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所鎮

山東省乳山市下轄鎮

海陽所鎮位於乳山市最南端,是三面環海一面接陸的半島,具有得天獨厚的水產旅遊資源。鎮域面積70平方公里,鎮駐地距乳山市區10多公里,與省級銀灘旅遊度假區緊緊相連,鎮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里,全鎮共有耕地面積4.05萬畝,海岸線長90公里,轄40個行政村。

2019年10月,海陽所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屬海陽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牟海縣第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屬乳山縣港里區。
海陽所鎮建設聯想
海陽所鎮建設聯想
1951年設海陽所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3月改鎮。1995年,面積91.4平方千米,人口36217人,轄海陽所、鄒格、海疃、趙家莊、所后張家莊、所后常家莊、望海庄、賈家莊、大庄、三甲疃、呂家莊、金港、西浤趙家、西浤於家、西浤辛家、趙東庄、池源、水頭、邢家、蘆頭、所陳家、姜格、李家、薛格、半海山、杜家、南浤北村、南浤南村、南浤西村、西黃島、雙峰庄、小、杜家島、南夼、小石口、南黃島、後山於家、西山、姜家莊等40個行政村。2004年2月10日,與乳山市大乳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

區域由來

海陽所
元至正十三年,焉姓由河南省開封遷居此地,以居地西溝旁曾設軍寨,取名沙溝寨(明洪武十八年遷翁家埠)。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海上入侵,在此設海陽守御千戶所,至明末,先後有許、張、馬、李、劉、徐、於、孫、楊、鞠、常、趙、王、左、傅、賈、呂、陳、鮑、謝等24姓軍戶落籍,以此地設海陽守御千戶所定名海陽所。后多數姓氏遷居他處。現有馬、許、鞠、左、王等姓。
所后張家莊
海陽所鎮西皇島村民
海陽所鎮西皇島村民
明永樂年間,張姓由小雲南從軍海陽所,成化年間落籍建村張家莊。1980年更今名。
所后王家莊
明永樂年間,王姓由小雲南從軍靖海衛,明末遷此建村王家莊,后郭、辛等姓遷入。1980年更今名。
所后常家莊
明永樂年間,常姓從軍靖海衛,明末遷此建村常家莊。1980年更今名。
賈家莊
明永樂年間,賈姓從軍海陽所落籍,明末遷此建村。
望海庄
明末,宋、潘、于姓先後遷此建村宋家莊,后遷走。清雍正年間,杜姓由杜家島、王姓由海陽所遷此定居,因東臨大海更此名。
呂家莊
明永樂年間,呂姓從軍海陽所,成化年間落籍此地建村。
所陳家
永樂年間,陳升由小雲南從軍海陽所,后落籍此地建村陳家。1980年更此名。
海疃
明永樂年間,劉蘭由小雲南從軍海陽所,弘治年間,落籍於海灘邊立村,取名海灘。后演作今名。
趙家莊
明永樂年間,趙、徐、許姓由小雲南從軍海陽所落籍。萬曆年間,三姓遷此分別建村趙家莊、指揮、許家埠。1942年,諸村合一行政村,稱趙家莊。
鄒格
順治十二年,宋天洪由南泓遷此定居。天洪身亡,其妻周氏重婚生子,子以母姓立名周格庄,后演作今名。
三甲疃
海陽所鎮村民清理海域
海陽所鎮村民清理海域
唐時,邵姓在此建村邵家埠,元末遷走。明正德二年,於岱由小泓遷此定居,襲舊名。清康熙二十一年更名三甲。1980年更今名。
大庄
明天啟二年,宋讓由南泓遷向陽坡下立村稱崖下,后隨村莊擴大改名大庄。清康熙年間,王姓由寧海州遷居村東北建村小庄,1945年併入大庄。
池源
清康熙年間,宋姓由南泓遷此為遲姓看山,稱遲家庵,成村后更名池園。1942年又更今名。
金港
清乾隆四十五年,于姓由西泓於家來居,因居地附近港灣盛產魚蝦,故名。
趙東庄
明萬曆年間,趙姓由海陽所軍戶落籍遷此立村。
西泓於家
明洪武年間,於顯興由榮成縣斥山遷居建村於家。后因此地南北瀕海,且居海陽所半島西部,故更稱此名。
