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鹽蒿的結果 展開
- 菊科蒿屬植物
- 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鹼蓬的幼苗
- 鹽地鹼蓬
- 差巴嘎蒿
鹽蒿
菊科蒿屬植物
鹽蒿(學名:Artemisia halodendron Turcz. ex Bess.)是菊科、蒿屬小灌木。主根粗、側根多均木質,根狀莖粗大,木質,莖直立或斜向上長,稀單生,高可達80厘米,縱棱明顯,上部紅褐色,下部茶褐色,枝多而長,常與營養枝共組成密叢,下部枝多匍地生長,葉質稍厚,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寬卵形或近圓形,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基部裂片最長,再次羽狀全裂,小裂片狹線形,葉柄基部有小型狹線形的假託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小裂片狹線形,近無柄,上部葉與苞片葉全裂或不分裂,無柄。頭狀花序多數,卵球形,直立,具短梗或近無梗,基部有小苞葉,外層總苞片小,卵形,背面無毛,綠色,邊緣膜質,雌花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花柱線形,兩性花,花冠管狀,花藥線形,花柱短,先端近漏斗狀,退化子房小。7-10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及新疆;蒙古、俄羅斯也有分佈。生長在中、低海拔地區的流動、半流動或固定的沙丘上,也見於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礫質坡地等,在荒漠的局部地區構成植物群落的優勢種。
鹽蒿[植物]
產黑龍江(西部)、吉林(西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甘肅(北部)及新疆(東部);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流動、半流動或固定的沙丘上,也見於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礫質坡地等,在荒漠的局部地區構成植物群落的優勢種。蒙古、蘇聯(西伯利亞東部)也有。
主根木質,深,側根多,莖分枝多而長,植株耐沙壓埋,繁殖力強,遇濕沙易生出不定根。果壁有膠質物,遇水吸濕膨脹能膠結沙粒及保水供種子萌發。固沙性能強,為良好的固沙植物之一。
嫩枝及葉入葯,有止咳、鎮喘、祛痰、消炎、解表之效,蒙醫用於治療慢性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等。
本種植株常有變異,尤其幼株與老株變化明顯,幼株根、根狀莖稍粗,木質,葉的小裂片略寬;老株根、根狀莖粗大,木質,葉的小裂片細長而狹窄。《內蒙古植物志》(6)記載的褐沙蒿A. intramongolica H. C. Fu實是本種一變異的植株,應予以歸併。
在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渾善達克沙地內,除該種外,尚有其變種小葉褐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 H.C.Fu var.microphylla H.C.Fu)的分佈,與該種的區別在於:變種葉鉸小,不育枝葉長3-4厘米,下部葉及中部葉長1-3厘米。頭狀花序在枝端排列成狹窄的圓錐狀。也屬於中等飼用植物。小葉褐沙蒿,在中國渾善達克沙地和烏珠穆沁沙地,也是良好的固沙植物。
鹽蒿實生苗在生長最初的1-2年內比較細弱,生長緩慢,並且極易在風大、乾旱的年份或季節里枯死。由於沙地熱效應好,該種常在5月上、中旬萌發新枝,遇雨後生長迅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現蕾開花,花期較長,常延至8月下旬,后即進入結實期,種子在9月下旬成熱。成熟的種子可在植株上一直保存到第二年春季方可脫落。
鹽蒿鹽蒿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上的主要建群種,多數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因沙埋生出不定根進行分株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