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納比斯戰爭
反納比斯戰爭
反納比斯戰爭,或曰拉科尼亞戰爭,發生於公元前195年,乃是希臘城邦斯巴達與一個由羅馬、亞該亞同盟、帕加馬、羅得島和馬其頓組成的聯盟所對陣。
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200年-前196年)期間,馬其頓曾給予斯巴達阿爾戈斯、一座伯羅奔尼撒半島愛琴海沿岸的重要城市的控制權。戰爭結束后斯巴達以此為借口繼續佔有阿戈斯,使得羅馬及其盟國向斯巴達宣戰。反斯巴達聯軍包圍了阿爾戈斯,奪取了斯巴達位於吉雄的海軍基地,很快包圍了斯巴達城並對其進行軍事封鎖。最終的談判帶來了和平,由於羅馬提出的條款,阿爾戈斯和拉科尼亞的沿海城鎮被從斯巴達的統治中解放出來,而斯巴達人在隨後的八年中被迫付給羅馬人戰爭賠償。阿爾戈斯加入了亞該亞同盟,拉科尼亞諸城被置於亞該亞的保護之中。
作為戰爭的結果,斯巴達喪失了其作為希臘主要勢力的地位。斯巴達人隨後的所有彌補損失的努力都失敗了;而斯巴達最後的君主納比斯最終被弒。不久之後,斯巴達被迫淪為其從前對手亞該亞同盟的附庸,結束了其數百年強盛的政治獨立局面。
反納比斯戰爭
公元前205年,納比斯與羅馬訂立了和平條約,但在公元前201年他襲擊了墨塞奈的領土,當時它與雙方都結盟,斯巴達曾統治那裡直到公元4世紀中期。斯巴達人佔領了墨塞奈,但不久由於菲洛皮門指揮下的麥加羅波利斯軍隊的抵達不得不將它放棄。不久他們在泰耶阿被徹底打敗,納比斯被迫在一段時間內收斂他的擴張野心。
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期間納比斯有了另外的擴張機會。馬其頓的腓力五世把阿爾戈斯城邦獻給他以作為換取斯巴達背棄羅馬同盟而加入馬其頓聯軍的條件。納比斯接受了這個條件並獲取了阿爾戈斯的控制權。然而當戰爭變得對馬其頓不利時,他重新加入了羅馬同盟並派遣了600名克里特雇傭兵以支持羅馬軍隊。腓力隨後在庫諾斯克法萊戰役中被羅馬徹底擊潰但斯巴達仍繼續控制著阿爾戈斯。戰爭之後羅馬軍並沒有退出希臘,而是向各個戰略要地派遣衛戍部隊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作為對他在戰爭中援助的回報,羅馬允許其繼續佔有阿爾戈斯。納比斯那時已經是斯巴達國王,他封他的妻子阿皮亞為阿爾戈斯的統治者。後來,阿皮亞和納比斯策劃了一起財政風暴,沒收了這些城邦富裕家族的大量財產,並拷打那些反對他們的人;大多數被查抄了的土地被分給那些被解放的效忠於納比斯的希洛人(多利安社會的奴隸)。在用上述辦法擴充了他的領土和財產之後,納比斯開始把吉雄港轉建為一座主要的海軍軍械庫,並在斯巴達的城池加強防守。他的克里特軍隊被允許維持斯巴達領土內的諸海軍基地,而從此之後他們便鋌而走險從事海盜行為。他的海軍建制甚至給那些極窮的人以被雇傭作划手的機會。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吉雄海軍力量的擴張使斯巴達與愛琴海鄰國和羅馬共和國的關係緊張起來。