西泓辛家
明萬曆年間,辛堅由十里大辛家(今南黃村)遷此立村辛家,后更此名。
西泓趙家
明永樂年間,趙姓由小雲南從軍海陽所,再遷此立村趙家,后更此名。後於姓從西泓於家遷入。萬曆年間,遲姓從萊陽縣遷居趙家村東南建村遲家,1946年併入西泓趙家。
後山於家
清雍正年間,於士蒿由西泓於家遷居多夼,之後族人相繼落居十間房、桑樹嘴、西廟、麵條溝等處,劉姓從即墨縣金口遷此建貓口嘴。后諸自然村合一行政村,因位於大乳山後,故名。
西山
清雍正年間,趙姓由西泓趙家遷居大乳山西定居,稱西山趙家;于姓由西泓於家遷此稱西山於家。1945年,兩村合一稱西山。
清康熙六十一年,姜敬由姜格遷此以姓立村。嘉慶至光緒年間,先後有劉、李、於、辛、趙姓分別由薛格、李家、水頭、西泓辛家、西泓趙家遷此,分建劉家、李家、黃金釵、風洞、北道、山前、辛家頂、獅角山等村。1942年,諸村合一稱姜家莊。
西黃島
清康熙年間,童姓居黃島山西,故名。嘉慶十二年,姜姓由姜格遷居村北建村黃嶺。劉姓在村北建村劉家河(年代無考)。后辛姓於光緒六年遷入,遲姓於光緒二十七年遷入。1952年,諸村合併稱西黃島。
雙峰庄
明萬曆年間,辛姓由西泓辛家遷居立村,以村西有兩座山峰而取名。清初,杜姓由即墨縣羊山後遷入。清咸豐年間,趙、遲姓由西泓遷居葛子嶺。光緒年間,姜姓由姜格遷居石匣。1952年,諸村併入該村。
杜家島
清康熙年間,杜姓由即墨縣羊山後遷險島定居立村,因忌諱“險”字,改稱杜家島。后姜、宋姓先後從姜格、南泓北村遷此島建村魚河嘴、棉花山,1942年併入杜家島。
邢家
明永樂年間,邢姓由文登縣望島遷此建村。清中期,姜、宋、馬、于姓先後由姜格、大庄、海陽所、水頭遷入。
水頭
明天順年間,馬姓由海陽所遷此立村,因位居小河下游,故名。嘉靖年間,于姓由雲南遷入。
蘆頭
明永樂年間,於、裴姓從雲南遷此建村,因此處蘆葦叢生,故名。后宋、郭姓由南泓、李家遷入。
姜格
明洪武年間,姜顯成由峒嶺遷此立村,後於姓遷入(后遷常家莊、翁家埠)。
李家
明永樂年間,李姓由金鄉縣從軍海陽所,嘉靖年間遷此立村。正德年間,張姓由海陽所遷此建村張家,后合為一村稱李家。
薛格
原有薛姓居此建村取名薛家,金末戰亂遷走。明永樂年間,劉姓軍戶落籍建村,襲舊稱。萬曆年間,于姓由司馬庄遷入。后演作今名。
半海山
清道光十年,宋姓由南泓遷此立村,因村后小山一半在海,一半在陸,故名。後有任、杜姓先後由任家夼、杜家遷入。
杜家
清初,姚、楊姓居此。康熙年間,杜姓由杜家島遷此,因杜姓人盛,故名。
南泓(3村)
明洪武二年,宋彥由史家疃遷此立村。因居海陽所半島南部,且瀕臨大海,故名。1950年析為3個行政村。
小泓
明永樂年間,於道德由雲南遷南泓村西南處立村,取名小泓。后宋姓由南泓遷入。
南夼
明末,叢、於、宋姓分別由海陽所、小泓、南泓遷此建叢家、於家、中疃三村。因同處山夼中,1934年合為一村稱南夼。
小石口
清康熙五十九年,宋啟禎、宋啟明由南泓遷此立村,因臨海口處,鵝卵石頗多,故名。
崇禎年間,宋姓由南泓遷此海島定居,初名南泓島,清末以島的土色更名。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海陽所鎮下轄4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海陽所村。
海陽所鎮371083102(40村)下轄村及代碼
~201海陽所村~202所陳家村~203呂家莊村~204賈家莊村
 ~205望海庄村~206常家莊村~207王家莊村~208所后張家莊村
~209趙家莊村~210海疃村~211鄒格村~212三甲村
~213大庄村~214池源村~215邢家村~216水頭村
 ~217姜格村~218趙東庄村~219西泓辛家村~220西泓趙家村
~221西泓於家村~222金港村~223雙峰庄村~224杜家島村
~225西黃島村~226蘆頭村~227李家村~228薛格庄村
 ~229半海山村~230杜家村~231南泓北村~232南泓西村
 ~233南泓南村~234小泓村~235南夼村~236肖石口村
~237南黃島村~238姜家莊村~239西山村~240後山於家村

