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耶阿本德
費耶阿本德
費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奧地利裔美籍科學哲學家、無政府主義者。
Paul Feyerabend 費耶阿本德
1924年(甲子年)1月13日生於維也納
1994年2月11日在瑞士去世。他的父親是個公務員,母親是位裁縫
1940他應召去納粹軍隊服役,1945年在俄國撤退時脊骨被俄軍射中,留下終生殘疾
1947年,回維也納大學學習歷史和社會學,不久轉學物理學,並發表了關於物理學解釋觀念的文章。那時的費耶阿本德還是個狂熱的實證主義者
1949年他成為克拉夫特小組的學生負責人,克拉夫特是費耶阿本德的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
1951年,費耶阿本德通過論“基本陳述”的論文,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同年申請英國議會獎學金到維特根斯坦所在的劍橋大學學習,但維特根斯坦在費耶阿本德到達英國之前去世了,所以費耶阿本德又另選波普爾作他的導師
1952年他在倫敦經濟學院在波普爾指導下從事研究,集中研究量子論和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列印稿
1953年,他拒絕了當波普爾研究助手的邀請,返回維也納
1959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學費耶阿本德接受終身職位,永久移居美國,成為美國籍公民
1965年,費耶阿本德發表《經驗主義諸問題》的第一部分以及《對批評的回答》,他試圖構造一個“寬容的”、 “消過毒的”經驗主義。雖然在他與波普之間已拉開一定距離,費耶阿本德仍然能寫文章,熱情評論波普的《猜想與反駁》
1967-1968年發表的文章都集中轉向“理論的多元論”,這種觀點為了最大化各種機會證偽現有的各種理論,主張科學家應該建構儘可能多的可供選擇的理論,並為之辯護。費耶阿本德在《論最近對‘補遺’的批評》一文中,為玻爾的觀點辯護,反對波普的批評,波普不悅
1969年,在《沒有經驗的科學》這篇小短文中,費耶阿本德終於放棄了成為一個經驗主義者的想法。1970年,發表《對專家的安慰》,費耶阿本德在文章中用庫恩的觀點抨擊波普。論文版《反對方法——無政府主義知識論綱要》發表,該文第一次公開使用“認識論的無政府主義”一詞。接下來的幾年幾乎沒發表什麼東西
1974年,費耶阿本德的朋友拉卡托斯去世,他們二人聯手創作一部對話性的著作《贊成方法和反對方法》的計劃因此擱淺
1975年,費耶阿本德的成名作《反對方法》面世,正式公布“認識論的無政府主義”觀點
1978年《自由社會中的科學》面世,他絲毫沒有放棄在《反對方法》中宣布的立場,書中也包括對相對主義認可的主要觀點,這是讓他成名的重要觀點之一。費耶阿本德哲學文集德文版第一卷出版(費耶阿本德從這一觀點出發用德文發表的文章)
1981年《費耶阿本德哲學文集》英文版前兩卷出版
1984年,發表《作為藝術的科學》,在該文中他立場鮮明地為科學史的相對主義解釋辯護,同時繼續進行為馬赫恢複名譽而活動。
1987年《告別理性》出版,該書收錄了費耶阿本德1981-1987年間發表的一些文章,相對主義再一次提到最前沿。
1990年3月費耶阿本德正式辭去伯克利的任職
1991年從蘇黎世退休。《關於知識的三篇對話》,以及由他以前的學生姆尼瓦編輯的紀念文集《超越理性》出版。
1993年費耶阿本德得了不宜手術的腦瘤,住進醫院。
1994年2月11日,費耶阿本德在蘇黎世的家中去世。
1.《沒有基礎的知識》(Knowledge without Foundations, Oberlin, Ohio: Oberlin Printing Co., 1962);
2.《反對方法》(Against Method ,London: Verso, 1975; Revised edition,London: Verso, 1988;3rd edition,1993.中譯本,1992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周昌忠譯;
3.《自由社會的科學》(Science in a Free Society,London: New Left Books, 1978.)中譯本,199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蘭征譯;
4.《實在論、理性主義與科學方法(哲學文集,第一卷)》(Realism, Rationalism, and Scientific Method: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ume 1,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5.《經驗主義問題(哲學文集,第二卷)》(Problems of Empiricism: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ume 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6.《告別理性》(Farewell to ReasonLondon:,Verso/New Left Books, 1987)中譯本,200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陳健等譯;
