秀娟從小就熱愛學習。初中升高中時,全市錄取分數線是114分,而徐秀娟考了178分,但即使這樣,這時候她也只有高一文化程度,聽起大學的課程是十分吃力的。娟子後來回憶起在林大一年級那段學習生活時說:“每次一進教室,我的每個神經細胞都要調動起來,耳朵支得老高,眼睛睜得大大的,靜聽老師的講解,思想不敢有半點溜號,生怕漏掉一個字。虧得我過去寫日記練了字,記錄快,不然真不知該怎樣才好。”那時,她早上4點一過就起來,晚上11點鐘以後才上床,一天只睡5個小時的覺,其餘時間全部用來學習。
知識上的差距,咬咬牙可以補上來,娟子不怕,但經濟上的困難卻使她難以煎熬。那時,林大學生的伙食,女生一天至少得6角錢,娟子拿不起。她知道爸爸六七十元的工資,要供一家六口人生活,還要供弟弟妹妹上學,不能再給家裡增加負擔了。每天,即使是饅頭鹹菜,她也常是一天只吃兩餐。第二學期,就連這樣的生活,娟子也難以維持,迫於無奈,她曾背著老師、同學和家人先後四次賣血來換回一些錢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生活如此煎熬,也曾使徐秀娟消沉過,她甚至想到過退學。但是,學習開闊了她的眼界,她在一年的學習總結里寫道:“想起粗茶淡飯,節衣縮食,下一學期生活仍然沒有著落,止不住一陣心酸落淚……
但是人活著沒有寄託,沒有信仰,沒有理想,如何能活的下去呢?來林大進修后,我才知道自己懂得太少了,才知道‘活到老,學到老’的含義。”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年半的拼搏,徐秀娟的11門功課:1門合格,兩門優秀,4門85分以上,4門90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外語(學校規定進修生不用學外語),也正是從她的一段英文日記中,人們才發現了那段催人淚下的用鮮血換知識的情況。
南下創業
鹽城市丹頂鶴濕地生態旅遊區徐秀娟圖片室
鹽城市丹頂鶴濕地生態旅遊區徐秀娟圖片室
1986年5月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又用新的科學知識武裝起來的徐秀娟,決心創出一番事業。她應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精心護守三枚將要破殼出雛的鶴蛋,長途跋涉5000多里,在丹頂鶴的越冬地——黃海灘塗,使雛鶴順利破殼出生,度過危險期,健壯成長,以後又半放養成功,並於83日齡這天翱翔藍天。這一科研成果,令中外專家為之驚異。這一年,她被評為保護區先進工作者,被吸收為江蘇省動物協會會員,獲得市環保局頒發的科技獎。她理論聯繫實際,撰寫的論文《越冬地丹頂鶴的半散放飼養》,在第三次全國鶴類保護會議上宣讀後,受到與會專家的熱情讚揚。
娟子走了
1987年9月15日中午,白天鵝牧仁、黎明在籠子里鳴叫不已,徐秀娟以為它們想出來遊玩和戲水,就進去把它們抱出來放進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興大發,先後掙脫繩子飛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回來了,黎明還是不見蹤影。夜深了,領導讓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個人摸黑鑽進密密的蘆葦中,不斷呼喚著黎明,可是沒找到。這天晚飯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沒顧上吃飯就又去找。中午回來喝了半碗稀飯,牽掛著黎明又出了門。到了復堆河,小王、小殷游過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時,忽然喊了一聲“我不行了”,停住了身。對岸的小王、小殷見她臉色蒼白,大聲喊她退回岸上,見她上岸后,兩人才回身繼續尋找。徐秀娟回到鶴場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輛自行車,沿河堤繞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會合,把黎明儘快找回。不知是由於頂風人累踏不動,還是騎車跌了跤(後來發現車子鈴鐺掉下來了),她又推車來到剛才下水的地方,把車子放倒,連鞋子都沒來得及脫又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兒徐秀娟就這樣深深沉入復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親愛的鶴兒們身邊了……
時間過去了4個小時,黎明被找回來了,歡天喜地中的人們到處找徐秀娟,不見;呼喚娟子,不應,焦急的人群又沖向了原野……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處喚秀娟。當強烈的汽車燈直照水面,人們把娟子從水底托起時,搶救的人群開始是驚慌忙亂,後來想到時間過去太久,已經沒有希望了,一片呼喚娟子的哭聲,這才忽地震動蒼穹掠過草灘。
化鶴歸來
丹頂鶴自然保護區
丹頂鶴自然保護區
1987年9月23日在保護區管理處所在地新洋港鎮,舉行了徐秀娟的追悼會。
那天上午,太陽也為環保戰線上失去了這樣一位好兒女而收起光輝,蘇北上空出現了日全食。新洋港鎮居民不到兩千人,有近千人從四面八方聚來參加追悼會,為娟子送行。人們用這種最普通的方式對徐秀娟來這裡一年零四個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對她年僅23歲的青春年華作了褒獎,對她嘔心瀝血為之獻身的事業表示了崇敬。
娟子走了嗎?不!她已經化作一隻潔白的仙鶴,飛回來了,即將落在東林美麗的校園裡,激勵一代又一代的東林人,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年華!

後世紀念


徐秀娟是我國環境保護戰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她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一生熱愛並為之嘔心瀝血的養鶴事業。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護鶴天使,江蘇鹽城和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分別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宣傳徐秀娟的事迹,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