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脈山黃麻

羽脈山黃麻

羽脈山黃麻(學名:Trema levigata Hand.-Mazz.)是榆科山黃麻屬植物,小喬木,高4-7(-10)米,或灌木;小枝被灰白色柔毛,老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近圓形。葉紙質,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5-2.5厘米。聚傘花序與葉柄近等長;雄花直徑略過1毫米,花被片5,倒卵狀船形。小核果近球形,微壓扁,直徑1.5-2毫米,熟時由桔紅色漸變成黑色,花被脫落。花期4-5月,果期9-12月。

分佈於中國湖北西部、廣西(隆林)、四川、貴州和雲南。生長於海拔150-2800米的向陽山坡雜木林或灌叢中,或生長於乾熱河谷疏林中。

羽脈山黃麻萌發力強,是中國乾熱河谷和韌皮纖維可作繩索、人造棉用。又是水土流失區的先鋒造林樹種。

形態特徵


羽脈山黃麻
羽脈山黃麻
小喬木,高4-7(-10)米,或灌木;小枝被灰白色柔毛,老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近圓形。葉紙質,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對稱或微偏斜,鈍圓或淺心形,邊緣有細鋸齒,葉面深綠,被稀疏的柔毛,后毛漸脫落,近光滑,稀帶光澤,稍粗糙,葉背淺綠,除脈上疏生柔毛外,其它處光滑無毛,微被白粉,羽狀脈,稀有不明顯的基出3脈,側脈5-7對;葉柄長5-8毫米,被灰白色柔毛。
聚傘花序與葉柄近等長;雄花直徑略過1毫米,花被片5,倒卵狀船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子房狹倒卵狀。小核果近球形,微壓扁,直徑1.5-2毫米,熟時由桔紅色漸變成黑色,花被脫落。花期4-5月,果期9-12月。

產地生境


羽脈山黃麻
羽脈山黃麻
分佈於中國湖北西部、廣西(隆林)、四川、貴州和雲南。生長於海拔150-2800米的向陽山坡雜木林或灌叢中,或生長於乾熱河谷疏林中。對土壤要求不甚苛刻,三荒地帶(荒山、荒坡和荒攤),溝谷以及陡岩石縫亦能生長,尤在滑坡體仁較為密集;耐旱、耐高溫、耐嚴寒。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堅持就地育苗就地採種要求採集樹齡4年以上,樹榦通直,樹冠龐大,長勢旺盛的母樹子種。羽脈山黃麻種子有邊成熟邊脫落的特點,採取的方法是,種子基本成熟時,將艷枝切下曬乾,抖落得子。經過篩選,去雜去綠。播種前再用水選出沉入底部的子種。

種子處理

在整個育苗過程中,種子處理是關鍵。羽脈山黃麻種皮堅硬厚實,著臘質,播種前必須經過處理。採取了三種方法進行處理。
1.溫水浸種:用80℃水浸種48小時(隔24小時再用同樣水溫浸種一次,共浸兩次),催芽5天(種子呈現出小白點,農民叫“努嘴”),與草木灰泥合撒播或點播。
2.硫酸處理:用95%的濃硫酸邊淌入邊攪半種子,直到浸濕為止。此時開始計算處理時間,在5至10分鐘后,及時用清水洗凈,晾乾,即可播種。
3.洗衣粉處理:種子與洗衣粉混合,比例為1或2:1,注入80℃熱水(水位高出種面),攪拌10分鐘左右,讓其自然冷卻,浸種24小時后洗凈晾乾,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

一年四季都可播種。在中國東川乾熱河谷區播種育苗的最佳期是春季或雨水集中的六七月份,當年便可移苗定植。播種量每畝播1.5千克較為適宜,可產苗13萬株左右,能供1756畝造林用(株行距3米×3米),播種深度以1厘米為佳。

栽培技術


覆蓋:播種后要進行覆蓋。第一層蓋草,第二層蓋地膜,不通風透氣,溫度經常保持在20℃以上。當幼苗出土時,若天氣晴朗,氣溫高,在這種情況下要及時揭去薄膜,以防幼苗蒸死。當苗高2厘米左右,需逐漸揭去蓋草,另搭蔭棚,以利幼苗生長。
施肥除草:苗高5至7厘米時,施清糞水1次,糞和水的比例為1:5。約20天後,苗高約10厘米左右時,再輕施一道尿素於根部,用量5千克/畝,施后必須及時灌水,以防燒傷。除草要及時,見草就薅除。在除草的同時進行間苗,原則是間密留稀,間弱留強,培育壯苗。

病蟲防治


病害

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土洋結合,以達到治早、治少、治了的目的。幼苗期的病害主要是“猝倒病”,病原菌屬核絲菌和多種鐮刀菌,在陰雨連綿和氣溫低的條件下最易發病,如果種子、土壤未進行過認真消毒處理,危害特別嚴重。
防治措施:①普遍噴灑波爾多液(等量式配製,即生石灰1,硫酸銅1,水100),隔日一次,共噴灑兩次;②敵克松500倍液,隔日噴灑根部一次,共噴灑兩次;③採取土辦法防治,生石灰、草木灰(比例2:8)加少量食鹽(約佔石灰、草木灰重量的1%)拌勻,撒入地表莖基部。上述防治方法效果顯著,從發病到徹底控制蔓延,一般5天即見效。

蟲害

主要是雜食性的“黃條蟲”,既危害幼樹,亦危害老齡樹(危害莖、葉部分),用蒼蠅葯噴灑,效果很好。

主要價值


羽脈山黃麻萌發力強,是中國乾熱河谷和韌皮纖維可作繩索、人造棉用。又是水土流失區的先鋒造林樹種。
羽脈山黃麻
羽脈山黃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