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

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

《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以珠江西江流域為依託的區域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華南區域協調發展迎來難得契機,南方對外開放發展再添戰略新支點。這也是我國首個直接聯繫東西部地區的跨省區、跨不同發展階段的區域發展規劃。該《規劃》的發展總體格局,規劃“一軸,兩核,四組團,延伸區”空間布局,著力打造綜合交通大通道,建設珠江-西江生態廊道,建立旅遊戰略聯盟,打造特色精品線路。

《規劃》劃定的範圍包括廣東省的廣州、佛山、肇慶雲浮4市和廣西的南寧柳州梧州貴港百色、來賓、崇左7市,區域面積16.5萬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5228萬人。同時,根據流域特點,將廣西桂林、玉林賀州河池等市以及西江上游貴州的黔東南黔南黔西南安順,雲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區作為規劃延伸區。華南區域協調發展迎來難得契機,南方對外開放發展再添戰略新支點。南寧乃至全廣西都可以整合廣東的優勢資源,借力發展,成為真正的區域經濟核心。

發展目標


居民荷包鼓起來
按照規劃要求,2020年,經濟帶內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大於54860元,比2013年的30010元將近翻了一番。而2013年,廣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3300元。

規劃解讀


延伸區
統籌考慮珠江--西江上下游關係,推進西江上游沿江地區在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形成流域協調聯動發展新格局。
兩核
強化廣州和南寧作為經濟帶的雙核作用,依託現有綜合優勢,發揮連接港澳、面向東盟、服務周邊的作用,成為引領經濟帶開放發展和輻射帶動西南中南腹地的戰略高地。
四組團
以區域內中心城市為核心,按照流域特點和區域聯繫,重點建設廣州一佛山、肇慶一雲浮一梧州一貴港、柳州一來賓、南寧一崇左一百色等四組團,引導產業和人口集聚,形成各有特色、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區域發展板塊。
一軸
指以珠江一西江主幹流區域為軸帶,包括廣州、佛山、肇慶、雲浮、梧州、貴港、南寧7市,加快通道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流域環境保護,形成特色鮮明、分工有序、互動發展的多層次增長中心。
規劃1:一體化建設
兩廣要推進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以珠江-西江幹線航道為主通道,構建互通兩廣、連接東盟、通達港澳、輻射雲貴、江海聯運的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
規劃2:水運建設
加快建設廣州至梧州段Ⅰ級航道,柳黔江柳州、來賓以下Ⅱ級航道,右江百色—南寧段、左江宋村三江口—崇左段Ⅲ級航道。規劃研究提高梧州至貴港、貴港至南寧段等航道標準。
規劃3:建港口群
2017年底前,加快建設貴港港梧州港南寧港三大主要港口,重點建設貴港港中心港區蘇灣作業區一期工程、中心港區貓兒山作業區東山多用途泊位工程、平南港區武林作業區二期工程,梧州港中心港區塘源紫金村碼頭二期工程、赤水圩作業區碼頭二期工程,南寧港牛灣作業區二期工程、六景港區楊村作業區等一批項目。
規劃4:建旅遊聯盟
建設廣州、南寧、柳州、梧州、百色旅遊目的地和遊客散集地,規範發展巴馬長壽養生旅遊業,支持設立崇左中越國際旅遊合作區和河池生態旅遊基地。其中特色旅遊精品線路有都市風情江河生態游:南寧-梧州-廣州-深圳-港澳;峽谷風光和宗教文化游:雲浮-梧州-貴港-柳州-來賓;嶺南文化和山水生態休閑旅遊:桂林-賀州-梧州-雲浮-肇慶-佛山-廣州-港澳。
規劃5:打通斷頭路
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建設,加強國省幹線公路改擴建,推進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幹線公路和農村公路網路。

