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心病狂
漢語成語
喪失理智,漢語成語,拼音是sàng xīn bìng kuáng,指像發了瘋一樣。形容言行混亂而荒謬,或殘忍可惡到了極點。形容言行荒謬可惡至極。出自《宋史·范如圭傳》。
《宋史•范如圭傳》:“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
范如圭反對秦檜與金和議、媚事金使事。范如圭(1102-1160年)字伯達,宋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高宗建炎進士,任秘書省校書郎兼史館校勘。當時,秦檜竭力主張與金議和。金使者來到南宋國都臨安后,秦檜將其安排在秘書省居住。范如圭聞訊,竭力反對。找宰相趙鼎說:“秘書省是機密要地,怎能讓仇敵在這裡居住?”趙鼎便安排金使到使館居住。金使到臨安后,態度蠻橫傲慢,引起朝內外的憤恨。范如圭與秘書省的十餘人商議上奏朝廷。但是,奏疏寫成初稿后,眾人怕得罪秦檜又退了出來,只有范如圭單獨寫信,說秦檜信奉邪學,背棄先師,有喪權辱國之罪。信中又道:“你假如不是喪心病狂,怎麼能會如此?你的所作所為,必然會使你遺臭萬年!”後人常以此典形容喪失理智、殘忍狠毒,象發瘋一般的行為。
多用於譴責某人或某事物的殘暴。
這個歹徒要不是喪心病狂,怎麼能幹得出滅門血案?
何其芳《理性與歷史》:“這位喪心病狂之徒既然把我們老百姓都視同異類……他是一定要反對民主的。“
但是頑固派反對派對於進步文化機關的違法摧殘其合法的事業,其~,可謂已達極點。◎鄒韜奮《患難餘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通常指一些犀利的言辭,異常的舉動,讓人感到此人喪失心智、病入膏肓並且到發狂的地步。主要用於關係較好的朋友之間,詞為中性詞,不含有特別的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