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毓海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韓毓海,男,1965年11月4日生於山東煙台。中共黨員。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訪問教授(2008年)、日本東京大學教育教養學部特任助教授(2005年)、韓國高麗大學人文學部客座教授(2000年)。並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學術機構從事學術研究。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韓毓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人文地理學,中國現代思想史,影視劇編劇。2016年5月,參加並主講第十次長安街讀書會:重讀馬克思 登大道之行。

人物經歷


韓毓海
韓毓海
198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1985年至1988年,為山東大學中文系魯迅研究方向研究生,導師孫昌熙,1988年獲碩士學位。
1988年至1991年,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謝冕,1991年獲博士學位。
著有《新文學的本體與形式》、《鎖鏈上的環:啟蒙主義文學在中國》、《摩登者說》、《紅玫瑰到紅旗:變遷的中國現代觀》、《知識的戰術研究—當代社會關鍵詞 》、《星火》、《天下—江山走筆》、《五百年來誰著史》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以馬克思主義和當代創新理論為主線,對中國現當代思想文化、文學基本特徵的歸納和研究。部分成果刊發於國際權威學術雜誌、入選國外大學教學參考資料。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自由主義文化思潮研究,2004年
專著《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回應了“李約瑟之謎”,並提出了新的解釋。部分創新成果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肯定,獲得中共山西省委、吉林省主要領導同志的肯定和推薦。
專著與論集
1.《天下》,中國海關出版社,2006年;
2.《我們的時代:當代中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與黃平教授、姚洋教授合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
3.《知識的戰術研究:當代社會關鍵詞》,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4.《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文學卷》,(主編、第一撰稿人),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5.《從紅玫瑰到紅旗》,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
6.《鎖鏈上的花環》,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
7.《新文學的本體與形式》,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8.《我親愛的祖國》,作家出版社,2000年;
9.《星火》,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摩登者說》,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
11.《五百年來誰著史》,九州出版社;
12、《人間正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陸港澳三地著名學者合著);
13、《偉大也要有人懂》(副標題:少年讀馬克思),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
14.《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中信出版社,2014年,推薦上架類目:經濟類文學作品
編著
《旗與歌,在北大的六次對話》,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英論
1,Speech without words,Positions,Volume 13,Winter 2005,該文被SCI 收錄(2008)
2,Assessing China’s Reform,Economy and Political Weekly,June,2006,該文被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編入亞洲研究教材(Asia Study Syllabus)。