納比斯的統治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他的社會改革和斯巴達武裝軍隊的重組。斯巴達的軍事傳統上是基於在完全公民和為輕度武裝的希洛人支持的珀里俄基人(拉科尼亞的一種自由但沒有完全公民地位的人)中徵兵。斯巴達公民的數量已從希波戰爭時期的數千銳減到克里昂米尼三世時期的幾百人。人數下降的其中一種可能是所有付不起在公餐中份額的斯巴達人喪失了他的完全公民地位,儘管這還不包括他的子女參與“阿郭格”(傳統的斯巴達教育訓練體制)。作為其結果,維持一隻不夾雜任何雇傭兵或被解放的希洛人的重裝步兵的守備便十分困難。克里昂米尼再一次增加了完全公民的數量,增強了斯巴達軍的信心並使軍隊披上了馬其頓式輕便鎧甲。
然而許多這些恢復公民地位的人在塞拉西亞之戰中戰死,而且納比斯的政策使得他們中殘存的人也遭到流放。結果重裝軍隊不再具有可用的規模。這對斯巴達的軍事力量是個嚴重打擊,納比斯改革的目的就是重建一隻忠心的能夠像裝備精良的希臘標槍陣(phalangites,一種排成方陣運作且比重裝步兵裝備更長的矛的部隊)一樣為己所用的部隊。納比斯對那些被奴役的希洛人的釋放是斯巴達歷史中一項顯著的業績。納比斯的這個舉措除掉了斯巴達社會體制的一個中重要的意識形態支柱且成為了周圍的城邦對斯巴達擴張的異議的重要原因。到那時為止防備希洛人反抗都是斯巴達外交政策的主要顧慮,防止國內造反的需求曾限制了對外擴張主義,納比斯的舉措以簡單的一擊消除了這個顧慮。他解放的奴隸得到了土地並與斯巴達流亡邦眾(從前的完全公民)的富有妻子們和富裕菁英們的寡婦們結婚。
阿哈伊亞同盟對斯巴達仍然佔有它的一個邦感到不滿,並勸說羅馬重新考慮對不觸碰斯巴達所賺取的領土的決定。羅馬人同意了阿哈伊亞人的提議,因為他們不願看到一個強盛的經過重組的斯巴達在羅馬人離開希臘后惹麻煩。
公元前195年,提圖斯·奎茵提斯·弗拉米尼努斯,羅馬軍在希臘的指揮官,在希臘城邦科林斯召集了一個委員會以討論是否向納比斯宣戰。與會代表分別來自埃托利亞同盟、馬其頓、羅馬、帕加馬、羅德島、色薩利和阿哈伊亞同盟。除了埃托利亞同盟和色薩利之外,其他邦國都聲稱願意發動戰爭。埃托利亞同盟和色薩利都希望羅馬人立即離開希臘,這兩個邦國提議由他們自己處理納比斯,但遭到了阿哈伊亞同盟的反對,它反對埃托利亞勢力任何可能的擴張。現代歷史學家Erich Gruen暗示羅馬人可能以戰爭為借口讓少量軍團駐紮在希臘以防止斯巴達人和埃托利亞同盟在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侵略希臘時加入他的勢力。
弗拉米尼努斯首先派了一名特使前往斯巴達,要求納比斯要麼將阿爾戈斯交還給阿哈伊亞同盟,要麼面對羅馬及其盟軍發動的戰爭。納比斯拒絕按弗拉米尼努斯的最後通牒照做,故40000名羅馬士兵及其盟軍向伯羅奔尼撒進發。進入伯羅奔尼撒后,弗拉米尼努斯讓他的軍隊與阿哈伊亞同盟的指揮官阿里斯泰諾斯指揮的10000名步兵和1000名騎兵會師。
