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揚鎮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下轄鎮

中揚鎮,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下轄鎮。隸屬宿城區,位於宿遷市東南方向南,接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北與洋河新區倉集鎮相連,東與泗陽縣眾興鎮臨河鎮毗鄰,西與宿城區屠園鄉接壤,徐淮一級公路,S245公路,徐宿淮鹽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中揚鎮,位於宿城區東南部邊緣,成子湖北岸,距區政府約40千米,轄域面積145.1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中揚鎮下轄3個居民社區和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揚社區。截至2018年末,中揚鎮戶籍人口5.8萬。

中揚,原名中央庄。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興集時,取“央”字的諧音“揚”字更名為中揚庄,后簡稱中揚。中揚鎮在2004年以前由泗陽縣管轄。2004年,中揚鎮由泗陽縣調整至宿遷市宿城區管轄。中揚鎮境內淮徐高速、343國道330省道過境。五河、馬化河由北向南流經境內,在境內南端匯入成子湖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中陳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為中揚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中揚二次解放,屬中揚區屬淮泗縣。
1949年,劃歸泗陽縣。
1958年,人民公社化,稱中揚人民公社。
1963年,撤社建區,中揚劃歸臨河區。
1970年,恢復中揚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鄉建制,稱中揚鄉。
1996年,隨縣划入宿遷市管轄。
2000年7月,撤鄉建鎮,稱中揚鎮,並將林柴場劃歸管轄範圍。
2004年,中揚鎮從泗陽縣析出,劃歸宿遷市宿城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揚鎮位於宿城區東南部邊緣,北接洋河鎮,南臨成子湖,西界屠園鎮、泗洪縣界集鎮,東接泗陽縣臨河鎮,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8°50′、北緯33°69′,總面積145.15平方千米。

土壤

中揚境內東西兩側為黑色粘土,中部為沙鹼土。

地形地貌

中揚境內地勢低洼,總體呈北高南低。

氣候

中揚鎮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25℃左右,年無霜期158天。

水文

中揚鎮境內自西向東古山河、五河、肖河、馬化河、朱成窪河5條河流向南流入洪澤湖。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9年,原中揚鄉下轄中揚、毛集、耿東、耿西、毛庄、滑圩、唐庄、莫圩、南張圩、李宅、王宅、程宅、范集、范庄、槽坊、高圩、劉范庄、蔣宅、熊樓、飯棚、雙河、閘河、傅廟、肖河、吳圩、南庄灘26個行政村。
2001年,中揚鎮下轄村居撤銷整合為13個。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中揚鎮下轄3個居民社區和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揚社區。
序號居民社區/行政村序號居民社區/行政村
1中揚社區8耿橋村
2范集社區9蔣劉村
3南張圩社區10嶺橋村
4程庄村11毛集村
5二里村12唐莫村
6飯棚村13熊樓村
7傅廟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中揚鎮家庭戶數為13129戶,戶籍人口為57682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中揚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73億元,比上年增長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23.3萬元,比上年增長-7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8元,比上年增長9.1%。

第一產業

中揚鎮屬農業鄉,長期以稻麥輪作為主。該地政府從1992年到1994年3年時間投入農業資源開發資金1750多萬元,改造了中低產田1.8萬畝,建造電力排灌站30座,擴大青豌豆、甜玉米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1994年,境內農業總產值達到1.03億元,其中多種經營產值占農業產值的70%。糧食總產約2.22萬噸,棉花總產達72.5萬公斤。2018年,中揚鎮新成立專業合作社2個,新註冊家庭農場5個,帶動240餘名低收入農戶入股,新增特色高效農業面積213公頃。2018年7月20日,全國蓮藕—小龍蝦高效種養學術交流暨現場觀摩會在中揚鎮召開。新註冊“湖畔星”“三朵雲”等農產品品牌6個,申請綠色農產品品牌認證2個,農產品附加值提高20%以上。南張圩社區被市農委評為首批市“一村一品”專業村,中揚社區被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評為“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新增活躍網店480餘家,中揚地產品銷售額突破1500萬元,中揚鎮被評為中國淘寶鎮,中揚社區、范集社區、毛集村被評為中國淘寶村。
農業
中揚鎮立足本鎮豐富的“水”資源和“林地”資源,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規模農業和城郊型農業經濟。採取“政府投入搭台,能人大戶唱戲”的方法,在全鎮建成“三大基地”、“一個示範區”。“三大基地”即:3萬畝稻蟹共作生態養殖基地,年產優質河蟹1.2萬噸;2.5萬畝綠色無公害優質大米基地,年產優質大米15萬噸以上;1000畝中國林蛙養殖基地。“一個示範區”是通湖路兩側利用程庄、中揚兩個村(居)的林地發展林間養殖、食用菌栽培和大棚蔬菜,初步建立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的高效農業示範園區300畝。興建圈舍46棟,育菌棚2棟,蔬菜大棚100餘個。成功註冊“楚牛”牌乳品飲料和“中揚”牌大米等品牌。青蝦基地順利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驗收。

