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易水歌的結果 展開

易水歌

明末陳子龍詩作

《易水歌》是明末清初陳子龍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拓展古意而成哀悼詩聲,先寫送荊軻的時間和地點,再寫送別時壯觀的場面,然後寫刺秦王的經過,最後寫秦王一匡諸侯統一中國後天下寶物都集秦宮且美女鐘鼓繁若雲霞。全詩構制宏偉,用思深沉,立意深沉含蓄,風格慷慨悲涼,融合寫景、敘事、議論於一體而渾化無跡。

作品原文


易水歌
趙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湯湯沙浩浩。
送君迢遙西入秦,天風蕭條吹白草。
車騎衣冠滿路旁,驪駒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觴不能飲,羽聲颯沓飛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滅,七尺屏風袖將絕。
督亢圖中不殺人,咸陽殿上空流血。
可憐六合歸一家,美人鐘鼓如雲霞。
慶卿成塵漸離死,異日還逢博浪沙

註釋譯文


註釋

易水:古河流,在今河北省西部。荊軻曾西刺秦王,出發時與燕太子丹諸人於此告別,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其情景十分悲壯。
湯(shāng)湯:大水急流的樣子。
驪駒(lí jū):送別之歌。
羽聲:五音之一,其聲激昂慷慨。颯沓(sà tà):盛大的樣子。
白虹:《漢書·鄒陽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註:“應劭曰:‘燕太子丹質於秦,始皇遇之無禮。丹亡去,厚養荊軻,令西刺秦王,精誠感天,白虹為之貫也。’”
七尺屏風袖將絕:指秦王被荊軻抓住,奮袖越過屏風才得以逃脫。
督亢圖中不殺人:太子丹派荊軻入秦,以獻督亢之地及秦亡將樊於期之頭為名,藏匕首於地圖中,謀刺秦王,未遂。督亢,地名。
六合:指上下四方。
慶卿:即荊軻。《史記·刺客列傳》:“荊軻者,衛人。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漸離:高漸離,燕人,善擊築,與荊軻為友。燕亡,改換姓名,為人佣作。秦始皇召他入宮,把他的眼睛熏瞎了,叫他擊築。後來稍稍和他親近。他把鉛放在築里,舉築擊始皇,不中,被殺。
博浪沙:《史記·留侯世家》:“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秦滅韓,良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1.易水:古河流,在今河北省西部。荊軻曾西刺秦王,出發時與燕太子丹諸人於此告別,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其情景十分悲壯。
2.湯(shāng)湯:大水急流的樣子。
3.驪駒(lí jū):送別之歌。
4.羽聲:五音之一,其聲激昂慷慨。颯沓(sà tà):盛大的樣子。
5.白虹:《漢書·鄒陽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註:“應劭曰:‘燕太子丹質於秦,始皇遇之無禮。丹亡去,厚養荊軻,令西刺秦王,精誠感天,白虹為之貫也。’”
6.七尺屏風袖將絕:指秦王被荊軻抓住,奮袖越過屏風才得以逃脫。
7.督亢圖中不殺人:太子丹派荊軻入秦,以獻督亢之地及秦亡將樊於期之頭為名,藏匕首於地圖中,謀刺秦王,未遂。督亢,地名。
8.六合:指上下四方。
9.慶卿:即荊軻。《史記·刺客列傳》:“荊軻者,衛人。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漸離:高漸離,燕人,善擊築,與荊軻為友。燕亡,改換姓名,為人佣作。秦始皇召他入宮,把他的眼睛熏瞎了,叫他擊築。後來稍稍和他親近。他把鉛放在築里,舉築擊始皇,不中,被殺。
10.博浪沙:《史記·留侯世家》:“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秦滅韓,良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譯文

