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荻

禾本科荻屬植物

南荻(學名: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是禾本科,荻屬多年生高大竹狀草本植物,根狀莖發達。稈直立,有光澤,常被蠟粉,高可達7.5米,稈環隆起,葉鞘淡綠色,鞘節無毛;葉舌具絨毛,耳部被細毛;葉片帶狀,邊緣鋸齒較短,微粗糙,上面深綠色,下面隆起,圓錐花序大型,第一穎頂端漸尖,第一與第二外稃短於穎片,邊緣有纖毛,頂端無芒;穎果黑褐色,9-11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生長在海拔30-40米的江洲湖灘上。

纖維徠質優、高產,能製造高級文化用紙及靜電複印紙。是有發展前途和值得推廣的優良種質資源。

形態特徵


南荻
南荻
多年生高大竹狀草本,具十分發達的根狀莖。稈直立,深綠色或帶紫色至褐色,有光澤,常被蠟粉,成熟后宿存,高5.5-7.5米,直徑2-3.5(-4.7)厘米,基部最粗,上部較細,具42-47節;節部膨大,稈環隆起,及其芽均無毛,上部節(30節以上)具長約1米的分枝,上部節間長2-5厘米,中下部節間長20-24厘米。葉鞘淡綠色,無毛,與其節間近等長,鞘節無毛;葉舌具絨毛,耳部被細毛;葉片帶狀,長90-98厘米,寬約4厘米,邊緣鋸齒較短,微粗糙,上面深綠色,中脈粗壯,白色,下面隆起,基部較寬。圓錐花序大型,長30-40厘米,主軸伸長達花序中部,由100枚以上的總狀花序組成,稠密,腋間無毛;總狀花序軸節間長約5.5毫米,短柄長1.5毫米,長柄長3.5毫米,腋間無毛或偶見有毛;小穗長5-5.5毫米,寬0.9毫米;兩穎不等長,第一穎頂端漸尖,長於其第二穎的1/4,背部平滑無毛,邊緣與上部有長柔毛,基盤柔毛長為小穗的2倍左右;第一與第二外稃短於穎片,邊緣有纖毛,頂端無芒;花藥長約2毫米。穎果黑褐色,長2-2.5毫米,寬0.7-0.8毫米,頂端具宿存的二叉狀花柱基,胚長為果體的1/3-1/2。生育期280-290天。花果期9-11月。

分佈範圍


分佈於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生長於江洲湖灘上,海拔30-4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南漢壽。

