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贈將

定風波·贈將

《定風波·贈將》是宋代詞人王質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對這位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將軍表示深切的慰問,希望他暫且養精蓄銳,不要過於悲傷。下片盛讚這位將軍博大壯闊的胸襟,對其時刻難以泯滅的壯志雄心表示了深刻的理解。這首詞清壯雄渾,委婉親切,寄意遙深。

作品賞析


賞析

上片“問訊山東竇長卿,蒼蒼雲外且垂綸。”在蒼蒼的雲天之外,言其相距遙遠;儘管作者是一位垂釣的老翁,仍念念不忘在“蒼蒼雲外”守邊的友人,不忘對他致以熱切的問候。問候什麼。“流水落花都莫問,等取,榆林沙月靜邊塵。”古人常用落花流水形容時間的流逝。唐翁宏《春殘》詩:“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韶華易逝,青春難再。作者意謂,儘管年華流逝,久別未逢,當然有許多話要問,但是,“都莫問”。只有一件事情,是作者十分關切的:“等取,榆林沙月靜邊塵。”單等著聽取邊防重鎮傳來的好消息:邊疆安寧,停止了戰爭。反映了作者與友人之間以國事為重,個人友情服從國家需要的高尚情操。況且這些語言,出自一位退老山林的詞人的筆下,真是難能可貴。
下片,作者以一微塵轉大法輪的手法,將“江面”比作“杯麵”,攝大入小,提出:“江面不如杯麵闊,捲起,五湖煙浪入清尊。”清曠奇雄,展示出友人博大壯闊的胸襟。過片:“醉倒投床君且睡,卻怕,挑燈看劍忽傷神。”讚頌戍守邊防、保衛疆土,是友人夢寐以求的志向,就是在酩酊大醉、投床入睡以後,仍念念不忘以守邊戍疆為己任,拿出寶劍仔細端詳。“醉里”點明在酒醉之中,或在睡夢之中。“看劍”,說明他身不卸甲,劍不離身。“挑燈”說明是在夜深人靜之時。詞人形象地勾勒出他的友人仔細端詳寶劍的神態,一顆保國守邊的赤膽忠心,躍然筆端。在“醉里”猶自“看劍”,醒時便可想而知。夜晚尚念念不忘刀劍之事,白天如何馳騁邊疆,更是不言而喻了。這個別出心裁創作出來的典型環境,為後來的南宋豪放派大詞人辛棄疾所用,他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詞中,一開始便寫道:“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可見,這首詞在當時的影響之深。
這首詞奔放舒捲,氣度開張,近乎直陳式地披露內心世界,自我形象呼之欲出,深得東坡之神。另外,以理遣情,展開內心之情與理的矛盾,憂國傷時的情緒不入出塵之想的窠臼,這在同時代人作品中並不多見。

評價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篤文豪放詞典評》::“此詞以廓清邊塵、立功報國的壯圖勉勵自己的友人。悲涼慷慨,如見肺肝,深刻地反映出退老山林的詞人的愛國熱忱,是很感人的。”

創作背景


北宋滅亡以後,宋室南遷以來,沉重的民族危機在呼喚英雄的出現,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激勵豪傑的成長,於是英雄豪傑也開始成為南宋文人詞大量歌詠描寫的對象。王質的這首詞便是這類詞。詞人為表達自己對抗金將領的深摯理解和熱切期望,於是通過描寫一個閑居山林的將軍,而辛辣的揭露和批評了南宋統治集團執行投降主義政策、排斥主戰將領和抗金英雄的罪行。

作者簡介


王質(1127年——1189年),字景文,號雪山,鄆州(今山東東平)人,寓居興國軍(今湖北陽新縣),1189年,在家中去世,享年55歲,葬於陽辛牛頭山(今富水大壩附近的水庫畔,墓尚存)。南宋高宗、孝宗時期著名經學家、詩人、文學家,愛國志士,曾任汪澈張浚幕僚,太學正(太學中協助博士教學、訓導的學官),敕令所刪定官等。他是一名堅定的抗戰派,《宋史》稱其“奉祠去國”“負其有為之才”,深深為他嘆惜。其代表作有《山行即事》,《定風波·贈將》,《游東林山水記》,《雪山集》,《詩總聞》,《夷堅別志》,《朴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