第二產業

1994年,境內工業總產值4315萬元,實現利稅245.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4%和23.5%。2018年,中揚鎮組織春節返鄉企業家參加招商聯誼會,邀請40多名在外鄉賢參加活動。完成3.2億元的夢圓德家居竣工項目驗收。扶貧產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吉龍三期1.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全面竣工,吉龍電商中心入駐。
工業
2006年,全鎮工業經濟堅持以效益為中心,以全面提高工業運行質量為根本,不斷深化工業企業各項改革,加大技改投入,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全鎮工業經濟實現了速度、效益和後勁的協調發展。2006年,全鎮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7億元,利稅1920萬元。2006年年初出台了全鎮招商引資工作實施意見,提出一切人力、財力向招商引資傾斜,並組織由黨委書記牽頭、1/3三套班成員專職外出招商隊伍,專門從事招商引資工作。全年全鎮共引進項目13個,其中工業項目6個,農業項目5個,三產項目2個,共引進資金5500萬元,協議資金1.2億元。

文化


地名溯源

中揚,原名中央庄。清嘉慶年間,為陳姓地主的一個中間客庄,故名。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興集時,取“央”字的諧音“揚”字更名為中揚庄,后簡稱中揚。

趕集

中揚鎮鎮政府駐地為一集市,在農曆二、四、七、九逢集。

交通


中揚鎮境內有343國道、330省道、淮徐高速過境,張中路、臨湖路、毛塘路連接各村。

社會


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大力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加大教育、衛生投入力度,加快實施“六有”工程建設和農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全年全鎮新建學生餐廳1幢、新建校內水沖式廁所5個,美化、綠化標準達標,改善了中小學校辦學和教學環境,現有九年制一貫制學校一所——中揚實驗學校。進一步深化衛生制度改革,加強村級衛生室建設,大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達4.2萬人,參合率98%,籌集資金59萬元,有2.3萬人次享受醫療補助,累計補助金額32.7萬元。全鎮新增有線電視630戶,新增電話用戶910戶,達6300戶。

教育事業

解放初期,境內小學只有3所,學生400多人。截至1982年,小學已經達到24所,中學1所,教學點3個,學生達到6600多人,其中小學生人數5400多從,學齡兒童入學率為87%。中揚鄉於1992年興辦了第二中學。全鄉有2所中學,在校學生1695人;26所小學,在校學生4301人。從1990年到1994年,全鄉共為中等學校、重點中學輸送學生91名。中揚中學和中揚小學分別被評為合格學校。2018年末,中揚鎮境內有幼兒園、託兒所6個,小學7個,小學教師125人,學生2785人。

文化事業

2018年末,中揚鎮境內有劇場、影劇院1個。
2018年,中揚鎮投入20餘萬元培育扶持嶺橋民族演唱團、東方花苑社區舞蹈藝術團等民間文藝團體。支持東方花苑社區常態化開展書法、歌舞、象棋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嶺橋村舉辦大型文藝演出《民族團結新時代同心共築中國夢》活動,嶺橋民族演唱團在鎮區及各村巡迴演出32場次。“琴鼓村村行”每月演出20場。在實驗學校新校區舉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元旦文藝匯演”,近千名幹部群眾觀看演出。積極參與“馬陵放歌”歌唱比賽、“西楚芬芳”民間文藝展演、“鍾吾梨園”票友大戲台等文化活動。水美中揚微信公眾號“粉絲”長期穩定在1.2萬人以上,全年總閱讀數12.78萬次。開展“親子悅讀、書香家庭”“夕陽閱讀、金色晚年”等讀書贈書活動。