文化


鎮名由來

海陽所,古稱沙溝寨,自古為軍事要塞之地。向南可防海上入侵之敵,東西可協同沿岸守御點對敵作戰,北靠大陸,腹地深遠。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海上入侵,在沙溝寨修築土牆,設立海陽守御千戶所,隸屬大嵩衛,時屯兵1120人,設正千戶1員,副千戶2員,鎮撫2員,百戶十員。百戶所領112人,設總旗2名,小旗10名。清順治初年,撤銷守御千戶所后,海陽所作為地名取代了沙溝寨。現海陽所村的居民,多系明永樂年間在此定居的軍戶後裔。

地理環境


海陽所鎮衛星地圖
海陽所鎮衛星地圖
海陽所鎮位於乳山市最南端,地處北緯36°43'至37°36',東經121°28'至121°39',瀕臨黃海,東部毗鄰國家4A級銀灘旅遊度假區,西靠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總面積7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陸緣線僅3公里,是三面環海一面接陸的小半島,屬暖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1.4攝氏度,冬暖夏涼,風景秀麗,是觀光旅遊、療養、度假、避暑的勝地。境內多為丘陵,中南部有零星小平原。沿海灘塗和島嶼盛產泥蚶雜色蛤石花菜。是乳山市海產品基地。名勝有大乳山。西趙家村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海疃村有西周早期墓群。
地形地貌
海陽所鎮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地區,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最高點位於大乳山頂,海拔221米;最低點位於潮汐湖,海拔4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海陽所鎮總人口2.9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82萬人,城鎮化率27.5%。另有流動人口1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4324人,佔48.08%;女性15464人,佔51.91%;14歲以下2635人,佔8.84%;15—64歲21321人,佔71.57%;65歲以上5832人,佔19.5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9653人,佔99.55%;有少數民族135人,佔0.45%。2011年,人口出生率4.46‰,人口死亡率9.28‰,人口自然增長率-4.8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2人。
2017年末,海陽所鎮常住人口為28348人。
海陽所鎮
海陽所鎮
截至2018年末,海陽所鎮戶籍人口有29843人

