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耳日

愛耳日

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1999年,衛生部頒布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範》,加大了對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中的規範化管理力度。中國有聽力語言殘疾人為殘疾人總數的首位。針對大陸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Ear Care Day)。

2015年3月3日,是第十六個全國“愛耳日”,也是國際愛耳日。主題為“安全用耳,保護聽力”。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的窗口,平時您注意愛耳保護。

節日歷史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這一現實,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這一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中國有耳聾的殘疾人2057萬人。每年出生的先天殘疾兒童約佔出生人口總數的4%~6%,由於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聾人每年約增加3萬人;就是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高達2057萬之多!佔全國人口的1.679%。其中7歲以下聾兒可達80萬,老年性聾949萬。為此,衛生部、中國殘聯要求“在全社會普及預防和殘疾的科學知識,加強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嬰兒保健和早期干預等綜合性防治措施,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的發生。”(《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
愛耳日
愛耳日
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1999年,衛生部頒布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範》,加大了對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中的規範化管理力度。針對我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曾有專家論證,如果“愛耳日”活動能夠實施,每年僅7歲以下兒童藥物中毒性耳聾至少可以減少1~2萬名。自2000年確立全國“愛耳日”,耳聾預防的公眾宣傳、全民的愛耳意識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傳力度還不夠。如今第四屆愛耳日即將到來,衛生部聯合相關機構要求各省要做好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的總結工作,及時將本地活動情況、感人事例、宣傳報道材料、圖片等收集整理,報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聾兒康復協調組;並將舉行徒工多樣的宣傳活動。
加強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僅僅是衛生部或殘聯的活動,它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長年不懈的共同參與和支持。

背景意義


愛耳日義診活動
愛耳日義診活動
中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57萬,其中7歲以下聾兒可達80萬,老年性聾949萬;由於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環境雜訊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約新生聾兒3萬餘名。聽力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人群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為有效開展聾兒康復和預防工作,1988年,聾兒康復工作作為一項搶救性工程列入國家計劃,系統實施,中國共有聾兒康復機構1422個,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為技術資源中心,以省聾兒康復中心為龍頭,以市級語訓部為骨幹,以基層聾兒語訓班(點)為基礎,社區家庭為依託的聾兒康復工作體系,截止1998年底,全國已訓練7歲以下聾兒11.2萬名,其中15.73%進入普通小學和幼兒園,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998年1月,中國殘聯、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國婦聯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及在京的聽力學界、特殊教育學界的知名專家進行座談,大家一致建議儘快確立全國“愛耳日”,加強社會宣傳,普及耳聾預防和康復知識,以減少耳聾發生。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十六名委員正式遞交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引起了衛生部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立即做出答覆:“衛生部辦公廳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商議,以求全社會共同參與,把耳聾預防工作做好”。
加強耳病防治,關鍵在於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中國宣傳耳聾危害、致聾原因等科普知識的力度還不夠,廣大民眾的愛耳護耳意識比較淡漠。儘快確立全國“愛耳日”,加強耳聾預防的公眾宣傳,增強全民的愛耳意識,降低耳聾的發生,是一項利國利民,提高全民素質的大事。專家論證,如果“愛耳日”活動能夠實施,每年僅7歲以下兒童藥物中毒性耳聾至少可以減少1-2萬名。建議由衛生部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確立每年3月3日為“愛耳日”,並於2000年3月開展第一次“愛耳日”活動。
2000年,衛生部頒布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範》,規定了30種耳毒性藥物的使用標準,指導醫生正確、規範地使用,減少和避免聽力語言殘疾的發生。
中國新生聾兒數量多,康復需求大,但是,由於經濟條件和技術能力的限制,只能達到年訓2萬名的能力。因此,除採取必要的康復手段外,積極開展預防,防止耳聾發生、控制新生聾兒數量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為此,中國殘聯、衛生部等十個部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並於2000年3月開展第一次“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這對減少耳聾發生,提高人口素質具有重大意義。

背景

從國務院組織的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中可以看到,0~14歲聽力言語殘疾兒童致殘的原因和所佔的比例是:原因不詳的佔27.79%,中耳炎佔17.47%,高燒疾病12.97%,藥物中毒11.92%;家庭遺傳9.08%,發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產鉗外傷、噪音等均不到1%。前四項佔70%以上。近30%的家長說不清孩子致聽力殘疾的原因,也就是說家長對於孕期或嬰兒期致聾原因不了解,對於可能使胎兒或嬰兒致聾的因素不能排除。
我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57萬,其中7歲以下聾兒可達80萬,老年性聾949萬;由於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環境雜訊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約新生聾兒3萬餘名。聽力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群體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為有效開展聾兒康復和預防工作,1988年,聾兒康復工作作為一項搶救性工程列入國家計劃,系統實施。全國共有聾兒康復機構1422個,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為技術資源中心,以省聾兒康復中心為龍頭,以市級語訓部為骨幹,以基層聾兒語訓班(點)為基礎,社區家庭為依託的聾兒康復工作體系,截止1998年底,全國已訓練7歲以下聾兒11.2萬名,其中15.73%進入普通小學和幼兒園,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這需要社會多宣傳愛耳防殘的科學常識,家長應多學習這些知識並採取保護胎兒和嬰兒順利成長的措施,使兒童不受致殘因素的影響。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來避免藥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確治療而無後遺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國一年新增3~4萬聾兒,那麼有2~3萬名是在前4項致聾原因之內。排除了這4項原因就可少產生約70%的聾兒。
在調查中還看到0~4歲的聽力殘疾兒童中城市佔5.64%,城鎮佔11.16%,鄉村佔83.2%。這說明大多數(80%以上)聽力殘疾的嬰幼兒和少年在廣大農村,也就是宣傳防聾科普知識和愛耳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還有另一項統計: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各類殘疾兒童占被調查人口的比例大於全國的平均數。全國是每千人中有殘疾兒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瑤族14.81人,壯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達29.69人,近4倍於全國平均數。而這些生活在廣大農村的少數民族地區更是重點中的重點。在致殘兒童比例大的地區和民族中開展愛耳防聾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由來