納比斯指定他的姐夫,阿爾戈斯的畢達哥拉斯,作為他15000人的衛戍部隊的指揮官。這時羅馬和阿哈伊亞同盟的軍隊正向該城進發,一個年輕的阿爾戈斯人,達摩克利斯,努力煽動對斯巴達駐軍的反叛。他帶領少量追隨者,站在城市廣場之上向阿戈斯人大聲呼告,鼓動他們起來反抗。然而並沒有真正爆發大規模的起義,達摩克利斯和他大多數的追隨者被斯巴達駐軍包圍並殺害
少量達摩克利斯支持者中的倖存者逃離了該城並投奔弗拉米尼努斯的營地。他們建議弗拉米尼努斯將在靠近城門處紮營,這樣阿爾戈斯人就會發動反抗斯巴達的起義。
羅馬指揮官派遣輕步兵和騎兵去尋找新的紮營地點。由於發現了一小股羅馬士兵,一隻斯巴達軍隊在自城門離城牆大約300步遠處與羅馬人發生了小衝突。羅馬人迫使斯巴達人撤回城裡。
弗拉米尼努斯將他的營帳遷到那場小衝突發生的地方。一整天,他等待斯巴達人的攻擊,但沒有襲擊發生,他召集了一個戰爭委員會來討論是否收緊包圍圈。所有希臘領軍者都接受了阿里斯泰諾斯的想法即他們將攻擊這個城市,因為佔領這座城市是他們參加戰爭的第一目標。另一方面,阿里斯泰諾斯爭辯說應該改為直接攻打斯巴達和拉科尼亞。弗拉米尼努斯同意了阿里斯泰諾斯,大軍向阿卡迪亞的泰耶阿挺進。第二天弗拉米尼努斯行軍至卡黎亞,等待聯軍的增援。包括亞吉西波里斯、20年前被斯巴達第一位僭主萊克格斯推翻的合法的斯巴達國君領導的斯巴達流放者,以及腓力派遣的1500名馬其頓人和400名色薩利騎兵的援軍很快到達並與羅馬人會師。聯軍同樣接到了消息幾支艦隊已到達拉科尼亞海岸:盧基烏斯·奎茵提斯率領的由40艘戰船組成的一支艦隊,一支包括18艘戰船的羅德島艦隊,以及帕加馬的歐邁尼斯二世率領的包括30艘戰船的一支艦隊,他期待以此贏得羅馬的好感這樣當安條克入侵時便可獲得羅馬支持。
納比斯徵召了10000名公民加入他的軍隊並額外雇傭了3000名雇傭兵。納比斯的得益於他領土內海軍基地的克里特聯盟軍,除開已經赴斯巴達增援的1000人外又派遣了1000名特別挑選的戰士。納比斯害怕羅馬人的接近會鼓動他的屬民造反,決定將八十名有影響的公民執行死刑以恐嚇他們。當弗拉米尼努斯離開基地突然襲擊塞拉西亞時,納比斯的援軍趁羅馬人整理營地時襲擊了他們。這次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暫時使聯軍處於混亂狀態,但當羅馬軍團主力到達時斯巴達軍又撤回了城裡。當羅馬軍向墨涅拉俄斯山行軍經過斯巴達時,納比斯的雇傭兵 從背後襲擊了聯軍。阿匹烏斯·克勞狄,後衛軍的指揮官,重整了他的軍隊並迫使雇傭軍撤回城牆之後,並在此過程中使雇傭兵死傷慘重。
聯盟軍隊接著向阿穆克萊前進,在那兒他們劫掠了周圍的農村地區。盧基烏斯·奎茵提斯,在這時,接受了一些拉科尼亞沿海城鎮的主動投降。聯軍於是向這一地區最大的城市,斯巴達海港及海軍軍械庫吉雄進發。陸上軍隊開始包圍這一城市,而聯盟海軍也抵達了。來自三支艦隊的水手們開始在幾天內建造攻城器械。雖然這些器械給城牆造成了極大破壞,守軍還是苦撐了下來。