經濟


工業強鎮取得顯著成效
2007年,海陽所鎮把工業作為財政增收、解決就業的主體,強力推進工業強鎮戰略,採取工業技改、招商引資、發展民營、園區帶動等多條途徑,不斷膨脹工業總量,培植骨幹企業,工業經濟對鎮域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玉龍公司和黃海汽車配件公司技改項目順利推進,汽車配件產業成為鎮域工業主導產業。
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海陽所鎮旅遊地圖
海陽所鎮旅遊地圖
2007年,海陽所鎮始終把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戰略性措施,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產業化帶動、特色化發展、組織化推進,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特色產業,農業發展整體競爭力不斷提高。按照“以養興漁、以漁強鎮”的發展思路,積極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在不斷擴大海參、牡蠣養殖面積的基礎上,積極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漁業生產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全年全鎮工廠化養殖水體達12萬立方米、淺海養殖5萬畝、灘塗精養4萬畝、海參養殖4萬畝,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富民產業。
民營經濟不斷發展繁榮
2007年,海陽所鎮把大搞民營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植,堅持認識到位、組織發動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和管理服務到位,使民營經濟呈現出多領域延伸、多行業拓展、大規模擴張、高效益發展的格局,特別是依託良好的水產資源,通過努力打造民營一條街和經濟園區等載體,引導民營經濟集中發展,規模發展。全年全鎮新增個體工商戶165戶,新增民營企業12家,民營企業上交稅金3660萬元。
城鎮規劃建設上檔升級
2007年,海陽所鎮充分發揮鄰近銀灘旅遊度假區和大乳山休閑旅遊度假區的區位優勢,以建設中心鎮為目標,按照高起點規劃、超前配套原則,全方位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分步實施“光亮工程”和“蜘蛛網工程”。投資110萬元,更新鎮駐地路燈110基;投資60萬元,完成廣電、網通等部門架設的光纜,提高了城鎮建設規模和檔次。
社會事業統籌協調推進
2007年,海陽所鎮始終堅持以維護群眾利益為根本,讓廣大群眾在發展中得到實惠。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投資260萬元對鎮敬老院進行翻新、擴建,投資150萬元對學校房屋進行整修並改善學校的辦公設施,全鎮農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客車、通電話,自來水普及率達97%,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2%。計劃生育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前列,計劃生育率達99%,人口連續10年負增長。
特色養殖
勤勞的海陽所鎮百姓
勤勞的海陽所鎮百姓
受乳山市海水網箱養魚成效顯著的啟發,海陽所鎮黨委、政府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得出了在參池裡搞網箱養魚同樣大有作為的結論。首先,魚的排泄物富含有機質,是海參的美食,符合綠色、無公害的標準。餵魚的殘餌和魚的排泄物經過海參的處理,又避免了因腐爛對海水造成的污染,使參池網箱養魚形成“以魚養參、以參促魚”的良性循環,可以說走的是一條經濟與環保“雙贏”的發展道路。其次,在參池裡搞網箱養魚比在外海搞網箱養魚風險要小得多。無論是潮間帶還是蝦池,四周都築有擋浪壩,抗風阻流能力強。再次,在日常管理方面,疏苗分箱、換網洗網、水下檢查以及成魚捕撈等,都要比外海網箱養魚方便得多,節省了勞動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了使這一論證具有可行性,該鎮黨委、政府抽出10畝參池用於實驗,並派出了專業技術人員現場進行觀察、記錄。經過半年多的實驗,該鎮已經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參池網箱養魚理論與技術。在該鎮黨委的積極引導下,預計全面推廣后,可為海參養殖戶增收2000多萬元。
經過精細加工和精美包裝后,每公斤賣到了40多元;往常散裝的烤蝦每公斤60元,經精細加工包裝后,售價達160元;散裝的石花菜以往每公斤只售10元左右,精選后小袋分裝每公斤售價20多元。
海陽所鎮地處黃海岸邊,盛產魚、蝦、貝、蟹等多種海產品,捕撈、養殖、加工海產品是當地漁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長期以來,漁民們習慣於大箱大袋混裝,沒有細化分類,等級不明顯,雖然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與同類產品相比,價格一直上不去。
海陽所鎮政府依託鴻岡海產品有限公司,著力引導各村加工業戶對乾鮮海產品進行精深加工。以公司代加工業戶的形式,按照品牌化運作模式對海產品加工實施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銷售,註冊了“銀海”牌商標,聘請有關專家精心設計產品商標圖案,有計劃、有組織地將產品推向市場,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這些經過脫水、保鮮、分袋、裝盒的海產品,不但打進了北京、上海、廣東等各大超市貨場,而且還出口到日本,僅此一項就創匯300萬美元。
作為一個半島型的鄉鎮,海陽所鎮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這裡的海域以無污染而著稱,是魚蝦、貝類、海藻繁衍的好地方,為生態養鴨提供了上佳飼料。養鴨是該鎮沿海村莊一個傳統的養殖項目。在營養豐富的海洋“美食”滋補下,這裡的鴨子產蛋量高,蛋的個頭大,皮薄味美,當地許多賓館飯店以及市民慕名來收購。海陽所鎮鴨蛋的美名也傳到了外地,每年秋天,青島、煙台、威海等地的一些客戶也加入到了收購鴨蛋的行列中,並且同當地百姓建立了固定的收購關係。