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聽力障礙的陰霾卻襲擾著人類。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世界有輕度聽力損失者近6億,中度以上的聽力損失者2.5億。我國有聽力障礙殘疾人2057萬,居各類殘疾之首,佔全國人口的16.79‰,其中七歲以下聾幼兒可達80萬,每年還將新產生聾兒3萬餘名。老年性耳聾有的949萬,隨著人口壽命增長和老齡化,老年性耳聾的人數不斷增加。聽力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些人的社會交往和個人生活質量。
導致耳聾的因素有耳毒性藥物、遺傳、感染和疾病,因環境雜訊污染、意外事故導致耳聾的人數逐漸增多。這一人數眾多、特殊困難的殘疾人群體,已引起全社會,特別是衛生部門的高度重視。全國部分城市已經成立了防聾指導小組,開展了耳聾的流行病學調查,並積極拓寬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其它國際組織的合作領域,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衛生部組織頒發的《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範》,對加強耳聾性藥物的使用管理,減少聽力語言殘疾的發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及在京的聽力學界、特殊教育學界的知名專家進行座談,大家一致建議由衛生部牽頭,儘快確立全國“愛耳日”,加強社會宣傳,普及耳聾預防和康復知識,以減少耳聾發生。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這一現實,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這一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徠2000年3月首次全國愛耳日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次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1999年國務院人工作協調委員會所屬的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正式將我國設定“愛耳日”活動列入1999年度工作計劃。而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老齡協會等十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 為全國“愛耳日”,並於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會城市成功地開展了第一個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衛生部、中國殘聯下發了《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要求“在全社會普及預防和殘疾的科學知識,加強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嬰兒保健和早期干預等綜合性防治措施,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的發生。”
曾有專家論證,如果“愛耳日”活動能夠實施,每年僅7歲以下兒童藥物中毒性耳聾至少可以減少1~2萬名。自2000年確立全國“愛耳日”,耳聾預防的公眾宣傳、全民的愛耳意識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傳力度還不夠。因此確定2004年我國的愛耳日活動主題是——“防聾走進社區”。旨在發揮社區人口密集、傳播迅速,宣傳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優勢。使老百姓能夠真正體會到日常保健、規律生活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
加強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僅僅是衛生部或殘聯的活動,它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長年不懈的共同參與和支持。
確定“愛耳日”的通知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全國婦聯、中國老齡協會關於確定“愛耳日”的通知
殘聯康字〔1999〕第22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殘聯、衛生廳(局)、教育廳(局、委員會)、民政廳(局)、計劃生育委員會、廣播影視廳(局)、技術監督局、藥品管理局、婦聯、老齡委:
為了樹立全民愛耳意識,減少耳聾發生,加強耳病防治,中國殘聯、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全國婦聯、中國老齡協會等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歷年主題


耳朵結構圖
耳朵結構圖
2000年: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2001年:減少耳聾發生實施早期干預
2002年:聽力助殘----救助貧困聾兒
2003年:提高人口素質,減少出生聽力缺陷2004年:防聾走進社區
2005年:全社會共同關愛老年人——健康聽力,幸福生活
2006年: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7年:城鄉聯動,共同關注青少年聽力健康——珍愛聽力,快樂成長
愛耳日宣傳板報
愛耳日宣傳板報
2008年:奧運精彩——我聽到
2009年:正確使用助聽器
2010年:人工耳蝸——重建聽的希望
2011年:康復從發現開始——大力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
2012年:減少噪音保護聽力
2013年:健康聽力,幸福人生——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
2014年:愛耳護耳,健康聽力——預防從初級耳科保健做起
2015年:安全用耳,保護聽力
2016年:關注兒童聽力健康
2017年:防聾治聾,精準服務
2018年: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
2019年3月3日第二十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關愛聽力健康,落實國家救助制度”
2020年3月3日第二十一次“全國愛耳日”主題:“保護聽力,終身受益” 
2021年3月3日第二十二次“全國愛耳日”主題:“人人享有聽力健康”

宣傳形式


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每年的“愛耳日”確定一個主題,在全社會開展以預防耳聾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有關部門要組織各級領導、耳鼻喉科專家、醫務工作者、殘疾人工作者、志願工作者和殘疾人召開座談會,進行現場觀摩,走上街頭諮詢義診,開展聽力助殘活動。同時,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公益廣告、宣傳畫、預防系列叢書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預防知識,使廣大群眾了解致聾原因、危害及預防和康復方法,提高防聾意識,進行“早發現、早診斷、早康復”教育,避免和減少耳聾的發生。
為響應2012年第十三次”3.3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減少雜訊,保護聽力”,武漢康音耳聾耳鳴醫學研究院發出:關於開展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為了樹立全民愛耳意識,減少耳聾耳鳴的發生,了解耳聾耳鳴的危害,加強耳病防治。
武漢康音耳聾耳鳴醫學研究院採用“康樂TTS耳聾耳鳴系統療法”治耳聾耳鳴,在這期間主要坐診專家是高池清和肖學和,其中肖學和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沾獎專家。幫助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耳聾耳鳴健康知識,做到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