7.《關於知識的三篇對話》(Three Dialogues on Knowledge,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1);
8.《虛度光陰:保羅.費耶阿本德自傳》(Killing Time: The Autobiography of Paul Feyerabe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9.《獲得豐富性》(The Conquest of Abunda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9);
10.《知識,科學與相對主義(哲學文集,第三卷)》,J.Preston,編(Knowledge, Science and Relativism: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ume 3, ed. J.Prest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微觀物理學問題》(1962)
《實在論與工具主義》(1964)
《反對方法——無政府主義知識論綱要》(1975)
《自由社會中的科學》(1978)
《實在論、理性主義和科學方法》(哲學論文第I卷,1981)
《經驗主義問題》(哲學論文第II卷,1981)
《告別理性》(1987)
費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種與傳統看法截然對立的科學方法論論點怎麼都行。他在批判邏輯經驗主義和批判理性主義科學觀基礎上,闡述了觀察與理論的關係,提出了不可通約性來說明理論選擇、評價及科學進步問題;他擴展了無政府主義含義來論述科學與其他知識、社會現象的關係。儘管其思想中包含著許多不合理性因素及神秘主義色彩,但它體現出的寬容、民主的科學精神及具有辯證法特徵的能動的科學實踐觀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費耶阿本德指出,一切證據都是受評價者的世界觀或自然觀的影響而徹底地滲透理論的。一個理論可以同證據相矛盾,不是因為它不正確,而是因為證據受污染了。既然證據受理論污染,因此,要對競爭理論進行評價,就必須考慮除了競爭理論和證據之外的其他一些相干的高層背景理論。比如,在哥白尼時代,當用亞里士多德力學來對塔的問題作出解釋時,這一現象就支持托勒密的地心說而反對哥白尼的日心說。反之,當伽利略以運動相對性和慣性原理對塔的問題作出不同的解釋時,這個證據則轉變成為支持日心說的證據。所以,在理論比較評價中,由於觀察理論污染,具有不同的世界觀或自然觀的人,對同一個證據會有不同的解釋。由此,理論的評價就必然是缺乏客觀標準的。費氏認為,由於先後相繼的理論是不可比的,它們並沒有任何互相連續的繼承關係,因此他斷言:科學的演變不具有不斷進步的性質。這一看法是不符合科學、科學史及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實際的。科學是隨社會的需要,人類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而逐步發展的,它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總是在經驗與理論、理論與理論的相互衝突中求得生存與發展,體現了人的思維是至上性與非至上性的統一,要真正了解科學不斷演變進步的實質,就得理解科學的常態與革命、動態與靜態的聯繫與區別。
“他一生都忍受著階段性出現的巨大疼痛的折磨, 在許多公開場合露面時, 他都是靠大盒的止疼葯熬過去的”。這點以前都不知道呢。記得尼采好像提過可以研究一種“身體哲學”,疾病或許真會影響人的哲學傾向——尤其是痛苦的慢性病。
在歐美,人們經常用一些極端的辭彙來稱呼他的極端哲學,有人稱它是“‘什麼都行’的哲學家”,“反科學的哲學家”,甚至有人說他是“科學最壞的敵人”,費耶阿本德在科學哲學界獲得了“科學理論界的肆無忌憚者”的聲譽。總之,“費耶阿本德曾經是並且現在仍是當代哲學最有爭議的人物”。在歐美,從1964年開始就有學者注意費耶阿本德的哲學觀點,截止2003年底,可查到研究費耶阿本德的論文和著作167篇、部。許多著名的哲學家都關注他的思想動向,
例如羅蒂、普特南、阿加西等人都有研究費耶阿本德的文章,拉卡托斯更是他的頭號論敵。而勞丹、夏皮爾等新歷史主義科學哲學家的思想都與費耶阿本德哲學直接相關S.G.Couvalis、J.M Preston、G.Munévar等人在歐美哲學界成為費耶阿本德研究專家。S.G.Couvalis撰寫的《費耶阿本德對基礎主義的批判》是歐美哲學界第一部研究費耶阿本德哲學的專著,該書研究了費耶阿本德的後現代哲學思想。J.M Preston在1992-1999年8年內寫了8篇論文和一部全面研究費耶阿本德哲學的專著《費耶阿本德:科學、哲學與社會》,他還編輯了費耶阿本德哲學文集第三卷;又與Munévar, G. & Lamb, D,共同編輯了一部研究費耶阿本德哲學紀念文集《科學最壞的敵人?:費耶阿本德紀念文集》。G.Munévar 編輯的<<超越理性:保羅.費耶阿本德哲學研究文集>>一書被收入世界著名的波士頓科學哲學研究叢書,成為研究費耶阿本德的重要參考文獻。