綜述
2011年,海陽所鎮財政總收入3.9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億元,比上年增長4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35萬元,增值稅4271萬元,企業所得稅208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938元,比上年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10322元。
2018年,海陽所鎮財政收入5668萬元。實現農業總產值18.0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43.7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186元。 2018年,海陽所鎮有工業企業34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農業
2011年,海陽所鎮有耕地面積3.7萬畝,人均1.23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24.9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76.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萬噸,人均503.3千克,其中小麥0.5萬噸,玉米0.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花生。農業新增蘋果種植面積927公頃、茶葉203公頃、大姜466公頃。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畜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4.1萬羽。漁業以海水養殖為主,盛產魚、蝦、貝、蟹等多種海產品,捕撈、養殖、加工海產品是當地漁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工業
2011年,海陽所鎮工業總產值9.3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7%。實現工業增加值11.64億元,比上年增長13.2%。海陽所鎮有工業企業35家,職工2252人。
商業外貿
2011年末,海陽所鎮有商業網點263個,職工251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87億元,比上年增長2.5%;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3.2億元。2011年,出口總額139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
金融業
2011年末,海陽所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海陽所鎮有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25人,專任教師12人;中心小學1所,在校生800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心初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11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31%。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7%,比上年增長12%。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海陽所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9個;各類圖書室51個,藏書29萬冊。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2個。70%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0.89萬戶,入戶率92.3%。
海陽所鎮
海陽所鎮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海陽所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34個;病床2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7張,固定資產總值7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6名,其中執業醫師35人,執業助理醫師37人,註冊護士29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海陽所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4戶,人數654人,支出52.32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66元,比上年增長4%;醫療救助5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25人次,共支出1.9萬元,比上年增長1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1.6萬元,比上年增長11%。社會福利費1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6人。社區服務設施1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1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萬人,參保率96%。

