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靖東村的結果 展開

靖東村

廣西陸川縣馬坡鎮下轄村

靖東村,隸屬廣西陸川縣馬坡鎮,全村有4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752人,總耕地面積10172畝,其中坡地6790畝,水田3382畝。農業方面以優質谷、糖蔗種植為主。

村情概況


靖東村位於廣西陸川縣馬坡鎮的北部,距二級公路2公里多,全村有48個村民小組,1576戶,總人口7752人,其中黨員71人,總耕地面積10172畝,其中坡地6790畝,水田3382畝,2005年末村內農民收入均純收入3120元。近年來,靖東村群眾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並通過外出辦企業勞動致富后,率先於2004年底開始了新農村村容村貌建設工作,在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后,群眾建設熱情更高漲。
靖東村的群眾勤勞智慧,村民群眾積極通過多種方式發展生產,農業方面以優質谷、糖蔗種植為主,其他作物為輔,其中糖蔗種植1200多畝,年創收210萬元以上;在村內有養雞場12個(其中萬羽以上2個),小型養豬場3個,副食品加工廠3個,在工業方面,村內有投資3000萬元佔地40多畝專業生產自行車、汽車輪胎橡膠製品廠1個,容納300多人就業的石場1個。2000多名勞動力到外地辦企業、打工,在廣州、深圳南寧、昆明興辦企業成功創業,為周邊村鎮群眾外出創業帶了好頭。全村9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新樓房,100%的家庭有電視機。村內95%以上群眾擁有手機、固定電話,有貨車120台,小車160多輛,村內修通了環村水泥路,交通便利,群眾生活寬裕。靖東村民風純樸,村民一直和睦相處,代代相傳的鄉規民約一直有效地規範著人們的行為,他們勤勞善良、尊老愛幼、遵紀守法,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強,很少發生賭博、鬥毆、偷盜、吸毒和賣淫嫖娼等社會醜惡現象。靖東人求知奮進,清嘉慶5年(1800年)胡姓一人獲廣西舉人“文魁”稱號,道光8年(1828年)中兩榜進士,2003年出了一名廣西“十運會”女子摔跤46公斤級冠軍。近年來,每年考上區內外大中專院校學生20多名。優良的讀書傳統一直保持至今。
2004年底,靖東村外出經商打工的人回到家鄉,帶回金錢、技術的同時,也帶回了新想法、新觀念,他們萌發了改變村容村貌的念頭,並立即付諸實施。由外出經商的年輕人帶頭捐款57萬元,修通了530多米長的霞地坡村民小組水泥環組公路,建好一個舞台、籃球場,將村裡的兩口池塘進行整治,修建成養魚、休閑的景觀,把池塘周圍建成綠化帶,池塘中央建兩個休閑、納涼的小涼亭,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觀。
靖東村群眾熱心公益事業,逐步改變村容村貌,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村“兩委”加強了對村內事務的民主管理,鼓勵村小組成立小組理事會,成立機構商議村內大小事情,靖東村將以霞地坡村民小組為點,進一步解決農業灌溉用水問題,推廣使用沼氣池,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對舊房進行改造,對村道、房屋、綠化、公共場地進行統一布局規劃。把影響村容村貌的污染源撤出,對垃圾集中處理,對有價值的歷史文物進行保護,對後代子孫進行傳統美德教育……。靖東村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正在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7畝(其中:田29畝,地138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糧食、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259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66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草地71畝;荒山荒地446畝,其他面積849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4.4萬元,佔總收入的54.8%;畜牧業收入45萬元,佔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5頭,肉牛18頭,肉羊146頭);林業收入 0.8萬元,佔總收入的0.5%;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佔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5萬元,佔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8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7戶通自來水;有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5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佔總數的82%和22%)。該村到鎮集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0輛,摩托車8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55口。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烤煙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鮮玉米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戶,共有鄉村人口244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30人。其中農業人口244人,勞動力152人。該村以漢為主,其中漢族238人,彝族6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7人,占人口總數的1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244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槽溝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狗街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5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經濟收支。主要以粘貼公告方式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2.2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有團員6人。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自來水水源不足,鄉村公路無法通行,資金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鮮玉米特色產業,種植面積 80畝;發展養殖業,養豬300頭、牛100頭、羊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3961元增加到42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