最後,德薩格里達斯,守軍的兩個指揮官之一,向羅馬使節放話說他願意交出這座城市。這個計劃失敗了因為當戈格帕斯,另一名將領得知此事後親手將其處死。戈格帕斯繼續頑強抵抗直到弗拉米尼努斯帶領4000名最近補充的新兵抵達。羅馬人重新發起攻擊。最後戈格帕斯被迫放棄,雖然他確保了他和他的守軍能夠不受傷害並退回斯巴達。
吉雄之圍期間,畢達哥拉斯在斯巴達加入了納比斯,帶來了阿爾戈斯的3000名戰士。當納比斯發現吉雄失守后,他決定派一名特使與弗拉米尼努斯進行商談以簽訂和平條約。納比斯提議從阿戈斯撤回他的衛戍部隊且把所有流亡者及戰俘移交給羅馬人。弗拉米尼努斯喚來又一個戰爭委員會,多數代表都認為他們應奪取斯巴達並剝奪納比斯的王位。
弗拉米尼努斯在給納比斯的回復中提出了自己的條款,羅馬和斯巴達會議定一個六個月的休戰期若納比斯交出阿爾戈斯且把所有守軍撤走,允許拉科尼亞沿海城市獨立自主並把他的交給他們他的艦隊;在未來八年中付一筆戰爭賠款並不許進入於任何克里特城邦聯合。納比斯否決了這個提議聲稱他有足夠的補給以抵擋住這次圍城。弗拉米尼努斯因此帶著他的50000人的大軍到斯巴達,在在城外的一場戰役打敗斯巴達人後,開始包圍這座城。弗拉米尼努斯決心不是進行普通的圍城而是爭取猛攻它。斯巴達人最初擋住了聯軍,但由於羅馬人的大型盾牌使得遠程攻擊無法發揮作用,他們的抵抗後來變得很艱難。
羅馬人向斯巴達發起一輪攻擊並佔領了城牆,但他們的攻勢最初為城市郊區道路的狹窄所阻礙。然而當他們向市中心挺近時道路變得寬了些,斯巴達人被迫一次又一次後撤。納比斯看到他的防守正在崩潰,試圖逃跑,但畢達哥拉斯重整了士兵並驅使他們在城牆附近的建築物上防火。燃燒的碎片墜落到正在進城的聯軍士兵身上,造成了許多傷亡。注意到這點,弗拉米尼努斯命令他的軍隊撤回營地。當稍晚時候重新發起進攻時,斯巴達人設法拖延了羅馬人的進攻三天,直到納比斯覺得情勢已無法挽回,決定派畢達哥拉斯向羅馬遞交投降的提議。起初,弗拉米尼努斯拒絕見他,但當畢達哥拉斯第二次來到羅馬營地時,弗拉米尼努斯接受了投降,在談判與他之前設想的一樣之情況下。條約最後被元老院批准。
阿戈斯人在聽說斯巴達被圍后發動了叛亂。在阿爾戈斯的阿奇帕斯指揮下他們襲擊了珀勒涅的蒂謨克里特指揮的守軍。蒂謨克里特在他的人手可以安全離開的情況下交出了大本營。作為回報所有為納比斯服役的阿爾戈斯人被允許回到家中。
戰爭之後弗拉米尼努斯視察了阿爾戈斯的尼米運動會並宣布該城邦獲得了自由。阿爾戈斯人馬上決定重新加入阿哈伊亞同盟。弗拉米尼努斯將拉科尼亞的所有沿海城市從斯巴達統治中解放出來並將他們置於阿哈伊亞同盟的保護之中。斯巴達殘存的艦隊交由這些沿海城市保管。納比斯同樣不得不從克里特諸城撤回守軍並廢除了一些曾加強斯巴達軍事實力的社會和經濟改革。然而,羅馬人並沒有把納比斯趕下斯巴達王座。即使斯巴達已是一個為各邦所包圍的無能力的國家,羅馬人還是需要一個獨立的斯巴達來制衡日益壯大的阿哈伊亞同盟。納比斯用送出包括他兒子阿梅納斯在內的五名人質表示對羅馬的忠誠。羅馬人沒有遣還流放者,希望消除斯巴達國內的衝突。不過他們允許那些丈夫被流放而嫁給希洛人的婦人與她們的親夫團聚。