交通


海陽所鎮境內有省道S704經過。

代表人物


歷代名人

清末三進縣衙為民請命的監生宋煊文,為今海陽所鎮南泓村人。
宋煊文(1853~1915),通曉法典,能言善辯,處事公道,常替人寫狀鳴冤,頗受鄉人敬重。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春,他目睹官府私加浮捐,魚肉百姓,便憤而赴海陽縣衙署大堂,與知縣吳延祚說理。經過兩個時辰的舌戰,終使知縣理屈辭窮,被迫革除違法徵收的制錢、錢串、戶口、布袋、轎杠等雜費,並准許百姓在繳納錢糧時,制錢、銅元任便。
後任知縣方奎到任時,以實施所謂“新政”盤剝百姓。宋煊文二進縣衙,面對知縣陳述弊端,並提出:“籌款宜榜示以釋眾疑,巡警宜擴展以靖地方,學堂宜推廣以開風氣,征糧宜表明以安民心。”同時還提出“禁煙賭”“行實業”等數條改革“新政”意見。知縣對此置若罔聞,宋煊文便遣其子宋塤吉帶陳條去濟南呈稟巡撫,遂即被批准,飭令知縣“如稟照辦”。但方知縣當面承諾,暗地卻我行我素,更加橫征浮捐,百姓怨聲載道。
宣統二年(1910年)正月,宋煊文激於義憤,鼓動鄉民10次聯名上書,請求裁免浮捐,撫濟災民。方知縣置之不理,再次激起民怨。陰曆三月二十日,宋煊文決定三進縣衙為民請命。臨行前,妻子苦苦哀求:“你看在全家老小面上,保全自己為好。”宋煊文答道:“大丈夫豈能舍民眾性命於不顧而保全自己!”次日至縣衙大堂,面對知縣方奎,慷慨陳辭,當面揭露知縣陽奉陰違,頂撫台大人指令不辦,擅征浮稅中飽私囊。方知縣惱羞成怒,吼道:“不要頂戴,也要收捐。”宋煊文針鋒相對:“不要性命,也要抗捐!”。三月二十四日,方奎派巡官來到宋煊文下榻的旅店,繳銷其監生證憑,將其逮捕下獄。其子塤吉為父鳴冤,亦遭囚禁。四月二十九日,徽村人高啟旺等率眾萬餘攻破縣城,救出宋氏父子。五月初一,方奎被迫接受九條要求,抗捐鬥爭獲勝。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海陽所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海陽所鎮
海陽所鎮

旅遊


大乳山位於海陽所鎮西部,海拔216.6米,山勢突兀,拔海而起。主峰呈圓錐形,陡峭圓渾,極頂為約300平方米的平坦地,可容數百人登巔觀海覽奇,遠遠望去,形如豐乳。山腰小徑幽曲,山頂崖陡石峭。山腳下綠樹成蔭,漁村錯落,為典型北方漁村小景。西乳山位於海口西岸,與大乳山隔海口相望。這裡群峰相連,緊靠海口的南北兩峰相接,遠遠望去,恰似一少女仰卧碧海之中。靠海口一起伏的山樑顯現出少女端莊俊俏的面龐,延伸入海之低丘,似少女的一縷長發。
大乳山的名字來歷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在這一帶沿海居住的百姓,男捕女織,安居樂業。後來一群海妖在此地興風作浪,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海神娘娘倆姊妹得知后,便聯袂殺死海妖。但兩位神女在激戰中受傷昏死,一女側身沒入海潮,只露一乳房,后化成大乳山;一女仰卧海口西沿,似是睡熟,后化作石人,人們稱之“睡美人”,亦稱西乳山。
大乳山在《宋史?地理志》中即有記載:“牟平有乳山、閻家二寨”。更早的記載則見於日本高僧圓仁所撰《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該書記載了唐開成四年(839年)圓仁入唐求法途經牟平南部沿海(今屬乳山市)時情景:“四月十九日,搖櫓向乳山去。出邵村浦(即邵家埠,今名三甲疃),從海里行,未及半途,暗霧倏起,四方俱昏,不知何方之風,不知何方行。拋碇停住,風浪相競,搖動辛苦,通夜無息。二十六日,早朝雲霧微霽,望見乳山,近在西方,風起東北,懸帆而行。巳時,到乳山西浦,泊船停住,山島相衛,如垣周圍。其乳山之體,峻峰高穎,頂上如鋒,山根自嶺下而指六方。於澳西邊,亦有石山,岩峰立嶺,高秀半天。東之與北,雖有山連,而猶斜耳”。根據圓仁當年這段記載,大乳山之名最晚應起於唐代。
在大乳山南側,有一片半月形自然海灘,是有名的葫蘆島海水浴場。總長2800米的沙灘浴場,背靠大乳山,正前方與小青島隔水相望。浴場環境幽靜,風小浪微。尤其是浴場中長600米的紅石嘴海灘,陸架平緩,沙質鬆軟潔白。這裡遠離城鎮和工業區,海水清澈,沒有污染,8月份水溫為攝氏二十五至二十六度,在此游泳洗浴,不僅會強健體魄,而且大海、高山、漁村的美妙景色,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海陽所鎮
海陽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