媒體評論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按照《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精神,廣西在促進經濟帶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中要抓住三個關鍵。
一、提升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做大做強汽車產業。以建設廣西柳州汽車城為重點,加快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打造產銷超200萬輛的汽車生產基地。重點建設柳州陽和工業園、柳江新興工業園、柳州河西工業園等汽車產業園區。
提升機械工業競爭力。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培育壯大柳州、玉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桂林數控機床產業。進一步提高工程機械製造水平及產品產能,著力研發工程機械核心部件,不斷提高機械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實施裝備製造業基礎元器件優化工程,推動以工程機械為主的機械產品向世界級品牌升級。
發展內河修造船業。重點發展南寧(六景)修造船集中區、貴港(台灣)產業園和桂平長安工業園造船工業集中區,以及梧州表水至長洲島、赤水工業園、藤縣造船工業集中區,逐步形成西江黃金水道造船聚集區。
做強食品工業。提升崇左、來賓、貴港、南寧等市糖業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發展製糖、捲煙、茶葉、糖果、糧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業,推動食品產業向特色深加工升級。打造崇左糖業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和貴港市加工與物流型食品基地;建設“六大”糖業循環產業園、廣西糖果休閑食品產業園、廣西·東盟特色食品產業園。
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突出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和創意產業、生產性服務業、信息服務業、電子商務等重點產業。加快設立梧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重點建設北海、南寧、賀州、梧州、欽州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推進石化工業。促進柳州化肥、南寧及百色氯鹼精細化工、梧州林產化工等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構建鹿寨、柳城化工產業園區,推動化工產業向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化工產品生產基地升級;將百色打造成西南地區重要的石油加工生產基地和重要的氯鹼基地。
做大有色金屬工業。加快百色生態型鋁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支持河池生態環保型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著重發展一批高端原材料、鋁精深加工和鋁材下游項目,推動高端鋁材在航天航空、軌道交通、汽車、電子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大力支持南寧生物產業和梧州、桂林、玉林生物製藥發展;積極推動北斗導航、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支持柳州、河池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以及賀州、崇左稀土新材料發展;加快建設柳州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重點建設崇左和梧州鋰電池生產基地、梧州鉛酸蓄電池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完整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大力引進國內外大型先進裝備製造企業,重點發展數控設備、汽車電子等產品,推動高端設備生產製造區域性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
三、加快產業承接轉移
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西江經濟帶的重點工業園區、重點產業轉移園區的扶持力度;市、縣兩級政府也相應安排資金扶持建設市、縣有關產業轉移園區,並積極引導和利用全社會各種資源,鼓勵多種投資主體以各種方式參與投資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努力改善園區的基礎設施,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創新合作機制,共建產業轉移示範區。兩省區共建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未來幾年,兩省區在珠江-西江經濟帶內共同選擇若干個園區進行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按照“共同規劃、共同管理、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受益”的原則進行開發建設,打造桂粵產業合作示範園區。
開展產業轉移深度合作,建立兩省區利益分享機制。推動南寧、柳州、貴港、玉林、梧州等市作為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地、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與東莞、廣州、深圳等發達地區的交流對接。
打造綠色經濟帶
國家批複的《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指出:《規劃》實施要以推進協同發展為主線,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堅持綠色發展,著力建設珠江-西江生態廊道;努力把珠江-西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增長極,為區域協調發展和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範。
經濟帶內有眾多自然保護區
自治區環保廳負責人告訴記者,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生態區位與環境保護十分重要。據統計,廣西在經濟帶內有自然保護區43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74.53萬公頃,佔全區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51.15%,有效地保護了經濟帶內90%以上陸地生態系統類型、90%以上的野生動物種群、幾乎全部高等植物、15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主要棲息地。
此外,廣西西江經濟帶共有縣級以上河流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54個,佔全區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總數的60%,取水總量約8.0435億噸/年,服務人口約663萬人。
環保面臨四大挑戰
共建珠江-西江生態廊道,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是主體功能區功能定位與產業布局、結構之間的矛盾。廣西西江沿岸分佈著23個農產品主產區和15個重要生態功能區,以及眾多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禁止開發區域。
然而,石化、冶金、製漿造紙等行業密集分佈,減排壓力大;傳統產業佔據了絕對地位,且多處於產業價值鏈低端,新興行業及高技術行業所佔比例較低;產業規模分散,產業集聚化程度不高。
二是污染物排放總量與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經濟帶的工農業快速發展,減排形勢十分嚴峻;另一方面,經濟帶的環境容量有限。
三是粗放式礦產資源開發與脆弱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在百色、崇左、來賓等礦產資源富集地區分佈著大量礦產企業,但大部分開採規模小,開採技術落後,採選礦工藝粗放,環保設施簡陋,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同時,這些地區生態系統脆弱,部分區域水土流失、石漠化擴展趨勢嚴峻,高強度、粗放的礦產資源開發極易對脆弱生態系統造成影響,部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減弱甚至喪失,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四是嚴峻的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與保護投入之間的矛盾。多年來,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嚴重不足,與繁重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和工作極不適應。
七招推進生態廊道建設
