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寄長安故人

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七言絕句

《及第后寄長安故人》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放榜之後,及第者都騎馬向長安進發。后兩句“春色”“入關”均一語雙關,說自己已到長安並且通過了關試。

作品賞析


前兩句“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大和二年這次考進士在東都洛陽舉行,一共錄取了三十三人,所以首句說“東都放榜”,次句說“三十三人”。唐代考進士在正月,二月放榜,洛陽花還未開,所以“放榜未花開”。考中的人按慣例要騎馬遊行,以示榮耀,所以三十三人都“走馬回”。“走馬回”,就是孟郊登科后》詩中所寫“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意思,但孟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杜詩里此時的洛陽卻連花還未開。洛陽花在唐詩中多指牡丹,二月的時候牡丹自然沒開,至於別的花,恐怕還不在詩人的眼中。“未花開”將情緒稍作壓抑,為後兩句蓄勢。
后兩句“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人關來。”“秦地少年”指的就是題目中的“長安故人”。“關”和“春色”此處都有雙關意。“關”既指潼關,也指關試。潼關是從洛陽到長安的必經之路。進士及第后稱為“新及第進士”,還要到長安吏部去應關試,通過後才能做官,雁塔題名、曲江宴等也都要在關試之後。杜牧要到長安去應關試,因此“關”便雙關潼關與關試。通過關試,登記人選,謂之春關。唐御史中丞韓儀有個朋友要考關試,他做了一首《知聞近過關試儀》詩:“短行納了付三銓,休把新銜惱必先。今日便稱前進士,好留春色與明年。”所以“春色”既指大自然的春色,也指順利通過關試。“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人關來。”意思是囑咐朋友們多準備酒,因為他已經要經潼關到長安,馬上就能通過關試,帶來無盡春色了。這是志在必得,讓朋友們提前準備為他慶祝的意思。
此詩寫詩人中舉后的喜悅,狂歡心態。

創作背景


唐太宗太和二年(828年),杜牧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就在這一年中了第五名進士,當時他才26歲。唐代科舉制度,及第的進士還要到吏部參加另一次考試————關試,錄取后才能得到官職,因此杜牧中進士后立即赴長安準備關試,這時他寫了這首七言絕句。

作品評價


中國韻文學會理事李克和《昨夜星辰》:“詩壇有個經驗之談,說憂愁易寫,歡欣難寫。這首詩寫歡欣,頗好,把杜牧自己作為勝利者那種躊躇滿志的神態活畫出來了。得力的是幾個意象。‘未花開’,是實錄時序:二月;同時暗含未過制策關之意;不過,又只‘未’而已,‘花’是一定會‘開’的。‘走馬回’,多輕快!‘將春色入關’,意氣風發,和‘酒’一關合,更是多麼陶醉啊!”

作者簡介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詠史抒懷。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稱“杜樊川”。
杜牧“小杜”,杜甫“大杜”。杜牧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