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頭村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下轄村

村頭村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西部,東南與大富村相連,西鄰沙口水閘,北與羅村街道朗沙村隔河相望,面積0.5平方公里,下轄東區、中區、西區3個村民小組

簡介


全村有558戶,總人口1758人,以馮、區姓為主,外來人口約5000人。兩委班子6人,交叉任職2人。
村落的西面是禪城中心區海拔最高的“王借崗”——佛山市唯一的古火山遺址。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為解決周邊地區的建築用石,張槎公社在王借崗開辦採石場。八十年代初,因研究珠三角地形地貌的需要,採石場停辦。現王借崗西北面近一半的山體已被炸平,東面保存良好。經多年的保護,王借崗樹木鬱鬱蔥蔥,漸成禪城區的一處新景觀。目前,我街道擬以王借崗為核心,打造北接汾江河,南接王借崗涌、調蓄湖,西連南北二涌、南北大涌的山水生態區。同時在水網沿岸開發休閑娛樂產業,打造連接山水一線的生態產業節點。
村頭村始終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以“三舊”改造為契機,盤活現有的土地資源,高起點、高規格、高標準建設宏豐、平陽、龍豐、永豐等四個工業園,全面提升物業檔次,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該村位於佛山市西郊邊緣,隸屬張槎街道辦,是一個工業、農業以及小商貿的集合型村子。村設東、中、西區三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近1600人,外來人口2000多人,佔地面積900畝。村頭村在黨支部、村委會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制宜,重點開發物業以及發展個體私營企業,開發了東區農貿綜合市場、外沙工業區、坦田工業區等村龍頭經濟據點,現有中小型企業100多家,商鋪30多家,初步形成一個現代經濟式的農村。村頭在發展經濟發展同時,狠抓教育事業和村政建設,努力為村民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村委會投入大量的資金,為學校購置電腦建立校園網路,改善教學設施,使小學成為一所信息電教化的現代學校。村內道路改造及鋪設、村容綠化不斷完善,各村民小組紛紛設立社區活動中心、街心公園,村莊面貌大為改觀,呈現出安居樂業、優閑美化的景象。村頭村委會正以健康積極的精神面貌帶領村民走向文明的現代生活。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佔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佔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佔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佔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佔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摩托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