當弗拉米尼努斯指揮的羅馬軍團返回義大利后,希臘諸城邦又重新受自己支配。這一區域在這時佔優勢的強權是剛剛輸掉一場對羅馬戰爭的馬其頓王國、埃托利亞人、壯大了的阿哈伊亞同盟以及被削弱的斯巴達。曾反對羅馬乾涉希臘事務的埃托利亞人,鼓動納比斯重新佔領他從前的領土並在希臘諸強權中確立自己的地位。公元前192年,納比斯組建了一支新的艦隊並加強了軍力,包圍了吉雄。阿哈伊亞同盟對此的反應是派遣一名特使到羅馬求援。作為回應,元老院派出了執政官阿蒂利烏斯帶著一隻能擊敗納比斯海軍的羅馬海軍,同時又派了一個弗拉米尼努斯領頭的使團。阿哈伊亞同盟沒有坐等羅馬艦隊抵達,而是讓菲洛皮門帶領著阿哈伊亞同盟陸軍及海軍向吉雄進發。提索指揮下的阿哈伊亞同盟艦隊被斯巴達剛剛組建的艦隊所擊敗,阿哈伊亞同盟旗艦也在第一次猛攻時被擊成碎片。在陸地上阿哈伊亞人也沒能擊敗吉雄城外的斯巴達軍,菲洛皮門最後撤回泰耶阿。當菲洛皮門再次進入拉科尼亞時他的軍隊中了納比斯的埋伏,然而他仍然設法取得了勝利。阿哈伊亞同盟人可以毫無阻礙的劫掠拉科尼亞30天,因為斯巴達軍隊都縮在堅固的城池之內。當羅馬特使弗拉米尼努斯抵達后,一個奪取斯巴達的計劃被提出,他說服了阿哈伊亞同盟將軍菲洛皮門有節制的使用它。納比斯暫時決定接受現狀並在與上次談判相同的條件下投降。
斯巴達陷落後希臘本土的變化由於當時斯巴達的軍隊已被削弱,納比斯呼籲埃托利亞人給予幫助。他們派阿列克薩梅努斯指揮的1000騎兵支援斯巴達。當納比斯視察他的軍隊操練時,埃托利亞指揮官阿列克薩梅努斯嚴厲指責了他並用他的矛刺殺了納比斯。然後埃托利亞軍隊開始逮捕宮廷顯貴並開始搶劫這座城市,但斯巴達的居民重整旗鼓並將他們驅逐了出去。當斯巴達處於騷亂時是菲洛皮門帶著阿哈伊亞同盟軍隊進入了城市並使斯巴達淪為了同盟的一個邦。斯巴達城邦被允許保持它的法律和領土,但那些流放者,他們尚武民眾的統治已一去不復返了。
公元前189年,羅馬帶走的人質(包括納比斯的兒子,他已得病死去)被允許回到斯巴達。斯巴達人仍然沒有任何港口並遭受著許多政治經濟方面的從臨近敵對的流放者的活動到沒有入海口問題的困擾,他們奪取了拉斯城,那兒是許多流放者的避難所並是拉科尼亞自由聯盟的成員。阿哈伊亞人將此當作立即終結斯巴達獨立的理由並斷然付諸行動。他們要求交出那些為此次襲擊負責的人。那些犯人以謀殺30名親阿哈伊亞同盟的公民作出回應,逃離了同盟並要求羅馬人庇護。羅馬人期盼看到同盟的分裂,因此對此種情勢無動於衷。公元前188年菲洛皮門率軍隊和一些堅決要求回到斯巴達的流亡者進入北拉科尼亞。他先是屠殺了80名反阿哈伊亞同盟的群眾,接著攻破了納比斯在斯巴達周邊修建的城牆。菲洛皮門隨後放還了那些流放者並廢除了斯巴達法律,並在那兒引入了阿哈伊亞同盟的法律。這樣一來斯巴達作為希臘主要強權的角色被終結,阿哈伊亞同盟成為伯羅奔尼撒占統治地 位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