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阿登納

聯邦德國首任總理

康拉德·阿登納(Konrad Adenauer,1876年1月5日—1967年4月19日),男,政治家,出生於德國科隆,聯邦德國首任總理。

1917年秋當選為科隆市長。1949年擔任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理。1920年成為普魯士國務院的總裁。

在他的領導之下,德國在政治上從一個二戰戰敗國到重新獲得主權,進而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平等夥伴;經濟上醫治了戰爭的創傷,並通過實施社會市場經濟,創造了德國的“經濟奇迹”。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學生時代的阿登納(右一)
學生時代的阿登納(右一)
1876年1月5日出生於德國科隆市的一個法院職員家庭,是一名律師的兒子。原籍在萊茵河西岸的上艾費爾地區。中學時代最喜歡的課程是拉丁語和歷史。高年級時開始關心起政治。先後在弗萊堡大學慕尼黑大學波恩大學讀法學和國民經濟學專業。畢業后兩年,在一家法律事務所工作。

步入政壇

照片
照片
1917年秋當選為科隆市長,任期12年。
1918年進入普魯士貴族院。
1920年成為普魯士國務院的總裁。隨後納粹上台,阿登納被撤職。由於不願與納粹同流合污,並在1934年短暫監禁,被蓋世太保逮捕。
1944年9月被指控捲入了七月反對希特勒的炸彈陰謀中。出獄后,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電話被監聽,郵件被檢查,隔壁還住進了監視人。他沒有退休金,銀行存款也被凍結,生活完全失去保障。
1945年再次任命阿登納為市長,但沒多久,他就被英國佔領軍解除職務。阿登納成立了一個新的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並擔任了首任主席。
1948年取得了各國議會聯盟理事會主席德國西部三個區域,制定了一部憲法。這是由法國,英國和美國人佔領的區域。蘇聯佔領德國東部地區,那裡成立了一個共產黨政府。

聯邦總理

1949年擔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一任總理。阿登納把管理國內經濟的權力交給了經濟部長艾哈德教授,自己則騰出精力處理政治事務。
時代周刊1953年度風雲人物:康拉德·阿登納
時代周刊1953年度風雲人物:康拉德·阿登納
戰敗的西德百廢待興,在國際上沒有地位。阿登納上台後以超人的毅力和靈活的處事原則,努力使西德一步一步地脫離困境。
1951年阿登納和德國主要勞工領導人之間達成了一項協議,允許工人與工業監督委員會的管理人員平起平坐,享有同樣的選舉權。這使西德30年沒出現重大的勞工騷動。有了這個協議和艾哈德精明的管理,再加上1949年阿登納說服盟國不要大量拆除德國工業,使西德贏得了戰後近30年驚人的經濟增長。
1953年4月到達華盛頓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及國務卿杜勒斯會談。阿登納訪美意義重大,他想緩解人們因希特勒和納粹造成的仇德心理。當時美國輿論反德情緒還很強烈,許多有影響的美國人建議,美國應該拒絕參加歐洲防務。在會談當中,一直主張美德友好的尼克松不斷為德國人說好話,他不斷提醒美國人,德國人從一開始就幫助過美國人建設家園。第二天,他在施托伊本的塑像前獻了花圈。這一行動極大地改變美國輿論對德國的看法。此後阿登納又先後6次訪美,與美國建立了很好的戰略夥伴關係

出色外交

阿登納頂住世俗壓力,與法國外長羅伯特·舒曼一致同意:建立一個把歐洲大部分的鋼鐵和煤炭生產置
阿登納的塑像
阿登納的塑像
於聯合控制下的國際權威組織,這個史無前例的安排導致了歐洲共同體的誕生,法德和歐洲終於團結在一起。在英國首相丘吉爾和外交大臣艾登的幫助下,他設法使西德於1954年加入了北約組織,並於1955年從盟國的控制下贏得了徹底的獨立。
1955年秋天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舉行會談。他想緩和蘇聯對聯邦德國的好戰狀態,並希望蘇聯鬆動一下對東德的控制。通過這次訪問,促成了蘇聯釋放德國戰俘回德國和蘇聯與西德的建交。
1959年艾森豪威爾總統在白宮為前來華盛頓出席杜勒斯葬禮的外國貴賓們舉行了一個招待會。阿登納在招待會上看見尼克松和蘇聯外長葛羅米柯站在一起。葛羅米柯剛從陷入僵局的關於德國和柏林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上飛到華盛頓。此前,美蘇雙方的會談很不愉快,葛羅米柯和艾森豪威爾都板著臉站著。阿登納為打破僵局向他們走過去。艾森豪威爾見找到了說話的人,便說:“許多人說葛羅米柯和我長得相像。”阿登納笑著說:“很對,為此我有一個打破日內瓦僵局的建議。你坐上葛羅米柯的飛機回日內瓦,讓葛羅米柯留下來作副總統。那麼,我相信,我們就能打破這種僵局。”這話使一臉陰沉的葛羅米柯也笑了。

隱退辭世

1961年基民盟—基社盟選舉失敗。
1963年10月15日引咎辭去總理職務,出席了聯邦議院為他告別政壇舉行的全體議員大會。
1967年4月19日去世。

政治舉措


1896年的阿登納
1896年的阿登納
1949年9月15日當選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他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西德的過渡到一個主權,民主的國家。
1951年佔領條例修正後,西德聯邦政府成立外交部,出任西德第一任外交部長直到1955年。在外交部長任內與法國等列強和解,並得到時任法國外交部長羅伯特·舒曼善意回應,提出舒曼計劃。共同掌管成員國煤鋼工業,並免除相關關稅,並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促成西歐進一步經濟合作。推動西德1954年加入了北約,1955年與列強締結巴黎條約,恢復主權。對法國方面,阿登納極力修補雙方在二次大戰的破裂關係,並與法國總統戴高樂交好,德法的友好關係導致1963年簽訂了德法合作條約(en:Élysée Treaty)。而對東德的外交政策,則奉行哈爾斯坦主義,宣示西德為德國唯一代表政權,對承認東德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除蘇聯外予以斷交,並先後與南斯拉夫葉門斷交。在1949年、1953年、1957年、1961年的聯邦議會選舉中獲得勝利,四度出任聯邦德國總理,任職長達14年,直至1966年才被同為基民盟的科爾打破。阿登納承認納粹對猶太人犯下的的罪行,與以色列進行談判並達成賠償協議。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67年4月19日去世,享年91歲。
晚年照片
晚年照片

人物評價


阿登納去世后很多西德民間團體表示:感謝他“為德國人民所做的一切”和他“勤奮、剛直”的品格和求實態度,他的政敵也讚賞他的“真正領導者的素質”。
康拉德·阿登納發表講話
康拉德·阿登納發表講話
西方評論界普遍讚譽他“以他的鐵肩支撐危局,使一個戰敗的、幾乎氣息奄奄的民族經受住了考驗”。
2005年11月28日德國電視二台投票評選最偉大的德國人:阿登納當選第一。

阿登納基金會


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Konrad-Adenauer-Stiftung)1962年成立,是有基民盟背景的政治性基金會,宗旨之一是向德國內外的優秀青年提供獎學金,培養學術人才和領導人才,並設立有“優秀人才培養研究所”(Institut für Begabtenförderung),負責管理獎學金。

個人作品


著作

時間名稱
1965至1968年《阿登納回憶錄》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