醫療衛生

20世紀90年代,中揚鄉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26個。全鄉共有中專水平以上的衛生技術人員118人。1993年,鄉里投資40萬元興建了衛生院門診樓。同時購進添置了醫療設備近4萬多元,增設病床50多張。2018年末,中揚鎮境內衛生機構14個,床位260張,執業(助理)醫師65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末,中揚鎮境內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機構1個,床位200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2831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9105人,被納入低保1216人。
2018年,中揚鎮發放《扶貧惠民政策彙編》1.2萬本,經濟薄弱村發展補助資金1500餘萬元建設標準化廠房項目,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400餘萬元。完成大病補充保險資助8例、小額扶貧保險22例,完成教育助學3800餘人次。2018年新增低保戶154戶265人,取消違規享受低保315戶623人,調減184戶276人;為76戶受災戶撥付醫療、火災、交通事故等救助資金18萬元。投資150萬元建成愛心公寓一期項目,兜底解決“四類人群”住房難題。實施醫療“0”付費制度,2115名特困群眾受益,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活動。辦理生育服務證402對、再生一孩證22對、獨生子女證127對,完成免費孕前健康檢查125對;流入人口登記15人,流動人口新建卡602人,反饋流動人口信息1200條。常態化開展“愛耳日”“世界無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主題活動。

鎮村建設

2018年,搬遷中揚社區、唐莫村、嶺橋村、蔣劉村4個村居1536戶農戶,1000餘農戶在鎮區選房安置。投入100多萬元對鎮區人民路進行改造;投入82萬元完成成子湖大道鎮區段人行道改造,新建綠地2600平方米,栽植各種苗木2.4萬餘株。排除交通隱患67處,完成鎮區主要路段減速帶、爆閃燈、紅綠燈等交通實施完善建設;實施村居農村四級道路拓寬清障覆土,完成富民小橋、蔣劉十三號中溝、毛集十二號中溝橋建設,新增成片林60公頃,楊樹更新改造213公頃。特色鄉村建設有序推進,3600平方米保庄圩生態文體公園投入使用,新栽植法國梧桐1200株;新完成外立麵粉刷3.2萬平方米,完成總面積約650平方米唐莫日間照料中心內部鄉情廳、廚房、閱覽室、棋牌室、健身娛樂室、日間照料等功能室裝飾裝修。完成嶺橋民族村1.8萬平方米外立面翻新。