1979年查汝強、江楓、邱仁宗三位先生翻譯的A.F.查爾默斯的《科學究竟是什麼》一書中就有《費耶阿本德的認識論無政府狀態》,是由邱仁宗先生翻譯的。
1980年一年內發表了4篇有關費耶阿本德的文章,一篇研究論文、三篇譯文。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通信》第16期發表了邱仁宗先生《費耶阿本德的科學哲學觀點》;
《自然科學哲學問題叢刊》第3期摘譯發表費耶阿本德的《反對方法》;
《世界科學譯叢》第6期發表譯文《科學發展的模式:“韌性原理”和“增生原理”》;
《自然科學哲學問題叢刊》1980年第3期發表伯路德著《保羅.費耶阿本德:科學與無政府主義》中譯文,該文被中國學者廣泛引用,
截至2004年2月,中國大陸哲學界研究費耶阿本德的專題論文共查到46篇(含兩篇博士論文),
含有關於“費耶阿本德”章節的中文著作、教材查到38部(1980.1-2004.1),
2004年國內第一部研究費耶阿本德哲學的專著《科學、批判與自由—費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論》出版。
費耶阿本德本人的論著以及國外研究費耶阿本德的論著被譯為中文的有25篇。費耶阿本德的主要著作中的《反對方法》、《自由社會的科學》、《告別理性》的中譯本也先後出版。
可以看出,中國哲學界很重視研究費耶阿本德,老一輩的專家邱仁宗教授、江天驥教授、舒煒光教授都曾專門撰文研究介紹費耶阿本德的哲學思想,夏基松教授、劉放桐教授、趙敦華教授等在他們編著的現代西方哲學著作、教材中都有專門章節評述費耶阿本德的哲學。張之滄博士、張來舉博士、黃瑞雄博士發表多篇研究費耶阿本德哲學的論文,成為國內研究費耶阿本德的中青年專家。
劉大椿教授、王治河教授把費耶阿本德作為後現代哲學的一員看待
王守昌教授把他與尼采、薩特等哲學家並稱為非理性主義哲學家。
吳忠教授認為,“費耶阿本德按他的論說風格像一位古希臘的智者(Sophist),而按他的思想內容則象一位辯證法者。但他所喜用的辯證法常常是否定型辯證法。他認為自己在方法論上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然而,如果輕信了他的表面辭藻,而把當作徹頭徹尾的相對主義者,那就大謬不然了。在他的以極端的形式用極端的言詞對極端的批判中,往往閃現著辯證法思想,隱含著某種真理。不論從哪一種方面說,費耶阿本德都是一位值得我國科學哲學工作者加以研究的人物”。邱仁宗教授說“他是西方科學哲學界的一位怪傑”,
“他維護實在論,強調批判的作用,主張擴散和理論多元論或方法論多元論,都是對科學動力學的貢獻。但是他的觀點走向極端,維護和論證相對主義、非理性主義、反科學主義。他是當代科學哲學中的最大異端,屬於歷史學派,反對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工具主義、批判理性主義,他認為他的任務是宣告科學哲學的終結,是科學哲學的送葬人”。江天驥教授認為“費耶阿本德在英美哲學界可說是獨樹一幟,他對多年來在那裡占統治地位的邏輯經驗主義和近年來有較大影響的批判理性主義不遺餘力地進行批評,從根本上予以否定。他從一個波普學派的成員戲劇性地轉變為波普的無情的批評者。他比庫恩更徹底、走得更遠。他的歷史辯證法思想尤其值得注意”。
蘭征博士說:“費耶阿本德的立場是十分獨特的。他是一個理性主義者,但他的觀點對理性主義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他是一個實在論者,但他的學說給實在論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同時他又是一個相對主義者,但他並不倡導一切形式的相對主義,而只是提倡一切傳統的平等生存,他相信這是符合民主原則的。他把這三種似乎很難調和的立場奇妙地結合起來了。”
黃瑞雄博士認為:“費氏的主張並不是非理性的,更不是反理性的。相反的,他卻是用理性來反思理性。多元方法論的合理性可從多方面得到確證”。
王書明提出的看法是,費耶阿本德哲學既不是典型的非理性主義也不是典型的理性主義,而是一種有限理性論。
以上的介紹表明,國內外哲學界十分重視研究費耶阿本德哲學,但目前仍然處於研究的初期,研究的空間十分廣闊,還有很多的問題沒有接觸到,沒有得到深入的研究。研究費耶阿本德哲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正在走向現代化的途中,如何面對西方現代化后的尷尬境地,如何避免西方科學的負面影響,如何更好地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與對話中發展自己的獨特文化等等,都是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費耶阿本德的哲學思想會啟發我們作進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