打造珠江-西江“綠色經濟帶”,共建珠江-西江生態廊道,需要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突破口,以控制重大、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為重要抓手,著力改善西江流域生態環境狀況,著力解決涉及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具體來說,需要著力推進七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經濟區內的生態保護。要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保障區域生態調節功能穩定。在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並驗收生態紅線,保持並提高區域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調節功能,保障區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維護生態安全。同時,統籌完善各類自然保護區網路,推進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推進實施《廣西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依託國家和自治區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安排西江經濟帶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維護提供支持。
二是加強林業建設。構築沿江生態屏障,建設珠江-西江“千里綠色走廊”。提高沿岸森林覆蓋率,增強和維持沿岸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和凈化水質的生態功能。優化林業經濟產業,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按照保護優先、兼顧效益的原則,依託林業優勢資源,推進林業經濟產業發展。
三是強化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通過加強對各類生產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落實水土保持預防和保護責任。同時,防治結合,推進各類治理工程。特別是以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坡耕地水土綜合治理工程為抓手,配合人工造林工程,擴大林草面積,恢復西江經濟帶水土流失區域植被水源涵養、土壤固定功能;按照分區治理、分片推進原則,以封山管護、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為主要措施,加快退耕還林,特別是西江沿岸、西江支流源頭區石山坡耕地退耕還林步伐,減輕石漠化對西江河道的壓力。
四是規範水資源利用。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利用;加強河道修復與水生生物恢復,保障西江水生態健康。
五是加強礦山生態保護。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從源頭上控制生態環境破壞;健全礦山環境治理恢復經濟制度,保障礦山生態環境建設。發展循環利用模式,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六是強化環境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污染物入河總量控制管理,建立“幹流-支流並重”的水污染防治機制;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建立部門合作和會商機制,落實地方政府大氣污染防治責任,健全相關配套措施和制度,協調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保障飲用水安全。推動建立長效的水源地環境管理工作機制,加強水源地環境監察工作,提高水源地監測和應急管理能力,加強備用水源地的建設;發揮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指導作用,從源頭防範環境風險。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嚴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污染物排放;以“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為契機,繼續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
七是健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包括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機制、生態補償機制和社會參與激勵機制。
推動區域協調聯動
《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根據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發展基礎,以及港口交通條件,統籌空間布局,明確重點,強化功能,形成協調有序、高效集約、聯動發展空間格局。這對於新時期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協同發展,深化區域合作,培育我國新的區域經濟帶,促進桂粵經濟一體化,促進西部大開發和東西互動,推動形成區域聯動發展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布局“一軸兩核四組團延伸區”,助推經濟帶聯動協調發展
目前,廣東、廣西以及雲南和貴州4省區未能形成科學統籌的空間布局,相當程度影響了區域的協調發展。《規劃》根據珠江-西江經濟帶不同區域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經濟聯繫、資源環境承載力及港口交通條件,結合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進程,提出“一軸、兩核、四組團、延伸區”的空間布局。即:以珠江-西江主幹流區域的廣州、佛山、肇慶、雲浮、梧州、貴港、南寧7市為軸帶,以廣州、南寧為雙核,以廣州-佛山、肇慶-雲浮-梧州-貴港、柳州-來賓、南寧-崇左-百色為四組團,將廣西桂林、玉林、賀州、河池4市以及西江上游貴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安順,雲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區作為規劃延伸區。按照珠江-西江經濟帶空間結構,進一步明確發展導向,將4個組團分為廣佛都市區、產業承接區、轉型發展區、開放門戶區4個布局合理、聯動發展、各具特色的功能分區,通過進一步優化城市形態和功能,旨在形成特色鮮明、分工有序、互動發展的沿江綜合發展帶。這有助於加強經濟帶在產業、物流、人才、資金和科技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密切合作,引導形成一個功能定位清晰、產業體系完善、一體化發展水平高、綜合競爭力強的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格局。
充分發揮核心帶動作用,統籌推進經濟帶開放發展
廣州與佛山分別是廣東省的第一、第三大城市,《規劃》提出打造廣州、佛山都市區,將“廣佛都市圈”發展全面融入經濟帶協同發展的範疇,將進一步加快廣州、佛山同城化步伐,提升發展廣佛增長極,推進形成緊密依託珠三角、立足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發展組團,為整個經濟帶的開放發展建立科學有序的經濟發展梯次組團,有利於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等合作,實現經濟帶的協同聯動發展。
與廣州和佛山相比,南寧在經濟規模、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但南寧立足江(珠江-西江經濟帶)灣(北部灣經濟區)、面向東盟、通江達海,具備打造成為經濟帶核心增長極的基本條件和發展優勢,通過整合崇左、百色連接東盟和資源富集優勢,加強南寧、崇左、百色3市的協同發展,加強與北部灣經濟區的對接互動,加快轉變優勢資源開發模式,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共同打造開放門戶區,有助於將南寧建設成為經濟帶中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核心增長極。柳州作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要進一步發揮工業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向先進位造業轉型發展,充分利用柳州、來賓、河池3市空間距離優勢,加快柳來河一體化建設,加強在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合作,努力實現南-崇-百開放門戶區與柳-來轉型發展區的協調聯動發展。
進一步健全完善經濟帶協同發展機制
構建協調聯動的空間格局,必須通過經濟帶省際合作機制的創新完善,進一步促進資源跨區域暢通流動和優化配置。《規劃》是涵蓋桂粵兩省區共11個市的區域規劃,以兩省區合作為重點,並延伸涉及西江上游貴州、雲南相關地區,要加快兩廣一體化發展進程,積極探索跨省區流域經濟合作發展新模式,必須有效協調省際之間、上下游之間的諸多利益關係。因此,行政邊界的破除程度、利益格局的去除效果和跨流域、跨省區體制機制建立的順暢與否,都關係到《規劃》的實施效果。根據《規劃》的總體要求,兩省區要共同圍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鎮化、生態保護、公共服務一體化、開放合作等重點領域作出專項規劃,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協商。兩省區和各組團功能區要設立相應的日常管理辦事機構和專門的工作人員,統籌協調經濟帶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確保經濟帶發展儘早取得階段性實效。根據《規劃》要求,對涉及需要雙方共同承擔的工作任務,要聯合制訂共同行動計劃,適時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動態評估,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推進、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