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加大基礎實施投入”總體要求,2006年全鎮鋪設農村道路26.5公里,沙石路15.7公里。完成農橋建設9座,完成毛集片農業綜合開發基礎設施配套5000畝。大力實施小城鎮“1+4”工程,完成小城鎮總體規劃設計,投入160萬元完成鎮區及保庄圩綠化、亮化工程,採取市場化運作,通過招商引資形式,人民西路商業街破土動工,已完成一期建設店鋪20面,安置小區商品房15000平方米主體工程,二期工程將於2007年年底全面完成。啟動佔地10000平方米農貿市場建設、下水道改造、鎮區道路鋪設等9個重點建設項目,小城鎮建設形成了“四縱三橫”整體框架。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確保年內完成“六大工程”建設。一是能源與供電工程。新建、改建嶺橋村、范集村、程庄村等村低壓線路18公里,安裝變壓器6台;二是水務工程。新建電站5座、改建4座、建涵洞5座、生產橋15座;三是通訊工程。新建鎮區人民西路通訊桿線1000米;四是土地整理工程。實施國家級、省級共3.4萬畝土地整理項目;五是道路建設工程。爭取鋪設程庄村至嶺橋村10公里二級公路建設。完成熊樓村境內熊嶺路、河西路,范集居委會境內庄胡路,二里村境內二里路,洪澤湖西圩區南北道路、工業集中區擴面道路和鎮區育才路、人民西路;六是橋樑建設工程。重建熊樓村馬化河大橋一座,完成七座扶貧橋建設。圍繞“三清”工程,整治村莊20個、整治河塘10個、疏浚中小溝15條;新植楊樹9.8萬株。積極策應省級扶貧開發,認真抓好7個村的幫扶轉化工作。
湖區開發
全鎮擁有洪澤湖水面12.5萬畝,湖岸線長17.5公里。引進上海客商李根興老闆投資興辦宿遷碧森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湖區興建集生態養殖、旅遊度假、休閑娛樂、水產品加工為一體的風景區,完成一期開發工程,投入1500萬元建成佔地面積3000畝標準精養魚塘100個,完成土方45萬方,投放蝦、蟹、鱖魚等名、特優種苗30億尾,栽植綠化苗木8萬株,就地解決勞動力200多人。配合開發工作,完成2.2公里長、15米寬的通湖景觀大道建設。以企業為龍頭採取企業+農戶運營機制,不斷提升“中揚”牌青蝦,“中揚”牌大閘蟹知名度。大力發展蟹、蝦、甲魚、銀魚等名優水產品養殖。全年發展蟹、蝦、蟹魚套養2萬畝,蟹池套養鱖魚1萬畝,稻田養殖3萬畝,實現水產總產值1.75億元,利稅4100萬元。
成果
以“水”字為龍頭,圍繞特色水產、蔬菜、食用菌、畜禽等優勢產業,推動高效農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一是全力發展特色水產業。圍繞走水路、發水財的目標,瞄準市場、追求具有高品位、高價位、高效益項目,主攻蟹、蝦、甲魚、龍蝦、美國鮰魚等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通過外引內培,確保年內發展蟹、蝦混養3萬畝,龍蝦養殖1萬畝,青蝦養殖5000畝,美國鮰魚養殖5000畝,實現利潤2500萬元。二是全力發展林地種養業。大力發展特種水產、稻田養殖、無公害稻米、蔬菜“四大主導產業”,打造高效觀光農業、林菜套作、林菌套種、林禽套養、林牛套養、林豬套養、林兔套養和稻田養殖“八大特色板塊”。全鎮穩定稻田養殖3萬畝,發展蔬菜複種面積2500畝,食用菌栽培面積100萬平方尺,飼養菜牛500頭,野兔1000隻,年均出欄肉雞60萬隻,出欄生豬2萬頭以上,新增畜禽養殖戶500戶,引進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500萬元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2家。到2010年,使全鎮形成以特種水產養殖為龍頭,“四大主導產業”為基地,“八大特色板塊”為示範的5萬畝高效農業格局,實現人均增收350元的目標。三是全力開發湖區旅遊業。湖區秀麗的風光,宜人的氣候,優美的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妙的傳說,繪就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為此,該鎮將通過招商引資,投入8000萬元,大力實施湖區中圩區二期工程的綜合開發。興建集生態養殖、旅遊度假、休閑觀光、水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蘇北名勝風景區。在由浙江省旅遊規劃設計院已搞好規劃設計的基礎上,年內將在湖區興建“美食天地、歡樂天堂”。以水鄉文化為格調,以美食文化為特色,以高效農業為亮點,建成一個集觀光、美食、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區。並分設入口、閑趣園、本味園、度假村、水上樂園、燒烤露營區、親子樂園、夢想天堂等娛樂景點。打響“湖上新中揚、人間水天堂”和“名湖、名景、名蝦、名食、名鳥”五大旅遊品牌,力爭年接待遊客2萬人次,拉動消費500萬元。

總體規劃

一、規劃區
規劃區為中揚鎮鎮域,面積約107.1平方公里。
二、鎮域規劃
規劃保留7個農村集中居住點。
三、城鎮性質
濱湖旅遊型城鎮,水產品加工基地。
四、人口規模
2030年城鎮人口規模為3.5萬人,城鎮化水平為70.0%。
五、發展方向
東西延伸,南北整合。
六、規劃結構
鎮區規劃結構為“一心、三軸、六區”。“一心”指洞庭湖路和西湖路周邊的商業中心。
“三軸”分別指洞庭湖路、西湖路和洪澤湖路三條城鎮發展軸。
“六區”指1個綜合服務區、4個基層社區和1個工業區。
七、道路網布局規劃
規劃鎮區內道路分為主幹路、次幹路、支路三個等級,共同構成完善的道路系統。規劃道路網路採用方格網狀布局,規劃形成“兩橫三縱”的主幹路網。“兩橫”分別為洞庭湖路和青海湖路;“三縱”為中鄭路、西湖路和洪澤湖路。
鎮區主幹路紅線寬度24-30米,次幹路紅線寬度18米,支路紅線寬度10-12米。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中揚鎮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