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山西會館的結果 展開
山西會館
江蘇省徐州市山西會館
在江蘇省徐州市南郊風景秀麗的雲龍山東麓,有一處幽靜典雅的古建築―――山西會館。它與北宋名勝放鶴亭及建於北魏的蘇北第一名禪興化寺比鄰而居,是新舊數代山西商人在徐州的家。
徐州五省通衢,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清時,徐州所轄的豐縣與直隸省東明縣僅100公里的路程,由東明至山西又有陸路可通,精明的山西人當然不會錯過徐州。雍、乾時期,山西商人在徐州先後經營了當鋪、藥材、布匹、棉紗、茶葉等。勤勞智慧又重信義的晉商在這裡很快挖得了第一桶金,主導了本地的經濟命脈。他們在服務於徐州百姓生活的同時,更富裕了自己。清時徐州的主要商業街區,活躍著許多著名的晉商商號:任大順、王廣盛、晉太、晉和等,其中趙氏謹豐當鋪規模為最,100餘從業者全是山西人,該當鋪因祖孫三代經營,積累了巨額財產,購置屋舍千餘間。
山西會館[江蘇省徐州市山西會館]
山西會館
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山西商人集資所建,因館內歷年供奉關帝聖君與火、財、福諸神,故有“四聖會館”之稱。二三百年間,該館只進行了幾次修繕且能屹立不倒,其建築質量之高可謂“百年工程”。“
徐州解放后,山西會館房屋交公,會館遂不復存在,一直閑置。1995年,徐州雲龍山風景管理處決定重塑關羽像,在大殿南北間置火神、財神二神像,恢復山西會館對遊人開放。
雲龍山會館依山而建,坐西向東,西高東低。沿大門前的石階拾級而上,仰首可見門上典雅的廈檐和寬敞明亮的過廊。過廊為二層建築,廊頂及左右共有樓房10餘間。經過廊樓再登10餘級石級,那氣勢恢宏的大殿便躍入眼帘。大殿明三暗五,明間辟有丹楹走廊,花欞門窗,古樸典雅。暗間分別被殿前的南屋與北屋遮住與明間不通。如果去大殿南北兩端的暗間拜神,必須從兩側石階分別抵達。北屋又設庭院,院的西部為巨大山岩,岩后蒼松翠柏,院內花草樹木,景色迷人。
走進關聖殿中,重塑的關羽像氣勢威武,周倉扶青龍偃月刀、關平捧大印站立左右。大殿南有關羽騎赤兔的塑像,威風凜凜。殿廊大柱上的楹聯曰:“生蒲州長解州戰徐州鎮荊州萬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龐德釋孟德千秋至德無雙。”寥寥數語概括了悲情英雄叱吒風雲的一生。
太谷商人義舉動徐州
在江蘇省徐州市南郊風景秀麗的雲龍山東麓,有一處幽靜典雅的古建築―――山西會館。它與北宋名勝放鶴亭及建於北魏的蘇北第一名禪興化寺比鄰而居,是新舊數代山西商人在徐州的家。
徐州五省通衢,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清時,徐州所轄的豐縣與直隸省東明縣僅100公里的路程,由東明至山西又有陸路可通,精明的山西人當然不會錯過徐州。雍、乾時期,山西商人在徐州先後經營了當鋪、藥材、布匹、棉紗、茶葉等。勤勞智慧又重信義的晉商在這裡很快挖得了第一桶金,主導了本地的經濟命脈。他們在服務於徐州百姓生活的同時,更富裕了自己。清時徐州的主要商業街區,活躍著許多著名的晉商商號:任大順、王廣盛、晉太、晉和等,其中趙氏謹豐當鋪規模為最,100餘從業者全是山西人,該當鋪因祖孫三代經營,積累了巨額財產,購置屋舍千餘間。
現居徐州永安廣場的77歲的李國香老太太回憶,上世紀30年代,他的父親李蘭皆從山西太谷跟著鄉人來到徐州當學徒,三年後,19歲的李蘭皆便當上了經理,經營鹽業,后家業漸豐,在徐州碾庄開糧行和酒坊。接著李蘭皆與他人合股在徐州開了第一家西菜館―――新新西菜館,盛極一時。據說為供應這家西餐館餐桌上用的鮮花,還專門開闢了22畝花圃。後來李蘭皆又入股當時徐州最大的飯店―――花園飯店,這家飯店曾接待過李宗仁蔣經國等貴賓。李國香老太太說,他的父親非常愛國,日本人曾請他去當維持會長,發了一個證書。當時李國香7歲,她至今清晰地記得父親回家后很生氣,一把將那個紅證扔到了地上,連夜帶著全家逃到了邳縣。父親1942年去世時,出殯車通過淮海路時,花園飯店的全體員工都停下來路祭同鄉,場面非常感人。
改神祠為會館
舊時中國人受制於傳統倫理和道德的教育,沒有萬不得已的原因,是絕對不會離開家鄉的,然而一旦離開,便生出數不盡的離愁別恨。同鄉觀念特彆強的山西人為便於聯繫集會,他們把徐州南郊雲龍山東麓業已頹圯的相山神祠擴修為會館公房,並集資在徐州城南三堡(今屬銅山縣)購地兩頃多,用農作物收入作為會館經費。
山西商人把相山神祠改為山西會館后,不再祭祀祠內的水火二神,而獨尊關公大帝。關公“忠、義、仁、勇”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現了晉商的創業精神。山西商人崇敬自己的這位同鄉,把“義薄雲天,精忠貫日”的“武聖”關公當作神供奉。各地的山西會館里最為宏偉的建築便是關聖的神殿,信義因此成了人們聯絡鄉土感情的精神紐帶。
寄故土之恩 講桑梓之好