主要變種


南荻
南荻
1.突節荻(變種)
與原變種 var. lutarioriparia 區別:植株各部均短小,稈高4.5-5米,直徑1.5-1.8厘米,具35節左右,節明顯突出;葉片質地薄,寬約3厘米,頂節以上稈的部分長50-60厘米,小穗較短,兩穎近等長,第一穎長約5毫米。穎果較小,長約1.8毫米。
產於湖南洞庭湖區、漢壽及沅江;生於海拔30米左右湖洲沙壤土上。模式標本采自湖南漢壽。
2.崗柴(變種)
var. gongchai L. Liu, Pl. Res. Gram. 2: 18, 29. 1989.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var. gonchaiensis C. Z. Xie in Journ. Huazhong Agr. Univ. 1-5. 1989. sine latin. descr.
崗柴(原變型)
與原變種南荻 var. lutarioriparia 區別:植株較低矮,稈高3-5(-5.5)米,直徑1.1-2厘米,稈壁厚約2毫米,約30節以上,節間較短,長13-18厘米,分枝多。圓錐花序長約30厘米,小穗柄微粗糙;小穗長4.5-5毫米,常帶紫紅色;第一穎背部微粗糙,有時具少數柔毛。雄蕊花藥與穎果常為紫紅色。染色體2n=38。
產於湖北、漢江平原14個縣,以石首、洪湖監利仙桃嘉魚、漢陽、枝江分佈面積較大;生長於荒洲、湖灘、江岸、河邊、堤旁,海拔35米左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一丈青(變型)青崗柴、鐵稈青
與原變型區別為稈壁較厚,厚約2.2毫米,堅實,表皮青綠色。葉片與稈之間的夾角小於45度,較挺直。產於湖北的石首、鍾祥、黃岡、松滋;生於海拔40米左右的江湖洲灘、堤岸。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垂葉青(變型)黃柴、白崗柴
本變型以葉片上部下垂,與稈所成的角度大於45度;稈高約3.5米,直徑1.2厘米,稈壁厚1.9毫米,約具32節與原變型崗柴var. gongchai有別。產於湖北的嘉魚、洪湖、漢川;生於江湖海拔36米的洲灘。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胭脂紅(變型)鋼刷子、紅稈崗
與原變型區別為葉鞘呈胭脂紅色,稈質地堅硬,粉紅色,老熟后黃白色;根尖見光后呈紫紅色。產於湖北的嘉魚、石首、洪湖;生於海拔40米的江湖洲灘。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鐵稈柴(變型)
本變型與原變型區別為稈較細矮,紫紅色,老熟后淡紫紅色;葉鞘呈紫紅色;根尖見光后呈紫紅色。產於湖北的仙桃、松滋;湖南的岳陽;生於海拔35米左右的湖洲淤灘,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3.平節荻(變種)
與原變種南荻var. lutarioriparia 的區別為植株較細矮。稈高3-4米,直徑8-12毫米,約具27節,節與節間等粗而不隆起。葉片長75厘米,寬26毫米;中脈較狹而不向下凸起。圓錐花序長約25厘米。小穗長約5毫米,兩穎近等長;花藥長1.5毫米。穎果較大,長2.5毫米。畝產量較低,為800-950公斤。產於湖南洞庭湖區;生於海拔30米左右的荒灘、淤洲。模式標本采自湖南漢壽。
4.細荻(變種)
與原變種南荻區別為稈較細弱,高約3米,直徑8-10毫米,節數較少,約23節,不具分枝。葉鞘淡紫紅色,密生長柔毛;葉片短小,長65厘米。寬2厘米。小穗較小,長4.5毫米,基盤柔毛較長,長約15毫米,長於其小穗的3倍;第二穎長約4毫米;長小穗柄長約3毫米,短小穗柄長約2毫米。
產於湖南的洞庭湖區、漢壽;生於海拔30米左右的湖濱灘地粘性土壤上。模式標本采自湖南漢壽。
5.剎柴(變種)
var. shachai L. Liu, Pl. Res. Gram. 2: 32. 1989.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var. shachaiensis C. Z. Xie in Journ. Huazhong Agr. Univ. 1. 1989. sine latin. descr.
剎柴(原變型)
與原變種南荻var. lutarioriparia區別為地下根狀莖具多數分枝,地上直立莖不具分枝;稈較細矮密集,高(1.5) 2-3米;葉鞘密生毛被;葉片及花序各部分均較短小。染色體2n=76。
產於湖北的仙桃、漢陽、石首、嘉魚、松滋、江陵、鄂川;生於海拔35米的湖岸、堤旁。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青剎(變型)
本變型以其葉鞘密生乳白色柔毛,葉片與花序較短小與原變型區別。
產於湖北的仙桃、洪湖、枝江;生於海拔40米左右的湖邊堤岸。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紫剎(變型)
徠本變型以其莖稈呈紫紅色,葉鞘密被褐色柔毛與原變型區別。
產於湖北的嘉魚、洪湖、枝江;生於海拔40米左右荒洲、淤灘。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6.茅荻(變種)
本變種與南荻 var. lutarioriparia 的區別為稈高(1.5)2-3米,直徑4.5-6(-10)毫米,具20多節。葉鞘被柔毛;葉片狹而短,長35-38厘米,寬約1.2厘米。圓錐花序長約20厘米;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均較細長,短柄長約3毫米,長柄長約5.5毫米,總狀花序軸節間長約6毫米;兩穎不等長,第二穎長約4.5毫米。穎果長2-2.2毫米。
產於湖南的洞庭湖區、漢壽;生於海拔26-30米低洼粘土與積水濕地。模式標本采自湖南漢壽。
7.君山荻(變種)
與南荻var. lutarioriparia的區別在於植株較矮,稈高約3.5米,直徑約15毫米,表面粗糙,稈壁較薄,厚1-1.5毫米。
產於湖南的君山縣;生於海拔40米河岸、湖洲。模式標本采自湖南嶽陽君山。
1.南荻(T.lutarioriparia var.lutarioriparia)多年生高大竹狀草本,具有十分發達的根狀莖。原產我國長江流域、伴生於蘆葦叢中的高大草本植物 , 植物學分類歸屬禾本科,荻屬南荻種中有多個變種和變型 , 主要分佈在河流、湖 泊、沿海灘塗水陸過度地帶 , 在洞庭湖區自然群落面積很大 , 植物群落密度高 , 形如一片片竹林 , 適應水漲水落生境 , 具有水土保持固堤防洪 , 凈化水體、空氣 , 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等作用。見中國植物志10(2)卷20頁。
2.細胞分類學對禾本科荻屬(Triarrhena)的染色體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南荻(T.lutarioriparia var.lutarioriparia),漢壽居群2n=38=26m+10sm+2st,南昌居群2n=38=24m(2SAT)+14sm(2SAT)。
3. 南荻是高光效四碳植物,能源植物。南荻是我國特有的造紙原料, 1噸南荻的纖維量相當於2立方米木材的纖維量, 且纖維質量好, 可在中速紙機上生產凸板印刷紙、靜電複印紙和各種較高級的文化用紙 , 是很有 開發潛力的植物資源。
南荻植株高大粗壯, 形似 竹類, 莖稈壁厚、硬 , 連片生長。它生長快, 易管理 , 成本低, 1畝投入150元, 年畝產凈稈可達2噸, 能生產出1噸紙張, 是單位面積內提供纖維原料最多的植物, 超過了松、楊、竹、麻、棉和蘆葦等。
南荻一年成材, 可持續利用。1994年南荻收購價每噸達一元 , 紙張生產原料嚴重短缺, 南荻價格呈上漲趨勢, 開發南荻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繁殖方法


