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宗岳
邱宗岳
邱宗岳(1890~1975),名崇彥,以字行,浙江省諸暨縣人。美國克拉克大學博士,著名化學家,南開大學化學系創建人、理學院的奠基者之一。曾任民主促進會天津市委員會委員,當選天津市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二、三屆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
邱宗岳
1890年6月5日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 1896—1905年在本村家塾學習,並於1905年應秀才考試,名列縣榜榜首。
1910年考取庚款留美預備班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
1911年4月—7月在清華學堂學習。
邱宗岳
1915年7月—1916年9月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習。
1916年10月—1920年6月在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獲化學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1920年8月—1921年6月任開封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教授。
1921年8月—1928年6月任南開大學教授兼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和大學部主任。
1928年9月—1929年6月任廈門大學教授兼化學系主任。
1929年8月—1938年8月任南開大學教授兼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
1938年9月—1946年6月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6年9月—1975年6月任南開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其中1946年至1952年兼任理學院院長。
1975年7月8日病逝於上海。
1911年邱宗岳公費赴美留學,攻讀自然科學,先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校攻讀,后獲得克拉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在河南任教。1921年受聘於南開大學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至1929年在廈門大學化學系任教授,后回南開復職。
抗戰時期隨師生入雲南,任西南聯大教授。1945年南開返津復校后,邱宗岳擔任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為南開化學系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建國后,邱宗岳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協委員。
邱宗岳在克拉克大學讀書時,學習成績優秀(專長物理化學),為當時的理論化學權威、著名化學家路易斯(G.N.Lewis)所器重。他曾在那時從事過熱力學與相律學的研究,並在美國發表過論文。他通曉英文、德文、法文、後來又學習了俄文。
邱宗岳
南開大學化學系初創時期困難很大,沒有實驗室,不得不借用南開中學的實驗室。因當時南開大學是私立學校,經費需靠向官紳募捐來維持,用邱宗岳的話來說:“當時所謂辦教育,實際上可以說是慘淡經營”。學校的經費緊張得連最簡單的玻璃器皿都很難購置,他總是把一個錢當作兩個錢來用,購買軟木塞都親自去一個一個地挑選。他對化學系的工作事必躬親,兢兢業業。後來他曾笑談說:“我沒有經濟不清的問題,化學系是我的,我的也是化學系的。”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邱宗岳勇於開拓,他首先開設定性分析、高等無機化學及實驗課,後來又相繼開設熱力學、定量分析、相論、理論化學、普通化學等課程。他教學認真,條理清楚,立論嚴謹。他把西方近代化學的最新成就帶到課堂上,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有一次,美國羅氏基金團到南開大學參觀,聽他講課,驚讚不已。他講課的特點是語言簡練,不求多,但求精,有重點。方法是重說理,循序漸進,聽過他講課的學生曾有這樣的比喻,邱先生能把複雜的概念講得象清水一樣清晰透徹。他以嚴格認真而著稱,這是他教學上的另一特點。儘管他講授的一些課程已經有幾十年的經驗,但每次講授時,總像對待一門新開的課那樣認真準備,學生的習題和小考試卷助教改過之後,他還要親自再看一遍,大考試卷總是他自己親自批改。他經常告誡青年教師:“要想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除了要看自己已經講了多少、講清楚了多少以外,更主要的是要看同學們吸收掌握了多少。”他曾說過:“我即使培養不出來高水平的研究生,也要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本科生。”南開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的中老年教師基本上都是他培育起來的。
