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震蕩

頭部受外力擊打導致

指頭部遭受外力打擊后,即刻發生短暫的腦功能障礙。病理改變無明顯變化,發生機制至今仍有許多爭論。

臨床表現為短暫性昏迷、逆行性遺忘以及頭痛、噁心和嘔吐等癥狀,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徵發現。它是最輕的一種腦損傷,經治療后大多可以治癒。其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與其他顱腦損傷如顱內血腫合併存在,應注意及時作出鑒別診斷。

病因


關於腦震蕩的發生機制,至今尚有爭議。一般認為引起的意識障礙主要是腦幹網狀結構受損的結果。這種損害與顱腦損傷時腦脊液的衝擊(腦室液經腦室系統驟然移動)、外力打擊瞬間產生的顱內壓力變化、腦血管功能紊亂、腦幹的機械性牽拉或扭曲等因素有一定關係。
傳統觀念認為,腦震蕩僅是中樞神經系統暫時的功能障礙,並無可見的器質性損害。但近年來研究發現,受力部位的神經元線粒體、軸突腫脹,間質水腫;腦脊液乙醯膽鹼鉀離子濃度升高,影響軸突傳導或腦組織代謝的酶系統紊亂。臨床資料也證實,有半數腦震蕩病人的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查提示有器質性損害。有學者提出,腦震蕩有可能是一種最輕的瀰漫性軸索損傷。

臨床表現


1.意識障礙:程度較輕而時間短暫,可以短至數秒鐘或數分鐘,但不超過半小時。
2.近事遺忘:清醒后對受傷當時情況及受傷經過不能回憶,但對受傷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憶。
3.其他癥狀:常有頭痛、頭暈、噁心、厭食、嘔吐、耳鳴、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應遲鈍等癥狀。
4.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

檢查


腰椎穿刺顱內壓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現顱內壓降低。腦脊液無色透明,不含血,白細胞數正常。生化檢查亦多在正常範圍,有的可查出乙醯膽鹼含量大增,膽鹼酯酶活性降低,鉀離子濃度升高。
1.顱骨X線檢查
無骨折發現。
2.顱腦CT掃描
顱骨及顱內無明顯異常改變。
3.腦電圖檢查
傷后數月腦電圖多屬正常。
4.腦血流檢查
傷后早期可有腦血流量減少。

診斷


1.頭傷后立即發生短暫性昏迷,時間在30分鐘內,清醒后常有近事遺忘、頭痛、頭暈、噁心、厭食、嘔吐、耳鳴、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血壓,呼吸和脈搏基本正常。
2.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腰椎穿檢查腦脊液壓力和成分正常。

治療


傷后在一定時間內可在急診室觀察,密切注意意識、瞳孔、肢體活動和生命體征的變化,若一旦發現顱內繼發性病變或其他併發症,可得到及時的診治。腦震蕩急性期患者應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外界不良刺激,減少腦力活動,適當給予鎮靜及改善植物神經功能藥物等治療,並注意患者的心理調節和治療。

預后


多數患者在2周內恢復正常,愈后良好。