節日通知


全國愛耳日
關於開展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
殘聯發[2007]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農墾總局殘聯、教育廳(教委、教育局)、民政廳(局)、勞動廳(局)、衛生廳(局)、人口計生委、質量技術監督局、廣播影視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團委、婦聯、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2008年3月3日是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在舉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喜迎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新形勢下,為進一步加大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知識的普及與宣傳力度,讓更多群眾了解聽力健康知識、增強聽力保護意識,使更多的聽力殘疾人及時得到康復服務,有機會參與奧運、聆聽奧運、實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會目標,擬確定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的主題為“奧運精彩——我聽到”。現將宣傳教育活動方案予以印發,請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好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
中國殘聯教育部民政部
勞動保障部衛生部人口計生委
質檢總局廣電總局食品葯監局
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老齡委辦公室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方案
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聽力殘疾人已達2780萬,並且還在不斷增加。為切實減少聽力殘疾的發生,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迫切需要在全國範圍內普及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知識、提高公眾的愛耳護耳意識。在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第13屆殘奧會即將到來之際,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將圍繞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及諮詢活動,並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關愛聽力殘疾兒童、關注成年和老年聽力殘疾人,讓他們與健全人一起“共享同一片藍天,傾聽同一個奧運,放飛同一個夢想”。為此,特制定如下宣傳教育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
“奧運精彩—我聽到”
各地要圍繞這個主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深入貫徹“十七大”精神和喜迎奧運為契機,從實際出發,堅持廣泛性、公益性、社會性原則,有組織地開展富有當地特色的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
二、活動形式
(一)大力開展貧困聽力殘疾兒童救助活動。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廣泛宣傳和動員社會,以“奧運精彩—我聽到”為主題開展貧困聽力殘疾兒童救助活動,採取多種形式為貧困聽力殘疾兒童提供助聽產品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讓他們從精神和物質上都得到實在
全國愛耳日
具體的關懷,和健全兒童一樣分享奧運、健康成長。
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辦公室將從各地挑選100名聽力殘疾兒童作為奧運小使者,親赴北京參觀奧運場館、感受奧運氛圍,傳遞奧運信息、播撒奧運愛心。
(二)積極舉辦體現喜迎奧運、參與奧運精神的相關主題活動。各地組織聽力殘疾兒童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通過書畫奧運、歌唱奧運、舞動奧運、綠化奧運等方式為奧運獻禮,展示聾兒康復成果,讓孩子們從中體會“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的奧運精神,同時促進孩子們的社會康復。
活動辦公室將組織部分聽力殘疾兒童用畫筆描繪自己心中的奧運,並向北京奧組委捐贈部分優秀作品,讓孩子們在快樂的參與和奉獻中體會“超越、融合、共享”。
(三)廣泛開展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知識宣傳活動。各地在“愛耳日”活動當天組織醫療康復機構的耳鼻喉專家和聽力學、聽力語言康復專業人員在城市主要廣場、街道、社區設立宣傳點擺放宣傳品,面向公眾普及和宣傳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知識,並提供義診、測聽等。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採取舉辦專題講座;組派小分隊進農村、入社區等活動宣傳與服務形式。
活動辦公室將統一印製下發“奧運精彩—我聽到”宣傳海報,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技術指導組將對活動進行集中指導。
(四)深入宣傳國家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政策。中國殘聯、衛生部等有關部門將在“愛耳日”活動期間共同發布《全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規劃實施方案(2008—2015年)》,各地要及時將該方案的宣傳、學習融入本地“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中。
三、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目標、精心組織。成立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辦公室,負責活動的統籌協調和組織管理。同時成立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技術指導組對活動進行集中指導,各地要及時成立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組織機構,制定方案、明確分工、抓好落實,確保本次“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廣泛、深入、紮實地開展。
(二)關愛聾兒、服務大眾、融入奧運。各地的“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應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奧運理念,突出貧困救助和康復服務的特點,幫助聽力殘疾人實現“融入奧運、聆聽奧運、參與奧運、分享奧運”的夢想。
(三)創新形式、擴充內涵、務求實效。各地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聯繫各自工作實際,積極創新形式、擴充內涵、突出特色,切實增強“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深入宣傳、擴大參與、及時總結。廣播、電視、報刊等各類新聞媒體和各級殘疾人事業新聞促進會,應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報道活動,為本次“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各地要及時將本地的活動情況、感人事例、宣傳報道材料、圖片等相關資料收集整理,於2008年4月以前報第九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辦公室。
四、宣傳口號
愛心啟聰,聆聽奧運
關愛聾兒,共享奧運
回歸有聲世界,共迎百年奧運
救助貧困聾兒,共享人文奧運
健康聽力,綠色奧運
暢聽無礙,分享奧運
自由暢聽,共建和諧