3,Opening Art and Politics:Discursive Practice in Mao Zedong Thought,China Study Group,NY,Dec,2000
編輯電視劇
21集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與姜立煌、莫言、劉毅然、王炳根共同編劇,1999年
32集電視劇《星火》,與劉毅然、張文鍾、毛建福共同編劇,2007年
34集電視劇《毛岸英》,與張麗、王軍釗、劉毅然共同編劇,2010年
主要學術論文
2009年(1-6月)
1,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之謎――晉商興衰的歷史考察,《文化縱橫》2期
2,曼哈頓的秘密,《天涯》,2期,(《文摘報》、《天天新報》、《世界博覽》轉載)
3,從世界到中國:重新檢視五四的意義,《人民日報》(海外版),5月5日
4,五四運動與中國的科學與教育,《綠葉》,5期
5,崇高,令我們蕩氣迴腸――紀念《講話》發表76周年,《中國社會科學報》,5月23日
6,大地法挑戰海洋資本主義,《綠葉》,6期,
7,重新思考19世紀,《書城》,7期
8,達爾文主義與近代中國,《第一財經日報》,2月13日
2008年
1,漫長的革命――毛澤東與文化領導權問題(上),《文藝理論與批評》,1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2,漫長的革命――毛澤東與文化領導權問題(下),《文藝理論與批評》,2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3,關於90年代中國文學的反思,《粵海風》4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4,當代文學研究的基本歷史態度,《粵海風》,1期
5,從基層重建中國當代文化時空觀,《綠葉》,7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6,文化領導權之爭與中國革命的遺產,《綠葉》2期,並收入《聚焦當代中國價值觀》,三聯書店,2008年7,李澤厚、劉再復、甘陽對我們時代的影響――80年代的繼承與反思,《綠葉》5期,(人民大學包括複印資料轉載)
8,別了,美國式發展道路,《綠葉》11期
9,鴉片、白銀和戰爭――“天朝”經濟體系的瓦解,《世界博覽》8期
10,西部為體,東南為用,《世界博覽》,4期
11,漫長的18世紀:歷史的耦合,《天涯》5期
12,明代的陸地與海洋貿易,《世界博覽》18期
13,明代與世界白銀貨幣體系,《世界博覽》20期
14,上海租界地的公共權力,《世界博覽》16期
15,債務經濟瓦解美國?《世界博覽》22期
16,90年代反思錄(上),《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4卷,5期
17,90年代反思錄(下),《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4卷,6期
2007年
1,《星火》編劇中的幾個問題,《高校理論戰線》,3期
2,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小說選刊》7期
3,“春風到處說柳青”――再讀《創業史》,《天涯》3期,《三農中國》
4,新世界史觀、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粵海風》,5期
5,“他們的命運交織,就是中國現代史”――談《星火》的編劇及中國現代史問題,《人民日報》,2月2日
6,中日思想交流的新時代――對話熟悉的陌生人,《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4月16日
7,我們在什麼時候失去了梁生寶――重讀《創業史》,《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1月8日
8,從地中海到南海:金融權力與大國興衰,《第一財經日報》5月1日
2006年
1,日本“近代的超克”及其變奏,《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10月16日
2,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假設”與“求證”――1954年《紅樓夢》大討論再回首,《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11月27日
3,竹內好何以成為問題,《讀書》4期
4,1980年代的文化脈象(上),黃平、姚洋、韓毓海,《天涯》3期
5,1980年代的文化脈象(下),黃平、姚洋、韓毓海,《天涯》4期
2005年
1,狂飆為我從天落——為小說《那兒》而作,《書城》1-2期
2,中國歷史的動力結構,《書城》5期
3,重新開眼看日本,《書城》8期
4,多元時代的文化自主(黃平姚洋 韓毓海),《書城》12期
5,經濟學與文學及其他,《天涯》2期
2004年
1,新的現實與可能性-城市與農村:當前創作與批評的歷史參照,《文學評論》4期
2,自遠方,《書城》4期
3,香巴拉的中國,《書城》6期
4,盧舍那《書城》, 10期
5,所謂無詞的言語,《現代中國》,湖北教育出版社,10月10,何為帝國,帝國何為?《文藝理論與批評》6期
