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林口村的結果 展開
林口村
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樹林鄉林口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樹林鄉,地處樹林鄉東邊,距 樹林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117公里。東鄰鎮雄縣花山 鄉,南鄰貴州河鎮鄉,西鄰樹林村,北鄰管壩村。轄面房、猴嘎、雙營、板橋、阿角、大地、石筍、白岩、慶口、花紅、寨子、盆梳、壩子、碑房、上寨、上街、中街、高坎、下街、小林口等2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678戶,有鄉村人口7628人,其中農業人口7628人,勞動力424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246人。
全村國土面積15.47平方公里,海拔2303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8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馬鈴薯、蕎子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21 畝,人均耕地 1.5畝,林地140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4.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勞務輸出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500.05畝(其中:田0.68 畝,地 1.53 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 馬玲署、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400畝,水面面積800畝;草地 2600畝;荒山荒地11300畝,其他面積7100畝。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 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665戶通自來水,有750戶飲用井水,有 260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16 %)。有167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3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0戶(分別佔總數的 2 %和 17%)。
該村到鄉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大部分是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7輛,農用車19輛,拖拉機 122 輛,摩托車40輛。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8畝。
到2009年底,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石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10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5.3萬元,佔總收入的51.85%;畜牧業收入254.8萬元,佔總收入的45.3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302 頭,肉牛 254 頭,肉羊 1041 只);林業收入 0.84萬元,佔總收入的 0.24 %;第二、三產業收入54萬元,佔總收入的 9.6 %;工資性收入389.4萬元,佔總收入的69.6%。農民人均純收入914.8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養殖、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79.4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40人(占勞動力的38.8%),在省內務工680人,到省外務工1110人。
該村現有農戶1675戶7639人,其中男性4040人,女性3599人。其中農業人口7270人,勞動力4246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645人,彝族1877人,其他民族112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104人,參合率65.4%;享受低保43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3戶,占農戶總數的0.02 %。
該村建有小學5所,校舍建築面積2520平方米,擁有教師42 人,在校學生1395人,距離樹林鄉中學15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88人,其中小學生1205人,中學生183人。
全村圖書室2個,沒有文化活動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林口村地處樹林鄉東邊,距樹林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117公里。東鄰鎮雄縣花山鄉,南鄰貴州河鎮鄉,西鄰樹林村,北鄰管壩村。
該村混居著漢、彝、回、苗等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由於地處高寒、邊遠、信息閉塞,生產方式單一,導致該村基礎設施落後,經濟薄弱,文化素質低,生活質量差。在村兩委和鄉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該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90.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5%。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83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