部門職責


愛耳日宣傳活動
愛耳日宣傳活動
殘聯:積極組織和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
衛生部門:貫徹“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把新生兒聽力篩查納入婦幼保健的常規檢查項目,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組織醫務工作者、耳鼻喉科專家、婦幼保健工作者積極參與有關活動。
教育部門:在學校及中小學生家長中宣傳普及耳聾預防知識,積極參與“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
民政部門:在社區宣傳和普及耳聾預防與康復知識;在各類社會福利機構中嚴格控制耳毒性藥物的使用;積極參與“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助聽、測聽和語言訓練等設備國家標準制定、宣傳和諮詢活動;負責對生產、流通領域助聽、測聽和語言訓練等設備進行監督檢查,並開展消費、使用諮詢活動,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強耳毒性藥品的使用和管理,根據不同情況,在藥品上標明6歲以下兒童、孕婦或65歲以上老年人禁用或慎用。
婦聯:利用多種形式向廣大婦女、兒童、殘疾兒童家長宣傳和普及耳聾預防及康復知識;積極參與聽力篩查、聽力殘疾預防工作。
老齡協會:在老年人中積極宣傳和普及耳聾預防知識,加強老年人身體保健,強化助聽器知識,提高生活質量。
計劃生育部門: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宣傳和普及耳聾預防知識,結合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開展生殖保健服務,組織有關的教育、培訓、技術諮詢和科研活動。

了解耳朵


耳朵是每個人體的重要器官,因此每個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耳朵、保護自己的耳朵。
耳朵的結構分為三部分:外耳、中耳、內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並將沿著耳道引起鼓膜震動。
中耳鼓膜的震動引起三塊小骨-錐骨、鐙骨和鑽骨上下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
內耳可產生神經衝動,衝動沿聽神經轉為神經能,從那兒聲音的信息就傳到大腦。
常見噪音的聲壓級表:
長時間接聽電話影響耳朵健康
長時間接聽電話影響耳朵健康
摩托車/吹風機/除草機/鼓風機 80----90dBA
鋸木場/爆竹聲 100---110dBA
搖滾樂/迪斯科 110---125dBA
救護車警報聲/升降中的噴氣式飛機 119---140dBA
美國職業安全和健康中心規定,人體最大限度能承受的聲能如下:
90dBSPL 8hours
95dBSPL 4hours
100dBSPL 2hours
105dBSPL 1hours
110dBSPL 30minutes
115dBSPL 15minutes
耳聾的定義
一般認為語言頻率(0.5、1.2Hz)平均聽閾在26dB以上,即有聽力障礙,聽力損失在70dB以內者稱重聽,在70dB以上者為聾,臨床上習慣統稱為聾(deafness)。
預防耳聾三招
臨床上應用的十多種抗菌素的毒性反應可損害聽覺神經,它們是鏈黴素、雙氫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紫黴素、春雷黴素、多粘菌素、萬古黴素,醫學上把這些抗菌素統稱為“耳毒性抗菌素”。
預防孩子耳聾應從母孕時開始,孕婦應避免到過於雜亂的場所去,以免感染傳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腦炎等疾病,同時應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
情緒過於激動、急躁、暴怒也是誘發突聾的重要因素,因為人的情緒發生劇烈波動時,體內的交感、副交感神經會失去正常功能或發生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內耳聽神經缺血缺氧而引發耳聾。
引起耳聾原因
引起耳聾的原因很多,有遺傳、疾病(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紅熱、白喉、傷寒、梅毒、腦膜炎、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外傷等。此外,煤氣中毒、雜訊、出生時缺氧等因素也能導致耳聾。已經發現對耳朵有毒性的藥物百餘種,最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潔黴素、小諾黴素、紅黴素等多種抗生素。還有水楊酸類製劑、速尿等強利尿劑以及奎寧、氯奎等抗瘧疾的藥物。
耳聾的分類
按程度分可分為
(1)、輕微聽力損傷,無交流困難,但聽力儀器測定聽力比正常差。
(2)、輕度聽力損失,一般距離內聽不清小聲講話。
(3)、中度聽力損失,聽一般的講話已感到困難。
(4)、中重度聽力損失,聽大聲亦感困難。
(5)、重度聽力損失,僅能聽到耳邊的大聲喊叫。
(6)、極度聽力損失,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連耳邊的大聲呼喊亦不能聽清。
按耳聾發生的時間分,可分為先天性耳聾、後天性耳聾。
按病變的部位可粗略分為傳導性耳聾、神經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
耳聾的分級
臨床上以500~2000Hz的平均聽閾為準進行分級。常用的分級法為:
輕微聽力損失純音聽閾為16~25dBHL。
輕度聽力損失在一般的距離內聽不清小聲講話,上述平均聽閾為26~40dBHL。
中度聽力損失聽一般的談話感到困難,平均聽閾為41~55dBHL。
中重度聽力損失聽大聲亦感困難,平均聽閾為56~70dBHL。
重度聽力損失僅能聽到耳邊的大聲喊叫,平均聽閾為71~90dBHL。
極度聽力損失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連耳邊的大聲呼喊亦不能聽清,平均聽閾在90dBHL以上。

耳病診斷


運用耳廓(外耳部分)診斷疾病,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歷代醫學專著多有關於“察耳”、“望耳”、“觀耳”、“診耳”的記載。《靈樞·本臟篇》云:“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明·王肯堂《證治準繩》曰:“凡耳輪紅潤者生,或黃,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簿而白,薄而黑者皆為腎敗”。耳廓皮膚是全身體表的一部分,現代醫學把耳廓比喻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人體各組織器官在耳廓上都有相應的穴位,當體內器官組織發生病變時,在耳廓特定部位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和反應。觀察的方法有:

望耳廓形態

正常耳廓肉厚而潤澤,無隆起物,耳廓血管隱而不見,耳輪光滑平整。中醫認為,耳廓較長,耳垂豐滿,是腎氣充沛的象徵。腎氣充足者多健康長壽。耳廓異常則是有病的表現。常見的耳廓異常有下面幾種表現:耳廓相應部位產生形態改變,有一結節狀隆起或見點狀凹陷、圓圈形凹陷、索條樣隆起及縱橫交錯的線條等形狀,常見於肝病、膽石症、肺結核、心臟病、腫瘤等疾病。如肝硬化的患者,在耳廓肝區處多可呈現隆起和結節,邊緣清楚。耳廓相應部位出現高於周圍皮膚的點狀隆起,見有水泡樣丘疹,俗稱雞蛋疙瘩,顏色可紅可白,常見於急慢性氣管炎、急慢性腸炎、急慢性闌尾炎、急慢性腎炎、膀胱炎等疾病。
耳輪出現粗糙不平的棘突狀結構,常見於腰椎、頸椎、骨質增生等疾病。耳垂上有一條自前上至後下的明顯皺褶的斜線紋(可以單耳,或雙耳同時發生),常見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患者。有資料表明,冠心病患者耳垂有皺紋的比沒有皺紋的死亡率高。例如,冠心病伴耳垂有皺紋的患者8年死亡率最高,佔78%;有耳垂皺紋而沒有冠心病的患者8年死亡率(72%),較有冠心病而沒有耳垂皺紋的8年死亡率(57%)要高。耳垂活組織檢查發現:患者耳垂彈性蛋白質含量較正常人低。體內彈性蛋白質低說明有動脈硬化。針灸圖顯示出耳垂皺紋中某一點與心臟相連。耳麵皮膚血管充盈易見,常見於支氣管擴張、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等疾病。耳垂肉薄呈咖啡色,常見於腎臟病和糖尿病。

望耳廓色澤

耳朵檢查
耳朵檢查
正常耳廓色澤微黃而紅潤。全耳色白,常見於暴受風寒,或寒邪直中,亦見於貧血病;全耳色青而黑,常見於劇痛患者。耳垂青色,為房事過多的表現。耳輪焦黑、乾枯,為腎精虧極的徵象。耳朵紅腫,為少陽相火上攻,或為肝膽濕熱火毒上蒸,也可以是中耳炎或癤腫、凍瘡所致。耳背上見到紅色脈絡,並伴耳根發涼,多為麻疹先兆。耳垂經常潮紅,為多血質體質者。由於受寒,耳垂變為紫紅色,就會腫脹發展為潰瘍,還容易生痂皮,這是體內糖過剩的表現,易患糖尿病。耳廓上產生白色的糖皮樣皮膚脫屑,擦之不易除去,常見於各種皮膚病。
另外,當臟腑或軀體發生病變時,在耳廓的相應部位也會出現各種變色的陽性反應。其規律是:急性炎症性疾病的陽性反應呈點狀、片狀紅暈、充血、紅色丘疹等;慢性器質性疾病的陽性反應點多數呈白色點狀、片狀或呈點狀白色邊緣紅暈等;腫瘤疾病的陽性反應呈結狀隆起,以暗灰色點狀、片狀形態出現。對耳廓上出現的變色,先與對側耳廓對照,是否在相應部位也有(雙側存在陽性反應有診斷意義);再用探棒觸壓,有壓痛者為陽性反應。這樣可以提高“觀耳察病”的準確性。

耳鳴現象

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鳴是發生於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
耳鳴的原因
耳鳴可發生於多種疾病,幾乎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導致耳鳴癥狀出現,但與聽力之間的關係複雜。也許可能僅由於一小片盯聹接觸到鼓膜而引起耳鳴,但也可能是由於一個位於聽神經的腫瘤而導致。其他如耳硬化症(一種發生於中耳聽小骨的疾病)、耳毒性藥物中毒、雜訊等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鳴。
加重耳鳴的常見原因和注意事項:1、雜訊:暴震聲和長時間的雜訊接觸,均能導致聽力下降和耳鳴產生,對高危人群(工作在高強度雜訊環境中)要注意雜訊防護。如減少雜訊源或佩戴防護耳罩、耳塞等。此外,要注意不要長時間,大音量在有雜訊的環境中使用隨身聽耳機。2、精神緊張和疲勞:當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和在身體疲勞狀態時均易使耳鳴加重。因此適當調整工作節奏,放鬆耳鳴患者的情緒,轉移對耳鳴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3、特殊藥物:耳鳴患者由於其他疾病就診時,不要忘記告訴接診醫師患有耳鳴。因為有些藥物會使已有的耳鳴癥狀加劇。4、不良習慣: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鳴癥狀加重:吸煙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內耳毛細胞又是一種對氧極其敏感的細胞,所以缺氧會對毛細胞造成損害,因此要注意改變不良習慣。

耳聾原因


疾病

可導致耳聾的外耳疾病有耵聹栓塞、外耳道閉鎖、外耳道炎症腫瘤導致的外耳道狹窄等。可導致耳聾的內耳疾病有各種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腫瘤、鼓膜外傷、聽骨骨折或脫位、耳硬化等。可導致耳聾的內耳、聽神經及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的耳併發症,象流行性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麻疹、猩紅熱、風疹等,除了可導致氧性中耳炎而使聽力減退外,還會侵犯內耳及其傳入徑路,造成感音神經性耳聾。另外,藥物或化學物質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積水顳骨骨折、聽覺外傷、聽神經瘤顱腦外傷腦血管意外或痙攣也是引起感音神經性耳聾的主要因素,老年性耳聾屬於此類。