邱宗岳
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西南聯合大學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都在做復校的準備。邱宗岳與楊石先商議,如何把南開大學化學系辦出特色,他們決定化學系的發展方向是先以有機化學為重點,然後逐漸全面地發展起來。於是楊石先到美國去考察和訪問,為南開化學系邀請了物理有機化學家高振衡、金屬有機化學家王積濤、有機化學家陳天池、高分子化學家何炳林和農藥化學家陳茹玉等教授前來執教,致使該系有機化學的師資力量雄厚,並且以注重學生的基礎理論教育和實驗訓練而聞名於全國,成為中國的主要化學教育基地之一,為國家培養出大批科技人才。
邱宗岳雖然是以化學為專業,但在建築方面亦有特長。南開大學於1923年建成的“思源堂”就是由他親手設計和督建的。這座三層高的大樓半層卧在地下,經濟、實用、宏偉。70年來這座大樓雖然經過日本侵略軍炮火的洗劫和唐山大地震的震撼,至今仍然屹立在南開校園之中,成為日本侵略軍轟炸后僅存的一座建築物。
20世紀初,人們觀察一個國家工業發達的程度,首先是看化工工業。而當時的中國社會尚處於貧困狀態,民間工業規模有限,化工產業因其需要高新技術的支持更是少有人敢於涉足,這就使中國化工工業陷入了發展困境中。以制酸工業為例,二三十年代,中國制酸工業剛剛起步,全國只有上海一家硫酸廠,限於產量,只在南方地區銷售,北方的硫酸市場則完全被日貨壟斷。這種狀況令一直把治國、強國、富國視為教育目標的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無比心痛。為了振興民族化工業,使中國化學工業發展不再依賴外國的技術,張伯苓頂著缺乏辦學資金的壓力,毅然決定在南開大學成立化學系,並聘請留美博士邱宗岳為系主任。1921年,南開大學化學系成立,它是繼北京大學化學系之後,我國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
化學系首屆只招收了四名學生,邱宗岳和1923年來校任教的楊石先教授通力合作,不僅承擔了全校的化學教學和實驗課程,還負責帶領助教,籌建實驗室。可以說,邱宗岳和楊石先是南開化學學科的奠基人,沒有他們就沒有南開化學今天的輝煌成就。邱宗岳於1920年留美學成后歸國,當時憑他的學歷完全可以找到較高待遇的工作,但他受張伯苓校長“教育救國”精神的感召,於1921年來到創建不久、待遇不高的私立南開大學任教。南開大學化學系初創時期困難重重,學校的經費緊張得連最簡單的玻璃器皿都很難購置。邱宗岳那時總是把一個錢當作兩個錢來用,購買軟木塞都親自去一個一個地挑選。在授課中,他以清晰的思路、簡練的語言把西方近代化學的最新成就帶到課堂上,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1922年,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擬捐助南開大學理科教學,該會駐華代表提出要親自聽中國教師講課,校長張伯苓將這一重任交給了邱宗岳。邱宗岳滿懷信心登上講台。他的定性分析課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把複雜的概念講得像清水一樣清晰透明,令聽他課的美國代表驚讚不已。不久,洛克菲勒基金會決定為南開大學建築科學館提供費用,並捐助科學館的儀器設備。1923年,由邱宗岳親手設計和督建的“思源堂”落成。後來師生們笑談,邱先生的一堂課為南開贏來了一座樓。
邱宗岳
由於南開大學的教務繁重,又因化學系的行政事務纏身,再加上早期學校經費緊張和日本侵略軍的戰火侵襲等影響,致使邱宗岳一直未能從事科研工作,回國后未能發表過論文,將他的全部精力奉獻給南開的教育事業。
邱宗岳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衣食住行都注意勤儉節約。為支援農業生產,他曾將積存的1萬多元存款捐獻給他的家鄉。他從美國留學回來后,就把他14歲時在家鄉通過封建婚姻成婚的妻子馬昭娥接了出來。他們夫婦直到白頭偕老。這些美德都十分令人崇敬。
邱宗岳一生作風樸實、平易近人、不圖虛名、不尚空談。1952年他加入民主促進會,曾任該會天津市委員會委員,並曾當選為天津市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二、三屆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屆代表,他為了發展祖國的化學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1975年7月8日病逝於上海,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