南荻
南荻
應選擇灌溉方便的沙子壤土,除雜草,施足基肥,播種苗床按其它農作物苗床布置。
播種育苗:3月育苗,大田667平方米需種1.5千克,667平方米苗床可移栽4-6.7公頃。採種時,把花整穗取下,留一個手柄,播種時左手持穗,右手拿一小棒緊貼苗床輕輕撒落。播種時,應選擇微風天氣逆風行走,播下后馬上澆水,使種子與土壤緊貼。
苗期管理:播種1-2個月後管理特別重要。播種要搞好覆蓋,直至小苗出土。要保持土壤濕潤,除雜草,進行葉面施肥;要防止害蟲危害,尤其是薊馬。2-3個月後苗高達80厘米至100厘米高,即可移栽。

栽培技術


移栽:南獲地下莖6月下旬到7月開始形成,取苗時不要把地下莖弄掉。移栽方法視土壤條件而定。如果是外河湖洲灘地,無雜草,淤泥深,可採取插秧法,洗秧后象插稻一樣插下;如果是地勢高,有雜草的地方,應先翻耕,除雜草、挖坑再移栽。移栽時適當帶土,再澆上活蔸水,此時要防止牲畜踐踏。移栽的稀密視投入的多少而定,投入大,移栽密度可適當增大。行距一般為0.5×0.5米(或0.5×1米,1×1米)。
大田管理:要注意開溝瀝水。南獲不怕水淹,但冬季長期積水對其地下莖生長不利。還應除藤、除雜草、防鼠害。

病蟲防治


蟲害主要有蘆度峨、高粱長椿、蚜蟲飛虱等,一般可用敵殺死、殺蟲雙等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