抗生素致聾

選擇性內耳毛細胞中毒學說:全身或局部用藥,藥物均可達內耳淋巴液,高濃度藥物蓄積可使內耳感覺毛細胞首先中毒受損。毛細胞先於鄰近細胞受損害的現象,與其它藥物選擇性地作用於其它活細胞的情形相似(如碘易積蓄於甲狀腺組織,青霉素可選擇性地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動物實驗表明,接受大劑量慶大黴素肌注后,起先豚鼠內耳淋巴液中的慶大黴素藥物濃度低於血清濃度,兩周后其內耳淋巴液出現明顯的藥物蓄積、排除緩慢現象。與此同時,豚鼠聽力明顯下降,毛細胞出現病理改變。此實驗證實了累積性耳中毒的發生機理。慶大黴素對腎臟也有毒性損傷,使慶大黴素從內耳液排出更加緩慢而加重中毒。
愛耳日--愛耳知識宣傳
愛耳日--愛耳知識宣傳
血-迷路屏障學說:鑒於人體血-腦屏障能阻止許多毒性藥物進入腦組織,因此可能存在血-迷路屏障。血-迷路屏障是保證內耳特殊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系統,它通過彌散、超濾、滲透、類脂的可溶性、特殊組織的親和力和內耳組織代謝活性來達到內耳內環境的穩定性,以阻止耳毒性藥物進入內耳。一旦耳毒性藥物損害了這一屏障的功能,使高濃度的耳毒性藥物得以蓄積於內耳淋巴液中,就會發生毛細胞的損害。動物實驗結果也支持這一學說。
抑制蛋白合成學說:一些學者對貓進行了電鏡研究,發現中毒細胞的受損結構是能合成蛋白質的細胞核和核糖體,認為耳中毒生化機制可能是蛋白質合成障礙,毛細胞內出現錯碼的蛋白分子,逐漸取代了正碼的蛋白分子,因而使毛細胞發生損害,這也叫作蛋白質錯構學說。
干擾細胞代謝學說:有研究發現,耳毒性藥物可干擾內耳細胞的正常代謝,使其發生紊亂,主要作用於ATP酶系統的特殊抑制,進而使內耳淋巴液離子含量改變(鉀離子減少,鈉離子增多),因而損害了內耳結構,造成功能障礙。
變態反應學說:耳毒性藥物所致的聽力和前庭功能障礙,主要是機體敏感性和過敏反應所致,其次是藥物過量所致中毒反應。有學者認為,影響血-迷路屏障的難易程度,可能是個體差異的原因。耳中毒的易感性常表現有家族遺傳性。

抗生素中毒

由於抗生素類藥物劑量過大或者病人對該葯有特殊的敏感性,在用藥后出現的耳聾稱為藥物中毒性耳聾,其中以使用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抗生素而導致的耳聾較為多見。據報道,中國聾啞兒童有好幾百萬,其中約近半數因抗生素藥物中毒所致。這當中,有一部分患兒是因為母親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用藥不當造成的。
能引起耳聾的抗生素,稱為耳毒性抗生素,常見的有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它們能損害聽覺神經與腎臟功能。在人群中,每1000人中有1~3人對此類抗生素毒性特別敏感,他們只要應用少量抗生素即可中毒,這顯然和他們的特異性體質有關。

耳機聽音樂

喜歡用耳機聽音樂、習慣大聲聽熱門歌曲、常到舞廳跳舞、工作環境嘈雜、曾經感染過中耳炎的年輕朋友請小心:請儘早做聽力檢查,以免深陷耳聾危機而不自知。根據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的報導,經常處在噪音充斥的環境中,聽力容易受倒傷害。但是最糟糕的就是直接用耳機聽音樂,長久如此,將造成無法避免的耳聾問題。這項研究是根據法國一千多位入伍新兵體檢之後而發現的結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愛用耳機聽音樂是最容易導致聽力喪失的主因,聽力損失指數約為3;如果曾經罹患中耳炎,聽力損失指數將提升至11,也就是說耳聾的危險性將大大增高。懷疑自己的聽力越來越差,請快到耳鼻喉科醫師處做檢查。

耳聾預防


先天遺傳預防

先天耳聾的發病率約佔中國聾人的50%,而遺傳聾約佔先天聾的85%,其大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具有關文獻報道,在正常群體中,近親結婚率僅為2%,而在遺傳達室聾患者中,70%為近親結婚。可見近親結婚是併發遺傳達室聾的主要因素。另外,遺傳達室聾發病還多集中於福利工廠,因其相互通婚者甚多。他們的後代又多數成為遺傳聾或耳聾基因攜帶者。周而復始,造成人口素質下降,因此。先天遺傳聾人的婚育問題應引起社會重視。
先天遺傳聾應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做到:
1.嚴格執行婚姻法,絕對禁止近親結婚。
2.兩名先天遺傳聾人之間不應結婚,如各種原因非結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絕育。
3.先天遺傳聾人可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
4.如果先天遺傳聾人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第一胎為先天聾兒,絕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聾青年男女,通過耳聾遺傳諮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遺傳性。

