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席
宴席的一種叫法
1、由於最初是把木製的條盤漂在水渠上使香客便於就餐而得名。
2、流水席,農村在紅白喜事時,不像城裡人那樣到飯店酒樓去包幾桌酒席,而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棚子,壘起灶台,請兩個鄉廚,自己做酒席來宴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在我國西北部的農村,這種習俗從古一直延續到今,無論窮家富戶,家家都是如此。吃完一道菜上一道菜,如行雲流水,所以稱做“流水席”。
當然在部分地區還存在著一種“流水席”,雞鴨魚肉一起上,等一撥客人吃完了,抹嘴走人,換另外一撥人再吃。
流水席是宴席的一種叫法,說起這名稱的來歷,就得談起泰寧寺了。
寺院為顯示佛門慈悲,凡廟會這天進香的,不論男女老少,均發一張帖,舍一頓齋飯。一開始在寺院內,亂鬨哄的,沒有頭緒,顯得十分雜亂,還不衛生。後來改變了做法,僧人們在積翠屏下,沿山形,借山泉流水之勢,修了一條石砌的水平渠,一直修到寺院外的空場上,空場上壘了一排排的石桌,讓人們在這裡吃飯。廚房卻建在離飯場一華里的水平渠上端,廚子們盛好一菜一飯,放在木製的條盤內,漂在水渠上,條盤順著水勢緩緩漂流,漂到飯場,前來進香的人們按先後順序,自個端自個的十分有條不紊。人們隨來隨吃,既方便又新奇,一下子轟動了幾百裡外,上廟燒香的人更多了。
陝西西安流水席
流水席的特點是酸辣清口,共有24道菜組成,這24道菜分為8冷16熱。其中,8個冷盤中分4素4葷,是先上的下酒菜;16個熱菜有四個壓桌菜,其它12個菜每3個一組,都用大小海碗盛裝,味道相近,每組都有一道領頭大菜,叫“帶子上朝”。流水席有葷有素、有冷有熱、湯水搭配、酸辣爽口。
民間的流水席可以根據主家的經濟情況選定檔次,每桌坐8個人,每上一道熱菜,大家都紛紛盛舀。因為有湯水,又有大小碗,所以把流水席稱做“小碗湯兒”。每碗湯里配料齊全,數量固定,平均每人一到兩湯勺。這對於眼疾手快的人來說很有利,對於講究斯文的人來說,根本“搶”不到。”甜盤子“是必上之菜,“甜盤子“是米與蜜棗蒸熟,周圍圍上炸熟的紅薯,頂上撒上白糖,一般這道菜需要用黃酒或開水澆頂,化開白糖方能食用,陝西的流水席一般最後一道菜為“肉丸子”,類似四喜丸子,但湯碗里一共盛有8個,正好每人一個,這道菜吃完后,流水席結束。
備註:陝西地方流水席,一般半下午開席,大約14-15點。喜事一般中午為臊子面,白事看主家情況而定。由於農村流水席在午飯與下午開席之間有約2-3個小時時間,親朋好友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敘舊,所以農村流水席會比在酒店就餐更具有人情味,不會開席而聚,閉席而散,農村流水席更像是一次親朋好友的大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