雲龍山的山西會館依山而建,坐西向東,西高東低。沿大門前的石階拾級而上,仰首可見門上典雅的廈檐和寬敞明亮的過廊。過廊為二層建築,廊頂及左右共有樓房10餘間。經過廊樓再登10餘級石級,那氣勢恢宏的大殿便躍入眼帘。走進關聖殿中,重塑的關羽像氣勢威武,周倉扶青龍偃月刀、關平捧大印站立左右。大殿南有關羽騎赤兔的塑像,威風凜凜。殿廊大柱上的楹聯曰:“生蒲州長解州戰徐州鎮荊州萬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龐德釋孟德千秋至德無雙。”寥寥數語概括了悲情英雄叱吒風雲的一生。
相傳,關羽曾率兵駐紮徐州北龍崗山(今銅山縣茅村崗頭),當時久旱不雨,田地龜裂,關羽於農歷五月十三這天磨青龍偃月刀要制服龍王,龍王恐慌,連忙降雨,這是徐州民間流傳“大旱不過五月十三”的諺語。為了紀念關羽,徐州的山西同鄉定這天為集會,五六十歲以上山西籍老人均被邀請。
晉商會館作為社團的一種組織形式,是山西人在異地最重要的社會活動陣地,有著規模大、建造考究、商業性質明顯、區域性、行業性特點。每當同鄉在外發生“疾病痾癢”,會館便“相顧而相恤”,提供錢財藥物;對窮儒寒士也會提供方便;對年老失去工作能力者則更要予以救濟。他們在戲台前,擺上汾酒、陳醋、家鄉菜,然後悠長的梆子聲響起……如今山西會館的過廊上方小樓即為當年的戲台,晉商會聚的歡情由此可窺一斑。
晉商在徐州的商業活動,本地歷史少有記錄,作為山西人在徐州的家,山西會館多少讓後來人看到了山西人曾經的輝煌。據會館內現存的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修雲龍山關聖殿記”碑載,旅居徐州的山西同鄉常於歲時伏臘(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日期分別在夏天的伏日與冬天的臘月)在此集會,以寄故土之恩,講桑梓之好。乾隆七年(1742年),山西同鄉集資擴建相山神祠,遂改為山西會館。以後又分別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道光五年(1825年)、光緒十三年(1887年)進行三次大規模的重修擴建,使之堅固不移,巍然屹立。這幾次重修擴建的記事碑如今完好地鑲嵌在會館大殿的內牆,成為山西會館建築史的見證。據現存的五塊石碑可知,山西會館的最後一次重修是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據光緒重修碑記,重修之因是由於棟宇傾頹,丹青剝落,不足以安神靈。此次重修歷時4個月,“氣象一新,眾人以為地方之勝。”共使錢333千853文,可見當時在徐晉商的財大氣粗。
這些碑刻是晉商如日中天時期精雕細琢而成的,它表達了久遠的歷史,也記錄了當年晉商豐富的文化生活。
會館已開放 古街正修繕
徐州解放后,山西會館房屋交公,會館遂不復存在。在解放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山西會館一直閑置。1995年,徐州雲龍山風景管理處決定重塑關羽像,並在大殿南北間置火神、財神二神像,恢復山西會館,對遊人開放。2006年年底,山西會館被評定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徐州舊時商賈雲集,會館肯定不只雲龍山這一處。然而由於近代徐州連年水災,數次淹城,能保全下來的建築,也只有雲龍山這處高地上的了。據徐州山西商會長沈國寶先生說,在徐州六縣鄉間,新沂古鎮窯灣還留有一處山西會館,隱於一個小酒廠之後,不為人知,原來的三進院落已不存在,惟有一棵古槐還生機勃勃。當年的晉商在窯灣叱吒風雲,為後人留下了一條完整的古街,2007年以來當地政府正在保護修繕,以備申請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晉商會館,作為了解當年晉商生活的一個重要側面,濃縮了山西商人創造的商業輝煌。時過境遷,倖存下來的晉商會館,已然成為晉商文化符號中的歷史殘片。隨著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熱播,晉商―――這個曾在中國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群體和他們所成就的晉商文化已成為人們關注和探尋的焦點。
新晉商叱吒徐州
山西風愈發濃郁
2006年12月,徐州山西商會成立,如今各項工作正在完善之中。據商會秘書長馬海君先生說,徐州的山西商人有2000多,其影響已非昔日可比。現在徐州的山西商人多在做一些小生意,東方鋁材算是晉商中的佼佼者,持有徐州萬賽港一半的股份。馬海君先生,祖籍山西,複員留徐至今33年,致力於文化傳播,鄉音不改,鄉情不減。他說,雖然古老的商幫已經逝去,他們經營的智慧卻被會館建築保留下來。晉商的魄力,晉商的膽識,晉商博大的經營胸懷,晉商獨特的經營策略,對信義的極為看重,嚴格的會館管理模式,都讓後人領略到儒商文化的人文魅力。
徐州山西商會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雲龍山有著三百年歷史的山西會館承租下來,進行保護和開發,將會館前一次修復時的現代元素拿掉,尤其是會館里的窗戶統統換成山西風格的窗戶,並連帶開發會館後面的22畝山地,將山西文化營造出來。商會目前正在努力引進新晉商來徐投資,並打算2008年從山西洪洞移種兩棵槐樹,以寄山西人思鄉之情,這項工作將待2008年植樹節前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