新生兒期防聾

耳聾的發病,具有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為重度聾在新生兒的發生率約3—4%;0—6歲中度聾和輕度重聾約佔5%,多由中耳炎引起,並認為嬰幼兒中耳炎可能影響其語言的發育。面對這樣眾多的耳聾患者,除了採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遺傳諮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藥,是預防耳聾的關鍵。
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開始,如在產前期,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患病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藥時禁用耳毒性藥物。新生兒期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在這一時期不僅可發生器質性聽覺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且可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害。尤其是早產引產時外傷或產期的各種原因缺氧、新生兒黃痘極易引起感覺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

小兒期防聾

感染性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藥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葯毒性耳聾

對某性疾病的治療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尤其氨基甙類抗生素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對內耳有損害。特別在兒童早期癥狀很不明顯,因而難以早期發現。加強醫學監護是診斷早期耳聾的重要手段。葯毒性耳聾應以預防為主,禁止濫用耳毒性藥物。對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應禁用耳毒性藥物。嬰幼兒、妊娠期婦女、老年人對耳霉性藥物同樣敏感,應該禁用,必須使用時也應慎重。在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耳中毒癥狀,如頭暈、耳鳴、聽力減退、平衡障礙等,應立即停葯。此外,對於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定期檢測血清抗生素水平及聽力情況。可以用8000Hz以上高頻純音,進行聽力測試有助於早期發現耳中霉。一旦證實聽力減退,可以及時停葯,對仍保留8000Hz以下語言頻率的患者為時未晚,不影響聽聲及語言的發展。

聽力保養


避噪音

人倘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輛喧鬧、人聲喧嘩等各種噪音,會使原本開始衰退的聽覺更容易疲勞,聽力急劇減退,甚至引發噪音性耳聾。因此,盡量避免或減少雜訊的干擾,是老年人保護聽力的首要一條。

戒挖掏

經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發炎,還可能弄壞耳膜。耳道奇癢難受時,可以用棉簽沾少許酒精或甘油輕擦耳道,亦可內服維生素B、C和魚肝油

慎用藥

盡量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因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應用這些藥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損害聽力。

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後的翳風穴(在耳垂與耳後高骨之間的凹陷處),和聽會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頜關節突后緣之凹陷處),可以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有保護聽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鐘,長期堅持下去即可見效。

熄肝火

老年人如經常處於急躁、惱怒的狀態中,會導致植物神經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使內耳器官發生缺血、水腫和聽覺神經營養障礙,這樣就可能出現聽力銳減或暴發耳聾。因此,老年人要盡量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良好心境。

多補腎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聽力的衰退與腎虛有著密切的關係。故老年人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補腎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龜齡丸等,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豬腎粥等,對於保護聽力頗有裨益。(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保健操


第一式:
1.雙食指指端在兩耳甲腔內沿順時針方向按摩16次,再同樣按摩兩耳甲艇和兩三角窩各16次。2.以雙食指指端從兩三角窩起沿逆時針方向按摩16次,再同樣按摩兩耳甲艇和兩耳甲腔各16次。此式有溫補氣血、臟腑及健身的效果。
第二式:
以食指橈側和拇指羅紋面分別置於耳輪上部的前、后側,沿耳輪由上而下揉捏8次,再由下而上揉捏8次。此式有防治耳殼凍瘡、增強聽力的功效。
第三式:
以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別置於兩耳根之前、后側上下來回地擦耳根16次。此式有聰耳、消除面部皺紋、美容等作用。
第四式:
閉緊兩眼,以兩食指羅紋面按雙耳屏,蓋緊5秘鍾后,突然鬆開雙食指,重複3次。此式有增進聽力、防治耳鳴之效。
第五式:
兩手緊蓋雙耳,雙中指同置於枕部,雙食指騎於雙中指上,再以雙食指同時滑下,有節奏地彈敲枕部16次。然後,置於枕印的手指不動,兩手掌快速而有節奏地一松一蓋兩耳,操作16次。此式可益腦清神,消除疲勞,有增強記憶力和聽力、防治耳鳴和耳聾的作用。
第六式:
閉緊嘴,以兩食指置於雙外耳道口內,輕輕轉動兩食指3次,邊轉邊緊閉雙外耳道。3~5秒后,突然鬆開兩食指。重複3次。此式有防治耳鳴、耳聾,增進聽力的功效。
第七式:
兩手掌輕貼於兩耳上,沿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緩緩摩揉兩耳殼各16次。此式有助聽防聾、促進面部血液循環作用。
第八式:
以兩食指橈側及拇指羅紋面,分捏住兩耳輪中部、上部及耳垂部,向外、向上、向下提拉耳朵各16次。此式有健身、消皺、保顏的作用,對小孩受驚嚇有鎮靜療效。