蒼涼古道在燕趙大地延伸,千年易水多麼湍急,到處是飛舞的沙塵。
走不盡的路啊,我們送別西去復仇的荊卿;沿途的枯草,在蕭瑟的風中抖動。
送行的車馬隨從站在路旁,分手的時刻終於來臨;告別的歌聲緩緩而起,壯士的心中騰升起一片蒼茫。
手拿精美的酒杯無法飲,慷慨激昂的旋律飛越在凜冽的荒原上。
白虹貫日,噴射出耀眼光芒,那是上蒼被壯士的精誠感動;暴君秦王面臨短兵相接的處境,他倉皇奮甩衣袖越過屏風。
督亢圖窮而未能報仇雪恨,咸陽殿上灑下一腔熱血,可嘆一片精誠。
上下四方何等廣大,美人鐘鼓多如雲霞,只可惜,到後來盡為秦王獨霸。
荊軻壯烈犧牲,漸離被殺,但過些時日,還會有勇猛的力士與秦王相遇在博浪沙!

創作背景


南明弘光時,清兵入關,朝議遣使通好,以阻清兵南下,但難得其人。時任右僉都御史的左懋第請行,至北京,被扣留。次年,清兵南下,南京失守,左蘿石因拒絕降清而被害。此詩即詩人為此事而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鑒賞


賞析

此詩分四層,通篇藉詠荊軻以感慨現實,氣韻流蕩,耐人咀嚼。開頭四句為第一層,寫送荊軻的時間和地點。易水河畔原為古老航道,背燕面趙,襟帶二邦,河水浩蕩,兩岸白沙無垠,足為送別開拓寥廓宏大背景。又時值天風蕭瑟、草木零落暮秋季節,北國天空尤為高遠幽曠,浩浩江水,茫茫白沙,颯颯天風,蕭蕭草木,這些大自然奇特景觀為全詩鋪墊了慷慨悲壯基調。“送君迢遙西入秦”一句點明送誰去何處。其中,“迢遞”一詞既寫征途之遙,復含任重而道遠深意。緊接著四句為第二層,寫送別時壯觀的場面,以“驪駒一唱心茫茫”渲染悲壯場面,既為贊古代英雄荊軻,更為頌現實生活左懋第北上議和壯舉。之後四句為第三層,寫刺秦王的經過,借荊軻悲劇重演以痛悼左懋第遇害。最後四句為第四層,寫秦王一匡諸侯統一中國,天下寶物都集秦宮,美女鐘鼓繁若雲霞。邪惡戰勝正義,如同清朝明朝。但荊軻、高漸離雖亡,而博浪沙椎擊秦王的張良終將再度出世。篇終“浩茫”之思,幽深婉曲地傳達出陳子龍救亡圖存的堅定決心。
全詩構制宏偉,用思深沉,立意深沉含蓄,風格慷慨悲涼,融合寫景、敘事、議論於一體而渾化無跡:寫景在於創造情感氛圍,敘事在於抒發情感,全詩敘事都隱隱蕩漾著鬱勃的情思,結尾的議論又將這種情感推向高潮,故全詩寫景、敘事、議論都統一在總體的情感節奏中。

評價

湘潭市作協副主席彭建明:縱觀全詩,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隱隱蕩漾著鬱勃的情思。(《歷代詩詞曲千首精譯》)
易水歌
易水歌

作者簡介


陳子龍(1608年—1647年),名介,字人中,后更字卧子,號鐵符,晚年又號大樽,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崇禎三年(1630年)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后除紹興推官清軍入關明福王朱由崧於南京稱帝時任兵科給事中。南京失陷后,他在松江起兵,事敗,隱匿山中。后受福州唐王朱聿鍵浙東魯王朱以海的封銜,聯絡太湖義軍再次圖謀起事,事泄被捕於蘇州,乘間投水而死。工詩和古文辭,著有《岳起堂稿》、《湘真閣稿》等。詞風流婉約,晚年之作更是凄婉綿密。詞集有《湘真閣稿》和《江蘺檻》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