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

鼠害

指鼠類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危害。鼠類屬哺乳綱(Mam-malia)嚙齒目(Rodentia)動物。共有1600多種。鼠類繁殖次數多,孕期短,產仔率高,性成熟快,數量能在短期內急劇增加。它的適應性很強,除南極大陸外,在世界各地的地面、地下、樹上,水中都能生存,不論平原、高山、森林、草原以至沙漠地區都有其蹤跡,常對農業生產釀成巨大災害。

直接危害


害鼠可以傳播多種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包括鼠疫和出血性腎綜合症,在鼠害嚴重的季節和局部地區,老鼠還會咬人,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間接危害


鼠類間接為害主要是指對人類的生產經濟活動造成損失,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農業上

鼠類為雜食性動物,農作物從種到收全過程中和農產品貯存過程中都可能遭受其害。多在晨昏活動。有的專吃種子和青苗,如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社鼠(R.niviventer)、黃毛鼠(R.rattoides)、小家鼠(Mus musculus)、黑線倉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和大倉鼠(Cricetus triton)等;有的以植物的根、莖為食,如鼢鼠(Myospalax spp.)和鼴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等;有些鼠類喜食糧油作物種子,如小家鼠、黑線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黃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等。世界各地的農業鼠害造成的損失,其價值相當於世界穀物的20%左右。

林業上

主要是食害樹種;啃咬成樹、幼樹苗,傷害苗木的根系,從而影響固沙植樹、森林更新和綠化環境。林業上的主要害鼠有紅背鼠(Cle-thrionomys rutilus)、棕背鼠(C.rufocanu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松鼠 (Sciurus vulgaris)和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等。

牧業上

牧業上的害鼠主要有黃兔尾鼠(Lagurus luteus)、達烏爾黃鼠(Citellus dauricus)、旱獺(Marmota spp.)、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和鼴形田鼠等。主要是大量啃食牧草,造成草場退化、載畜量下降、草場面積縮小。沙質土壤地區常因植被被鼠類破壞造成土壤沙化;鼠類的挖掘活動還會加速土壤風蝕,嚴重影響牧業的發展和草原建設的進行。此外,鼠類還是流行性傳染病的潛在宿主,直接威脅著畜牧業的安全。鼠類有終生生長的門齒,具有很強的咬切力,它們也能對農業建築物和一些農田水利設施造成很大危害。

防治


主要的防治方法有:

生物防治

主要是保護和利用天敵,也可利用對人畜無害而僅對鼠類有致命危險的微生物病原體。應加保護的鼠類天敵在哺乳類中有黃鼬黃鼠狼)、艾虎(艾鼬)、香鼬香鼠)、狐狸、兔猻猞猁野狸和家貓等,鳥類中有長耳鴞短耳鴞縱紋腹小鴞貓頭鷹類,爬行類動物中主要是各種蛇類等。為此需注意保護天敵。

化學防治

主要是使有毒物質進入害鼠體內,破壞鼠體的正常生理機制而使其中毒死亡。效果快、使用簡便、廣泛用於大面積滅鼠時能暫時降低鼠的密度和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缺點是一些劇毒農藥能引起二次甚至三次中毒,導致鼠類天敵日益減少,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在使用不當時還會污染環境,危及家畜、家禽和人的健康。常用藥物中的腸道毒物有磷化鋅、殺鼠靈、敵鼠鈉鹽等;熏蒸毒物有氯化苦、氰化氫、磷化氫等。大隆(溴聯萊殺鼠迷)滅鼠劑在農田滅鼠中的效果尤佳。同一種滅鼠藥毒餌不可以連續使用
對於傳統的滅鼠方法,同一種滅鼠藥毒餌為什麼不可以連續使用?
老鼠採食毒餌中毒死亡后,屍體中尚有殘留毒餌的化學成分,毒餌化學成分即使痕量它的基本物理性質不變。其它老鼠發現死鼠時仍就可以嗅到除老鼠正常氣味外毒餌化學成分的特殊氣味。老鼠智商比人差不了許多,是非常聰明的哺乳動物,它的嗅覺非常敏銳,具有很強的氣味辨別能力與記憶力。老鼠能夠判斷出同伴的死亡與化學成分的特殊氣味有直接關係,並牢記,所以它不會採食嗅出死鼠體內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它還會阻止同伴採食。即便餌料改變了,老鼠還是不會吃的。(鼠害滅鼠)

物理防治

主要利用器械滅鼠。多用於倉庫、畜舍、野外動物調查等方面,常用的器械有鼠鋏、鼠籠、繩套、壓板、水淹、刺殺等。電流擊鼠效果較慢,常用作輔助工具。

生態防治

主要是破壞和改變鼠類的適宜生活條件和環境,使之不利於鼠類的棲息和繁殖,並增加其死亡率。常用的田間措施有合理規劃耕地、精耕細作、快速收穫、減少田埂和剷除雜草、冬灌和定期翻動草垛等。室內措施包括設置防鼠設施以保管食品,斷絕鼠糧,經常打掃和變動一些物品的位置,發現鼠窩立即搗毀和堵塞等。
此外,不孕劑和動物外激素以及超聲波驅鼠等滅鼠方法也已開始試用。中國還用鼠類外激素如尿液等作為性引誘劑,與毒餌或其他捕鼠工具相配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