殘疾標準


聽力語言殘疾的定義
聽力語言殘疾包括:1、聽力和語言功能完全喪失(既聾又啞);2、聽力喪失而能說,聽力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力喪失或聽覺障礙,而聽不到或聽不真周圍環境的聲音;語言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不能說話或語言障礙。從而都難能同一般人進行正常的語言交往活動。聽話或構音不清〔聾而不啞);3、單純語言障礙,包括失語、失音、構音不清或嚴重口吃。聽力殘疾分為聾和重聽兩類。
聽力語言殘疾的分級
1、聾:一級聾: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91分貝(dB,聽力級,下同)。二級聾:語言瀕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71分貝、等於或小於90分貝。2、重聽:一級重聽: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56分貝、等於或小於70分貝。二級重聽: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41分貝、等於或小於55分貝。
如下:類別級別聽力損失程度一級聾>91dB、二級聾90-71dB、重聽一級重聽70-56dB、二級重聽55-41dB3、單純的語言殘疾。不分等級。註:1.上述“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是指語言頻率為500、I000、2000赫茲(Hz)的平均數。2.聾和重聽均指雙耳;若雙耳聽力損失程度不同,則以聽力損失輕的一耳為準。3.若一耳系聾或重聽,而另一耳的聽力損失等於或小於40分貝的,不屬於聽力殘疾範圍。

十次節日


2009年3月3日是第十次全國“愛耳日”。今年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的主題為:“關注聽力健康,正確使用助聽器”。中國現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耳科專家指出,助聽器是為聽力殘疾人士提供聽力補償與康復的重要手段。提高助聽器的使用率和服務水平,是改善中國聽力殘疾康復服務狀況、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的重要途徑。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聽力障礙的陰霾卻襲擾著人類。
兒童的聽力損失是一種寂靜隱蔽的殘疾障礙,它表現為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牙牙學語時不能表達他們的聽力問題。如果聽力損失沒有及時察覺和干預,將導致小兒言語和語言的發育遲緩,出現社會交往、精神發育和學習困難等問題。如果兒童在最初的兩至三年內被剝奪了言語聲刺激,那麼在今後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將不能獲得最佳語言功能的發展潛力。由於語言發育在小兒生長的最初幾個月發展非常快,因此要儘早教聽力障礙兒童學會語言交流的技巧,這種干預措施越早越好。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患有聽力損失時,一定要先到正規醫院診治,通過早期干預使聽障兒童重獲聽力,進一步使其言語感知能力的發育接近甚至達到正常兒童的發育水平。對於傳導性聽力損失的兒童,可以通過藥物、手術等方式改善聽力狀況。對於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兒童,則需要選配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來重拾聽力。
助聽康復學科的飛躍發展,給眾多的耳聾患者帶來了福音。助聽器類似於擴音器,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或骨導器及電源組成。它能將聲音變成微弱的電信號,再經放大器放大后,通過耳機傳到人耳。嬰幼聾兒儘早戴上助聽器,就能與正常同齡孩子一樣學語、說話,甚至上學、工作也全不耽誤;成年耳聾者戴上助聽器,可以改善聽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擺脫耳聾的煩惱;老年耳聾者戴上助聽器,耳聰得以復甦,重新享受人生。
助聽器選配以後,在開始的幾個星期,切勿在嘈雜的地方,如超級市場或機場佩戴助聽器。此外,還應慢慢增長佩戴助聽器的時間。在最初的數天里,佩戴助聽器的時間不應超過1-3個小時,當感到神經緊張或疲倦時,應把助聽器取下,休息數小時,逐漸延長佩戴時間,最終使助聽器成為自己的朋友。在適應期內,這一點非常重要,即讓自己循序漸進地適應周圍環境的聲音。

相關信息


《3月3日愛耳日,日常護耳有賴零聽隔音耳塞》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2012年的活動主題是"減少噪音,保護聽力"。有關醫學專家提醒,應樹立愛耳意識,了解耳聾、耳鳴的危害,減少耳病的發生。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以及噪音、污染、用藥不當等原因,致使耳疾和聽力障礙日益成為影響人們生活和交際的的一大困擾。長時間生活或工作在高雜訊的環境下、沒有採取任何防護措施,這樣將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傷。研究表明,37%的聽力殘疾與雜訊傷害密切相關。接觸雜訊時間較長會引起頭痛、頭暈、疲勞、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和失眠等癥狀。一個環境的聲音為30分貝至50分貝,不會對人造成影響;當聲音在90分貝以上時,人的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如果聲音超過175分貝,可能引發心臟共振而導致死亡。那麼,如何減少雜訊對人體的危害呢?醫生提醒大家,盡量遠離雜訊源。對於突然發生的高強度的爆炸音或緊急情況,可用手指塞於外耳道內、採用聞聲張口的方式或使用護耳器如耳罩、耳塞等,以減輕損傷的程度。居住大都市的白領一族每天給路上來往的汽車鳴笛聲吵得難以入睡,第二天還要工作,不僅自己身心覺得很疲憊,還容易導致注意力下降,工作出現差錯,嚴重的還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會選擇使用隔音耳塞來隔絕噪音,到達安靜睡眠的目的。在本次舉辦的菏澤33愛耳日活動上,專家提醒:購買此護耳器的時候要注意,市面上的耳塞分兩類:一類是勞保耳塞,即工廠車間生產時保護聽力用的,屬一次性產品,銷售價格便宜但質量相對來說較差;而另一類則是專門針對日常生活的防噪音耳塞,特點是耐用而且柔軟度高,對耳道沒有損害。其中零聽耳塞是同類產品中舒適度和耐用性最好的,且專為東方人耳道設計,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具備非常好的適耳度。而且含有抗菌成分,長期使用也能保證耳道的健康,是目前國內首推的睡眠防噪產品。噪音會給人的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不容忽視。3月3日愛耳日,醫生提醒廣大市民,若出現頭昏、耳鳴、聽力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以保證聽力健康。
2021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二個“全國愛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