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筅
點茶的一種烹茶工具
茶筅,是點茶的一種烹茶工具,由一精細切割而成的竹塊製作而成,用以調攪粉末茶,是點茶的必備工具。
使用方法是,點茶師先用一茶勺,將粉末茶盛入建盞,沖入沸水,用茶筅快速擊拂,使之產生沫浡(bó)。
茶筅是古時烹茶時的一種調茶工具。茶筅以竹做成,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專門描述過茶筅:“茶筅,以勁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動,本欲壯而未必眇。當如劍背,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可見茶筅即是一種調茶工具。
茶筅攪開使茶粉受水均勻,再沖入適量的熱水,然後快速地用茶筅攪拌起沫浡(泡沫)。
茶筅用過後要洗乾淨,晾乾。洗乾淨后,把竹絲的形狀要用手指整理,可以輕輕的向外撥一下。避免竹絲都聚攏來,就會影響抹茶泡沫的生成。
一般以竹製作,將細竹絲係為一束,加柄製成。
宋代點茶時,將絲羅篩出的極細的茶粉放入碗中,注以沸水,同時用茶筅快速攪拌擊打茶湯,使之發泡,泡沫浮於湯麵。以茶湯顏色鮮白,和茶沫停留保持時間長為茶技高超的標準,從宮廷到市井,常以之賭勝負。
宋代點茶傳入日本,發展成為今天的日本茶道,其主要操作和器具依然沿襲宋代的規範。茶筅也隨之傳入日本,並沿用發展至今。
明代以後中國人改用散茶茶葉泡茶,茶粉點茶的技藝只在日本留傳,茶筅也只在日本還有使用。
抹茶茶筅簡介:抹茶起源於唐朝,至宋朝時隨著制茶技術和竹藝技術的不斷發展,唐朝的茶筷已經不能滿足對抹茶的泡製,因此北宋的一些茶藝大師便選取了高山白竹和紫竹而發明研製出茶筅,用以調製抹茶,宋朝時把對抹茶的調製稱為點茶。宋徽宗《大觀茶論》中強調使用茶筅的要點在於“手輕筅重,指繞腕旋”。
同時茶筅隨著宋代飲茶文化的東漸而落戶日本,經過日本茶藝師的改進,已成為日本茶道中不可缺少的茶具,茶筅在日本也稱為茶筌,在日本傳統中,茶筅需純手工精製,這樣既能體現制筅大師的高超技藝和茶筅價值,同時也表現了對抹茶茶道的敬重。其中奈良高山鄉是全日本乃至世界數一數二的精緻純手工茶筅產地,享有盛譽,是不可多得的上等茶具及工藝品。
茶筅規格:茶筅根據其竹穗根數的不同可分為平穗(16本)、荒穗(36本)、野點(54本)、常穗(64本)、數穗(72本)、八十本立(80本)、百本立(100本)、百二十本立(120本)等,依次可做出不同濃薄品質的抹茶。
作者朝代:元·謝宗可
詩文
此君一節瑩無暇,夜聽松風漱玉華。
萬縷引風歸蟹眼,半瓶飛雪起龍芽。
香凝翠發雲生腳,濕滿蒼髯浪卷花。
到手纖毫皆儘力,多因不負玉川家。
作者簡介:謝宗可,金陵人,元文宗至順初(1330)年前後在世。生平不詳。有詠物詩一卷傳世。
註釋:
(1)筅:讀xiǎn,音同“冼”,注音ㄒㄧㄢˇ,調茶竹具,約五寸長。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茶筅以勁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勁。本欲狀面未必眇。當如劍尖之狀。蓋身厚重,則持之有力,易於運用。筅疏動如劍尖,則出拂而浮沫不生。”
(2)瑩:光彩明亮。無瑕:沒有疵病。
(3)松風:煎茶時水沸之聲。漱:“煎”的意思。玉華:指茶。
(4)萬縷:指煎茶時上浮的水氣。風:指煎茶水沸時發出的松風聲。
(5)飛雪:茶湯的色彩。龍芽:茶葉。
(6)翠發:綠色茶湯行成。雲生腳:在注湯時用茶筅筅之,使茶湯的浪花浮成雲頭雨腳為止。下句“浪卷花”相同。
(7)濕滿蒼髯:茶筅在茶時被弄濕。
(8)纖毫:指茶筅的筅絲。
(9)玉川:即盧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