6,大雨落幽燕,《作家》,7期
2003年
1,上海的租界,《書城》 1期
2,京華煙雲,《書城》2期
3,鳥致院,《書城》3期
4,生命的政治——資本主義與疾病,《書城》4期
5,這美麗的香格里拉,《書城》4期
6,“共和”的秘密,《書城》6期
7,城市的月亮,《書城》9期
8,我們怎樣才能看到幽靈?――從市民道德與政治生活解讀近期電視劇》,《書城》10期
9,文化研究的公共空間:歷史與實踐的可能性,《上海文學》6期
10,可比性、普遍性與文化政治(上),張旭東、韓毓海,《文藝理論研究與批評》,4
11,可比性、普遍性與文化政治(中),張旭東、韓毓海,《文藝理論研究與批評》,5
12,可比性、普遍性與文化政治(下),張旭東、韓毓海,《文藝理論研究與批評》,6
2002年
1,“我沒意見”,《書城》1期
2,由汨羅江到大澤鄉,《書城》4期
3,NEW BEIJING 小劇場,《書城》6期
4,北京的“後院”,《書城》7期
5, “發展靠政策”,《 書城》8期
6,一篇讀罷頭飛雪,《書城》10期
2001年
1,夜闌卧聽風吹雨,《讀書》1期
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中關村,《天涯》1期
3,世界體系中的法國大革命,《天涯》,
1999年
1,全球化,還是資本主義?《二十一世紀》(香港),4期
2,我們是否要接受一個同質化的世界?《二十一世紀》(香港),8期
3,籲請一種有活力的文學思想,《上海文學》,2期
4,強勁的思想激活現實,《亞洲周刊》11期
5, “資本”等於“自由化”嗎?《科學時報》1月3日
1998年
1,市場意識形態的形成與批評的困境,《天涯》1期
2,在“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背後,《天涯》5期
3,中國當代文學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的位置,《戰略與管理》5期
4,我的大學邏輯,《中國經濟時報》1998年4月30日
5,相約98,告別98:就當前中國思想論爭答朱學勤先生,《中國圖書商報》,1998年12月31日
6,一九一五,復辟時期的文化界,《讀書》5期
7,有話好好說,《讀書》8期
8,“歷史進步時代”反思的可能性,《讀書》1期
1997年
1,從文學史到思想史,《當代作家評論》2期
1996年
1,平原忽兮路超遠――陳平原的學術史研究管見,《當代作家評論》3期
2, “理論還有什麼用?”──我看“當代理論”,《當代作家評論》2期
3,中國現代性修辭方式的建立及其批判,《戰略與管理》2期
4,謝冕的“現代”,《文藝爭鳴》4期
5, “大悲”:“民間社會敘事”的失敗與張愛玲小說的意識形態性,《人文雜誌》3期
6,春花秋月何時了――鴛鴦蝴蝶派與文化生產的近代興起,《作家》1期
1995年
1,清華問學錄――關於中國新文化研究的範式問題,鄭敏、韓毓海,《上海文學》9期
2,幾度風雨海上花――新感覺派的興衰與中國的現代性,《上海文學》5期
1994年
1,“和平年代”――走向一種“新歷史主義”?《當代作家評論》5期
2,錢鍾書的天才,《當代作家評論》4期
3, “現代性”與“現代化”,《學術月刊》6期
4,王朔與當代文學的轉型――90年代“市民社會”話語的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季刊》7期
1993年
1,“歷史”·“意識形態”與被冷落了的傳統――讀《蒲橋集》瑣記,《當代作家評論》1期
2,傑姆遜的文化企圖――評傑姆遜的“後現代主義”和“第三世界文化理論”,《上海文學》3期
1992年
1,大地夢回——《呼喊與細雨》的超驗救贖意義,《當代作家評論》4期
2,“悲劇的誕生”與“謊言的衰朽”
——王安憶《叔叔的故事》及中國當代文學的藝術問題,《當代作家評論》2期
1991年
1,新文學的宏觀視角——論中國新文學的三次語言革命,《當代作家評論》2期
2,人活天地間——《泥日》隨感錄,《當代作家評論》5期

人才培養

主講中國當代文學史、西方現代名著導讀、《資本論》精讀、毛澤東的思想研究、現代世界地理與文化傳播、新自由主義文化思潮研究。

榮譽表彰

北京大學工商銀行教學獎,2008年;北京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所謂無詞的言語》),2006年;
上海市第七屆上海文學獎(論文《中國當代文學的發生與現代性問題》),1998年;
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香巴拉的中國》),2004年;
五個一工程最佳電視劇獎、中國電視飛天獎、金鷹獎(《我親愛的祖國》)2002年;
五個一工程圖書獎(《我親愛的祖國》),2002年。

人物評價


韓毓海一直堅持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立場,是批評新自由主義的著名學者。堅持對歷史、文化和人性的宏觀思考。北大新銳學者,國內鮮見的大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其現實關懷和價值取向,每每引起關心國家命運、關注底層生活的讀者的強烈共鳴。

人物活動


2016年5月,參加並主講第十次長安街讀書會:重讀馬克思 登大道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