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華
高級工藝美術師
盧光華,男,中國竹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1948年生於浙江東陽,長在竹編世家,系雅溪盧氏竹編傳人。“光華似竹,其容貌清瘦如竹秀於外;誠信若金,其性格堅毅如竹剛於內”。他在竹編藝術領域孜孜以求,從事開發、創作、研究30餘年,藝海泛舟,甘苦備嘗,終有所成。
72歲的盧光華先生,在金華市東陽竹編領域裡行走半生,把竹編書法藝術演繹得出神入化,成為中國竹編界首位高級工藝美術師、首位中國竹工藝大師、亞太地區竹工藝大師。更因其31年痴迷創新竹編版《蘭亭序》,被譽為中國平面竹編界的“王羲之”。
盧光華先生的大師成長之路,可以說是“跨界融合”的典範。他曾經是一名教師。竹編,原先跟他是風馬牛不相及。
1971年,因為娶了“地主”的女兒為妻且堅決不肯“劃清界限”,當時在學校教書的盧光華,被下放回到老家務農。為了養家糊口,白天他接受貧下中農改造,晚上跟村民學做竹編。
這是他人生中一段最艱難的歲月。
隨著篾片在指間騰挪閃轉的姿勢越來越嫻熟,內心的苦悶在這種民間藝術的熏陶中逐漸消解。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要是用老祖宗傳下的竹編手藝,編織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該有多好!
然而,當時溫飽尚未真正解決,盧光華只能把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埋在心底。改革開放后,他創辦了一家仿古工藝廠,開始編織長期埋在心底的“竹編書法夢”。
1994年,這件竹編《蘭亭序》參加原文化部舉行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獲特別榮譽獎。時任中組部部長宋平見狀非常激動:“《蘭亭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用竹編表現出來,我從未看到過!”
在竹編領域磨鍊了整整20年,盧光華終於迎來人生中的首個高光時刻。拿了國家級金獎之後,他意猶未盡,又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潛沉。2001年,他捧出竹編《蘭亭序》2.0版。這件作品參加浙江省首屆工藝精品評審獲工藝精品,全省共評選15件,東陽唯此一件。
十年推出兩個版本,在外人看來已是神韻非凡,但盧光華並未止步。2006年,盧光華決定創作本色竹編《蘭亭序》,用了8個月才完工。這次創新讓盧光華體驗到了書法、竹編與東陽木雕融合的獨特優勢,奠定了之後的跨界基調。
2007年1月,盧光華憑藉竹編3.0版《蘭亭序》,榮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成為中國平面竹編界首人。專家評價:這件前所未有的藝術品,填補了中國平面竹編的空白。
“你編織了那麼多《蘭亭序》,技藝算是登峰造極了,但是你會寫嗎?”2010年,朋友的一句“天問”,讓盧光華陷於沉思。身為國家級大師,他覺得自己不能永遠原地踏步,“工匠重在技術精湛,大師勝在藝術精妙,傳統工藝要創新發展,必須文化引領。”
從此,盧光華開始臨摹《蘭亭序》。6年後,他有了把自己書寫的《蘭亭序》變成竹編的想法,但並未貿然行之。10年後,筆下功力漸深,他已能脫離法帖而把整篇《蘭亭序》寫得與原作不差上下。
2020年疫情居家期間,盧光華閉門謝客,決定創作自書版《蘭亭序》。他寫了不下100稿,才挑選出自己滿意的藍本,分別編織出黑白雙色版、本色竹絲版,製作成雙面屏風。整座屏風長6.5米,高2.1米,厚7厘米。這件作品再次刷新了盧光華創造的紀錄,成為目前東陽竹編中最大的書法屏風,而且是自書版的最大竹編屏風。
一束細如髮絲的篾絲,一幅行雲流水的《蘭亭序》,疊映交織成盧光華竹編人生中最鮮明的藝術基因,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回顧從教師到中國竹工藝大師的跨界歷程,盧光華先生說,藝術創作與體育運動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都要以真心和實力,不斷地堅持和投入;即使遭遇挫折,也懷著少年的狂熱心態。
聊起即將舉行的2020浙江省民俗體育精英賽暨長三角地區體藝交流大會,盧光華先生感慨地說,盛世才能出體育冠軍,才能出藝術精品。解放前我國有世界冠軍嗎?沒有。中國崛起后,才能培養出世界冠軍,經濟上去了,自然而然地藝術就發展了。浙江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提出體育和藝術融合的發展戰略,這是一個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